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自我修煉

2020-09-20 庸常生活裡的詩意


做父母的,總認為對於子女,擁有天然的權威。就像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說的那樣:「以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在透過網絡看世界的孩子眼裡,那種傳統的權威性是不堪一擊的,父母說的話不準確為什麼還要聽呢?就是「正確的廢話」也是吸引不了孩子的。

所以,現代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權威,就必須練就真本領。


一、平等對話,尊重孩子言論的權利


記得我家孩子上小學四年級的一個晚上,兒子為了一張課外閱讀調查表花了半個小時還沒完成,我頓時生氣了:「不就是背了些古詩文嗎?還非要一篇一篇地將題目抄寫上去。就要期末考試了,得抓緊時間做作業、複習功課,提高學習成績那才是真本事。三分鐘可以完成的事你卻花了三十分鐘還沒有完成,真笨呀……」

在連珠炮的責問聲裡,兒子就悄無聲息地掉下了眼淚……第二天,我從手機裡發現了一天前的一條短消息:「今天晚上有一張學生課外閱讀成果統計表,需要家長協助填寫,謝謝!」當時我後悔極了,昨天晚上為什麼沒有聽一下兒子的解釋呢?



而真正讓我警醒的是另一件事情:

一次,兒子將一張77分的數學卷攤到我的面前,我如何教育他呢?

首先是嚴肅地提醒兒子:「仔細分析一下,哪兒不懂,哪兒粗心了,再將錯題重做一遍。」

而等孩子訂正完卷子,我又給兒子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孩子考試考砸了,如果你是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打屁股唄!」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這樣的處理方法太簡單了,回答不及格。」我說。

「呵!這麼低——怎麼考的,去,罰做10道題。」兒子又學著我的模樣厲聲說。

聽著孩子的話,心裡一驚,這不就是我們的影子。打屁股、罰做練習題,這些簡單的教育方法,不正是我們做父母的常常會使用嗎?

其實,對孩子兇,很多時候是推卸教育孩子責任的一種表現,也是無法駕馭局面的一種表現。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傾聽,尊重孩子言論的權利,從孩子的意見甚至是抱怨聲中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在應試教育壓力山大的現實中,溫暖的親子關係會成為應試教育的避風港。而且子女在和父母講道理、辨是非、論對錯中,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品質,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清晰人生的目標。

所以做父母的,要樹立權威,練就的第一項真本領——具備與子女平等對話的能力。尊重孩子言論的權利,子女說得正確的要採納,不正確的要引導分析錯在哪裡,善於做子女的指導協商者,而不是命令者、協迫者。


二、耐心等待,讓孩子自然健康成長


我們對孩子說得比較多的一個詞是「快」,早晨催著快快起床、快快刷牙、快快吃飯、快快上學,晚上又是快快做作業、快快洗澡、快快睡覺,孩子在催促聲中或是像只陀螺,或是你催你的,我幹我的,無動於衷。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在單位裡,被領導不停地催促,你能心平氣和、靜心思考問題嗎?我想應該是心煩氣燥的。同理,孩子在「快快快」的催促聲裡會陷入被動的生存狀態,自主安排的能力會越來越差。對孩子,我們等待幾秒鐘、幾分鐘,少說一個快,又何妨呢?

其實不停地催促孩子這種現象,究其深層,反映的是我們自己對生存處境、現實生活的焦慮和過度敏感。所以請家長們學會等待,稍稍放下,哪怕是兩三分鐘,用短短的時間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理順情緒,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因為你糾結,孩子們可能更糾結;你的驚疑,會給孩子們造成困擾;你的抱怨,那就是孩子們成長之中的魔咒。

「耐心等待」也要運用到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特別是家有「大器晚成」類的孩子,真的是急不來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只有我們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堅持而有耐心地引導孩子在合適的階段,做合適的事情,相信將來在你面前的是一個越來越優秀的孩子。

做父母的,要樹立權威,練就的第二項真本領——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擁有一顆寧靜的心,除卻虛榮浮躁,成為一個穩穩的掌舵人,是子女心中的定盤針。擁有了這份寧靜、勇氣和智慧,就會決定孩子是否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否能夠走得遠、飛得高。



三、自我修煉,給孩子好的成長土壤


做父母的,要樹立權威,練就的第三項真本領——要比得過孩子,給孩子一個尊敬自己的理由。也就是要想成為孩子心中的權威,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

古稀之年的鐘南山院士受訪時曾說:「在我的生活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父親鍾世藩。」魅力校園品牌創始人郭海霞老師說:原生家庭對孩子品性有著深遠的影響,樂觀的父母一定會培養出樂觀的孩子,父母的優秀品質會被孩子良好地繼承。孩子們未必會理解很多大道理,但是他們會模仿眼睛所看到的東西。所以,父母的言行,決定了孩子的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的榜樣。在品性素養上,父母的現狀決定了孩子的起點,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父母猶如子女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土壤,土壤好了,種子自然會會生根發芽成長。做父母的,只有增大自我的格局,不斷地修煉自我,不斷地豐富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培養出比自己優秀的孩子。

為人父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自我修煉!



家庭教育格言:跟上,跟上,人生的馬拉松賽沒有終點,只要有足夠堅強的意志力,永遠做一名追趕者,就可以趕上甚至超越曾經的領跑者。


《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主編 楊詠梅:

  十年的耐心與恆心,使這本書成為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個獨特而典型的標本!


相關焦點

  •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
    你要給他關愛,給他安全感,又不能讓他過分的依賴、過分的聽話,產生「戀父戀母情結」;你要足夠地尊重他的意見,讓他自由發展,又不知那些「旁枝末節」會不會侵佔「主幹」的「營養」,讓他「發育不良」;你看了那麼多的書,聽了那麼多的道理,不斷在內心的糾結和外界的影響下,修正自己的育兒觀,最終也只能嘆息,不知道身為父母的自己到底是否及格。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成長是孩子份內的事,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場終將漸行漸遠的分離。 只有給足孩子安全感,關愛她,支持她、鼓勵她,孩子才有足夠的底氣自由去飛,不畏艱辛。 當孩子需要更廣闊的天空時,父母該做的,是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學會及時得體地退出。
  • 《論語》: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成長是孩子份內的事,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場終將漸行漸遠的分離。 只有給足孩子安全感,關愛她,支持她、鼓勵她,孩子才有足夠的底氣自由去飛,不畏艱辛。 為人父母為人父母,最大的驕傲就是,當有一天你的兒女長大,你能看到你給他的教育,讓他活成了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無論你在或者不在,他都能從容淡定生活,堂堂正正做人,並能一代代把好的品格傳承下去。
  • 別焦慮~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成長是孩子份內的事,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場終將漸行漸遠的分離。為人父母為人父母,最大的驕傲就是,當有一天你的兒女長大,你能看到你給他的教育,讓他活成了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
  • 為人父母最錯誤的概念之一:養孩子就是犧牲自我
    這就是一種道德綁架,或者說是情感攻擊,這是針對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和罪惡感發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宣戰。中國的傳統家庭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印度這種家庭的做法也很普遍,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不用武力手段,一句話就將孩子治理得服服帖帖的。很少有孩子這麼「不知好歹」,當然也就很少有孩子會掙脫束縛,離開家庭。
  • 拜託你先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再為人父母
    做父母,要走過的歷程,飽含著苦辣酸甜,要接受許多考驗,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沒法管理好的人,又怎麼能承擔為人父母者的重責呢!在這樣的父母預備課程中,應該設立父母的情緒管理課程,至少把生育引發的激素變化導致的情緒變化的現象傳達給各位準父母;也把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具有的心理特點告知各位準父母,讓他們在為人父母前有所準備,引導他們意識到為人父母者所應該承擔的責任,珍視生命的價值。最為重要的,是培養駕馭情緒的素質。
  • 情商管理與自我修煉
    以管理情緒的方式來管理和提升你的情商《情商管理與自我修煉》■什麼是情商(EmotionalQuotient)?情商是一種心靈力量,是一種為人的涵養、性格的因素,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情商涉及到我們怎樣看待自己,怎樣看待和面對他人。主要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係的能力。它通過影響人的興趣、意志、毅力,加強或弱化認識事物的驅動力。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從初為人父母,到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家長几乎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修成「正果」的鮮有,功虧一簣的卻大有人在。 每一名家長都應該是家校共育的合伙人,都應該是同頻共振、磁場相似、步調一致的合伙人。 我們把教育看作農業,把教師視為農人,把學生喻為種子。
  •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
    …… 終於挨到了做檢查,我緊張地問大夫有沒有問題,差點哭出來,小傢伙兒看我眼淚快掉出來了,直說:「媽媽,別哭……」結果我被大夫狠批了一頓:「不懂可以上網查啊,自己瞎緊張,孩子也慢慢大了,他會被你嚇著的……」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還好還好!
  • 【校長課】成長是一場心靈的修煉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是一場心靈的修煉
  • 走出為人父母的迷亂,做覺醒的自我
    【美】沙法麗·薩巴瑞《父母的覺醒》1、精華內容:(1)超越自我成為一個覺醒的父母,我們首先要察覺和超越自已的自負感,使自己成為本真的自我。自負感是一種人為製造出來的自我感覺,這主要是基於他人的意見而形成的。
  • 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
    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在細照篤行中涵養政治定力、堅守精神追求、嚴守廉潔自律底線。 為政之道,修身為本。
  • 馬克老師《智慧父母:四堂修煉課》新書出版
    2020年4月,馬克老師新書《智慧父母:四堂修煉課》即將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馬克老師在書中為深陷迷茫的父母找出了答案:「任何人、事、物的成功或失敗,不外乎由三方面決定:道、術、器——做智慧的父母、普通的父母亦或是愚昧的父母也是由道術器三個因素共同決定的」 「教育就像種樹,光修剪枝葉是沒用的,必須要培根固本」。
  • 你們覺得帶娃外出旅遊,是一程快樂之旅還是一場修煉之行呢?
    大家好,我是嘻嘻,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你們覺得帶娃出行去外面旅遊的感想,你們覺得這是一程快樂的旅行還是一場為人父母的修煉之行呢?下面就讓小編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沒娃時,綠皮硬座車、紅眼航班、青年旅舍、便宜旅館,只要可以省錢就完事,可是有娃以後就不一樣了。
  • 修煉自己
    點擊標題下藍字「語文360網」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生命是一次有去無回的奔赴,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紅塵這個巨大的道場裡,我們都是修煉者。一個人能走多遠的路,取決於他修為的高度。修煉外表,是尊重別人,更是取悅自己。人無論多少歲,都不能放棄對生活的追求。
  • 為人父母在於修行
    當今資訊時代變化莫測,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幾乎席捲百分之八十的家庭,初為人父人母,對於孩子的愛,不敢愛多了,也不能愛少了。我們該如何去愛孩子,用成人自己的方式嘛?在孫瑞雪老師《愛和自由》這本書中,告訴我們:請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就是孩子實現自我成長的最好捷徑。
  • 人的一生是不斷修煉自我的過程
    人的一生是不斷修煉自我的過程。剛來到南岸,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他們有不安、有緊張,也有來到新環境的興奮!一切都很陌生,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他們會擔心與人的交流、擔心融入不了大家、也擔心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但這不是什麼問題。
  • 為人父母后再看《獅子王》,成長是一場無畏的冒險!
    直到為人父母后,才明白這是一部成長紀錄片。生命是一場輪迴辛巴是一隻小獅子時,他常常跟在父親老獅子王木法沙的身邊學習。好似我們的孩子,出生時弱小無知,成長時叛逆任性,但是當他們成為大人後,身上多多少少會有父母的印記。成長是一次冒險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將孩子保護在羽翼之下,照顧他們,呵護他們。
  • 為人父母,你有沒有這樣的煩惱?
    為人父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些為人子女者的心裡,感受到的不是愛和尊重,而是被愛捆綁,被愛所傷,而是「父母皆禍害」,終其一生,生活在無法與父母講和的痛苦中。愛的有無,取決於接受者,而不是施愛者。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調整和改變,父母滯後於而不是超前於孩子的成長,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容易變得非常叛逆,像變了一個人。
  • 為人父母,談何公平?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放開二孩政策以來,有一種論調甚囂塵上:做父母的要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否則就是對大孩的不公平,甚至有將小孩的生存價值建立在大孩身上。用苛刻的算計來考慮財產、負擔,乃至得出結論:如果不能保證大孩優渥的生活不受影響,得不到大孩的認同,就不應該生二孩。很多父母深以為然,於是覺得於大孩虧欠甚多,乃至心懷愧疚,說話行事小心翼翼,唯恐傷害到自己的寶貝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