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2020-09-16 啟達小學小芒果

「我想要兩副西瓜,我想... ...」

「你怎麼這麼貪心啊,在別人家也這樣。」

「媽媽,不是的,是因為... ...」

「不是什麼不是,你每次都這樣。不好意思啊,你別管他,就給他一副就好。」

01

媽媽,為什麼你不讓我把話說完?

孩子一聽,咧嘴大哭,媽媽瞬間惱羞成怒,拿過旁邊的衣架就打起了孩子:「從沒見過你這樣的孩子,都慣壞了。」被打的孩子,非但沒有停止哭鬧,反而躺地上打起了滾,媽媽越打越來氣,孩子也越哭越兇:「我討厭媽媽,你是個壞媽媽,我不要你了,嗚嗚嗚。」

尷尬之下,我過去將孩子拉起來,並帶他去洗了手,哄了好一會後,把西瓜放到了他的手上。這時孩子才抽泣著跟我說:「阿姨,我沒有貪心,我想給哥哥也拿一副,不是自己吃。」原來這個任性的小男孩也有如此細膩的內心。

媽媽在一旁聽到,明白孩子的用意後,才走過來說:「給哥哥拿的,為什麼你不說呢?」好不容易停止哭泣的孩子,又委屈地直掉眼淚:「你每次都不讓我說話,嗚嗚嗚。」


02父母阻止孩子說話,往往是出於這樣幾種心理


1.說了父母不愛聽的話。孩子的話說到父母的痛處,讓父母覺得沒面子。

所謂童言無忌,孩子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什麼忌諱。父母不妨抱著輕鬆的心態聽聽孩子怎麼說,或許自己也能受到啟發。

2.父母要維持自己所謂的權威。

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樣的父母屬於頑固型,不聽解釋,老認為孩子是在找藉口。長期如此,孩子就會慢慢習慣了沉默,哪怕是受到冤屈,也緘默不語。一個不會據理力爭的孩子,很難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

3.不認可孩子的思維。覺得小孩子不懂事,沒有耐心聽孩子說。

其實,孩子的思維比大人簡單得多,往往能從複雜的事情中看到本質的東西。孩子也有話語權,他想說話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表達。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斷話頭的孩子,慢慢就變得沉默了,他也就懶得跟父母說話交流了。這是因為父母的「禁令」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根本不受重視,說了也是白說。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便會逐漸降低。這對於他的成長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道理,老是聽到「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會漸漸習慣於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會背著很多的冤屈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重負很可能讓他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你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良後果。其實,聽孩子把話說完,又能浪費你多少時間?而你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你可以根據孩子說的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糾正;他看法片面的時候,你予以補充。這樣,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有的時候,孩子的話確實有不周到或者不正確的認識,這時家長可以及時給予引導。在家長的引導下以正確的交流方式說話不僅增長孩子的見識,鍛鍊思維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除了在他想說話的時候,讓他盡情地說以外,還要在他沉默的時候鼓勵他說。因為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識或者膽量。鼓勵孩子說出心裡的想法、不滿或者委屈,會讓他變得善於思考,也會使他的自主意識和表達能力得以增強。

03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曾經有一位媽媽這樣分享自己的故事:逛超市的她,買來兩根甜玉米,回到家喊女兒和婆婆來吃。女兒拿起一根玉米,啃了一口,放回盤子,接著又拿起另一根,又咬了一口。

看到這個場景,她生氣地怒吼道:「你這孩子太不懂事了,玉米是你和奶奶一人一根的,媽媽平時不是告訴過你要學會分享麼?」女兒嚇得臉色蒼白,吞吞吐吐地說:「我,我就想聞一聞,看哪個玉米香……」「你這孩子,怎麼還狡辯,難道媽媽平時就是這麼教育你的嗎?」

聽到她的苛責聲,婆婆趕緊趕來,摸著孩子的頭說:「孩子,奶奶吃不動玉米的,這些都歸你……」聽奶奶這麼一說,女兒「哇」地哭了起來,一邊抹眼淚,一邊哭著說:「奶奶牙齒不好,我咬一口,看哪根玉米嫩,聞一聞,也是為了挑最香的玉米給奶奶吃……」大人總覺得輕易就能看透孩子,憑藉自己的臆想,過多地打斷孩子說話,甚至對孩子當頭棒喝,這樣扼殺的不僅是孩子的善意,更是孩子的心靈。

讓孩子把話說完,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忽略他們的感受,因為養育孩子就如同栽種花草一樣,是需要時間來呵護的。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說:「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

孩子有不同尋常的反應時,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每個人都有話語權,讓孩子把話說完,就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尊重。讓我們放平視線去看待孩子,用真誠寬厚的心去愛孩子,特別要時刻提醒自己:「讓孩子把話說完!」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孩子們的學生時代短暫而美好,我們家長朋友必須明白,孩子成長的時候,什麼時候「施肥」,施「多少肥」;什麼時候「澆水」,澆「多少水」;什麼時候「剪枝抹芽」,怎麼「剪」、怎麼「抹」,以及如何配合學校教育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用心的學,認真的學,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向有經驗的人學,彌補我們自身的「短板」或「不足」。

最後,分享一首英國詩人黛安·侖曼斯的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用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不再追求對權力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愛和自由中長大,在關心和溫柔中走向自己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所以,你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良後果。其實,聽孩子把話說完,又能浪費你多少時間?而你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你可以根據孩子說的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糾正;他看法片面的時候,你予以補充。
  •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看過一個達人秀節目,女子在達人秀上開始作畫,筆法稚嫩拙劣,畫了許久都看不出輪廓,沒有耐心,不明就裡的四位評委,不約而同地滅了燈。但在女子潑上白粉後,女子的作品瞬間震撼全場。
  • 《育見未來精英》 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
    費用包含①  3天2夜課時的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②  精英社編委會研發的內部教材③  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家長的結業證書時間:2019Cindy  11歲女孩和5歲男孩的媽媽民營企業高管選擇中高端家庭教育父母必修課緣於馬老師的敬業態度
  • 聽人家把話說完嘛
    聽我說完可好 兒子很快安靜了下來,對媽媽說:「謝謝你媽媽,謝謝你聽我說這些事,謝謝你理解我,我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讓老師對我刮目相看。」說完,就開心地去寫作業了。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當你第N次叫孩子關電視睡覺,之前答應只看一集動畫片的孩子卻遲遲不願關電視時,你是否暴脾氣一上來,對著孩子就是一頓吼罵?當你跟孩子提前定好了規矩,孩子洗完澡仍然將髒衣服隨處亂扔時,你是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張口就對著孩子喊叫起來?當你在家給神獸一遍遍地輔導同一個作業題時,你是不是精神崩潰,情緒失控,忍不住大吼大叫?
  • 好的家庭教育,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其實,好的教育不在於看透孩子,而在父母在身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現的形象,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軌跡。冰山下面隱藏更深的,是父母的用心、智慧和格局。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孩子,你慢慢說,我在聽。"父母最好的修養就是耐心傾聽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聽他把話說完。媽媽,聽我一句勸,工作和家務是永遠做不完的,你不能因為他們而皺緊眉頭,你應該給快樂留一點時間。在生活中這樣的片段應該很多,當孩子想辦法逗我們開心的時候,我們總是給孩子當頭一棒,根本不聽孩子把話說完。
  • 重視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聽我這麼一提,她好像想起了什麼,自言自語地說不應該啊,我就說了他幾句,怎麼會影響到他呢?原來這位媽媽最近工作不太順,心情很煩躁,回到家裡總想發脾氣。那天孩子正好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她一怒之下罵了孩子幾句,還說孩子太不懂事了。我做了一些相關情況記錄,然後讓她下次把孩子帶過來一起聊聊。
  • 你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嗎?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關鍵的,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做好引導,做好榜樣,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清楚孩子到底想要什麼。所以你回絕了孩子,你的聲音裡充滿了抱歉,可你卻沒有停下手裡的動作。孩子於是只好怏怏離開,把要說的話憋了回去。有時候孩子會重複說一個問題,不要覺得以前說過了就打斷孩子,或許孩子有了新的想法和認知呢。傾聽不只是豎起耳朵就可以,而是要用心和耐心。可很多家長很難做到真的認真聽孩子說。他們擺出一副認真的姿態,卻總是撇嘴皺眉嘆氣,表情裡充滿了不以為然甚至不屑一顧。
  • 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有的時候家長和孩子說兩句話就開始大聲吵吵,有的人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對孩子沒有好脾氣,有的人教育孩子意見不同相互指責。如果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每天只會抱怨和嘮叨,那孩子也會變得尖酸刻薄。很多父母也不清楚自己的情緒,有的時候看到孩子摔倒,明明心裡擔心,但是還是非常生氣,罵孩子不好好走路。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我們都是為了你好!現場一位為人母的女星當即表示:「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可為人父母,誰又沒吃過這顆後悔藥?,父母的話,孩子樂於聽;孩子的話,父母懂得聽。
  • 請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這3個理由,建議父母看看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一、讓孩子說完,是對他最基本的尊重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沒有耐心聽完孩子的話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每一個父母該有的耐心。美國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說: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 「百樹雲課堂」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在家庭教育中,很困難的是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情緒失控造成家庭矛盾。但自從我參加了《成長計劃》後,我覺得我從一個無知的媽媽向智慧的媽媽邁進了一步。在這期間,我覺得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以下是一些個人感悟!
  • 許可馨極度失敗的家庭教育,當引起更多的為人父母注意
    天哲上次發文談許可馨的家庭教育嚴重有問題,可能是有一段時間完全缺乏愛,她就是通過反叛讓父母處處生氣,氣的不行,讓父母不得不關注自己!反觀許可馨這樣的人格模式,從小到大,通過做壞孩子,通過不聽你們的話,通過和你們對著幹,通過看到父母對他生氣,她就會非常非常的滿足……可憐其無知的父母,可能因為愧疚,因為某些缺失或者曾經的某些事陰影……會不斷通過外在的給予,比如無條件、無限制的給錢……來對待孩子……這裡面有個關鍵點,你管我,我不聽,但是你們又給錢我揮霍,我更得意,自行獨立且生活隨意,不缺錢不缺樂
  • 給孩子獨立的品質,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義務
    而且還時刻牢記著父母的叮囑,堅持戴著口罩飛完全程。在這個過程中,他身上體現出的從容不迫與堅毅的行動力,都是為人父母最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恰如《21招,讓孩子獨立》書中所說:「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
  • 家庭教育和諧,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人父母、子女的你怎麼看?
    為人父母,能體會當今社會的節奏很快,稍稍慢點,就有可能被社會淘汰。而且有親身的經歷,知道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為了孩子以後可以生活得更好,希望他們起點高,為了理想中的高起點,父母就協迫孩子,有時可以說是硬性逼迫,壓榨孩子個人時間
  • 為人父母為什麼要學習?
    都說育兒先育己,教育孩子自己先學習。覺得有道理,就開始學,可到底為什麼學?學什麼?很模糊,今天有一點小體會,分享一下,僅供參考。成為父母,天然的就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引導教育孩子,這是很正常的。我之前也覺得,我經歷過的一定可以給孩子這些參考。不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有覺知的思考一個問題:我過去的經驗,是否讓我現在過的很好?
  • 人民日報:優秀父母的必修課——學會如何正確表揚和批評孩子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至關重要,學會如何科學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孩子表現好時應該及時表揚,孩子犯錯時也需要合理懲罰。家長要如何表揚孩子呢?現在很多家長對賞識教育有一個誤區,認為賞識孩子就要對孩子猛誇,哪怕是孩子真做錯了事也不敢嚴厲批評,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先忍耐,實在忍不了就打孩子一頓,回到老路上去。
  • 家庭教育掃盲系列|為人父母需要明白的基本教育理念
    只要你願意,你也能快樂地「種金子」無論每天多麼辛勞,一旦為人父母孩子屬於家庭也屬於社會,學校教育好比白天,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則是夜晚。很多看不見的變化通常是在夜晚發生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他們各有特長。要像照料一粒麥種一樣悉心培養孩子,細心觀察。種子總是在夜晚發芽,孩子總是在夜晚長高!孩子的生死、善惡、成才與否最終責任不在學校而在父母。父母前期的管教是為了後期的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