多傾聽少囉嗦,改變教養方式,你將收穫不一樣的孩子

2020-12-19 家庭教育那點事

在公司,如果有一個囉嗦的上司那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呢?是否度日如年,是否感覺不被信任,每天下班走出公司就像出籠的小鳥,又度過了一天!可是你還有節假日還有周末可以不去面對囉嗦的上司,還有空間解放壓抑感。假如你是如囉嗦上司一般的媽媽,孩子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你,又將如何自處?

先來聽聽孩子們怎麼說:初中的小A說,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都希望得到父母特別是媽媽的尊重和信任,不要什麼事都要管,事無巨細,不停地叮囑我們,就好象我們永遠長不大,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世界上的事一樣,有時候哪怕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們一定能做到的,媽媽,請相信我們。

六年級的小C說:每個假期的早上,媽媽都會給我做一頓豐盛的早餐,從我開始動筷子開始,媽媽就讓我吃這個吃那個,一會兒說這個有營養,那個對身體好,一會讓我喝湯,吃肉的時候讓我小口點吃,會噎著。媽媽一通話下來,我面對再美味的食物也沒有了胃口。媽媽,我已經六年級了,會自己照顧自己了,知道你是為了我好,但請讓我自己長大!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寬容、寬鬆、寬厚的,他們允許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拔苗助長一味囉嗦地嘮叨;同樣的,孩子在長期負面情緒下,面對父母的嘮叨,要麼選擇性地忽略他們的話,要麼堆積在心裡,等每一天的爆發。

中國父母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嘮叨的問題。父母愛孩子,為了少讓他們犯錯誤,少遇到挫折,時常喋喋不休地提醒孩子們應該注意什麼,加上年齡增長,很多自己說過的話轉眼間忘記了,想起來的時候對著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衣服穿厚點,容易感冒;多吃點肉,對身體好;跟你說了多少遍,要帶雨傘,怎麼記不住!讓你放學早點回家,怎麼就不聽!說了多少遍……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還小的時候確實需要引導,但他們並不想聽每天重複無營養的話。嘮叨多了,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信任,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理解與支持。父母每天以愛的名義綁架嘮叨孩子,只會把孩子們越堆越遠,有的孩子上大學報了離家很遠的地方,只不過是為了逃離那個沒有愛,只有嘮叨囉嗦的父母的家!

那父母怎麼轉變教養方式,親子關係才能融洽呢?要學會傾聽,少說廢話多傾聽孩子心聲,慢慢地,孩子就願意把心思跟你分享;對孩子做的每件事別指手畫腳,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寬容;放手讓孩子去做,即使做錯了也沒關係,誰不是在錯誤的總結中長大的呢?

願每個家庭都和和美美,少些雞飛狗跳。

相關焦點

  • 不同的教養方式造就不一樣的孩子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考清華北大?為什麼有的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工作?不同的家庭,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人生。總體來說,教養方式可以分成三類:1、嚴厲性這種教養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家長制定;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但要絕對的服從,否則會受到懲罰。
  • 家長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情商的高低,你屬於什麼類型?
    叮噹媽媽陪你自我成長,科學育兒。情緒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情緒感知,傾聽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行為。想要孩子的情商更高,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訓練,以及為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訓練,首先家長自己得要克服一些障礙,比如家長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兒時父母對待自己情緒的處理方式,還需要掌握傾聽孩子心聲的技巧。
  • 《家庭的覺醒》:不一樣的教養方式,不再改變孩子
    作者的寫作主題圍繞覺醒展開:父母的覺醒,家庭的覺醒,覺醒的教養方式。對於作者,至關重要的關注點是覺醒。這或許與作者的經歷有關。沙法麗.薩巴瑞是一位印度女性,對東方哲學非常熟悉。她在成為媽媽之前,持續做正念研修十年;她同時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長期從事心理輔導工作。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傾聽」是教養,「慎言」則是修養
    所以,我越來越發現,原來「傾聽」是教養,而「慎言」則是修養。我有的時候也會碰見一些讓自己不太開心的人,所以和這樣的人聊天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說出許多傷人的話,當時也覺得沒有什麼,有些話自己說出來了,會讓自己覺得非常舒服,可是我卻忽略了他人對於我的這些話的承受能力。讓自己的口不擇言為自己帶來許多煩惱,所以,讓自己「慎言」不僅僅是修養,更是一種藝術。
  • 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四種性格的孩子,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唯獨自家孩子,跟人打個招呼得看他心情。要是不願意了還硬讓他做,孩子還會生氣打人。我於是反問鄰居,你平時是如何教養孩子的?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鄰居家的孩子出現了這個問題,跟鄰居平時的教養方式不無關係。
  • 家長不得不知道的知識:覺醒對教養方式產生的影響
    各位家長朋友們,聽完這句話,你是不是對自己能夠覺醒充滿著信心,每個人只要願意,只要能按照正確的方法修行,我們都可以成為對教育覺醒的父母。覺醒的教養方式需要我們做什麼呢?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孩子上臺,他說,媽媽,對不起。原來這個孩子過去總嫌母親煩。認為母親沒有理解,他和母親關係緊張,但在今天這個場域中,他釋然了。一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你同意嗎。不僅是孩子,家長同樣需要成長,在平時的相處中,父母們的諸多行為並不是傾聽。比如我們經常還沒聽他講完就開始下結論,孩子有話不能表達完,慢慢的他就不願意和我們說了。
  •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有多可怕?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教養方式這一概念首先出現在發展心理學領域,是指父母用於撫養孩子的廣義策略。在不同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會擁有不同的偏好,態度和技能。正確的理解,不同的教養方式,有助於我們培養更好的親子關係。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並且對孩子施加嚴格的控制。專斷型父母試圖用一系列行為準則塑造控制並評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這種行為準則通常是有更高的權威定製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標準在這種教養方式下,父母將遵從看成是一種美德,並在兒童的行為和信念與他們理解的正確行為發生衝突時,喜歡用懲罰性強迫性的手段來限制孩子的自我意志。
  • 面對孩子3個叛逆期,高智商父母教養孩子,從不說一個「不」字
    當孩子長到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就會常常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慢慢地孩子也就學會了。孩子和我們一樣,從心裡就不想被人控制,所以「不」字就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父母應該學會的兩個教養方法
  • 你知道孩子的教養方式有哪三種嗎?《愛,金錢和孩子》
    過去你讀一個大學出來當一個大學老師——像我爸爸那時候在大學教書,一個月大概掙30多塊錢。然後,你如果在工廠裡邊當一個工人,差不了太多。如果你在工廠裡邊能當一個工程師,那跟一個教授是一樣的。它都是按照級別來的。所以,整個社會的人沒那麼焦慮。大家覺得我的孩子上大學也好,不上大學也好,回報反正都差不多。
  •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中國正面管教高級導師張宏武,同時也是微課傳奇家庭教育籤約導師說過,教養方式可以從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支持程度和父母對子女的控制程度,分為權威型,控制型,放任型和忽視型四種教養方式。
  • 孩子家裡家外表現不一樣怎麼辦?
    孩子家裡家外不一樣,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可一旦到了外面,他就不再是中心,巨大的落差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自如應對,有些孩子就會出現自卑、膽小的心理,甚至出現退縮行為——越來越依賴家庭。 要改變狀況,首先,父母要看看自己是否對孩子過度關注了。 其次,要告訴孩子,家裡家外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孩子在外面都是平等的。
  • 分離焦慮‖換種方式,收穫不一樣的彼此
    女兒本來特別喜歡外婆家,覺得農村的生活和城市的完全不一樣:時時有驚喜、處處是樂園。可是,對於從小就在我身邊長大的女兒來說,外婆家雖好,也不及留在媽媽身邊讓她踏實。由於前期疫情的原因,這個暑假我外出的安排比較多,同時,我也想讓女兒嘗試著短期分離,因為她很快就要念初中了,到了初中要住校,我碰到過很多從未離開過父母的孩子進入初中開始住校生活,基本上是要哭上半個月的。
  • 《我想傾聽你》:使用「我訊息」,讓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些理解
    我一直以來是個內向的人,不愛和別人溝通。即使是溝通時,也不知怎麼做,以至於每次溝通的效果都不好。尤其是在家裡,不管是面對伴侶還是父母,只要一和他們溝通,每次都是不歡而散。我也很苦惱,甚至一度將這些歸咎於自己的內向性格。慢慢地我才知道,這並不是內向性格的錯,而是我不知道怎麼和別人溝通。
  •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如何更好的建立親子關係
    一、親子關係中的障礙: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1.父母婚姻中的衝突問題,情緒未處理好,帶入了育兒中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顧好孩子;2.未察覺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傾聽孩子,捕捉他的真實需求;溝通中,不只分享信息,還需要分享感受與想法。
  • 想讓孩子聽你話,「囉嗦」不是好方法,先尊重孩子你是否做到了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喜歡嘮叨,重要的事情不止說三遍,可能更是一天三五次,一月二十多天,面對這樣的囉嗦轟炸,孩子越來越聽不進去家長的話,形成說什麼都無動於衷的局面。一、你的囉嗦孩子在孩子眼裡是什麼樣子的?
  • 正向教養的基礎準則
    八個正向教養的基礎準則正向教養對學齡前兒童有效,在於它與傳統的管教方法不同。它與懲罰(許多人視其為管教的同義詞)毫不相關,而是與教導孩子寶貴的社交與生活技能息息相關。對幼兒進行管教牽涉到你會做什麼,然後溫和且堅定地貫徹執行,而非期待孩子「乖乖聽話」。隨著孩子日漸成熟與更加熟練,你將能把他們納入關注問題解決和參與設定限制的過程中。透過這種方式,他可以練習思考技能,感覺自己更有能力,並學會以有用的方式使用他的權利和自主性——沒有什麼比遵循自己一起想出的解決辦法和限制讓人覺得更有動力。正向教養的原則將幫助你與孩子建立起一種愛與尊重的關係,並在未來歲月裡一起解決問題。
  • 臺灣醫師:父母勿只靠成績評價孩子 找回教養初衷
    她呼籲,現代父母應放下視成績為唯一評價孩子的方式,找回教養孩子的初衷。臺灣醫師李佳燕透露,在門診會遇到許多從小就跟著爸媽一起來看病的孩子,孩子們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父母也會回來向她諮詢,她由此觀察出臺灣家庭中普遍的教養情況。資料圖:臺灣孩子學習民俗剪紙。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以培養身心健康和合格社會成員為目標的最主要的活動,它在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倘若孩子極小時形成的壞習慣沒有及時採取果斷措施加以糾正,由此產生的對其心理發展不利的個性特徵將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 這三種教養方式會讓孩子焦慮不安
    這種愛的方式,雖然讓孩子得到了一時的「清閒」,可是,這份清閒讓孩子喪失了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發展的能力。父母錯誤的認為這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的方式。然而,父母卻沒有想到,這也是另一種的操控行為,通過為孩子做一些事情,讓自己有了控制的主動權。  操控,父母做的多,孩子做的少,或者幾乎不作為。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無能的,自己沒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