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人,因為一點不如意的小事,便開始滔滔不絕地斥責身邊的人。這些人憑藉這種方式宣洩內心的不安,情緒也極易失控。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和學習情緒的成熟之路。
01理性成熟的情緒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成熟的情緒,他指的是面對問題的時候,停止責備,承擔責任,正面、積極地面對生活的煩惱。且情緒是一步一步慢慢養成的,並不會一蹴而就或朝令夕改。孩子從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便是情緒宣洩的開始。而父母便開始指引孩子管理情緒。
02成年人的情緒管理
事實上,大多數成年人都不善於情緒管理。下面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一位母親在工作中不順利,她經常受到同事的排擠,也沒有朋友可以訴說煩惱。父親則因為工作的原因對妻子的關心較少,也不理解妻子的內心感受。當母親工作了一天回家後,因工作的不順心和丈夫的不關心,她常常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特別是丈夫還將所有的家務都交給妻子,使得妻子產生了更多的抱怨。因此當孩子跑過來打擾正在做家務的母親時,母親極容易出現情緒失控,呵斥孩子離開。當第二次孩子過來時,母親大怒地斥責孩子為什麼這麼不懂事,並將其關到房間裡以示懲罰。
而丈夫沒有注意到妻子的情緒失控和及時進行紓解和開解,同時妻子將自己放於受害者的位置,對丈夫各種抱怨和指責,也不容許丈夫進行辯駁。結果是丈夫不想回家面對經常情緒失控的妻子,而妻子認為丈夫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盡到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甚至還懷疑丈夫的忠誠。他們經常大吵大鬧。但母親不希望孩子受到影響,就將其關到房間。而這種行為給孩子暗示,是因為他才導致父母的吵架。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受到指引而變得孤僻,抱怨、敵對周圍的人和事。他變得暴躁、易怒、渴望別人的愛卻做不到主動給予愛。甚至在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只會咄咄逼人地訓斥別人,做不到心平氣和地與人溝通,解決問題。且孩子也只是表面上的成熟,內心卻是一個需要父母愛護的小孩。意識到自身的這種情況後,孩子用責備、謾罵等方式宣洩情緒,來掩蓋自己的不成熟,偽裝成大人模樣。
0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成長中,父母主要在兩個方面影響孩子。首先,父母的過高期待,希望孩子成長為他們想像中的孩子。父母要求孩子懂事、聽話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活成他們理想的樣子。殊不知,這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父母應該愛護者和引路人身份愛護和陪伴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去完成他們沒有實現的理性。甚至對處於孩童時期的孩子說:「你為什麼這麼不懂事,不要再像一個小孩!」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只有無限的探索才有無限的發明。
其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沒有人能成為他走向成熟的榜樣,另外父母或其中一方的不成熟情緒都會感染孩子。潛意識中需要愛、需要關心、需要給予。但在不和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充滿不安全感,使得他故作堅強,不願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以免受到傷害,同時希望利用物質權利來保護自己。如此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變得自我障礙和自私狹隘。同時,為了滿足童年時期安全感的缺失,用其他事物來彌補和增強缺失的安全感,如權利、金錢、名聲等等。
然而孩子的成長問題不能歸咎於父母一方。丈夫的不善於溝通,而妻子是一個極易情緒失控的人。雙方根本無法通過溝通達成共識。並且妻子的不成熟情緒導致她對這個世界充滿偏激和敵對。她常感到被迫害,便開始吹毛求疵地對各種事物進行責備,越責備內心便越脆弱、越空洞。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性情乖戾,對世界充滿仇恨。而妻子的這些問題可能來自於她的原生家庭,且影響到她的下一代。因此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自己變得成熟是非常關鍵的。
04管理情緒的建議
情緒的失控往往是無意識的,應激反應。當你發生情緒失控現象的時候,沒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無禮行為,事後回憶才發現自己的失禮和尷尬。
那麼為了讓自己更好地管理情緒,首先,自己能意識到自己經常發生情緒失控,並且有強烈的願望改變這種情況。每天花一些時間記錄自己是否有發生情緒失控現象,並分析對他人的傷害有多大。
其次,表達觀點的時候,放慢語速,想好再說。並且對人的態度謙卑一點。留心觀察並找到一個你欽佩的人,嘗試與他做朋友擴展社交圈,他自然會給你帶來改變。以人為鏡,從他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反思為什麼自己會發生情緒失控。面對時常發生的情緒失控情況,不要太過焦慮。焦慮的情緒會導致你無法做出理性思考。學會控制情緒需要循序漸進,多思考,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情緒管理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