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來是個內向的人,不愛和別人溝通。即使是溝通時,也不知怎麼做,以至於每次溝通的效果都不好。尤其是在家裡,不管是面對伴侶還是父母,只要一和他們溝通,每次都是不歡而散。我也很苦惱,甚至一度將這些歸咎於自己的內向性格。
慢慢地我才知道,這並不是內向性格的錯,而是我不知道怎麼和別人溝通。直到遇到了《我想傾聽你:關於孩子,以及曾經扮演過孩子角色的我們》(以下簡稱《我想傾聽你》)這本書,看到書中提到的「我訊息」之後,我才恍然大悟,發出「原來還可以這樣溝通」的感慨。
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本書是關於親子關係的書。實際上,在《我想傾聽你》一書中,作者洪仲清不僅給我們分享了關於親子關係的內容,還包括關於親密關係的內容。不管是哪一種關係,重點都是我們怎麼通過溝通來了解彼此,學會傾聽對方。
《我想傾聽你》書中提到的「我訊息」這種溝通方式,不僅可以用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上,還可以應用在夫妻或者情侶之間的溝通上。
01/你訊息的溝通方式
也許你會好奇,什麼是「我訊息」呢?就是在溝通時,少用「你」開頭,多用「我」開頭。因為不管我們是怎樣的心情,大段說「你怎樣怎樣」,聽起來都像是指責。而我們通常都會用「你訊息」的這種溝通方式。
比如,當家人回來晚了,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例如,「你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家裡這麼多事,就不能早點回來?」或者請家人幫忙,喊了半天也沒動靜,有些話自然而然就說出了口。例如,「喊你半天,你怎麼就聽不見?光顧著玩手機了,你沒聽到我叫你嗎?」
類似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很熟悉?我們也很清楚,每次這樣溝通的後果是什麼。有時候是以爭吵結束,有時候是以冷戰收場。不只我們會覺得感情受到了傷害,而家人的感受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這樣溝通絲毫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在下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時,又會重複以前的情形。
02/我訊息的溝通方式
那麼使用「我訊息」開頭,在每次溝通時,只要說「我怎樣怎樣」,就可以了嗎?在《我想傾聽你》一書中,作者洪仲清給我們分享了「我訊息」溝通方式的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我們在溝通時不僅要講出事情,與此同時還要表達心情。只是單純地描述事情,聽上去冷冰冰的,語言會比較生硬。如果在描述事情時,加上自己的心情,這樣的話語聽上去會多了一些善意,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以遲到這件事為例。比如我們在上班的時候,和伴侶約好晚上六點半在某個餐廳吃飯。可是對方遲到了一個小時。這個時候我們會很生氣。按照以往的溝通方式,見到對方來的那一刻,我們通常會說:「你遲到了一個小時。」對方聽到這句話,自然會感覺到我們語氣裡的生硬,從而產生防衛心理,準備開始反駁。
如果使用描述事情加上表達心情的方式,就會是以下這種方式。我們會說:「當你遲到的時候,我的心情特別糟糕。」這樣的方式會讓對方明白,因為對方的做法,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不好的感受。對方不會立馬反駁,而是會繼續聽我們說下去。
第二個重點,我們要表達出我們對事情的解讀以及目前的情緒。在表達了事情,描述了心情之後,我們要對事情加以解讀。此外,還要明確告訴對方,這個解讀引起了自己哪些情緒。
還是以剛才遲到的事情為例。對於遲到這件事,我們會有不同方式的解讀。比如,我們會這樣解讀:「你遲到了,我又聯繫不上你,害怕你是不是路上出了什麼事,特別擔心你。」這樣的解讀事件和表達情緒,會讓對方更清楚地了解我們的想法和感受,體會到我們話語背後的在乎。
第三個重點,我們在提出要求的同時,告訴對方遵守要求有哪些好處。在解讀事件和表達情緒後,還要告訴對方我們對類似的事情有什麼要求。提出要求還不夠,還得讓對方看到這樣的要求對他有什麼好處。
以剛才遲到的事情為例。對方遲到後,我們又擔心,又生氣,但是這些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了以後減少類似事情的發生,我們可以對對方提出要求。比如,「我希望下一次我們約著吃飯的時候,如果你不能按時到,那麼你一定要給我打電話或者發微信,讓我知道。」提出要求了之後,還要告訴對方遵守這個要求有什麼好處。比如,「你及時通知了我,我也能體諒你,就不會對你發脾氣了。如果你要加班實在走不開,我還可以送飯給你。」
當然,以上三個「我訊息」的重點只是一些建議。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建議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形成適合自己性格的「我訊息」的溝通方式。
03/我訊息的好處
你也許會好奇,「我訊息」這種溝通方式會對自己的溝通有幫助嗎?以我自己為例,知道了這種溝通方式,我也在自己的生活裡開始應用。不管是跟父母溝通還是和伴侶溝通,我會開始注意不再以「你怎樣怎樣」開頭,而是會結合著自己的心情,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樣也提出自己的要求。與此同時,我也鼓勵家人像我一樣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樣使用「我訊息」,最明顯的好處是,家人之間可以清楚地了解彼此的感受和想法,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再互相猜來猜去,會少了一些誤解。經常這樣溝通,會讓我們和家人之間更加了解彼此,溝通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
也許「我訊息」的溝通方式不是每次都可以有效果,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從這些失敗的溝通案例裡,總結經驗和教訓,為日後的溝通做準備。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我想傾聽你》書中提到的「我訊息」只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書中還有更多其他的溝通建議。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需要謹記一點,溝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讓問題繼續惡化,破壞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
當然,我們還可以將「我訊息」這種方式應用到工作中。在和同事以及上司的溝通中,也注意少用「你」開頭,多用「我」來開頭。在工作中,多多傾聽和理解對方,也讓對方多多傾聽和理解我們。這樣做,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職場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
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以往的溝通模式,嘗試「我訊息」的溝通方式吧。讓「我訊息」這種方式在日後的溝通中,幫助我們減少一些誤解,增加一些理解,切實地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幫助我們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