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2020-08-22 男孩派

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為自己錯誤的行為和話語道歉,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虎媽

作者丨虎媽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看到這張圖片,瞬間扎心了。

爸媽一般都怎麼道歉?

吃飯了。」

由於內容太過真實,網友紛紛跳出來吐槽: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爹媽!

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偷窺了我的生活。

甚至有網友將此圖進行了「升華」,爸媽的道歉方式一般分三種。

道歉:吃飯了!

深度道歉:快點兒過來吃飯了!

放棄道歉並且想發飆:還要喊幾遍?再不過來吃飯就別吃了!

果然在爹媽眼裡,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

不管誰對誰錯,吃了飯我們還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曾經,有人在微博發起了一場投票,你的父母會和你道歉嗎?

4.5萬人參與,但會道歉的父母卻只有五分之一。

評論區更是滿滿的無奈和心酸:

「我媽從不道歉,因為她知道,等我餓了的時候我就輸了。」

「我爸媽覺得他們永遠都是對的。」

「我媽道歉『吃嗎?』,我爸道歉『錢夠用嗎?』」

「父母永遠學不會道歉,是我們長大了,學會了原諒。」

在很多父母眼裡,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

記得小時候,過節爺爺給了我一塊錢,讓我去買蘋果吃。

小店的老闆滿臉笑盈盈,給了我一個看起來很大很紅的蘋果。

我高興壞了,屁顛屁顛跑回家。

我心裡想著,媽媽一定會誇我厲害,一塊錢買到了這麼大的蘋果。

結果,媽媽卻發現蘋果已經爛了,之後便拉著我去找老闆理論。

但她完全不是老闆的對手,很快就落了下風。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我站在一旁怯怯地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媽媽,他是壞人,我們回家吧,這個蘋果,削一削還能吃。」

媽媽臉漲的通紅,呼了我一個大巴掌,然後扭頭就走了,把我一個人丟在那裡。

我當時傻了,我明明沒有錯啊,錯的是那個老闆啊,為什麼媽媽要打我?

後來我長大了,有一次跟我媽再提起這件事,她一臉詫異,說這種事她絕對沒做過,是我記錯了。

我很認真地告訴她,「你真的做了,我記得很清楚。」

媽媽愣了一下,「多大點事兒,你這孩子咋這麼記仇......」

老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哪有父母和孩子道歉的道理?

對於他們來說,跟孩子主動示好已經是讓步了。

一旦孩子不領情,父母往往就會使出「絕招」,拿自己的身份來壓孩子。

「我是你媽,還不是為了你好。」

「我是你爸,說你幾句怎麼了?」

為了自己的權威和面子,父母總是很難跟孩子道歉,孩子的情緒和需求也被父母否認了。

但父母那句說不出口的「對不起」,就像一根刺,深深地埋在了孩子心裡。

在節目《不好說特想聽》中,有這樣一對母子。

兒子回憶從前,說自己並沒有那麼開心,因為媽媽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有一次,因為一件事自己做的不夠好,媽媽便狠揍了自己一頓,牙齒都被打掉了。

聽到兒子說這些,媽媽一臉冷漠地表示自己「忘了」。

兒子接著說起成績的問題,成績好的時候,回到家媽媽牛奶總是會熱好,成績差的時候,回到家媽媽卻只有指責和批評。

兒子表示,如果不是自己承受能力強,很可能就想不開了,甚至會去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但這一切在媽媽看來都是小事,「每個小孩都會遇到,等你以後做了父親就知道了!」

後來,兒子鼓起勇氣問媽媽,「你有沒有覺得有對不起我的地方?」

媽媽表情很詫異:

「父母對小孩兒有對不起嗎?」

「我管你管的嚴,也都是為你好啊!」

「你這樣和我說,可能有點不妥吧?」

兒子本想通過節目解開心結,沒想到媽媽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所以母子兩人只能不歡而散。

生活中,許多父母在等孩子感恩,卻不知道,孩子也在等父母道歉。

前幾天,朋友跟我吐槽,說兒子已經一個星期沒理她了。

那天周末她正在家做午飯,鄰居帶著自家孩子火冒三丈跑上門,說是她兒子把人家孩子打哭了。

她一聽就急了,立馬把兒子從書房揪出來,「給人家道歉,你這孩子怎麼亂打人呢?」

「是他不對,他也打了我!」

兒子不服氣,說什麼也不肯道歉。

她一時沒忍住怒火,打了兒子幾下,兒子便開始哇哇大哭。

當時朋友也沒有想太多,只是不斷跟鄰居道歉,「真的對不起啊......」

從那之後,兒子每天放學回家都悶悶不樂,也不願意開口說話。

有一天,吃完飯在小區散步,朋友偶然聽到其他家長提起那個孩子,才知道他平時就很蠻橫無理。

那天是因為他欺負別的小朋友,兒子才去幫忙。也是他先動手打了兒子,兒子才還手的。

我勸朋友去跟孩子道個歉,她卻說了幾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哪有當父母的給孩子道歉啊?」

「我跟孩子道歉多沒面子啊?」

「我道歉那他以後還能聽我的話嗎?」

心理學家艾莉卡·蕾絲切爾說過:

「優質父母知道,道歉不會削弱他們作為父母的權威,它是一種自信、正直和有擔當的表現。」

所以,會道歉的父母,並不會因此而失了權威,恰恰相反,道歉是父母自我反思和尊重孩子最好的體現。

近日,有一段暖心視頻在網上走紅。

幼兒園門口,一位媽媽正在不停地和老師道歉。

原來,開學第一天,幼兒園錯峰放學,結果媽媽記錯了時間,晚來了一個多小時。

這時候,一個身穿藏藍色t恤的小男孩飛奔過來,媽媽趕忙對小男孩說:「對不起,寶貝,媽媽來晚了。」

小男孩眉頭緊皺,看著有些委屈,他猶豫了幾秒鐘,對媽媽說:「媽媽,你很神氣!」

媽媽問小男孩:「能不能原諒我?」

小男孩毫不猶豫地點點頭:「嗯!」

網友也紛紛為媽媽點讚,「媽媽勇於承認錯誤,寶寶也學會原諒和寬容,這樣的溝通真的很棒啊!」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說:「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

在孩子眼裡,原諒父母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只要父母一句對不起,上一秒還哭哭滴滴的孩子,下一秒就能歡天喜地。

電視劇《小歡喜》裡,季楊楊的爸爸忙於工作,很少陪伴孩子,錯失了孩子的成長。

季楊楊對此一直心有怨恨,兩人關係也十分疏離。

有一次,季楊楊開瑪莎拉蒂的圖片被惡搞成表情包在學校瘋傳,身為區長的季勝利因此被領導問話。

季勝利擔心自己的職務受影響,於是逼著兒子寫道歉信。

結果,季楊楊卻陽奉陰違,在家長和老師面前當眾羞辱自己的爸爸,季勝利一氣之下衝上去給了兒子一巴掌。

之後,這對父子關係直接到了冰點。

季楊楊離家出走,邀了幾個同學去開房喝酒。

當季勝利找到兒子時,並沒有責罵兒子,而是當著所有人的面,深深地向季楊楊鞠了一躬,「我正式給你道個歉,我昨天不應該打你,我很後悔,爸爸錯了,請你原諒爸爸。」

得到爸爸這樣隆重的道歉後,季楊楊泣不成聲。

正如網友所說,其實在那一刻,季楊楊就已經原諒了爸爸。

也正是因為爸爸主動道歉,季楊楊感受到了爸爸的愛和尊重,這對父子的關係才慢慢緩和。

真摯的道歉才是裂痕最好的修復劑。」

當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出現問題時,只有父母真誠的道歉,才能夠化解矛盾,撫平孩子心靈的傷口。

因為孩子在意的,往往不是「對不起」三個字,而是「對不起」背後父母的理解和接納。

還記得《請回答1988》裡德善的爸爸嗎?

德善家生活貧苦,又有三個孩子,所以生活用度一直都是精打細算。

作為老二的德善十分懂事體貼,不跟姐姐和弟弟掙搶,他們早餐吃荷包蛋,德善自己吃醃豆子;他們晚餐吃大雞腿,德善自己吃小雞翅.....

但德善的犧牲並沒有換來家人的珍惜和感動,反而總是被忽略,甚至她連自己的生日都要提前三天和姐姐一起過。

終於有一次,德善在姐姐生日的時候忍不住爆發了,她抱怨父母為什麼只疼愛姐姐和弟弟,為什麼自己這麼委屈。

爸爸十分愧疚,於是他買了蛋糕,在路口等著德善回家。

德善欣喜若狂,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爸爸會專門送蛋糕給她,之前的不快瞬間煙消雲散了。

爸爸跟她誠懇地道歉,「爸爸媽媽對不起你,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一句簡單的話語,卻讓德善倍感溫暖,她也不再跟爸媽計較曾經受到過的所有不公和委屈。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

「受委屈的孩子很少會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佔據了他的心靈;


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成長路上,父母一句及時的道歉,是滋潤孩子心靈的重要養分。

只有被尊重,被重視的孩子,才能擁有滿滿的自信和充足的底氣去直面人生。

主動道歉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所以,當我們有意無意傷害到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吝嗇那一句「對不起」。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最近因為表妹沒考上高中,讀中專,又沒有選擇好專業煩惱真的是一波三折,女孩子,你說這能讀什麼培養一個孩子真的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不要到管不住的時候才開始說,我也管不住了親,無能為力了,愛咋樣咋樣吧!或者是把責任推給孩子,她自己不好好努力,我已經盡力了,錢啊,衣食住行都沒少的,還能咋辦呢。真的,父母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工作能力強,掙錢多啊。有對象啊,結婚,生孩子啊!然後自己家的孩子就是這哪哪都不行,在要求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得是榜樣吧!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說「廢話」
    人們常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則要用盡一生去治癒。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被愛,他們才能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但在筆者看來,真正聰明的父母,從不吝惜對孩子說「對不起」。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便會有樣學樣地做好,父母言行不一,孩子也將學會耍賴狡辯。如果父母連「對不起」都不肯說,孩子如何懂得擔當?
  • 有人,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每個小孩的內心都是柔軟和稚嫩的,在你說起來輕飄飄的一句話,有時比你一巴掌扇過去都痛。其實我也明白,他們不是在刻意中傷我,我覺得有時是我自己太矯情脆弱了吧。世界上那麼多父母離異的孩子,怎麼就我一個人要死要活的。
  • 一場最遙遠的等待: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謝謝」,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對不起"來自蘿蔔心理Psyrobot00:0014:46人生的劇本未完待續,我們終究要學會為自己負責,通過成長打破內心對錯的平衡,放下怨恨、放過自己。父親便跟親戚朋友抱怨,說我不孝順、沒良心,但我真的不想面對他。我越來越發現自己自卑、陰暗的一面,遇到大的問題就想逃,對孩子、老婆動不動就發脾氣。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如果一個人對你說了對不起,那麼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沒關係。」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就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回答。確實,這個看似最正確的回答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誤區的。如果對方跟你說了對不起,你回答了沒關係,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一種錯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
  • 學會應對孩子叛逆,是父母自我提升的必修課
    在劇中一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度成為熱點,而夏東海爸爸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作為爸爸,他以身作則、包容孩子的缺點、挖掘孩子的優點、尊重孩子的意願與想法。他說: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候,他不願被別人知道,往大了說,尊重隱私權,往小了說,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麼能學會尊重別人呢?
  • 有種道歉方式叫「媽媽喊你吃飯」,跟孩子說「對不起」很掉價嗎?
    家長們仿佛都不願意跟孩子說「對不起」三個字,面對普通人張口就來的三個字對孩子卻怎麼也說不出口,僅僅是因為覺得很掉價嗎?:1)維護作為長輩的權威「人生而平等」在父母的世界裡不存在,世俗的觀點始終認為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是孩子一生都要回報的理由。
  • 做父母,學會認錯。不要成為孩子一生的災難
    跟女兒說,如果做了什麼錯事,爸爸媽媽就用小尺子打你的小屁屁。 沒想到女兒也拿出尺子對爸爸媽媽說,大人如果做了什麼錯事,我也用小尺子打你們的小屁屁。 童言童語,惹人一笑。 卻也一語道出家庭教育的真相:孩子會做錯事,父母也會做錯事。
  • 最好的教育,是不急著讓孩子說「對不起」
    男孩媽媽這才放下手機說:「對不起啊,小孩子不懂事,你別往心裡去。」還用力推了推兒子:「你又在鬧什麼,快跟阿姨說對不起。」小孩無所謂的聳聳肩:「對不起,行了吧。誰讓你不給我看的。」可能是害怕賠償,朋友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對方就趁著車到站,拉著孩子衝了下去。
  • 我們一直在等父母說對不起,父母一直在等我們說謝謝
    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出「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最終,我們誰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狗十三》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出「對不起」。影片講述了一個女孩從童年到成年殘酷變化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少女從養狗丟狗尋狗,到最後平靜地吃狗肉還說謝謝,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一步步成為刀槍不入的大人。
  • 教孩子說「對不起」有用嗎?怎麼讓孩子真正學習到對不起的含義?
    孩子每次犯錯,總是很快地笑嘻嘻說:「對不起」?或者是孩子每次犯錯,無論如何都不開口說:「對不起」?孩子問:媽咪,為什麼別人弄痛我了,他都不跟我說對不起呢?究竟該不該要求孩子學會說:對不起?要如何引導他們了解「對不起」三個字的真正意涵呢?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
  • 《陳情令》魏嬰:人這一生,要會說「謝謝你」和「對不起」
    《陳情令》魏嬰:人這一生,要會說「謝謝你」和「對不起」謝謝你,對不起魏嬰從跟自己外甥金凌講過一句話,「人這一生,有兩句話一定要說的,謝謝你和對不起」。謝謝你和對不起兩句話雖然看似簡單,但兩句話意味著很大的人生道理。「謝謝你」是要我們懂得感恩,感恩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魏嬰一生也受過很多人的幫助,如同這些人,都應該跟他們說聲「謝謝你」!
  • 易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劇;溫和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爸爸媽媽這樣,都是為你好!」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而是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坦誠的告訴孩子的錯誤,孩子自然就會明白。易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劇。而溫和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孫儷是娛樂圈出了名的大嗓門,就連老公鄧超有時候都調侃她:「儷,你吼一聲。」縱然是這樣,她還是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緒。
  • 袁詠儀被兒子討厭叫「壞媽媽」,學會傾聽,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的距離讓袁詠儀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學著放慢自己的語速、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慢慢地,兒子也願意和袁詠儀親近了起來。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希望父母能夠傾聽自己的心聲。袁詠儀在之前不喜歡傾聽孩子心聲,導致孩子對她有了距離感。袁詠儀的行為也是很多父母的真實寫照。對待孩子,父母應該做一個認真的聽眾,明白孩子心裡所想,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 如果父母錯了,就向孩子好好說一句「對不起」吧
    比如「這次是我不對,我不該沒弄清楚就說你」或者「就算我錯了吧,但我是為了你好」,不然就是「媽媽不應該罵你,但你實在太惹媽媽生氣了」。讓嘻遊君比較奇怪的是,不少父母可以說出「我錯了」,卻很少表達「對不起」。但「對不起」這三個字對孩子來說卻至關重要。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和孩子一起思考過:當你讓別人傷心的時候,你應該是說一句什麼呢?在生活中孩子有時候也會犯錯,會因為某些事情打擾到或者影響到別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教會孩子學會道歉。真正的道歉不是簡單的說一句「對不起,不好意思」這麼簡單,而是要讓孩子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關於道歉這個話題,我一直想好好地跟大家聊一聊,我家兩個孩子在對道歉的認識上,最開始的時候是對「對不起」和「道歉」的困擾。
  • 學會與孩子溝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微言夜讀·親子
    在和孩子溝通時,很多父母會面臨一些情況: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跟孩子講話好像「耳旁風」……面對孩子,家長如何有智慧地進行溝通,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親子溝通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親子溝通的質量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
  • 孩子性格叛逆、親子溝通不暢,學會聆聽孩子聲音,是父母的必修課
    許多父母往往喜歡給孩子做安排,本身孩子的興趣愛好就和父母的想法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親子之間沒有交流,就會產生更大的意見分歧,與孩子好好相處,需要父母靜下心來,好好聆聽。而在後來的環節,媽媽鬆口,可以讓孩子說一個自己喜歡的,孩子卻啞口無言說不出來,因為習慣了家長的安排,已經連自己的主意都拿不定,自己的想法從來沒有得到過重視,女孩已經說不出自己喜歡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