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2020-12-10 娛訊相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肯定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打打鬧鬧的場景。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錯的話就會去跟別人道歉,要讓孩子懂得禮貌。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如果一個人對你說了對不起,那麼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沒關係。」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就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回答。

確實,這個看似最正確的回答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誤區的。如果對方跟你說了對不起,你回答了沒關係,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一種錯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只是因為對方這樣說了,而我受到的教育就是別人在跟我說了對不起的時候我就要回答沒關係,所以我要這樣去做。

但是作為家長有沒有真的去餵孩子想過,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這樣做的話以後會對孩子的認知有哪些影響?

其實有些小孩子的道歉真的不值得去說「沒關係」,因為如果他犯了錯,一點該負的代價都沒有的話,就會讓他覺得我下次犯了錯只要說句對不起就可以解決,所以他就會肆無忌憚的去傷害別人。明知道這樣做會給他人帶來傷害,但是自己還是會因為自己內心惡作劇心理作祟,去做出一些過分的事情。

就像是這些故意去傷害他人的人,你覺得去教孩子向這些人說沒關係他值得嗎?

當這些被欺負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首先一定要告訴家長,不要害怕,更不能忍氣吞聲,這樣只會讓欺負者更加的過分。其實很多這種事情就發生在孩子小的時期,比如幼兒園,或者是小學。比較常見的就是排擠同學,或者是拉幫結派的不和某一個同學說話,處處針對。

那麼如何真的去教孩子什麼樣的道歉接受什麼樣的不接受呢?

勒納博士:「雖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讓我記憶深刻」

勒納博士講述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她覺得這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對於自己來說給自己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當時她正帶著兒子在機場的候機廳,當時裡面已經沒有座位了,她就只能帶著兒子坐在了地板上,隨後打開了一包糖果給兒子吃,但是旁邊有一個小女孩直勾勾的盯著兒子手裡的糖果。

她很快的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就把兒子的糖果分了一半給那個小女孩,小女孩吃著開心的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她猛地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隱患有很多,一是不知道女孩的家長讓不讓女孩吃糖,二是不知道小女孩對糖果過敏不過敏。

隨後就找到了女孩的父母,並且向女孩的父母表達了歉意,說自己沒有經過你們的同意就擅自讓小女孩吃了糖果。

那個小女孩的父母說了一句話:「謝謝您的道歉,我很感激。」

這句回答和一般人的回答不一樣,沒有說「沒關係」而是說了謝謝您的道歉,我很感激。這讓勒納博士感到稍微有些驚訝,這位母親用禮貌又不失優雅的方式接受了他的道歉,並且還讓勒納博士感到自己其實沒有做錯,對方沒有錯怪自己的意思,就心裡感到很舒服,也非常的溫暖。

讓孩子接受道歉,並且要培養出孩子的道歉的能力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僅是要給孩子做好一個榜樣,更是要給孩子言傳身教,說得再多,教得再多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親身的體驗一次,這比過跟孩子說無數遍的大道理。

這一句謝謝您的道歉,我很感激這句話相信那個小女孩直接的學習到了去尊重他人的方式,這樣的父母相信很難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吧!

其實,道歉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能讓孩子更加輕鬆就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而勒納博士也曾說過:「道歉能力是一項父母可以向子女饋贈的重要財富,它能讓孩子形成強烈的公正感,更好地融入這個並不公平的世界。」當孩子向你道歉時,請收下他的道歉,而且他想教給孩子的道理,請換種方式,選擇更加合適的時間去講,則會事半功倍。

因此,當你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時,當你面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各種情緒時,可以嘗試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現階段的心理需求以及在這個心理需求之下產生的心理特點,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找到適宜的溝通方式,孩子才願意相信家長是在平等地和他們進行對話。那麼不妨看看這幾本書《好父母不吼不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

這樣一套書,讓家長學會如何去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去換位思考、去感恩,收穫滿滿的正能量。

孩子是因你而來,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但並沒有權利去剝奪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曾經有一個不那麼快樂完美的童年,那麼就更應該去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快樂完美的童年。

在做父母和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都是新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摸索和實驗,而這套書就給了我們家長一條捷徑,用幾杯奶茶的錢來換取怎樣做好一個優秀的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快進行購買吧!

文:團團

相關焦點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情,人與人相處,有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為了從小培養孩子懂事講禮貌,很多家長都教育孩子:當面的小朋友和你道歉的時候,你一定要說一句沒關係,這樣才是正確的,才會成為人人都喜歡的乖寶寶。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和孩子一起思考過:當你讓別人傷心的時候,你應該是說一句什麼呢?在生活中孩子有時候也會犯錯,會因為某些事情打擾到或者影響到別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教會孩子學會道歉。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每當孩子在一起玩耍打打鬧鬧之時,難免會有磕磕碰碰,要是無意之舉,我們可能會教孩子要學會道歉,或者在別人道歉的時候要禮貌地回應:沒關係。
  • 還在教孩子說「沒關係」?有的「對不起」,不能回答「沒關係」
    每當有人做錯事,一句悅耳的「沒關係」似乎成了人人都會脫口而出的標配,雖然「對不起」和「沒關係」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可實際生活中總有無法用「沒關係」就能輕鬆略過的事情,這時就不能回答「沒關係」,而是要考慮這句「對不起」是否能夠被輕易原諒,又或者這句「沒關係」夠不夠原諒的誠意。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
  • 培養孩子的道歉能力:別人說對不起,最好的回答不是沒關係
    當別人向你道歉,你的回答是不是「沒關係」?聽起來是教科書般的正確回答,但如果你心存一絲不適或不滿,回答「沒關係」反而像在撒謊。怎麼樣回答更好呢?《你為什麼不道歉》作者勒納博士講過她自己的一個故事,其中的回答很驚豔。
  • 孩子需要的道歉能力,不是他人說對不起時,娃說的「沒關係」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對不起」的標配回答一定是「沒關係」嗎?或許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對不起一定得到的就是沒關係。 但是對應現在的今天,對應現在的孩子,或許對不起,換來的不應該是沒關係。
  • 如何教四歲孩子說「對不起」
    如果有關於別人的問題可以私下裡問媽媽,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問。這是四歲的孩子天真的問題,一般還不會有什麼直接影響,但如果再長大些,大家就會默認這孩子沒有家教或者沒有教養。小A這點做得比較好,她也問過我們類似的問題,是在家裡問的,我們肯定了這種形式,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問這類問題。那是不是要教孩子如何道歉呢?
  • 教孩子說「對不起」有用嗎?怎麼讓孩子真正學習到對不起的含義?
    孩子每次犯錯,總是很快地笑嘻嘻說:「對不起」?或者是孩子每次犯錯,無論如何都不開口說:「對不起」?孩子問:媽咪,為什麼別人弄痛我了,他都不跟我說對不起呢?究竟該不該要求孩子學會說:對不起?要如何引導他們了解「對不起」三個字的真正意涵呢?
  • 孩子犯錯不能只說「對不起」
    孩子的父母看到了,立刻大聲訓斥孩子,要求孩子道歉,兩個孩子說了「對不起」,然後他們就回座位去了。我開始跟兒子一起蹲下來撿菜,邊撿邊抬頭看到那兩個孩子正在看我們,我問他們「你們要不要來幫忙?」兩個孩子愣了一下,較大的孩子回答「可是我們已經說過對不起了。」較小的孩子則轉過頭去看媽媽,他媽媽看了我們一眼,說「眞的很不好意思哦!」
  • 對不起 沒關係
    【對不起,沒關係】這是一個從小就被固定下來的對話格式,但我並不想跟我的孩子說。「對不起」這三個字沒毛病,做錯了就得認,問題出在「沒關係」。我想讓她知道:1.你的對不起,不一定換來沒關係。自己做錯了事情,道歉,這是必須的。但道歉只是一個開始,你還需要去安撫,甚至去補償,再甚是哪怕你補償了,別人依舊對你心有怨恨。這時候你需要接受自己犯錯帶來的後果,並引以為鑑,而不是強求別人的寬容和諒解。
  • 如果父母錯了,就向孩子好好說一句「對不起」吧
    雖然時代發展了,有些觀念也不再陌生,比如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比如做錯了應該向孩子道歉。但依然有不少父母不以為然,如果自己錯了,有些父母會不承認,有些父母會敷衍了事。敷衍了事的父母要麼是用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裝作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提;要麼用一兩句「行了行了,下次注意,不說了」進行強硬的結束。
  • 家長犯錯要不要向孩子道歉?願意說"對不起"的父母,真的很棒
    前段時間,在商場看到這樣一件事情,因為商場裡人很多,人來人往中一位小姑娘不小心撞到一位小姐姐,小姑娘的爸爸趕緊要求孩子向別人道歉,而孩子和父母是完全不平等的關係,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深深的埋在父母以及孩子的心中。
  • 不要對我說對不起,因為我們沒關係
    親愛的,願你像向日葵一樣,每天都充滿正能量,用簡單的心境,對待覆雜的人生,方能淡看得失,從容入世,瀟灑自如,撥開迷霧,擁抱晴天,他進入你的世界,是因為愛你;他離開你的世界,他是愛你的,只是那個體驗圓滿了,不要對我說對不起,因為我們沒關係2、我為你付出的青春那麼多年換來了一句謝謝你的成全成全了你的今天與明天成全了我的下個夏天,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爸爸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去說「沒關係」
    我也要兒子看到,有大孩子欺負你,我會替你出頭,不要怕。 平時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更不能被別人欺負。誰打你,就打回去;誰搶你東西,就搶回來。」但欺負人的一方,往往有身體和年齡上的優勢,不是說打就能打過的,這時也不用有壓力,告訴父母,我來出頭。讓孩子知道,家庭始終是他的後盾。北京衛視有這麼一檔節目《老師,請回答》,請了很多專家和老師坐鎮,解決孩子的問題。
  • 一句「對不起」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確地道歉?
    孩子總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何引導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吸取經驗、積極改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怎麼辦?孩子屢教屢犯怎麼辦?父母如何正確地教孩子道歉,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驕傲」和「自尊」孩子的小小驕傲與自尊比同情心發育地相對要早,這也是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的原因,既使他真地覺得抱歉。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只說「沒關係」,3步教孩子化解危機
    前兩天,鄰居家的嘉嘉在小區和另一個小朋友打起來了,回家之後嘉嘉生氣的跟父母說自己被欺負了。可嘉嘉媽媽看了兒子渾身髒兮兮的,非但沒安慰孩子,還不高興的問嘉嘉:「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呀!」,臨了還囑咐嘉嘉:「別就知道打架,說句『沒關係』不就好了非要打起來才行嗎?」
  • 關於這三件事,父母真該對孩子說「對不起」
    然而,很多父母卻曲解了這句話,認為自己無論對孩子做了什麼都是正確的,從來不對孩子說對不起,因此傷害了孩子。德善抗議了這件事,大哭著說「每次都是我提前過姐姐的生日,那我的呢」。後來,爸爸給德善買來了蛋糕,還安慰德善說:「是爸爸對不起你,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可以原諒爸爸嗎?」
  • 你說「對不起」,我不想說「沒關係」
    每一句「對不起」如果不對上「沒關係」,好像都缺少了些什麼。我們很少探究,卻已根深蒂固。 只要被道歉,就應該去原諒,這是我們從小就懂得的教育觀念。可是,越是長大越是發現,並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用「沒關係」去回答。很多時候,面對「對不起」,我們只想回復「不好意思,我不想說『沒關係』」。
  • 「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
    媽媽趕緊拉著豆豆問怎麼了,奶奶氣呼呼地說是隔壁單元壯壯推了豆豆,豆豆摔倒磕破了膝蓋。媽媽連忙拿來棉籤和碘酒,一邊給豆豆擦一邊安撫:「磕破了一塊皮,豆豆肯定有點疼,不過幸好不太嚴重,豆豆又是個勇敢的小小男子漢,這點小傷算不了什麼,對吧?」「嗯……」豆豆嘟嘟囔囔地回答。
  • 家庭育兒經,孩子務必要讓大人說對不起,父母該怎麼辦?
    為人父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但既然已經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了,父母身上的責任重之又重。養育孩子的方式必須要科學,我們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教過她給別人說對不起,或者告訴她別人應該給她說對不起。有些孩子理解能力很差的,而對權威是極度崇拜的。但是,小朋友就是要維護自己內心秩序,這個秩序在大人眼裡是沒有道理的,可在她小小的世界裡,就是這麼運行的。3、來自於同伴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