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母和孩子這一對人生相對角色,這兩個角色能夠和睦共處,其中就需要很多的秘訣和竅門。懂得傾聽,可以是一張很好用的王牌。
很多時候,當母親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孩子說一句:「我一定不是你親生的,你是個壞媽媽!」這樣的話語其實是非常打擊一位母親的心,而著名女演員袁詠儀就曾經自爆她的孩子都稱她為「壞媽媽」,這也讓她的育兒之路變得坎坷無比。
在2001年,袁詠儀和張智霖結婚並在零六年生下自己的兒子張慕童。袁詠儀和丈夫張智霖的婚後生活無疑是甜蜜的,在眾人眼中,他倆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對於妻子角色,袁詠儀可以說做的很成功,但面對自己兒子,面對母親這個角色,袁詠儀遇到了不少難題。
由於性格原因,袁詠儀對自己兒子常說的一個詞就是「不!」她不喜歡兒子反駁她的觀點,當兒子做的事情沒有達到她的預想時,她從不聽解釋,對待孩子就是一頓數落。
時間久了,兒子對她的關係也疏遠了不少。袁詠琳曾經在媒體面前說道:「有次我兒子睡覺做噩夢,一直在哭,我看到了立馬哄他,誰知兒子一睜眼看到是我,不僅哭得更大聲,還讓我走開。」
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的距離讓袁詠儀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學著放慢自己的語速、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慢慢地,兒子也願意和袁詠儀親近了起來。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希望父母能夠傾聽自己的心聲。袁詠儀在之前不喜歡傾聽孩子心聲,導致孩子對她有了距離感。袁詠儀的行為也是很多父母的真實寫照。對待孩子,父母應該做一個認真的聽眾,明白孩子心裡所想,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孩子的「忠實聽眾」呢?
1、有耐心地聽孩子說
耐心,其實是很多父母成為孩子聽眾應該所必備的。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孩子肯定沒有我們成年人表達的清楚和明白,所以耐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如說,孩子放學回來,興致勃勃地跟你說班裡發生的一些趣事,你對孩子說了句:「別說了,話都說不清楚,聽得我雲裡霧裡的。」這樣的話語一出來,無疑是在打擊孩子的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也不願意和你分享自己的事情了,自然親子關係也會遭到破壞。
2、懂得說出自己的觀點
當我們的家長朋友擁有耐心聽孩子講話時,下一步就是父母要懂得從孩子的談話中告訴孩子一點的道理,父母懂得從孩子的談話中說出自己的觀點也很重要。
比如說,孩子今天上課被老師吵了一頓,孩子告訴你了,你一定要耐心聽完事情的緣由,懂得給孩子分析其中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如果孩子告訴你他今天考試考得很好,你也要教會孩子不驕傲。這其中的觀點立意,需要父母自身懂得把握。
3、適當的鼓勵
適當的鼓勵可以說會點燃孩子敢於說、樂於說的勇氣。相較於傾聽時給予孩子耐心,鼓勵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當孩子向你表達完後,父母要對孩子整個一段話的敘述給予評價,指出一些錯誤,但也要表揚孩子。
父母成為孩子的聽眾,不僅展現了孩子自身的語言魅力,更是父母教育開明的表現。學會訴說,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學會傾聽,是父母教育的必修課。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