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誤解孩子,傾聽方法不對是主要成因,同理心傾聽才是「良方」

2020-09-04 敖爸聊教育


引子

前幾天,在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我正帶著孩子在小區廣場前玩耍散步,忽然背後不遠處傳來一陣高分貝的聲音,轉頭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位母親正在狠狠地訓斥著孩子。

事情緣由到底如何?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被媽媽嚴厲批評?我們作為旁觀者都不得而知,但我通過觀察發現了一種情況,只要孩子剛要張口說話,常常是一句話都還沒有說完,就被母親的連珠炮話語給「轟」了回去。做母親的,當生氣的時候是連孩子的一句完整的話都沒有耐心去聽完。做孩子的,在可能被父母誤解的情況下,那更是在內心感到委屈和不安。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一路哭哭啼啼地跟在母親的身後離開了這「傷心之地」。

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只不過很多是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調查研究發現,九成以上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沒耐心聽完孩子的話,就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迫不及待地表露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多半還會對孩子加以嚴詞訓斥。結果是經常出現父母誤解了孩子的現象發生,導致孩子感到特別地委屈和憤怒,這勢必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01 「優越感傾聽」是父母誤解孩子的根源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這種現象呢?這主要是因為父母用錯了傾聽的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什麼是「優越感傾聽」?就是父母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自覺地帶著一種優越感。有為數不少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人生閱歷都要比孩子豐富,因此,也就想當然地就認為孩子說的話自己都懂。

在這種心理預設下,父母很自然就聽不進去孩子說的話,隨時有可能打斷孩子的話,在未了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就武斷地憑想像替孩子下結論,對孩子施以主觀上的評判和教育,此時誤解孩子自然在所難免。

有的父母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跟孩子聊天,孩子沒話說;問孩子問題,孩子也不愛回答。產生這種問題可能有多種原因,但大都和父母採用了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有關,比如父母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經常打斷孩子的說話,一味地輸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孩子就會對這樣的溝通逐漸失去興趣,當然就變成了父母眼中的不愛說話的樣子。

02 「同理心傾聽」是解決溝通問題的「良方」

和大人相比,孩子是弱勢方,如果遇到自己的觀點還來不及表達就硬生生被打斷、被誤解的情況,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孩子此時在心裡該是有多憋屈啊。

當這樣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跟父母的溝通之門就會逐漸關閉,變得再也不願意和父母談心事了。

世界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曾經提出了一個「同理心傾聽」的概念,也就是帶著同理心去傾聽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的看法,能夠引起傾聽對象的共鳴。

雖然「同理心傾聽」最初是用於職場人士的溝通,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同樣可以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夠極大改善類似父母誤解孩子之類的溝通不暢的問題。

03 運用「同理心傾聽」要把握這四個要點

父母在運用「同理心傾聽」方法時,要把握好以下四個關鍵要點:

第一,傾聽中眼睛要聚精會神地看著孩子

在傾聽中,父母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然後用耳朵專注地聽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誠意和一種被重視的感覺,這種美好感覺還能帶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反過來也能促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第二,適時地重複孩子說的話

這種操作方式簡單易行,只要覺得合適,父母就可以重複孩子說的某一句話,比如可以選擇在中途、在結束的時候,這種看起來不起眼的做法,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確實是在認真傾聽他說的話。

第三,換位思考理解孩子說的話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中,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道理很簡單,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孩子的表達。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問孩子:「為什麼這樣說呢?你是怎麼想的?」等等,

第四,全程要保持態度溫和、語氣平穩

為保證傾聽的效果,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中,要全程保持態度溫和、語氣平穩。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有效「消除緊張的心理。

結語

父母誤解孩子是親子溝通中的一個常見問題,父母傾聽方法不對是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教育實踐證明,「同理心傾聽」方法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

相關焦點

  • 放下父母的「優越感傾聽」模式,學會同理心傾聽,溝通更順暢
    有分析發現90%以上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沒有耐心,聽到孩子說一句話就覺得理解了孩子的意思,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打斷孩子的話,迫不及待的表露自己的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多數還會訓導孩子,結果往往是父母並沒有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委屈憤怒。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不聽話」的父母用錯了傾聽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 那些愛打擊孩子的父母,自己卻不接受任何批評,你的心缺少同理心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同理心,其實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通過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從而接受對方的觀點。一個人如果沒有同理心是一件很可怕的,他不但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還有可能因為自己的自私冷漠傷害到別人。
  • 父母要學會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和孩子產生連結
    這個人就是董國臣,他寫了《同理心的力量 : 非暴力溝通的奧秘》這本書,教大家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在人際關係中恰如。讀完這本書,發現「管教」孩子,不該用我們固有的思維,而是要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和孩子產生連結,用非暴力溝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非暴力溝通的實踐路徑是三個同心圓,要從這個出發。
  • 學會傾聽三重奏,做懂孩子的父母
    我這次把遊樂園裡以前我不敢玩的項目都玩了一次!爸爸:如果學習有這樣的勇氣就好了。孩子的想法:爸爸在乎的只是我的成績,並不是我。談到與孩子溝通,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觸——與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你原本想要藉機給孩子說教、安慰或者建議,結果在孩子似乎完全不能理解你的苦心,最後鬧得不愉快。
  • 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更希望被傾聽,「換位傾聽」很重要
    1所謂傾聽,是指側著頭聽,認真的聽,是屬於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在人際交往中,傾聽是很重要的,只有認真聽了,才知道對方的想法和需求,一個善於傾聽的人,是很受別人歡迎的,很多人都願意和他做朋友。和善於傾聽的人傾訴,不會是對牛彈琴,他會給予你想要的安慰,他會有同理心,能夠非常理解你,甚至做到感同身受,就算是不能理解,也不會去指責、否定你,還會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開解你。和這樣的人相處是非常舒服的,每次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壞情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這樣的人又受歡迎,人緣又好。
  • 孩子不受歡迎?提高孩子社交力,培養孩子「同理心」是關鍵的一步
    有時候雖然他也會想要加入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但總是因為表達不恰當導致人家不願意與他玩耍。梳理完孩子的一些表現之後,這個寶媽就來問我,孩子不受歡迎,該怎麼去幫助他呢?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同理心不足。想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歡迎,最關鍵的一步在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想讓孩子善良,不是教孩子有"同情心",而是有"同理心"才對
    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的格式件、地點、事件,把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和體諒他人。心理學家Teresa Wiseman在研究中表示,同理心需要具備四個特質:· 一是接受觀點,就是接受他人所說的,或理解他們的觀點為他們的事實。· 二是不加評論,可以理解為即便他人的觀念不是被自己所認同的,但也不妄加評論、揣測、貶低他人。
  • 傾聽孩子有多重要?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直到我到站了,媽媽都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女孩子也看起來被誤解了,一直板著臉,心情很不好的樣子,我知道這明顯是這位媽媽把天聊死了,不懂得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也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聽話,但父母經常聽不到孩子的話;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時常不懂孩子的心。
  • 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
    ,還可能錯誤地讓她誤解,認為我們不願意再傾聽她的心聲,分享她的快樂與悲傷。孩子在童年時期最信任、最依賴的對象就是父母,因此他們無論是看到喜歡的事物,還是遇到害怕的事物,都希望能讓父母了解。孩子渴望通過被傾聽這一行為找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希望自己的感知與情緒能被父母安撫、理解。成年人會從被他人認真傾聽的行為中獲得尊重感,而孩子會從被父母認真傾聽的行為中獲得安全感和愛。
  • 傾聽是愛:與其抱怨孩子不聽話,不如先聽孩子怎麼說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總想給孩子滿滿的愛,希望這些愛能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以便他們去應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而陪伴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傾聽。,當我們不經意間抱怨孩子不聽話、什麼都瞞著父母時,有沒有想過,我們有認真聽過孩子說話嗎?
  • 為什麼說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解答
    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方式,說與聽二者密不可分。怎麼說才是講道理?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雷區在哪裡?面對孩子,要想談話做到有的放矢,父母必須學會聆聽。在面對孩子時,父母不能一味用主導者的姿態進行教導,而不願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做,只會加深與孩子的誤解,對解決問題無益。很多父母向我抱怨孩子不聽話,但當我反問他們是否認真聽過孩子的話時,父母們通常都會支支吾吾起來。
  • 做孩子最忠實的傾聽者,怎麼做才是積極的傾聽呢?
    陳琪總是很不耐煩,覺得兒子說的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值得聽的。與陳琪的解決方法不同,張先生則總是耐心地傾聽女兒的每一句話,偶爾插上一兩句話,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從學校到家裡的這段路,張先生總是故意把車開得特別慢,以便能夠傾聽女兒的話。通過這樣的傾聽,他對女兒每天在學校的情況都會有個大概了解,如果孩子有什麼思想上的問題也能及時解決。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同理心的力量》:發光發亮的人生,從擁有同理心開始
    有個孩子快讀高三的父親,聯繫了他20多年未曾聯繫的表弟,問他怎麼提升孩子的成績。結果,這個表弟高三自己的表哥,給表嫂洗腳。表哥,照做了,給老婆洗了2個月的腳,孩子的成績果然提升了。很快,這件事被很多人知道了,很多人準備效仿,可這個表弟卻說,這個方法100個人使用,最多只有10個人成功。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於是老師向家長反映了情況,說這個孩子一點也不關心別人。結果,同事也只能無奈地說:「孩子的性格比較淡漠,我也很無奈,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變孩子。」很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冷血,就會產生和同事一樣的苦惱,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的處於這個狀態,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性格,否則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沒有同理心的孩子最終不會被別人善待。
  • 愛說話的孩子隨處可見,會傾聽的父母有幾個?好父母,都懂得傾聽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說兒子波波越來越不愛搭理自己了,不光放學路上不太愛跟自己說話,就連回了家都不說學校裡的事了。若是以前,愛說愛唱的波波能跟爸爸從學校門口一直聊到回家吃飯,這是怎麼回事?經過一番詢問,我才弄明白:波波的改變,原因在於朋友的不會傾聽。
  • 傾聽孩子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可是看到他整天無所事事,我就生氣,我脾氣急,壓不住火,就想打他,但是這反而造成了我們之間的關係緊張,不吵架不說話,要麼就是冷戰,這件事兒困擾我好多年了,一直是我心頭上的痛,不知道怎麼解決,愛他反而成為敵人了」。看著這位母親一邊哭訴,一邊抹眼淚,我的心也不時地抽搐。常言道:「孩子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
  • 家長「傾聽」也要懂技巧,用「反思式傾聽」,讓孩子和家長心更近
    3、打斷孩子的話,轉移孩子注意力 父母不會傾聽還有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感到委屈的時候跟父母傾訴的時候,父母想著平復孩子的心情,會很快打斷孩子的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不小心磕著了,於是哭著找媽媽,但是話還沒說完,媽媽就說:"好啦好啦,不疼不疼。我們看外面有什麼好玩的呀!"
  •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容錯的環境,父母的傾聽
    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個原因是,孩子從小說話,家長就很少去傾聽孩子,沒有給予回應;當孩子說的話不被傾聽的時候,他的這個傾聽的技能就發育不好,所以注意力也很難集中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孩子沒有處在容錯的環境中,他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犯錯就要被批評挨罵, 焦慮有壓力的孩子,是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的。
  • 為什麼戲劇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實際上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