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肯定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打打鬧鬧的場景。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錯的話就會去跟別人道歉,要讓孩子懂得禮貌。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如果一個人對你說了對不起,那麼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沒關係。」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就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回答。
確實,這個看似最正確的回答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誤區的。如果對方跟你說了對不起,你回答了沒關係,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一種錯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只是因為對方這樣說了,而我受到的教育就是別人在跟我說了對不起的時候我就要回答沒關係,所以我要這樣去做。
但是作為家長有沒有真的去餵孩子想過,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這樣做的話以後會對孩子的認知有哪些影響?
其實有些小孩子的道歉真的不值得去說「沒關係」,因為如果他犯了錯,一點該負的代價都沒有的話,就會讓他覺得我下次犯了錯只要說句對不起就可以解決,所以他就會肆無忌憚的去傷害別人。明知道這樣做會給他人帶來傷害,但是自己還是會因為自己內心惡作劇心理作祟,去做出一些過分的事情。
就像是這些故意去傷害他人的人,你覺得去教孩子向這些人說沒關係他值得嗎?
當這些被欺負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首先一定要告訴家長,不要害怕,更不能忍氣吞聲,這樣只會讓欺負者更加的過分。其實很多這種事情就發生在孩子小的時期,比如幼兒園,或者是小學。比較常見的就是排擠同學,或者是拉幫結派的不和某一個同學說話,處處針對。
那麼如何真的去教孩子什麼樣的道歉接受什麼樣的不接受呢?
勒納博士:「雖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讓我記憶深刻」
勒納博士講述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她覺得這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對於自己來說給自己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當時她正帶著兒子在機場的候機廳,當時裡面已經沒有座位了,她就只能帶著兒子坐在了地板上,隨後打開了一包糖果給兒子吃,但是旁邊有一個小女孩直勾勾的盯著兒子手裡的糖果。
她很快的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就把兒子的糖果分了一半給那個小女孩,小女孩吃著開心的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她猛地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隱患有很多,一是不知道女孩的家長讓不讓女孩吃糖,二是不知道小女孩對糖果過敏不過敏。
隨後就找到了女孩的父母,並且向女孩的父母表達了歉意,說自己沒有經過你們的同意就擅自讓小女孩吃了糖果。
那個小女孩的父母說了一句話:「謝謝您的道歉,我很感激。」
這句回答和一般人的回答不一樣,沒有說「沒關係」而是說了謝謝您的道歉,我很感激。這讓勒納博士感到稍微有些驚訝,這位母親用禮貌又不失優雅的方式接受了他的道歉,並且還讓勒納博士感到自己其實沒有做錯,對方沒有錯怪自己的意思,就心裡感到很舒服,也非常的溫暖。
讓孩子接受道歉,並且要培養出孩子的道歉的能力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僅是要給孩子做好一個榜樣,更是要給孩子言傳身教,說得再多,教得再多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親身的體驗一次,這比過跟孩子說無數遍的大道理。
這一句謝謝您的道歉,我很感激這句話相信那個小女孩直接的學習到了去尊重他人的方式,這樣的父母相信很難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吧!
其實,道歉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能讓孩子更加輕鬆就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而勒納博士也曾說過:「道歉能力是一項父母可以向子女饋贈的重要財富,它能讓孩子形成強烈的公正感,更好地融入這個並不公平的世界。」當孩子向你道歉時,請收下他的道歉,而且他想教給孩子的道理,請換種方式,選擇更加合適的時間去講,則會事半功倍。
因此,當你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時,當你面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各種情緒時,可以嘗試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現階段的心理需求以及在這個心理需求之下產生的心理特點,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找到適宜的溝通方式,孩子才願意相信家長是在平等地和他們進行對話。那麼不妨看看這幾本書《好父母不吼不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
這樣一套書,讓家長學會如何去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去換位思考、去感恩,收穫滿滿的正能量。
孩子是因你而來,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但並沒有權利去剝奪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曾經有一個不那麼快樂完美的童年,那麼就更應該去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快樂完美的童年。
在做父母和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都是新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摸索和實驗,而這套書就給了我們家長一條捷徑,用幾杯奶茶的錢來換取怎樣做好一個優秀的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快進行購買吧!
文:團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