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諧,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人父母、子女的你怎麼看?

2020-08-28 田園小憩愛田園

為人父母,能體會當今社會的節奏很快,稍稍慢點,就有可能被社會淘汰。而且有親身的經歷,知道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優勝劣汰自然法則。

作為父母,我們那時候的教育方式與理念與現在截然不同。我們小時候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出孝子」,現在的教育理念是「平等溝通」。這是一個很有學問的思觀念的轉變,需要家庭的每個成員攜手。

但現實造就了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比如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家庭關係不合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嚴重,容易造成人格的缺失,影響他們以的生活。

為了孩子以後可以生活得更好,希望他們起點高,為了理想中的高起點,父母就協迫孩子,有時可以說是硬性逼迫,壓榨孩子個人時間,甚至是興趣與愛好。

如果孩子順風順水還好,一旦孩子成績不理想,他們不喜歡你的安排,那就造成了逆反。那我們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父母想過沒有,很多是我們強加給孩子的,他們是不喜歡的,所以現在的孩子缺少真正的興趣與愛好。作為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興趣與愛好不但是孩子的一個宣洩口,而且,孩子以後所從事的事業與他的興趣與愛好相關,他們會更容易成功。

家庭教育不能感性,更要理性,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關於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幾點看法
    家長充分在照顧到孩子的起居飲居飲食的同時,其實更重要的也是對於自己為人父母做一個很好的榜樣,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小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雖然只有五年的教齡。但是善於細心觀察,結合近百個家庭以及300多名。
  • 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要與子女和諧共處
    而作為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能因為距離遠、工作忙等,把家庭教育工作完全委託給代理監護人。父母要利用好網絡,抽時間關心兒童的學習生活,讓兒童知道父母的苦衷,也讓兒童清楚父母每天關心著自己。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理念要具備科學性。監護人要提高自身教育觀念,做好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都會成為子女學習的點滴
    當然,作為父母,誰都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卻經常由於不注重方式方式而事與願違。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那麼靠譜的父母。今天我們分享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6個「不要」,助力你盡好父母的責任,為孩子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1.
  • 家庭教育被無數父母忽視,你還在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孩子嗎?
    我們都聽過許多種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好孩子是打出來的」、「不打不罵教孩子」,有人崇尚嚴格教育孩子,不允許孩子反抗,也有一些父母選擇與孩子做朋友。事實上,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佔比超過70%,而我國多數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年輕的父母該怎樣做?
    父母指引的航向,往往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孩子命運的航船駛向何方。 」家庭教育最初以及持續灌輸給孩子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為人原則、習慣養成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年輕的父母對於家庭教育又了解多少呢?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按照傳統觀念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
  • 【 傳統不能丟 】為人父母的七大忌,為人子女的五大忌!
    但不論如何人要清楚,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去囉嗦你。父母慢慢變老,能夠偶爾埋怨的人,除了子女,別無他人了。為人父母的七大忌:    家庭關係和諧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強調的重點,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古人為此總結了一套「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的說法。國家現在也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實踐,一起來看看我們都做到了幾條?
  • 家庭教育掃盲系列|父母究竟需要培養孩子什麼
    培養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一個人是否高貴,不在於別人怎麼看他,而是他怎麼看自己。自尊是對自我的認同與肯定,是孩子認識自我的重要一環。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同,自尊心就產生了。自我教育的培養離開不了興趣。(如何藉助興趣培養孩子的求知,請翻本號的家庭教育系列的其他文章)。家長在藉助興趣培養孩子自我教育時,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工具、材料、書籍等,但上述材料切忌過多、過濫。當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急於插手,先看孩子如何做,適當鼓勵。孩子進入學校後,家長依然要繼續培養孩子的自主教育能力。
  • 為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沒早戀的孩子,都晚婚了你的脾氣裡,藏著孩子的未來致所有媽媽:想教好孩子,請先活好自己為人父母,為子女願意更多地付出可小貝對什麼都很感興趣,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小貝媽媽倒沒覺得有什麼不好,覺得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也很正常。小貝媽媽說:孩子有好奇心,對語言發育是一種訓練:孩子在玩耍時,不時對著玩具念念有詞,不要小看這種溝通模式,它給予孩子運用語言去表達的機會。
  • 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
    家庭關係和諧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強調的重點,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古人為此總結了一套「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的說法。一起來看看你做到了幾條。2不怨父母囉嗦父母生活的年代與今天大不相同,兩代人在認知和習慣方面,難免有點代溝。但不論如何人要清楚,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去囉嗦你。
  • 清華、北大父母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趕緊收藏
    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培養孩子最好的捷徑,如果家長在孩子讀書寫字的時候,自己也能拿一本書坐在孩子邊上自己看,時間久了不僅家長你自己也學習到心的知識,孩子也會受你影響更愛學習,孩子的良好的寫作習慣也會慢慢培養出來,當孩子遇到不懂的也能得到父母的幫助。很多失敗的父母,就是把孩子放在一旁,然後自己看電視、刷手機、打牌、打麻將等的不好的習慣。
  • 父母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父母對乖巧、懂事的孩子毫無抵抗力。一位性格比較好的寶寶能讓父母省心不少。對寶寶的教育要有好的方法,這樣效果會更滿意,培養寶寶之前,父母需要進行相關了解,那麼,如何培養寶寶好性格?父母要儘量去滿足孩子的日常合理要求,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溫和。父母還需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比如,當父母忙著工作,無暇陪伴孩子時,要讓孩子懂得等待,不要無理哭泣。為了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好,父母要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而實際上每個寶寶都有著自己興趣愛好與喜怒哀樂。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那樣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情緒。
  • 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應該側重於心理健康與興趣培養
    父母無疑是孩子的最初啟蒙老師,孩子最早的所有都來自於模仿父母。無論是父母的爭吵還是對事的處理方式,都會對孩子以後的性格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對經常爭吵的父母非的孩子性格一定是脆弱和易怒的,並對孩子以後的愛情、家庭都有著不可逆的影響。如果父母有矛盾儘量去選擇溫和有禮貌的處理方式,這樣的方式一定會對孩子產生極其正面的影響,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正面衝突的爭吵,那麼一定要去外面避開孩子或者避開孩子關起門來慢慢聊,一定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 為什麼力主和諧型的理想主義者父母卻做不到和孩子完全和諧?
    我們知道理想主義者父母雖然力主和諧,但事實不一定是那麼回事。作為父母,理想主義者會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親密而和諧的關係 。理想主義者父母對技藝者型孩子說:你只要不衝動妄為,也不虛張聲勢和耍小聰明,我就支持培養你心儀的藝術氣質和樂觀思想
  •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結果得出的結論令人矚目: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況下,嬰兒對父母依戀的模式與程度是孩子日後學術成就最明顯的因素。無論是留守兒童問題或流動兒童問題,還是獨生子女或二孩問題,其實都與親子關係問題密切相關。如果有人問我,你能否用一句話說出家庭教育的關鍵?那麼,我會這樣回答:親子關係好壞決定家庭教育成敗。
  •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應以「非認知能力」的培養為核心
    例如,父母雙方受教育程度最大為「大學及以上」的學生中有16.69%的人表示「上個月與父母外出看電影、演出、體育比賽的頻率為每周兩次以上」,相比之下父母雙方受教育程度最大為「小學」的學生中只有8.65%的人報告此選項。而且社會階層越高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越親近。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現在結了婚成了家,說好久沒有回去,想帶著老公孩子回老家,爸媽卻說,讓我回婆家過年。我說要不讓公公婆婆和我爸爸媽媽一起到我們家來過年,我爸媽也猶猶豫豫地推辭了。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個帖子,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 以和諧夫妻關係為核心——猶太人的家庭教育
    猶太父母不會強迫孩子盲目學習。他們為了讓孩子更有興趣體驗及學習更多事物,會在日常生活中營造多元化的環境,不斷努力填滿可以讓孩子學習的各種東西。此外,猶太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因為他們相信,人品端正才能好好學習,最後才會成長為一個堂堂正正的成年人。
  • 為人父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自我修煉
    做父母的,總認為對於子女,擁有天然的權威。就像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說的那樣:「以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在透過網絡看世界的孩子眼裡,那種傳統的權威性是不堪一擊的,父母說的話不準確為什麼還要聽呢?就是「正確的廢話」也是吸引不了孩子的。
  • 電影中家庭教育的智慧:子女成才的關鍵,父母應該做到這三點
    如果中國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轉移到子女身上,或者強迫培養子女所不喜愛的東西,可能並不會帶來好的效果。有新聞報導,有家長強迫孩子練鋼琴,每天必須練夠多少小時,練不好就打罵。這種「愛」的教育,會讓孩子成為負擔,甚至可能成為傷害。
  • 家庭教育: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興趣
    家庭教育: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興趣過度理由效應:家庭教育中的錯誤獎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教育已經超越了學校教育而成為孩子能否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性因素。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為促進孩子學習而採取的錯誤獎懲方式,卻往往會成為阻礙孩子實現健康成長的決定性因素。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或者聽話,家長往往會許諾給孩子一些獎勵措施,並根據孩子的表現來實施獎懲。這種外在刺激的不斷強化,會慢慢減弱孩子的內在動力,並讓孩子逐漸改變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