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把話說完,學會傾聽,你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2020-12-16 讀行人生

「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很多人認為與人溝通,最重要的是表達自我,卻並不知道,其實善於傾聽的人,才更容易打動對方,並且對方還會因為被傾聽,而受到鼓舞。

儘管如此,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人忽略了傾聽的力量,只顧自我表達。

1

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傾聽,究竟有多重要?

被傾聽既滿足了自我表達與他人溝通的需要,也讓說話者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認可。因為當內心的感受,得到別人明確的回應後,我們會心生寬慰。

事實上,傾聽也是人存在的核心。因為它不僅鞏固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讓我們可以有時間理清自己的想法,並發現自己內心的感受。

被傾聽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塑造性格方面。

生活中,我們習慣通過與他人的對話,來定義、維繫自我。當你說的話被接受時,就會成為「社會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為了能成為受歡迎的人,你就會不斷強化「社會自我」的影響。而當你說的話不被接受時,這部分就會成為「私下的自我」,也就是你想要隱藏,並不願與別人分享的自我。

被人傾聽其實也是一種見證。

因為傾聽的目的一般有兩個:一是吸收信息,二是見證他人的經驗。

無論我們多有自信、活得多麼安心,都需要別人的注意力來支持我們,因為興奮來自於希望獲得正面的回饋,而害怕則出於被拒絕或別人的不關心。

此外,被傾聽還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因為,溝通是一種「雙向」交換的過程,當你分享的生活經歷被傾聽,甚至找到共鳴時,不僅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價值,還能拉近你與聽話者的距離。

總之,傾聽不僅可以,讓我們與說話者的關係越來越近;也能讓我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而對於說話者來說,被傾聽和被理解,能讓他們獲得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和勇往直前、跨越一切困難的能量。

2

我們為什麼無法傾聽?

當我們認識到傾聽的重要後,卻還是無法做好一個傾聽者。那是因為傾聽是一項技能,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經過後天的刻意努力,習得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我們的傾聽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作為傾聽者最大的阻礙是,不懂得放下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

但如果你想要通過傾聽,融入對方的世界,就一定要學會放下自己,並克制住自己說話的渴望,並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真誠和用心。

其次,阻礙我們無法傾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內在的偏見。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理解了對方的意思,所以根本就懶得去聽對方說了什麼。

這就導致「說出的話」,與「被聽到的話」之間產生差距,同時也影響了我們正常的傾聽。

另外,我們之所以不願意去傾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情緒化。

因為當你在與人對話時,一旦產生了情緒化反應,就根本沒法靜下心來,理清思路。這樣不僅很難成為一名傾聽者,甚至連自己想要說的話,都很難表達出來。

而如果我們能理清自己為什麼會有情緒化反應,就能接受自己,並接受他人。

因為無法真正的放下自己,也因為無法擺脫內在的偏見,更因為產生的過度情緒化反應,阻礙了我們與他人的和諧關係。

所以,想要通過傾聽,重新定義我們的人際關係,就必須要克服掉這些阻礙。

3

掌握三個技巧,教你馬上成為傾聽達人。

傾聽是一種技能,想要練好這項技能,就需要不斷地練習。

萬事開頭難,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傾聽者,你首先要懂得適時擱置自己的需求。

比如,當妻子和你抱怨,她操持家務很辛苦時,你要明白,其實妻子只是想讓你多關心她一下,此時,你需要有意識地將腦中的想法擱置,專心去聽妻子說的話、並專注於妻子想溝通的事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妻子知道你了解她。

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常會陷入先入為主的漩渦,這樣不僅讓對方覺得你很敷衍,還會讓對方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所以,做一名合格傾聽者的第二個技巧就是要保持一顆同理心,並採取一種開放的態度,努力去欣賞對方的觀點、肯定對方的情緒。

如果對方想表達,請一定要尊重對方發表意見的權利,不要隨便插話,也不要立刻表示同意與否;如果對方不想表達,也請不要強迫他表達。

生活中,儘管我們努力去理解和傾聽別人,但有些人說的話,卻總能攻擊到我們的軟肋,讓我們抓狂。

但隨著積怨越來越深,憤怒會像原子彈一般,將一切小心翼翼維繫的關係炸裂。

如果我們能從本質上控制自己的情緒化,訓練自己「反應式傾聽」的話,就絕不會因為積怨,讓關係炸裂。

也就是說,要儘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並抑制自己反駁的衝動,聽對方把話說完;或是提前預想一下生活中,會發生的衝突,然後試想一下自己應該如何回答。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你一定要學會尊重別人,同時也要尊重他們擁有做自己的權利。

如果我們可以擱置自己的需求、保持一顆同理心,並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化,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好的傾聽者。

4

家庭關係中的傾聽藝術。

在整個家庭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決定了各方之間的接觸界限。如果沒有界限的保護,就會限制家庭關係中個體的潛能。

「界限」有助於父母傾聽孩子說話,所以這也包含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即在說出你的想法之前,要先認同孩子所說的。

但是在家庭關係中,很多父母卻常常因為界限的模糊,給孩子和自己造成了莫大的痛苦。讀完下面這個故事,會讓你有深刻的體會。

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男生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後,被母親批評。因為母親不給自己解釋的機會,男孩覺得很無助,也很憤怒,便從橋上,一躍而下。

因為母親對孩子界限的模糊,孩子丟了性命。如果母親能聽聽孩子的解釋,並在日常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那悲劇也不會發生。

家庭關係中,許多父母忽略了和孩子應有的「界限」,更不願給孩子訴說內心想法的機會。使孩子在不被認可的沮喪下,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

為了告別家庭關係中的模糊的界限,你可以這樣做。

首先,列一張表寫下某位家人常常困擾你的三件事兒,再針對每一件事,認真傾聽對方的想法後,寫下你認為對方對你的期待,並試著在下次與對方互動時,按照對方的期待,行動或表達。

其次,選出一個你在家裡不喜歡的「界限」。

比如,你覺得母親太過幹涉自己,或是丈夫總和孩子纏在一起等等。然後你要開始試著分辨出,你在「界限」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靜下心來,傾聽和觀察「界限模糊」的原因是什麼。

家庭關係中「界限」模糊,不僅會給對方帶去壓力,也會讓自己倍感痛苦。所以,在家庭關係中,想要讓傾聽暢通無阻,就必須要告別模糊的界限。

作家莫裡斯曾說:「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生活中,不懂傾聽的人,生活總是一團糟。他們自以為很了解對方,所以不斷輸出自己的觀點,試圖解釋自己的「善解人意」。卻並沒有發現,「善解人意」背後的壓力。

而善於傾聽的人,既不用浪費唇舌,與人爭辯;還能夠在無言的傾聽中,給予對方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同時,也能在傾聽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其實,很多關係的建立,都從傾聽開始;很多關係的破碎,也都從不善傾聽結束。千萬不要讓最親的關係,輸給傾聽,讓我們努力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吧。

相關焦點

  • 【微說】最難得的高情商,是聽人把話說完
    最難得的高情商,是聽人把話說完(一)前幾天有一個朋友生悶氣,和母親吵了一架。哭訴後,她像放下了很重的擔子,說:「這麼久都沒有一個人這樣耐心地聽我說話,謝謝你,願意聽我把話說完。」以後面對客戶,無論是否與銷售有關,他都認真聽對方把話講完,這讓他獲得了更多的信任,最終成為推銷界的「神話」。和表達自己不同,傾聽有時更像是一種善良的選擇。在一個人心裡有同樣多的話想說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先聽朋友傾訴。這樣的人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同理心很強,他們懂得跨出自我,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感受、思考事情。
  • 最難得的高情商,是聽人把話說完
    哭訴後,她像放下了很大的擔子,說:「這麼久都沒有一個人像這樣耐心地聽我說話,謝謝你,願意聽我把話說完。」人到中年,家人雖在身邊,朋友也有一堆,你可能隨時能找到陪你吃飯、逛街的人,但是最難得的,是有一個願意聽你說話的人。
  • 你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嗎?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關鍵的,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做好引導,做好榜樣,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清楚孩子到底想要什麼。,可能你正在忙工作,也可能你累的頭昏腦脹只想躺著。所以你回絕了孩子,你的聲音裡充滿了抱歉,可你卻沒有停下手裡的動作。孩子於是只好怏怏離開,把要說的話憋了回去。有時候孩子會重複說一個問題,不要覺得以前說過了就打斷孩子,或許孩子有了新的想法和認知呢。傾聽不只是豎起耳朵就可以,而是要用心和耐心。可很多家長很難做到真的認真聽孩子說。他們擺出一副認真的姿態,卻總是撇嘴皺眉嘆氣,表情裡充滿了不以為然甚至不屑一顧。
  • 大人學會傾聽,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一)不被傾聽的孩子,要麼越來越沉默,要麼越來越叛逆!對於傾聽,我們並不陌生。通常,我們會聽領導說,聽同事說,聽朋友說,甚至聽陌生人說(各種刷網頁),但我們卻很少聽孩子說。例如——孩子:「奶奶,我跟你說啊!」奶奶:「快把飯吃完!哪兒那麼多話!」
  • 聊天中的讀心術,從學會傾聽開始:傾聽的3大技巧,讓你更受歡迎
    人們一直認為口才很重要,教人如何溝通的技巧有很多,卻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和領導下屬,家人朋友溝通時,明明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卻好像是在雞同鴨講。傾聽是實現有效溝通的第一步,有的時候傾聽比表達更重要。比如一個銷售,他要學會傾聽,才能明白客戶的需求,從對方的話語中找到機會。
  • 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便會逐漸降低。這對於他的成長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道理,老是聽到「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會漸漸習慣於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會背著很多的冤屈一個人默默承受。
  • 人際交往中,最受歡迎的人,往往是懂得傾聽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願望,那就是自己能夠在人際交往方面如魚得水一般的受人歡迎。也能夠在一個團體中做一個善解人意,人人都願意和你交朋友的人。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團體中很受歡迎的人,往往都是有以下這個特徵的人。
  • 學會精準表達,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
    溝通是一門藝術,在溝通中,能夠把話說得明白,讓對方聽得懂很重要,但是在生活中,往往很多人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說的話可能毫無邏輯,毫無重點,讓聽的人云裡霧裡,不知道他們究竟要表達什麼,以至於因為溝通表達能力而失去了很多。那麼,如何讓自己能夠更會說話呢?
  • 家庭教育: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會漸漸習慣於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會背著很多的冤屈一個人默默承受。所以,你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良後果。其實,聽孩子把話說完,又能浪費你多少時間?而你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你可以根據孩子說的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糾正;他看法片面的時候,你予以補充。這樣,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 希望成為一個善於溝通、人緣頗佳的人,首先要懂得傾聽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傾聽是一門學問傾聽,是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表現,是對友人最寶貴的饋贈。我們總是認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的人是善交際的人,其實,善於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會交際的人。
  • 《高情商孩子的表達課》:會不會覺得,會傾聽的人,讓人不容小覷
    專注性傾聽、辨析性傾聽和理解性傾聽,是孩子們在小時候就應該慢慢掌握的正確傾聽習慣。由上課聽老師講,再到聽家長說話,靜下心來,傾聽,很自然就知道了老師和家長所要表達的意思,經過自己的分析做出正確的回應行為,循序漸進,人也慢慢得成熟起來,有主見、有個性,能堅持。
  • 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更希望被傾聽,「換位傾聽」很重要
    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傾聽的,如果需要傾聽的時候,通常會找那個願意傾聽你的人,並且是善於傾聽的人。因為他們不止願意隨時傾聽,還很會傾聽,會給予你及時有效的反饋,讓你的傾訴沒有「白費」,他會給你想要的結果。
  • 學會傾聽孩子(一):你聽他才聽
    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傾聽孩子獨立的思維、傾聽孩子自由的表達,從而獲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一、傾聽會改變孩子的行為表現我們最終會發現,令孩子改變的不是我們的命令和要求,而是我們的尊重和傾聽。
  • 與人交往時,正確運用「傾聽」,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
    內心平靜下來,心無旁騖的傾聽,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講話,可以提出問題,然後接著傾聽。但很多人,別人還沒說完,就被打斷,開始說自己的。如果手機響或對方的情緒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干擾我們傾聽的過程。在傾聽中,消除內在和外在的幹擾,專注對方並建立起連接,會讓你更好進入對方世界。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聽人家把話說完嘛
    兒子很快安靜了下來,對媽媽說:「謝謝你媽媽,謝謝你聽我說這些事,謝謝你理解我,我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讓老師對我刮目相看。」說完,就開心地去寫作業了。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
  • 親子丨學會傾聽,做個稱職的父母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不例外,聰明的家長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把優點發揚光大。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情況一問三不知,孩子說話的真正意思也聽不出來,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即使自己發生什麼事也不願意和家長說,等家長願意聽孩子們到底說的是什麼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早就長大不願意和家長匯報了。各位家長請注意,學會傾聽,仔細聽出話外音,做個稱職的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 在學會說話之前,先學會認真傾聽
    會說話的人其實並不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比較合適,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明白,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都要學著好好說話,不過在學會說話之前還是要先學會傾聽,只有學會了傾聽,才能說合適的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 愛為值得的人守,話說給懂的人聽;人生最幸福的事,得一知己足矣
    愛為值得的人守,話說給懂的人聽,對不懂自己的人說心裡話,一萬句的傾訴也換不回一句貼心話,反而還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所以,與其訴說不如沉默!人生最幸福的事得一知己足矣,傾聽是智慧,沉默是修養,微笑是內涵,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了,不是因為沒話可說而是心性成熟了,人經歷多了便明白,最累不是肩背上的負重,而是難以喘息的心!
  •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兒子很快安靜下來,對媽媽說:「謝謝你媽媽,謝謝你聽我說這些事,謝謝你理解我,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努力,讓老師看到我的成績。」說完,就開心地去寫作業了。《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的:「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