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三重奏,做懂孩子的父母

2020-08-27 豬豬貓張讀書



情景一:責怪

孩子:媽就是因為你沒有按時喊我起床,我上課遲到了。

媽媽:怎麼能怪我呢?你這麼大了還不會設鬧鐘?

孩子的想法:你只會責怪我,這明明是你的責任。


情景二:安慰

孩子:唉,這次考試就差兩分就可以進前10名。

媽媽:寶貝,沒關係,下次努力就好了。

孩子的想法:這件事對我很重要,天哪,你居然說沒關係,看來你根本不關注我的努力。


情景三:轉移

孩子:爸,你知道嗎?我這次把遊樂園裡以前我不敢玩的項目都玩了一次!

爸爸:如果學習有這樣的勇氣就好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在乎的只是我的成績,並不是我。

談到與孩子溝通,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觸——與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


你原本想要藉機給孩子說教、安慰或者建議,結果在孩子似乎完全不能理解你的苦心,最後鬧得不愉快。

這幾天,女兒做作業比較粗心,老公完全沒有了耐心,氣憤地說:「再這樣我就狠狠地揍你一頓。」

不說還好,此話一出,女兒立馬像一個被點燃的火藥桶,馬上陷入對抗——哭鬧撒潑,與她爸爸對著幹。

類似這樣的悲劇式溝通讓親子溝通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孩子懼怕、自卑,家長變本加厲地對孩子批評、指責、糾正。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

作者Liliane(鄒璐)在《親子溝通密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就這麼簡單》(以下簡稱《親子溝通密碼》)裡說出了原因——孩子拒絕溝通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再一次被批評指責傷害。

Liliane(鄒璐)是高情商溝通力專家,具有傳奇人生的演說家,跨國商業談判首席翻譯,海外華商副會長投資人。她將20年的國際協作經驗及演講能力融會貫通的運用,到商務談判,公關銷售,親子教育等人際溝通領域,擅長以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來化解衝突,創建合作與共贏。



《親子溝通密碼》一書共七章,講解了七個親子溝通的關鍵密碼:動態、反挫、觀察、聯結、讀心、引導、賦能。這七個親子溝通密碼可以幫助孩子從失敗、錯誤、衝突等讓他們感到挫敗的事件中獲得能量、解決問題、建立自信、贏得合作。

密碼1——動態:一切事物都是動態發展的,學會動態的看待孩子,看待情緒和自己,讓溝通軟著陸。

密碼2——反挫:人生中有挫折、困難、衝突和矛盾,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洞察、理解、正向思考和積極應對這些不如意,發展更有利的心智模式,更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體系,化「危」為「機」。

密碼3——觀察:家長關閉對孩子的評價系統,學會觀察孩子,讓孩子信任自己的感覺和判斷,而不是活在家長的評價裡,模糊了自己。

密碼4——聯結:比大道理更重要的是情緒。理解、見證,用誠實去聯結孩子的情緒,用語言去聯結孩子的心意,陪伴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份喜悅、感動、悲傷和憂慮。

密碼5——讀心:孩子的所有行為無所謂「好」與「壞」,「是」與「非」,都只是對自己內在需要的一種表達而已。

密碼6——引導:在面對問題時,都是孩子在衡量和解讀生活的意義的時刻,家長不需要用看似合情合理的說辭或者建議,企圖驅趕孩子的想法。應該把思考的領地還給孩子,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這樣才能從開啟他們自己的超級大腦,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體系,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密碼7——賦能:作為父母,我們要履行召喚孩子天賦的使命,讓孩子別低估了自己,讓孩子知道並體會到自己的能力,能夠給他人帶來幸福,這樣才能釋放出耀眼的光芒,真正贏得自己,贏得這個世界。

在我看來,孩子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父母的建議,他只想被了解和被認真對待。而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子喜歡的父母。



如何傾聽孩子呢?


Liliane(鄒璐)在《親子溝通密碼》裡提到傾聽三重奏R.E.V.——

第一重R:用傾聽敘說「孩子,我在乎你」

第二重E:同理傾聽,聽到孩子心底的聲音

第三重V:聽問合一,助孩子將夢想落地



1.R:用傾聽敘說「孩子,我在乎你」

許多家長表面上似乎在傾聽孩子,但是在孩子看來並非如此。作者在書裡說:「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時常會擔任加油站的工作,把孩子的語言放在自己的大腦裡面轉一圈,變成家長的認知,再拋出來教育孩子。」

因此傾聽孩子的第1步,並不是沒等孩子說完,就急著拋出自己的評價,而是要學會使用「語氣詞+重複關鍵詞」這樣一個簡單的傾聽公式。

比如,前面的場景,媽媽可以運用傾聽公式換一個說法會更好:

場景一:

孩子:媽就是因為你沒有按時喊我起床,我上課遲到了。

媽媽:哎呀,就快遲到了!

語氣詞 + 關鍵詞


場景二:

孩子:唉,這次考試就差兩分就可以進前10名。

媽媽:是啊,就差兩分

語氣詞 + 關鍵詞


場景三:

孩子:爸,你知道嗎?我這次把遊樂園裡以前我不敢玩的項目都玩了一次!

爸爸:真的呀都玩啦!

語氣詞 + 關鍵詞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這樣做的可以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信號,那就是——我尊重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權利,我尊重你的感受,我很在於你/ 你的想法。

傾聽孩子的前提首先就是尊重,不是嗎?



2.E:同理傾聽,聽到孩子心底的聲音


鄒璐在《親子溝通密碼》裡說:「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當他們煩躁不安、大吼大叫或者語言尖刻、冷嘲熱諷時,我們很容易被這樣的行為激怒,但是這些讓我們不滿的行為和情緒,正是他們發出『急救式』傾聽的信號。」

同理傾聽,就是帶著自己的體貼和關心,跟著孩子的感受,去體會孩子喜、怒、哀、樂,以及想法和需求。其核心是同理心,是我們對他人的感情抱有的一種開放的態度,把自己的評價、建議擱置一旁,先讓對方把話說完。難點是讓孩子做他們自己。

比如說,當孩子挑食不吃飯,或者嫌這不好吃那不好吃的時候,家裡總有人說:「現在的孩子真是難養,我們以前上學想吃個早餐去上學都難,有一個饅頭就大蒜瓣就不錯了,哪裡還有什麼牛奶麵包。」

可是,無論再怎麼「賣慘」,孩子都不會感動,該挑的食還是挑。

其實當你用同理傾聽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發牢騷的背後,其實是羨慕現在的孩子生活比他們以前好過太多,不僅有牛奶麵包,還可以挑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這個時候,作為旁觀者,我們不能加入發牢騷的隊伍中,與發牢騷者一起指責孩子挑食,從而與孩子對抗,而是跟孩子講解發牢騷者背後的真實需求,那就是孩子的挑食激起了他們往昔食物匱乏的苦難的回憶,他們羨慕現在的孩子食物豐富。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有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3.V:聽問合一,助孩子將夢想落地


聽問合一,是指我們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用強有力的提問,敞開心懷去傾聽孩子。

鄒璐在《親子溝通密碼》裡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成績優異的艾菲上初一,但是她媽媽幫她選的是戶口屬地的普通中學。兩個月後,艾菲強烈要求轉學,因為她覺得新學校和新同學都不如意。可是艾菲的媽媽不同意轉學,艾菲就拒絕上學。

苦惱的艾菲媽媽找到了鄒璐老師,讓老師幫忙勸勸艾菲。鄒璐老師同理傾聽了艾菲一個小時後,艾菲的情緒平復了下來,並開始放鬆吃桌子上的零食,鄒璐老師才開始進行第三重傾聽。

通過詢問,鄒璐老師得知艾菲最喜歡待在新學校的草坪上讀英語,而且艾菲的偶像是英國的音樂人艾蘭.沃克。

鄒璐老師問艾菲:「如果你在新學校過得非常快樂,剛好遇到艾蘭.沃克,你能告訴他,新學校給你帶來了哪些快樂嗎?」

艾菲說她喜歡在草坪讀書,歷史老師很好,他會在每個學生的考卷上留一句鼓勵的話,還有食堂的飯也很好吃。

鄒璐老師問艾菲,艾蘭.沃克會對她說什麼。艾菲回答說:「嗯,他會說,好羨慕你,有這麼多朋友和老師……」



鄒璐老師問:「聽到他這麼說,你感覺怎麼樣?」

艾菲說會很激動,希望以後考到英國念大學,這樣就可以經常去看偶像。

鄒璐老師說:「哇,艾菲,你的夢想把我點燃了!」在交談的過程中,老師只是從艾菲的話中聽到她的目標和渴望,然後接著引導艾菲,假設未來的她考上了英國的大學,晚上去聽偶像的演唱會,她站在音樂館門口,告訴現在的艾菲說自己是怎麼做到的呢。

艾菲說她會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每天堅持早讀英語,學校離家近,可以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背單詞。

艾菲從自己的講述中看到了被自己忽略掉的優勢。此時,鄒璐老師繼續引導艾菲,問她,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現在的艾菲應該怎麼做?

艾菲說學校教的數學太簡單,她可以找老師要初二的試題,還可以上網課。

在這樣的縱貫式傾聽下,通過問答的形式,讓艾菲感受到了未來的光芒,因而有了勇氣和方法去應對暫時的困難。同時也讓艾菲對未來充滿了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最終實現夢想。

作者在書裡明確指出,在運用縱貫式傾聽的時候,只有一個要點,那就是關閉任何建議。哪怕這些建議是你多年的經驗總結或者智慧結晶,都不要在傾聽的時候對孩子說。



為什麼要關閉任何建議呢?因為在說教中,我們會無形地剝奪了孩子自我反思、面對未來的機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

作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一面要求孩子飛翔,一面又親手剪掉孩子的翅膀。

傾聽孩子,不需要我們給他們建議,更不需要給答案,只需要做好聽和問就夠了。

威廉瑪麗學院的心理學教授麥克.P..尼克斯博士說:「不被傾聽是很大的傷痛,因此,或多或少,我們會用防衛機制來遮掩我們那種渴望被了解的需求。」


鄒璐老師的這本《親子溝通密碼》給了我們打開了解孩子內心需求大門的鑰匙,那就是——重複式傾聽、同理傾聽、縱貫式傾聽。

運用R.E.V.傾聽三重奏,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認真對待,有勇氣面對困難,對未來有信心。

相關焦點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親子丨學會傾聽,做個稱職的父母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不例外,聰明的家長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把優點發揚光大。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情況一問三不知,孩子說話的真正意思也聽不出來,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即使自己發生什麼事也不願意和家長說,等家長願意聽孩子們到底說的是什麼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早就長大不願意和家長匯報了。各位家長請注意,學會傾聽,仔細聽出話外音,做個稱職的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 學會傾聽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為什麼說學會傾聽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呢成為孩子最信任的存在 我們人最喜歡和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新奇的發現,和悲傷的心情。孩子更是這樣,孩子的關係很簡單,就是家人和朋友,老師。作為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家人,我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心聲。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和爸爸媽媽無話不說。父母是他們最信任的夥伴。如果我們像故事中的媽媽那樣不信任孩子,沒有認真聽孩子說,那一場悲劇將無可避免。
  • 放下父母的「優越感傾聽」模式,學會同理心傾聽,溝通更順暢
    有分析發現90%以上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沒有耐心,聽到孩子說一句話就覺得理解了孩子的意思,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打斷孩子的話,迫不及待的表露自己的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多數還會訓導孩子,結果往往是父母並沒有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委屈憤怒。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不聽話」的父母用錯了傾聽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們小孩子懂什麼?聽我們大人的話,就一定沒有錯!""你為什麼這麼笨?你怎麼作業還沒有做好?你怎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回答?不要再煩了!閉嘴!你沒有說話的權利!…"這樣的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有沒有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聽孩子說話,不給孩子發言權。
  • 父母學會傾聽孩子,能夠給孩子帶來4點好處
    父母學會傾聽孩子,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多意外的好處。第1點:父母願意傾聽孩子,就表明你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能夠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愛,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真正傾聽孩子講話的人都會承認一點:從孩子的嘴裡,往往能說出最偉大的智慧。
  • 讓孩子學會傾聽
    如果一個孩子不知道怎樣與人交往,就不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就會變成一個孤陋寡聞的人。即使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頂多也只能算是個孤家寡人似的小神童。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人覺得一切都很順利,反之就會處處碰壁,什麼事情都做不成。而且善於與別人溝通的人永遠是快樂的人,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的都是孤獨和不幸的人。
  • 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尊重孩子就要學會傾聽、學會向孩子請教
    尊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原則,如果僅做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麼這種居高臨下的信任是蒼白無力的,也不會被孩子認可。賞識教育的本質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現實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長總認為孩子懂什麼,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替孩子作主,不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隨意打罵孩子……總之親子關係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 為什麼說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解答
    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方式,說與聽二者密不可分。怎麼說才是講道理?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雷區在哪裡?面對孩子,要想談話做到有的放矢,父母必須學會聆聽。在面對孩子時,父母不能一味用主導者的姿態進行教導,而不願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做,只會加深與孩子的誤解,對解決問題無益。很多父母向我抱怨孩子不聽話,但當我反問他們是否認真聽過孩子的話時,父母們通常都會支支吾吾起來。
  • 父母的自我成長:靜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 學會傾聽孩子(二):在遊戲中傾聽
    ,多做幾次這樣的事。,使他感受到親情,確信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是父母所心愛的。和孩子一起遊戲,學會在遊戲中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最自然、最放鬆的了解孩子,獲得孩子友誼和信任最好的方法。後期章節將繼續和大家分享:學會傾聽孩子(三):如何傾聽孩子的哭聲學會傾聽孩子(四):如何傾聽孩子的恐懼
  • 當孩子抱怨「不公平」,父母要學會傾聽,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現實
    二、在孩子抱怨「不公平」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傾聽那麼在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幫助他們舒緩心理壓力,否則就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在孩子向父母訴說的過程中孩子的壓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疏散,所以父母一定要非常有耐心的傾聽。否則孩子的壓力沒有了疏散渠道,對於他們的影響會非常大。雖然很多孩子感受到的「不公平」可能並不是真的,但是父母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仍然需要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
  • 為什麼父母越懂傾聽,孩子越會自主閱讀?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口頭表達總是邏輯不清,問該怎麼辦,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老是說個不停,讓大人有點煩,有的父母覺得孩子的觀點總是很幼稚,問我有什麼辦法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這些都是父母單方面的看法,換到孩子的角度來看呢,你會發現,這些孩子其實都很難從父母那兒得到足夠的傾聽。但父母傾聽孩子,真的特別重要,比孩子怎麼說重要得多。
  • 孩子總是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父母要如何引導他學會傾聽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上樂高課,這是他最喜歡的一節課。課上他非常興奮,總忍不住小嘴呱呱呱地說。老師在上面說,他在下面說。老師很為難,說了他好幾遍,告訴他老師說的時候他不要說。他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課後老師跟我說了這事。我決定要好好引導一下他,畢竟學會傾聽也是一種禮貌,也是對說話人尊重的表現。
  • 不與孩子「爭輸贏」,學會懂孩子更重要!
    現場的對話雖然都是半開玩笑說的,但是實實在在反映了家長和孩子間認知角度存在差異的問題。生活中,父母常常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去判定孩子的錯與對,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孩子反駁就會被扣上「不聽話」甚至「叛逆」的帽子。這樣做究竟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 學會傾聽孩子(一):你聽他才聽
    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傾聽孩子獨立的思維、傾聽孩子自由的表達,從而獲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這是獲得孩子信任最基本的父母守則,同時,也是孩子在成長的途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永遠不斷的連結。
  • 父母與孩子親近關係的重要性,看完你就懂了
    現在很多父母事業很成功,卻感覺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怎麼成功,十分苦惱。其實,衡量孩子教育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悅和幸福,能否與周圍人和諧相處,能否在親子關係中融洽自如不妨問問自己,是否更關心孩子如何變得讓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卻很少關注他是否快樂,有沒有朋友?這些關懷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有層隔膜,孩子總是表現叛逆,總是和父母「對著幹」。在孩子長大後,和父母之間「沒話說」、「聊不來」。親子關係,在青少年時期,勝過許多教育,甚至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
  • 父母陪伴式傾聽,讓孩子敞開心扉,4個要點輕鬆掌握
    當孩子的自主意識越發強烈,他就有了獨立自主的願望,想要從大人的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拒絕家長和老師過多的照顧和幹預。但是由於經驗不足,經常碰壁,其實孩子是非常希望從父母那邊學習比較好的方法的,但是由於很多父母在溝通上過於控制、心不在焉,導致孩子逐漸喪失了與父母交涉的需要。對於叛逆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溝通變得很困難,很多時候我們去問孩子今天過得怎麼樣啊?遇到什麼事情啊?
  • 父母願意傾聽,孩子才會傾訴
    大人都如此,更何況孩子呢?家是最自由的地方,應該讓孩子少一些禁忌,多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家裡不自由,孩子只能到外面尋找傾訴的對象,和父母就越來越疏遠。孩子交到益友還算幸運,就怕交了損友,或者通過其他不正當的途徑發洩情緒,這就容易失去控制而走上歧途。
  • 幫孩子學會傾聽
    讓5、6歲的孩子聽進父母的話很難,這是通病。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怎麼樣才能使你的孩子豎起耳朵聽到你說的話呢? 孩子們好像總聽不到父母說的話。有時候,你的孩子行為懶散,注意力不集中,正是他感覺自己具有控制能力的一種體現,他想通過不理睬的方式告訴你:「我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我想做的時候再去做。」 當然,在孩子累了、餓了、發脾氣的時候,他也不會聽從父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