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更希望被傾聽,「換位傾聽」很重要

2020-12-16 簡愛的窗戶

1

所謂傾聽,是指側著頭聽,認真的聽,是屬於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

在人際交往中,傾聽是很重要的,只有認真聽了,才知道對方的想法和需求,一個善於傾聽的人,是很受別人歡迎的,很多人都願意和他做朋友。

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傾聽的,如果需要傾聽的時候,通常會找那個願意傾聽你的人,並且是善於傾聽的人。

因為他們不止願意隨時傾聽,還很會傾聽,會給予你及時有效的反饋,讓你的傾訴沒有「白費」,他會給你想要的結果。

和善於傾聽的人傾訴,不會是對牛彈琴,他會給予你想要的安慰,他會有同理心,能夠非常理解你,甚至做到感同身受,就算是不能理解,也不會去指責、否定你,還會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開解你。

和這樣的人相處是非常舒服的,每次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壞情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這樣的人又受歡迎,人緣又好。

2

而你不知道的是,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更希望被傾聽。

一個願意傾聽的人,是非常能夠理解別人的,能夠做到換位思考,也不會輕易對別人做出評價的,他們也會給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因為他們能夠非常理解一個需要被傾聽的人的感受,所以,在別人需要被傾聽的時候,他會不遺餘力地抽出時間和精力去傾聽別人。

同樣的,越是這樣的人,越希望被別人傾聽。

而且就是因為他們願意傾聽,很會傾聽,找他們傾訴的人有很多,別人一有事就想起他,他聽到的故事,聽到的壞情緒都比一般人多,有時候也會疲於應付,特別是如果自己正好也遇到了一些事,正愁沒人傾訴,而別人還來找他,他也會心累的。

每個人都希望被人傾聽,願意傾聽的人也一樣,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在他們需要傾訴的時候,也希望有個人能夠傾聽他。

佚名說: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

善於傾聽的人,是很溫暖的人,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可人與人的溝通都是平等的,傾聽的同時也希望被傾聽。

著名主持人何炅,是公認的非常溫暖的人,似乎演藝圈裡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的人脈之廣是有目共睹的,他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他願意無條件的傾聽別人,幫助別人,無論是老朋友,還是剛出道的新人,他都會儘自己所能的去幫助他們。

在《嚮往的生活》裡,他一直是一個溫暖的存在,沒有人是不喜歡他的,當他在節目裡幫譚松韻澄清網友的質疑的時候,讓人非常感動,他用簡單輕鬆的談話方式,沒有讓譚松韻直接參與進來,就輕鬆化解了很多質疑和尷尬。

他連幫助別人也都是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他總是能聽到和留意到每個人所說的話,能夠注意到他們的情緒,能夠非常細心地照顧到每個人,如此溫暖的人,簡直「俘獲」了整個演藝圈和觀眾的心。

可是這麼多年,何炅除了總是為別人感動到流淚之外,似乎很少表露出自己的壞情緒。

人都是有情緒的,有心事的,只是他從不與人說而已,他是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

但我相信他是需要被傾聽的,至少比別人更需要。

一個總是傾聽別人的人,不止要處理自己的事,還要消化別人的事,而且是很多人的事,一點一點積累,總有想被傾聽的時候。

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何老師一樣,用幽默來化解一些不愉快的事,那些總是傾聽別人的普通人,其實更渴望被別人傾聽。

3

換位傾聽,是一種反饋

會傾聽、會理解別人的人,都是有同理心的,所謂同理心就是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急於做出判斷,而是感同身受地理解對方的情感,並且能夠設身處地的看待事物,善於分析和總結已經傳遞出的信息,也能夠善於向講話者發出詢問和反饋,而不是質疑講話者,這是一種有情感注入的傾聽方式。

當你在被傾聽的時候,他會給你反饋,會安慰你、理解你、同情你、幫助你,而在你傾訴完之後,也應該對他有所反饋,這就是換位傾聽。

別人聽了你的訴苦、吐槽、抱怨和委屈,你也要聽聽別人的需求,聽聽他想說的話,而不是一直說。

當一件事過去之後,就要多聽聽對方的感受,要給對方一些機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相互的,別人聽了你的話,安慰了你,幫助了你,而在別人需要傾訴的時候,你也傾聽了別人,那就是一種反饋了。

當他的傾聽換來了你的傾聽,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如果一個人聽多了你的傾訴,到了他需要你的時候,反而被你忽視,他遲早會遠離你的。

那些真正的,怎麼都拆不散的友誼,就是因為他們能夠互相傾聽,能夠做到換位傾聽,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會出現,你需要我的時候,我一直都在。

培根說:世上友誼本罕見,平等友情更難求。

能夠長期存在的友情是很難得的,而這樣的友情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之上的,傾聽和理解也是互相的。

4

換位傾聽,才能更有效地溝通,改善關係

傾聽是一門藝術,換位傾聽也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的,無論哪種關係都需要互相傾聽。

朋友關係上面已經說了,這裡就不贅述了,夫妻關係,是更需要換位傾聽的,如果一個人總在傾訴,另一個人總在聽,這樣的關係會失衡的,總在說的一方會一直說下去,而總在聽的一方又習慣了沉默。

當對方願意傾聽你的時候,應該給對方一些訴說和表達自己的機會,認真聽聽對方的想法,否則有一天你想讓他說,他也不會說了。

因為對他來說,早已放棄了「說話」的權利,而且他會認為,說了你也不會聽。

我們都知道,夫妻之間溝通是很重要的,換位傾聽也很重要,各自聽聽各自的想法和意見,或者不滿,有利於溝通並改善夫妻關係。

親子關係中也需要換位傾聽,孩子在小的時候,心智不成熟,不能完全做到理解,但長大成人之後,就要學會多聽聽父母的需求,父母也要聽聽孩子的訴求,互相傾聽,儘量理解和滿足。

不是哪一方一味傾聽,另一方一味的傾訴,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都是有來有往的,而且一直在聽的那個人,是非常渴望別人能夠傾聽自己的。

傾聽是一種溝通和連接感情的方式,能夠做到願意傾聽和有效傾聽,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一個人總是在傾聽別人,卻從不被別人傾聽是很可憐的。

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人,也希望別人能給予他溫暖,希望每一個願意傾聽的人,都能夠被傾聽。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

相關焦點

  • 放下父母的「優越感傾聽」模式,學會同理心傾聽,溝通更順暢
    但其實也許孩子是想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擦桌子的時候不小心把杯子弄掉了,結果媽媽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蓋臉就對孩子一通批評。挨罵孩子心裡肯定特別委屈,本來出於好心想幫媽媽幹活卻落了一身埋怨,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結果孩子不僅做家務的積極性打消了,慢慢的有什麼事也不願意主動跟父母說了,父母還覺得奇怪,不理解這孩子怎麼回事,怎麼都不愛跟我們說話,其實是父母把孩子塑造成這樣了。
  • 家長「傾聽」也要懂技巧,用「反思式傾聽」,讓孩子和家長心更近
    作為旁觀者,我覺得朋友對於孩子的提問以及訴說沒有做到很好的傾聽。其實孩子只是知道明天要去外婆家感到興奮,想要與媽媽分享並且想要知道一些情況,但是媽媽並沒有對自己的提問進行回應,所以孩子明顯感到失落了,才會在吃飯的時候沉默不語。
  • 傾聽是一門學問,如何讓傾聽變得更有效?
    本文來自「遠讀重洋」(ID:readabroad),作者 吳紅飛 善於傾聽的人,懂得耐心傾聽,而不是妄下結論。但很多時候,我們真的都過於著急下結論,過於想要展現我們的智慧。 「我很耐心了,我跟女朋友說了老半天,她還是不能理解我?」什麼是耐心?其實我們都把認真聽別人說完話、給出意見,當作「耐心」,但耐心其實遠不止於此。
  • 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傾聽,換位思考,這也是一種智慧
    傾聽是一門真正的藝術。上帝之所以賜予人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要讓人多聽少說,如果你能夠明白,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人,並從中受益匪淺。曾有這樣一位籃球隊的教練,他帶領他的隊伍在世界職業籃球大賽上多次獲得冠軍。
  • 傾聽,是教育的藝術
    我們鼓勵孩子向我們傾訴,我們更要學會傾聽。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出去。」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
  • 傾聽,傾聽作文
    篇一:傾聽  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於反省、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
  • 提高傾聽的含金量
    靜靜地聽人把話說完, 即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種修養。歌德說,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注意傾聽別人說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無言的讚美和恭維」。作為領導幹部,要經常和上級、同事、下級、群眾進行面對面的 溝通,這當中傾聽尤為重要。傾聽是對講話人的一種姿態、一種尊重、一 種鼓勵。傾聽是溝通的最基本的層面,是得到準確信息的手段,是拉近與對方情感距離的法寶。
  • 在學會說話之前,先學會認真傾聽
    會說話的人其實並不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比較合適,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明白,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都要學著好好說話,不過在學會說話之前還是要先學會傾聽,只有學會了傾聽,才能說合適的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 父母誤解孩子,傾聽方法不對是主要成因,同理心傾聽才是「良方」
    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只不過很多是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調查研究發現,九成以上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沒耐心聽完孩子的話,就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迫不及待地表露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多半還會對孩子加以嚴詞訓斥。結果是經常出現父母誤解了孩子的現象發生,導致孩子感到特別地委屈和憤怒,這勢必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其實孩子並不是內向啊,內心也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就是不想跟父母多交流,那是因為父母總是不肯耐心的聽孩子說話,那麼作家伏爾泰曾經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傾聽兩個字看似簡單,但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往往容易忽略掉孩子的話啊,那麼第一個,不管孩子說什麼,我們就要認真傾聽,那麼傾聽是交流的大前提,如果說你想和孩子。
  • 學會傾聽孩子(二):在遊戲中傾聽
    孩子們喜愛那些願意和他們一同玩耍、聽他們指揮、逗他們笑的成年人。只有當你讓自己扮演弱小角色的時候,孩子就會感到有足夠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問題上的想法和感受。一次充滿笑聲的遊戲會給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年人之間創造出相互親近與理解的氣氛。我們可能不清楚孩子在遊戲中解決了什麼問題,而孩子必定知道如何讓遊戲幫助自己克服恐懼,運用重新獲得的自信去應付重要的挑戰。
  • 人際關係處理得好的人,都懂得傾聽
    伶牙俐齒的人,若總是沉浸在自己「滔滔不絕」的世界裡,不但不能塑造「能言善辯」的人設,反而會給人留下狂妄自大的印象。卡耐基曾說: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注意傾聽的人,這才是智者。1、注意微表情的呼應一個善於傾聽的人,是在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給予眼神的注視,並輔以微笑或點頭作為回應。不要小看這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它恰恰能給予表達者莫大的肯定和滿足,從而使得雙雙之間的溝通更高效、直接。
  • 不懂傾聽,無法談愛:用心傾聽的父母,竟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過:如果用現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個人愛的意願,我們就會發現,愛的意願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關注。愛某個人,我們一定會發自內心地想要關注對方,細心照料對方。我們愛一個人,雖然關注TA,是發自內心的,但也是需要努力的,即努力去關注。體現關注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別人說話,可多數人卻不懂得如何傾聽。
  • 有效職場溝通,最重要並非「說服」,而是「傾聽」
    上面這個日常工作中的小故事中我和小佳並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因為我沒有認真傾聽她的訴說,不僅讓我錯過了重要信息,因而做出錯誤判斷,也讓小家覺得並未被尊重和重視。在這件事之後,我逼著自己養成了一定聽同事把話說完的習慣。為什麼傾聽這麼重要?
  • 有效溝通之傾聽,傾聽的藝術,你真的懂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的要與人進行溝通,而想要真正有效的溝通必須要先學會傾聽,但傾聽的藝術,你真的懂嗎?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在與人交流中傾聽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不會傾聽,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不同的人在與他人交流時,就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在與人交流時,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說,不顧他人的感受。有的人總是不等他人把話講完,就打斷對方的講話。有的人從頭到尾一直聽,而很少對對方的講話做出回應。
  • 教孩子學會傾聽,比教孩子如何表達更重要
    我們總是很羨慕那些會說話的人。其實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其實就是得益於我平時對他做到了足夠的「傾聽」。我相信每次我傾聽到他內心的聲音後,他的情緒會像我一樣有所轉變,感受到被理解,感受到愛的力量,感受到媽媽支持,同時也學會了「傾聽」別人。
  • 仔細傾聽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歡迎來到兔說影視,在這裡將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開心和精彩,小編文筆不好,還請各位小主看後多多指教仔細傾聽在溝通中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呢?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願意傾聽的人。在溝通中,傾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傾聽,我只要你傾聽
    當我想要你聽我說時,而你開始給我建議,其實你沒做到我所求的。當我想要你聽我說時,而你開始告訴我為何我不該有那樣的感受,你其實是無視我的感受。當我想要你聽我說時,而你覺得必需做些什麼來解決我的問題你其實辜負了我,雖然這似乎很奇怪。傾聽,我只要你傾聽,不要說什麼或者做什麼,只是聽到我。
  • 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
    平常孩子給我們分享他們見過的新奇事物的時候,往往會比較熱情,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聽,甚至於打斷他們傾訴的行為,實際上已經傷害了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因為看到了新奇的,美好的東西,想要說給爸爸媽媽聽,而我們卻因為疏忽與不耐煩而傷了孩子的心,還可能錯誤地讓她誤解,認為我們不願意再傾聽她的心聲
  • 像INFP/INFJ一樣擅長傾聽?其實很容易
    多數人聽別人說話或提建議時,都沒有真正聽對方說話。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別人的談話,也未認真考慮自己所作的回答。結果,這種交談讓人感到乏味。他們誤以為如果他們全神貫注地聽便會膩味疲憊,其實正好與之相反。任何事只要專心做了,就會令人更加振作,而一切沒有專心做的事卻使人睏倦,但同時又使人夜裡難以入眠。」3)傾聽是豐富和提升自我,加速個人成長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