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2020-10-12 滄州童學匯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只是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卻會被情緒控制。有的時候家長和孩子說兩句話就開始大聲吵吵,有的人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對孩子沒有好脾氣,有的人教育孩子意見不同相互指責。

如果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每天只會抱怨和嘮叨,那孩子也會變得尖酸刻薄。很多父母也不清楚自己的情緒,有的時候看到孩子摔倒,明明心裡擔心,但是還是非常生氣,罵孩子不好好走路。

其實這都是父母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憤怒的情緒解決父母的擔心,這樣看來其實是很不健康的。情緒是作為父母必修的一課,要是一生不斷學習改正的重要內容,不僅有益於家庭和睦,還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1.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成長的第一課

有的家長說生氣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和孩子著急也是為了孩子好。生活中,家長和孩子互動時,也有急眼翻臉的時候,但是和孩子衝突過以後,自己又會後悔,那怎麼避免親子之間的衝突呢?

在衝突的時候,如何穩定情緒是很多父母的難題,情緒管理是一項必修課,但是作為父母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有父母覺得孩子聽話才是好孩子,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會和孩子生氣。

而有的父母覺得獨立思考的孩子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當孩子質疑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僅不生氣還會覺得孩子成長獨立了。那左右我們情緒的,是孩子的行為還是我們對孩子行為的看法,或者是說我們當時的心情?

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是不會消失的,只是被活埋了,以後也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爆發出來。表面上孩子不恰當的行為觸發了我們的情緒,其實事實上孩子的行為只是觸碰了我們身上隱藏的情緒按鈕。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爆發可能都不是當下的事情引發的,是本身我們積累的負面情緒,孩子的行為就是一個導火線而已。

可能負面情緒是工作上帶來的,也可能是身體不適導致的,總之就是自己本來情緒就不好,再加上孩子不聽話,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樣其實對孩子是不公平的。我們是愛孩子的,更不想傷害他們,也不想承擔事後的愧疚。

2.壞情緒不但害了自己還會害了孩子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不管這句話的對錯,不管是怎樣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對父親來說,就是用自己的風度教育孩子,父親必須表現出自己的氣量,表現自己的風度。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的時候,父親表現自己風度,是教育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會給孩子一個空間。

母親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理是受媽媽的性格和脾氣影響的。媽媽的性格比較溫和,孩子的性格就很平和,內心也很平穩。如果媽媽的性格比較暴躁,孩子也很浮躁,遇到事情就很容易情緒化。

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是非常相似的,當一個人感到「心碎」的時候,其實不完全是一種比喻,人的神經也體會到了相似的疼痛。如果父母沒有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會把不好的情緒帶回家,就算是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壞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

醫學研究表明,現在有90%以上的疾病和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有關。有的人經常會感到不愉快,免疫力就會降低。如果緊張壓抑的話,就會頭疼血壓高,就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如果精神經常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會導致內分泌產生,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當你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就會意味著孩子影響會受到情緒的傷害:

(1)討厭別人強迫他,卻常常強迫別人;

(2)怕別人給他壓力,自己卻經常給人壓力;

(3)經常自卑,不能肯定自己;

(4)很容易緊張,比較敏感,鑽牛角尖;

(5)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6)過分的保護自我,給自己找各種理由;

(7)怕自己表現不好,會產生強迫行為。

那什麼是情緒傷害呢?是因為別人不好的行為,心理上受到了創傷,造成的心理缺陷,這就是情緒傷害。

3.父母教導孩子應注意的行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情緒傷害是來自父母的,所以作為父母應避免以下行為帶給孩子的情緒傷害:

(1)嫌棄,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會讓孩子沒有志向,不願意努力。

(2)打罵,表面上看起來是有效果,但是會讓孩子心裡不平衡,甚至心裡會怨恨,可能會報復和過激的傷害行為。

(3)當眾斥責,尤其是當眾教育斥責孩子,會讓孩子感覺沒有自尊,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會使孩子沮喪抑鬱。

(4)貼標籤,家長經常會說孩子,你為什麼這麼懶,為什麼這麼笨,怎麼這麼不聽話,家長就這樣給孩子貼上標籤。

(5)否定孩子的前途和未來,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要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4.如何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未來,但是生活的壓力難免會讓我們不開心,家長也可能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該如何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情緒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無論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我們都要接納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就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尊重自己的感受,做情緒的主人。父母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是否定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找適合自己並且不傷害孩子的緩解方式。

如果父母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是壓制自己的情緒,那是不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發展,時間長了,還會以更加極端的形式釋放。所以,無論我們有什麼樣的情緒,都要去正視他,了解自己的思想和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接納自己的情緒以後,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而不是拿孩子發洩出來。確保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別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擁抱,想哭的時候就哭出來,找朋友傾訴,運動等等。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用成熟理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感受。因為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的過程,家長給孩子起到的是榜樣的作用。良好的情緒管理,不僅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還能建立家長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關焦點

  • 重視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而突然有一天你畫風變了,變得情緒暴躁,還對孩子發脾氣。那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選擇躲避「風險」的舉動,怎麼還會願意跟你親近呢?02為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構建孩子安全感的來源,改善親子關係的保證,更是父母主宰自己的人生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 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成長的第一課
    也就在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最缺乏的是情緒管理能力——是情緒管理能力,而不是情緒壓制能力,或者情緒崩潰能力。尤其是為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親子溝通的保證,更是父母主宰自己的人生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 「百樹雲課堂」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情緒與生俱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各種情緒,而決定情緒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對事件不同的看法和認知。在家庭教育中,很困難的是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情緒失控造成家庭矛盾。但自從我參加了《成長計劃》後,我覺得我從一個無知的媽媽向智慧的媽媽邁進了一步。
  • 情緒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課
    情緒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課趙卓文(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理)9月7日,廣州烏雲密布,雷雨不斷。美國網球公開賽16進8的比賽中,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約科維奇由於輸掉了一局,在退場前情緒沒控制好,隨手把球往後擊打了一下。沒想到,球竟然不偏不倚,打中了司線員的喉嚨。司線員當即倒地。後果很嚴重。世界第一當場被判負,並且要扣除本屆比賽的所有獎金和積分,還要追加處罰。
  • 情緒管理是一項必修課
    所謂情商,就是情緒智商。它的核心指的就是我們覺察、處理和控制自我情緒,以及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那麼,接下來理工君就給同學們介紹幾種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吧。當情緒來臨的時候,不要試圖去迴避它,否認它,而要靜下心來和自己進行一個對話,問問自己為何會產生這種情緒,情緒的來源是什麼,因為什麼人,還是什麼事?這種情緒會影響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嗎?自己是否為自己的情緒而可惱?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很早之前大家就能夠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當你為人父母時該如何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情緒發展規律。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天天耳濡目染,有樣學樣,孩子的行為,情緒的管理就是父母的寫照。
  •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育兒的必修課
    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乎孩子之後的成長。但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卻總是忘記「教育」自己。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有些父母工作在外,回到家之後脾氣就變得陰晴不定。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 情緒管理是大學生的必修課!
    情緒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是似乎我們又無法解釋到底什麼是情緒。根據羅納德《溝通的藝術》介紹,表現我們的所謂情緒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了生理因素,非語言反應,認知的詮釋,語言的表達等多種因素。但是內向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情緒感覺放在心裡,不願意找人傾訴,這也是很多心理問題發生的直接原因!為什麼說情緒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原因很簡單,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預備時間,走入社會之後,很難再有學校這樣的包容環境,如果不在學校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走到社會上也一定會經歷成倍的磨難!
  • 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情緒穩定
    因為職業的關係,接觸過很多孩子,也見識過很多父母,最好的父母,並不是那些保證孩子衣食無憂,或是把孩子各方面照顧得無微不至的,雖然這些也非常重要;最好的父母,其實是情緒穩定。假如為人父母需要通過考試,那麼現實生活中,至少有一半的父母,大概都是不及格的,並且很多父母並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社會學極其關注原生家庭,認為人在一生的成長中,原生家庭的影響都是深遠的——當然,他們可能存在過度解讀的情況,因為當一個人獨立成人以後,對自己就有了調試的能力,所以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父母。
  • 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往往是出於這樣幾種心理1.說了父母不愛聽的話。孩子的話說到父母的痛處,讓父母覺得沒面子。所謂童言無忌,孩子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什麼忌諱。父母不妨抱著輕鬆的心態聽聽孩子怎麼說,或許自己也能受到啟發。
  • 拜託你先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再為人父母
    真心希望每一對夫妻在做父母前都應該接受培訓。很多職業,都是要持證上崗的,做會計要有註冊會計師的證書,做律師,要通過司法考試,為人父母,卻可以毫無準備地上崗。教育一個孩子,是最為浩繁、複雜,需要極強的耐心來從事的工作,因為當成為一個母親或是父親,就意味著,此生的責任,不再只有管理好自己,還要對另外一個生命負責。
  • 家庭教育: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02父母阻止孩子說話,往往是出於這樣幾種心理1.說了父母不愛聽的話。孩子的話說到父母的痛處,讓父母覺得沒面子。所謂童言無忌,孩子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什麼忌諱。父母不妨抱著輕鬆的心態聽聽孩子怎麼說,或許自己也能受到啟發。2.父母要維持自己所謂的權威。
  • 情緒管理,是成人和兒童一生都將學習的必修課
    且情緒是一步一步慢慢養成的,並不會一蹴而就或朝令夕改。孩子從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便是情緒宣洩的開始。而父母便開始指引孩子管理情緒。02成年人的情緒管理事實上,大多數成年人都不善於情緒管理。且孩子也只是表面上的成熟,內心卻是一個需要父母愛護的小孩。意識到自身的這種情況後,孩子用責備、謾罵等方式宣洩情緒,來掩蓋自己的不成熟,偽裝成大人模樣。
  • 不做抓狂的父母,掌握情緒管理四步法,拿回情緒的主動權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極大。那天在網上看到兩篇學生作文,一個孩子寫:我很討厭媽媽對我大吼大叫的,我知道她是對我好,但這樣做我覺得會讓我變得自卑;另一篇孩子的作文寫道:當爸爸打我的時候我特別反感,我的心會遭受重創,這比肉體上的痛苦更難受。
  • 為人父母為什麼要學習?
    成為父母,天然的就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引導教育孩子,這是很正常的。我之前也覺得,我經歷過的一定可以給孩子這些參考。不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有覺知的思考一個問題:我過去的經驗,是否讓我現在過的很好?如果不是,那我為什麼會覺得,我教給孩子的經驗就能幫助他過好未來的生活?突然明白了,即使是學渣出身的我,為人父母后必須重新燃起學習的動力。不為孩子,先為自己。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當你在家給神獸一遍遍地輔導同一個作業題時,你是不是精神崩潰,情緒失控,忍不住大吼大叫?……吼叫,幾乎是每個家庭教育中無可避免的方式之一。可是,衝孩子大吼大叫對嗎?有用嗎?吼完你後悔嗎?相信每個父母心中都有明確的答案。
  • 負責任的父母,絕不會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垃圾桶
    「孩子太可憐了,不敢想像他當時內心的恐懼」······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緒,把負面情緒朝弱小的孩子身上發洩,實在是不合格父母的典型。可以說,越是無能的父母,越是喜歡把孩子當做自己情緒的垃圾桶。來自成人世界的情緒,最終卻落到了無辜的孩子頭上,這是為人父母的不負責任。
  • 大學生殺害滴滴司機事件:情緒管理是成年人的必修課(上)
    晚上她刻意地早早上床睡覺,但睡眠質量比之前更差,中途經常驚醒,醒後悲傷、焦慮的情緒被放大,覺得自己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了。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昨天打電話向我哭訴。我很慶幸她還沒有到情緒失控的地步。現代社會壓力很大,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負面情緒。但這種情緒剛開始被自己忽略,慢慢地積壓在那裡,後來就會越來越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身體也會出現不良反應。就像大學生楊某淇那樣,最後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別人的事情。
  • 更好的父母,從情緒管理開始
    父母往往在面對情緒的時候,錯誤地把情緒當作壓力,當壓力摻雜進來的時候,他們會做出很多奇怪的反應更糟糕的是,父母常常把工作的不順心、同事的糾葛,領導的壓力帶到家中,並把這樣的情緒遷怒到自己孩子身上,孩子就會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如果父母能清晰地將壓力和情緒剝離開來,準確地識別並了解情緒的價值,那他們就能像聰明人一樣用情緒幫助自己思考,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先來看看情緒有哪些價值。
  • 為人父母我們合格嗎?
    我們聽到太多的網癮少年、問題孩子、暴力孩子,這些名詞背後讓我們想到的是一個不堪的壞孩子,但我們很少看到報導說問題父母、暴力父母、每天沉迷在手機上的父母。為此我特意搜了一下關鍵詞「孩子」,出來的結果多是孩子自律的培養,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然後搜索「父母」,出來的結果是父母恩如海,父母教育孩子,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等。為什麼沒有問題父母,難道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