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父母的「優越感傾聽」模式,學會同理心傾聽,溝通更順暢

2020-10-03 柚媽成長錄

有分析發現90%以上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沒有耐心,聽到孩子說一句話就覺得理解了孩子的意思,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打斷孩子的話,迫不及待的表露自己的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多數還會訓導孩子,結果往往是父母並沒有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委屈憤怒。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不聽話」的父母用錯了傾聽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優越感傾聽」是什麼呢?就是當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不自覺的帶著一種優越感:「我是你爸媽,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所以我懂的也肯定比你多,你就不用說那麼多了,都聽我的。」

父母的心理預設像一根強有力的繩索,把父母往說上牽拉,同時關閉耳朵,下一秒就進入張嘴打斷孩子,替孩子下結論、對孩子施加評判和教育的狀態。

繁體字「聽」的含義,當我們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做到「十目一心,用耳為王」。

也就是我們一定要用眼睛聚精會神的看著孩子。然後用耳朵專注的傾聽,把嘴閉上,把說話的權利完全交給孩子。

但是大多數的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往往用的不是繁體字的「聽」,而是簡體字「聽」。把簡體字「聽」拆分來看,左邊是「口」,一直在用嘴說話,右邊是「斤」,相當於用嘴說話的同時還一直斤斤計較。

跟孩子溝通當父母用「聽」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往往是孩子剛說了開頭父母就粗暴打斷說:「哎呀,行了,你別說了,說半天也沒說明白」或者還沒聽孩子說完父母就不耐煩的開始輸出觀點:「你說的都是啥呀?我覺得應該怎樣怎樣」,然後講道理,作指導,說教嘮叨就開始了。

但是要知道孩子還沒說完啊,孩子要傳遞的真正信息,父母還不知道,那麼父母還可能謬以千裡,這樣的溝通自然就無效了。

有句俗語「兩年學說話,半生學閉嘴」,「兩年學說話」是指孩子從0歲到兩歲進入語言爆發期,處於這個階段人一直在學習如何說話。而「半生學閉嘴」是指什麼呢?是指修煉自己的修為,尤其是我們作為父母必須先學會閉嘴,同時做一個兔子,把自己的耳朵豎起來生成耳朵去捕捉孩子到底要說什麼,心裡到底有什麼想法。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要做的動作,應該是聽要大於說。

但是有的父母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跟孩子聊天孩子沒話說,問孩子問題孩子也不愛回答,很多父母會覺得這是「說」的問題,其實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經常打斷他說話,一味的說出自己的觀點都沒有豎起來耳朵,總是張著嘴打斷孩子,搞得孩子應該說話的時候興趣索然。

比如孩子跟媽媽說把杯子打碎了,孩子還沒來得及解釋是怎麼回事,媽媽看到玻璃碴子碎一地瞬間火冒三丈,走到孩子面前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怎麼回事,整天毛手毛腳的,沒長眼睛嗎?」

但其實也許孩子是想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擦桌子的時候不小心把杯子弄掉了,結果媽媽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蓋臉就對孩子一通批評。

挨罵孩子心裡肯定特別委屈,本來出於好心想幫媽媽幹活卻落了一身埋怨,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結果孩子不僅做家務的積極性打消了,慢慢的有什麼事也不願意主動跟父母說了,父母還覺得奇怪,不理解這孩子怎麼回事,怎麼都不愛跟我們說話,其實是父母把孩子塑造成這樣了。

這就是父母常見的優越感所造成的問題,孩子是弱勢一方,根本沒有機會把話說完,把事情說完整,自己的觀點還來不及陳述就被硬生生的打斷了,我們可以想像小孩子心裡有多憋屈,多堵心。

這樣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孩子跟父母的溝通之門就會關閉,不再願意跟父母談心事,他會認為爸媽不會聽我的,他不懂我,我也懶得說了。

當然很多父母並不是故意這樣的,他們是不由自主或者是延續著上一輩的養育方式,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代際傳遞」。

但是除了代際傳遞的模式之外,其實還有更好的一個方式,也就是做「聽話的」父母,當然這並不是說孩子說什麼父母就要聽什麼,而是一種傾聽孩子說話的態度和方法。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就是同理心傾聽。

通俗的說就是設身處地投入感情的理解,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傾聽孩子說話的重要性,但是光知道不行還要掌握傾聽的方法。

全球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關於同理心傾聽給出過這樣的觀點,每個人都有一種想要對別人說話評論的自然現象,比如說一個人說:「我不喜歡這場演出」,人的自然反應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來評價這句話,比如說:「我也不喜歡」,或者說:「沒有啊,我覺得挺好的」,那麼使用同理心傾聽當別人發表的一個觀點,我們應該給的反應是:「為什麼呢?我想聽聽你的觀點」,接下來無論我們是否認同對方的觀點,都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運用這樣的傾聽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看起來很困難的溝通難題。

同理心傾聽有以下4個要點。

第一。眼睛聚精會神的看著孩子,做到「十目一心用耳為王」。

我們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或者眉心,然後用耳朵認真專注的傾聽,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容器,不管孩子說什麼都先放進去,同時把嘴閉上,把說的權力完全交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

第二,重複孩子說的話。

要簡單重複就可以,比如重複孩子最後一句話或半句話,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確實是在認真聽。

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說的話。

不要用自己的慣性思維去解讀孩子的話,而是真正站在孩子那邊去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要問孩子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第四,全程保持語氣平穩態度溫和。

儘管技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態度,這是孩子能夠真切感受到的。

相關焦點

  • 父母誤解孩子,傾聽方法不對是主要成因,同理心傾聽才是「良方」
    結果是經常出現父母誤解了孩子的現象發生,導致孩子感到特別地委屈和憤怒,這勢必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01 「優越感傾聽」是父母誤解孩子的根源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這種現象呢?這主要是因為父母用錯了傾聽的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 父母要學會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和孩子產生連結
    然而,有一個人讓我們這樣看待問題,通過自我傾聽來關愛自己。這個人就是董國臣,他寫了《同理心的力量 : 非暴力溝通的奧秘》這本書,教大家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在人際關係中恰如。讀完這本書,發現「管教」孩子,不該用我們固有的思維,而是要利用同理心的力量,和孩子產生連結,用非暴力溝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非暴力溝通的實踐路徑是三個同心圓,要從這個出發。
  • 心理丨《只需傾聽》:學會如何傾聽,是你能和大家有效溝通的秘密
    你心如亂麻,充滿了挫敗感,心想:這可如何是好?面對生活中這麼多棘手的問題,到底有沒有一套可以與所有人溝通的方法呢?「鏡像神經元」就是一種「當別人在經歷某件事,會讓自己感同身受」的神經元,而「鏡像神經元接受匱乏」可以理解為人們認為「他人對自己缺乏同理心」。假如你試著去傾聽這個人,就滿足了他渴望別人對他有同理心的需求。唯有讓他感受到你理解他,溝通才能繼續。
  • 親子丨學會傾聽,做個稱職的父母
    各位家長請注意,學會傾聽,仔細聽出話外音,做個稱職的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親子溝通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們學會如何溝通,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專心,要看著寶貝的雙眼,讓寶貝們知道你有認真在聽,你對他很尊重,讓他願意和你分享他的快樂和不快樂。學會用耳聽內容,用「心」聽情感,在親子交流中,你就會獲得來自孩子更多的有效信息。
  • 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更希望被傾聽,「換位傾聽」很重要
    和善於傾聽的人傾訴,不會是對牛彈琴,他會給予你想要的安慰,他會有同理心,能夠非常理解你,甚至做到感同身受,就算是不能理解,也不會去指責、否定你,還會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開解你。和這樣的人相處是非常舒服的,每次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壞情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這樣的人又受歡迎,人緣又好。
  • 學會傾聽三重奏,做懂孩子的父母
    這七個親子溝通密碼可以幫助孩子從失敗、錯誤、衝突等讓他們感到挫敗的事件中獲得能量、解決問題、建立自信、贏得合作。密碼1——動態:一切事物都是動態發展的,學會動態的看待孩子,看待情緒和自己,讓溝通軟著陸。
  • 聽人把話說完,學會傾聽,你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但如果你想要通過傾聽,融入對方的世界,就一定要學會放下自己,並克制住自己說話的渴望,並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真誠和用心。其次,阻礙我們無法傾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內在的偏見。因為無法真正的放下自己,也因為無法擺脫內在的偏見,更因為產生的過度情緒化反應,阻礙了我們與他人的和諧關係。所以,想要通過傾聽,重新定義我們的人際關係,就必須要克服掉這些阻礙。3掌握三個技巧,教你馬上成為傾聽達人。
  • 情感故事:婚姻中要學會互相傾聽,促進有效溝通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一說女人的優勢是善於傾聽,她們能很好地傾聽同性朋友的話,以此來獲得親密關係。因為她們懂得女人最想要什麼。但是,對於配偶,傾聽就變得難了。相對女人來說,男性不善於傾聽,更善於思考。可是,男性滿足女人的首要法則,就是耐心地傾聽女性的苦惱和情緒。在女性看來,男人能夠耐心聆聽自己,就是給自己最大的關愛、理解、尊重和體貼。
  • 親子溝通技巧7,如何運用積極傾聽,積極傾聽中遇到的問題
    父母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那孩子也慢慢學會用感受來表達,而不是用情緒來發洩。同時這種溫和的方式還會讓孩子產生被關懷被關注的感覺。當我們用這種方式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時,是不是也會長出一口氣,不用為孩子解決問題,自己也會輕鬆下來。我們用耐心去傾聽孩子,反過來孩子也會願意傾聽父母。這種沒有情緒的溝通會讓彼此產生信任,更願意接納,孩子也會越來越獨立。父母也不必要把自己變為超級父母。
  • 《同理心的力量》:發光發亮的人生,從擁有同理心開始
    讀完這本書,我深覺發光發亮的人生,從擁有同理心開始,而置頂你的同理心,是最穩賺的投資。 01 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問題的非暴力溝通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無論,你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他都會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說:「你這個人真不樂觀。」
  • 和孩子交流總是無效溝通?學會「反饋式傾聽」,快速做到有效溝通
    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加重孩子的依賴心理,什麼事都會等著父母來做決定。父母們還是要學會用「反饋式傾聽」,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高效。那是因為父母沒有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只有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想法,父母才能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更好地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在這樣健康的溝通模式下,親子關係會變得更親近,也有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
  •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做到正確的傾聽?
    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傾聽是一個需要必備的技能,這個技能如果能用好,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增強和家人的親密關係,使職場生涯更順暢。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 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就特別提到了傾聽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地傾聽。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學會傾聽,讓你的親密關係更親密
    身處衝突的風暴之中,你真的能夠放下你對對方的偏見、怨恨、憤怒,放下自己的委屈、傷心、被傷害,去嘗試了解對方攻擊性語言背後所表達的深層的需要嗎?由英國溝通領域專家尼基﹒斯擔頓所著的《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一書中給了我們十個增進傾聽技巧的做法:準備好去聽,感興趣,心胸開闊,去聽重點,批判性地聽,避免分心,做筆記記錄,協助說話者,不插話,做出回應。
  • 學會傾聽,開啟和孩子高效溝通的第一步
    孩子由出生到漸漸長大,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渴望被家長理解和關注,對自身感受和情緒雖然有模糊的認識卻又不能很好的分析處理;家長則希望能夠正確解讀孩子的內心,理解接納他們的情感,同他們在愛和關懷中建立親密關係,而這些都離不開高效的親子溝通。「傾聽」作為溝通的前提和基礎,直接影響溝通效率和結果,隨著人們對親子溝通的日益重視,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
  • 親子溝通技巧6 積極傾聽
    您好,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六篇,積極傾聽。上一次我們了解了,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時,我們通常的反應都是各種各樣的絆腳石,這時有的父母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講話了,因為一開口就是絆腳石,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的時候,我們如何去有效地協助孩子呢,下面呢,我們給大家分享兩種非常有效的反應方式。
  • 楊瀾:學會說話前,請先學會傾聽
    上述這類人犯的一個錯誤,便是不會傾聽。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不該單純地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傾聽,方能認清事情的本質,減少衝突。它可以減少誤解,可以讓信息更清晰地被理解,並有助於減少說話者的挫折感。一段有效的溝通,要有專注的傾聽者和條理清晰的陳述者,二人的角色可以隨時互換。你開口時,我能側耳細聽;我發言時,你便感同身受。耐心聽別人說完話,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說話與傾聽,哪個更重要?
  • 如何運用同理心促進溝通?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涉及到與他人之間進行溝通的問題,尤其是在雙方出現分歧同時又需要協同合作的時候,只有經過有效的溝通,才好進一步的推動事情的發展,遇到這一類情形,你通常會如何來面對與溝通呢?給大家分享一招,表達同理心,也就是對對方的處境和感受表現理解和體諒,當你理解對方時,是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的,只有使對方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傾聽,你才為對方傾聽你的想法創造了條件。
  • 5點輕鬆培養同理心,比任何溝通技巧都有用!
    他發現,他們在溝通中存在異於常人的非凡特質,但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那就是:積極傾聽、展示脆弱、關心他人、懷抱創意精神以及學會自愛。只有積極傾聽,了解了對方的真實想法,解決對方需求,才能獲得信任。這個概念來自設計了「非暴力溝通」的馬歇爾·盧森堡,其關鍵在於「積極」。
  • 你的感覺,我懂;我的感覺,你懂嗎:同理心影響我們的溝通
    2透過表相,看同理心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人的心理,美之無限。如宇宙,浩瀚無垠。只需要我們探索、深究,才能找尋無限的可能,發掘現象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