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08-29 哇卡哇卡感統訓練




為什麼說學會傾聽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呢?



1. 成為孩子最信任的存在


我們人最喜歡和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新奇的發現,和悲傷的心情。孩子更是這樣,孩子的關係很簡單,就是家人和朋友,老師。作為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家人,我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心聲。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和爸爸媽媽無話不說。父母是他們最信任的夥伴。如果我們像故事中的媽媽那樣不信任孩子,沒有認真聽孩子說,那一場悲劇將無可避免。


2.讓孩子不再暴躁,不聽話


很多家長會反應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自己話,脾氣暴躁,這不是因為孩子本來性格就暴躁,而是有原因的。孩子語言匱乏,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父母不能認真傾聽,不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對待,時間長了,孩子就不會再跟父母講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因為他知道講再多,也得不到解決。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再想去了解孩子,已經很困難了。



3.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


孩子在電視上,故事書上,幼兒園裡,路上,遇到的新鮮事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身邊的人,有可能你覺得很幼稚,敷衍的回應一下,或者不耐煩的打斷孩子的話。孩子會覺得很受傷,覺得爸爸媽媽不在乎他,不想聽他的話。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把你的行為複製下來還給你。那個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孩子不尊重你?所以認真傾聽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和爸爸媽媽是可以交談的夥伴。


4.培養孩子傾聽別人講話的好習慣


想要孩子能夠認真聽你講話,首先,你自己得可以認真聽別人講話,孩子才會認真聽你講話。不能小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剛開始學習是通過模仿,模仿的對方第一選擇便是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那家長得先學會聽孩子的話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家庭幸福,請學會傾聽!

相關焦點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有沒有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聽孩子說話,不給孩子發言權。尤其是當父母覺得孩子犯錯的時候,更是不允許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解釋就是頂嘴和狡辯。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聽話,卻很難做到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父母過於壓制,無異於扼殺孩子的天性。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尊重孩子就要學會傾聽、學會向孩子請教
    1.學會傾聽——認真傾聽孩子說話是尊重孩子的標誌家長認真傾聽孩子說話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標誌之一。其實孩子的心裡話最想告訴自己的父母,為什麼現實中的許多孩子卻不願與家長交流呢原因在於我們不會傾聽孩子講話,不是嫌孩子煩,就是認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說話時忙於做其他事情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覺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願意把心裡話告訴你了。我平時注意傾聽女兒的講話,有時發現女兒心情不好,就主動問她是不是碰到什麼困難,然後認真地傾聽女兒道出原委,最後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女兒上了大學,我還定期通過電話聽女兒談她的學習生活。幫她排憂解難。
  • 父母學會傾聽孩子,能夠給孩子帶來4點好處
    父母學會傾聽孩子,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多意外的好處。第1點:父母願意傾聽孩子,就表明你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能夠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愛,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真正傾聽孩子講話的人都會承認一點:從孩子的嘴裡,往往能說出最偉大的智慧。
  • 為什麼說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解答
    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方式,說與聽二者密不可分。怎麼說才是講道理?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雷區在哪裡?面對孩子,要想談話做到有的放矢,父母必須學會聆聽。在面對孩子時,父母不能一味用主導者的姿態進行教導,而不願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做,只會加深與孩子的誤解,對解決問題無益。很多父母向我抱怨孩子不聽話,但當我反問他們是否認真聽過孩子的話時,父母們通常都會支支吾吾起來。
  • 學會傾聽三重奏,做懂孩子的父母
    她將20年的國際協作經驗及演講能力融會貫通的運用,到商務談判,公關銷售,親子教育等人際溝通領域,擅長以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來化解衝突,創建合作與共贏。這七個親子溝通密碼可以幫助孩子從失敗、錯誤、衝突等讓他們感到挫敗的事件中獲得能量、解決問題、建立自信、贏得合作。密碼1——動態:一切事物都是動態發展的,學會動態的看待孩子,看待情緒和自己,讓溝通軟著陸。
  • 孩子總是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父母要如何引導他學會傾聽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上樂高課,這是他最喜歡的一節課。課上他非常興奮,總忍不住小嘴呱呱呱地說。老師在上面說,他在下面說。老師很為難,說了他好幾遍,告訴他老師說的時候他不要說。他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課後老師跟我說了這事。我決定要好好引導一下他,畢竟學會傾聽也是一種禮貌,也是對說話人尊重的表現。
  • 讓孩子學會傾聽
    我發現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這也促使孩子進一步認識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的對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這樣就可以促使他毫不猶豫無所顧忌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裡,然後在學校,將來可以在工作上社會中自信勇敢的正視和處理各種問題。
  • 親子丨學會傾聽,做個稱職的父母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不例外,聰明的家長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把優點發揚光大。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情況一問三不知,孩子說話的真正意思也聽不出來,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即使自己發生什麼事也不願意和家長說,等家長願意聽孩子們到底說的是什麼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早就長大不願意和家長匯報了。各位家長請注意,學會傾聽,仔細聽出話外音,做個稱職的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 當孩子抱怨「不公平」,父母要學會傾聽,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現實
    二、在孩子抱怨「不公平」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傾聽在父母通過傾聽孩子的訴說之後就能夠找到孩子出現這種感受的根本原因,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這些了解父母就可以發現在孩子感受到「不公平」的時候學會傾聽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 學會傾聽孩子(二):在遊戲中傾聽
    ,使他感受到親情,確信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是父母所心愛的。,也是一種傾聽在遊戲中,學會主動向孩子請教,請教規則以及一切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和孩子一起遊戲,學會在遊戲中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最自然、最放鬆的了解孩子,獲得孩子友誼和信任最好的方法。
  • 不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會坑了孩子
    不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會坑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9歲女孩被侵害3年之久!不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會坑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情感引導式教育」是由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提出的。布雷恩不僅是兒童教育專家,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網絡教育電視臺的創始人、雅虎的節目製作人。布雷恩所提出的「情感引導式教育」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1.
  • 袁詠儀被兒子討厭叫「壞媽媽」,學會傾聽,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對於父母和孩子這一對人生相對角色,這兩個角色能夠和睦共處,其中就需要很多的秘訣和竅門。懂得傾聽,可以是一張很好用的王牌。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的距離讓袁詠儀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學著放慢自己的語速、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慢慢地,兒子也願意和袁詠儀親近了起來。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希望父母能夠傾聽自己的心聲。袁詠儀在之前不喜歡傾聽孩子心聲,導致孩子對她有了距離感。袁詠儀的行為也是很多父母的真實寫照。對待孩子,父母應該做一個認真的聽眾,明白孩子心裡所想,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 放下父母的「優越感傾聽」模式,學會同理心傾聽,溝通更順暢
    有分析發現90%以上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沒有耐心,聽到孩子說一句話就覺得理解了孩子的意思,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打斷孩子的話,迫不及待的表露自己的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多數還會訓導孩子,結果往往是父母並沒有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委屈憤怒。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不聽話」的父母用錯了傾聽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家庭教育最缺少的就是「傾聽孩子」的過程,幾乎都是父母單方面的管制。所以,父母應該先學會傾聽孩子。比如說,當孩子總是喜歡玩不喜歡回家,家長最不該做的就是吼孩子為什麼不回家,而是應該聽孩子說說為什麼不回家,嘗試理解孩子,然後再和孩子說不回家可能會有哪些後果,可能會影響到哪些事情等等。教育應當是一個理性的溝通過程,單方面的壓制只會讓孩子走向更加極端的方向。
  • 學會傾聽孩子(一):你聽他才聽
    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傾聽孩子獨立的思維、傾聽孩子自由的表達,從而獲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這是獲得孩子信任最基本的父母守則,同時,也是孩子在成長的途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永遠不斷的連結。
  • 孩子學會了頂嘴?別急,父母可以這樣教育孩子
    孩子頂嘴的行為,讓父母覺得很沒有面子,也讓父母覺得失去了威嚴,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產生了挫敗感。這時候父母的內心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他以前明明那麼乖,為什麼現在居然學會了頂嘴?這對他的人生會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父母們不要急,也不要慌,接下來將為大家分析一下孩子頂嘴的原因。
  • 幫孩子學會傾聽
    讓5、6歲的孩子聽進父母的話很難,這是通病。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怎麼樣才能使你的孩子豎起耳朵聽到你說的話呢? 孩子們好像總聽不到父母說的話。其實,他們並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氣,只是不能和父母一樣有緊迫感而已。他們在按照孩子自己的時間表生活,而父母則是按照成年人的時間表生活和做事。
  • 傾聽,是教育的藝術
    我們鼓勵孩子向我們傾訴,我們更要學會傾聽。這位小姑娘的話啟發我注意在家庭教育中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我們一定要意識到,我們老是在那裡自以為是地評價,孩子的話就總是被打斷,使他根本無法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更何況,我們的評價總是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上,有些評價對他來說也許不太適合。我希望我們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認真聽完孩子的話,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平等對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