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只是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卻會被情緒控制。有的時候家長和孩子說兩句話就開始大聲吵吵,有的人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對孩子沒有好脾氣,有的人教育孩子意見不同相互指責。
如果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每天只會抱怨和嘮叨,那孩子也會變得尖酸刻薄。很多父母也不清楚自己的情緒,有的時候看到孩子摔倒,明明心裡擔心,但是還是非常生氣,罵孩子不好好走路。
其實這都是父母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憤怒的情緒解決父母的擔心,這樣看來其實是很不健康的。情緒是作為父母必修的一課,要是一生不斷學習改正的重要內容,不僅有益於家庭和睦,還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1.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成長的第一課
有的家長說生氣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和孩子著急也是為了孩子好。生活中,家長和孩子互動時,也有急眼翻臉的時候,但是和孩子衝突過以後,自己又會後悔,那怎麼避免親子之間的衝突呢?
在衝突的時候,如何穩定情緒是很多父母的難題,情緒管理是一項必修課,但是作為父母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有父母覺得孩子聽話才是好孩子,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會和孩子生氣。
而有的父母覺得獨立思考的孩子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當孩子質疑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僅不生氣還會覺得孩子成長獨立了。那左右我們情緒的,是孩子的行為還是我們對孩子行為的看法,或者是說我們當時的心情?
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是不會消失的,只是被活埋了,以後也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爆發出來。表面上孩子不恰當的行為觸發了我們的情緒,其實事實上孩子的行為只是觸碰了我們身上隱藏的情緒按鈕。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爆發可能都不是當下的事情引發的,是本身我們積累的負面情緒,孩子的行為就是一個導火線而已。
可能負面情緒是工作上帶來的,也可能是身體不適導致的,總之就是自己本來情緒就不好,再加上孩子不聽話,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樣其實對孩子是不公平的。我們是愛孩子的,更不想傷害他們,也不想承擔事後的愧疚。
2.壞情緒不但害了自己還會害了孩子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不管這句話的對錯,不管是怎樣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對父親來說,就是用自己的風度教育孩子,父親必須表現出自己的氣量,表現自己的風度。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的時候,父親表現自己風度,是教育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會給孩子一個空間。
母親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理是受媽媽的性格和脾氣影響的。媽媽的性格比較溫和,孩子的性格就很平和,內心也很平穩。如果媽媽的性格比較暴躁,孩子也很浮躁,遇到事情就很容易情緒化。
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是非常相似的,當一個人感到「心碎」的時候,其實不完全是一種比喻,人的神經也體會到了相似的疼痛。如果父母沒有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會把不好的情緒帶回家,就算是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壞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
醫學研究表明,現在有90%以上的疾病和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有關。有的人經常會感到不愉快,免疫力就會降低。如果緊張壓抑的話,就會頭疼血壓高,就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如果精神經常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會導致內分泌產生,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當你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就會意味著孩子影響會受到情緒的傷害:
(1)討厭別人強迫他,卻常常強迫別人;
(2)怕別人給他壓力,自己卻經常給人壓力;
(3)經常自卑,不能肯定自己;
(4)很容易緊張,比較敏感,鑽牛角尖;
(5)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6)過分的保護自我,給自己找各種理由;
(7)怕自己表現不好,會產生強迫行為。
那什麼是情緒傷害呢?是因為別人不好的行為,心理上受到了創傷,造成的心理缺陷,這就是情緒傷害。
3.父母教導孩子應注意的行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情緒傷害是來自父母的,所以作為父母應避免以下行為帶給孩子的情緒傷害:
(1)嫌棄,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會讓孩子沒有志向,不願意努力。
(2)打罵,表面上看起來是有效果,但是會讓孩子心裡不平衡,甚至心裡會怨恨,可能會報復和過激的傷害行為。
(3)當眾斥責,尤其是當眾教育斥責孩子,會讓孩子感覺沒有自尊,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會使孩子沮喪抑鬱。
(4)貼標籤,家長經常會說孩子,你為什麼這麼懶,為什麼這麼笨,怎麼這麼不聽話,家長就這樣給孩子貼上標籤。
(5)否定孩子的前途和未來,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要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4.如何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未來,但是生活的壓力難免會讓我們不開心,家長也可能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該如何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情緒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無論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我們都要接納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就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尊重自己的感受,做情緒的主人。父母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是否定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找適合自己並且不傷害孩子的緩解方式。
如果父母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是壓制自己的情緒,那是不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發展,時間長了,還會以更加極端的形式釋放。所以,無論我們有什麼樣的情緒,都要去正視他,了解自己的思想和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接納自己的情緒以後,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而不是拿孩子發洩出來。確保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別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擁抱,想哭的時候就哭出來,找朋友傾訴,運動等等。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用成熟理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感受。因為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的過程,家長給孩子起到的是榜樣的作用。良好的情緒管理,不僅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還能建立家長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