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把豆豆從幼兒園接回來後在樓下和小朋友玩踢皮球的遊戲,沒多大一會兒,奶奶就帶著哭哭啼啼的豆豆回來了。媽媽趕緊拉著豆豆問怎麼了,奶奶氣呼呼地說是隔壁單元壯壯推了豆豆,豆豆摔倒磕破了膝蓋。
媽媽連忙拿來棉籤和碘酒,一邊給豆豆擦一邊安撫:「磕破了一塊皮,豆豆肯定有點疼,不過幸好不太嚴重,豆豆又是個勇敢的小小男子漢,這點小傷算不了什麼,對吧?」
「嗯……」豆豆嘟嘟囔囔地回答。
這邊還沒安撫好豆豆,奶奶可不樂意了,非要去找壯壯父母理論,豆豆媽媽趕緊攔住勸說了一番。奶奶回屋後,媽媽把豆豆抱在懷裡,詳細地問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小朋友們一起踢皮球,壯壯從豆豆身後猛地跑出去踢球,把豆豆帶倒了,磕在了地上。
「噢這樣啊,那就是說壯壯並不是故意推你的,是不是?他只是想和你一起踢那隻皮球,對嗎?」媽媽聽完豆豆的描述後說。
豆豆點點頭。
「既然壯壯不是故意推倒你的,那麼我們原諒他,好不好?」
豆豆不說話。媽媽繼續說:「如果我們找到壯壯的家裡去,壯壯的爸爸媽媽肯定要罵他,壯壯會覺得很委屈,然後心裡記恨你,那以後就不會再跟你玩了。其他小朋友知道了,也會覺得你是個斤斤計較的小心眼的人,不願和你交朋友了,不願意和你玩了。但是如果我們原諒了壯壯,壯壯肯定會感激你,別的小朋友知道了也會覺得我們豆豆是個大度的人,都會樂意跟豆豆交朋友的,對不對?」
「對!那我決定原諒壯壯了。」
媽媽給豆豆擦了藥,休息一會兒,豆豆就又下樓玩了,還跟壯壯說:「我原諒你了,我們還做好朋友吧。」孩子們又愉快的一起玩耍了。晚飯後,壯壯媽媽帶著壯壯上門道歉,兩個孩子一見面就手拉手玩玩具去了,就像根本沒發生過推倒事件一樣。
太多的家長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選擇了奶奶的做法,找上門去大鬧一番。其實,媽媽的處理方式才是最出色的。我們總教育孩子打擾、冒犯到他人後要說「對不起」,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會孩子說「沒關係」更加重要。
孩子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可能會受一些小傷。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原諒他人的無心之舉,學會寬以待人,這不但能讓孩子與小朋友們和諧相處,更能幫助孩子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善良的心,這必將成為孩子長大後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堅實基礎。
當然,教育孩子說「沒關係」是希望孩子掌握「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寬容和大度,但是並非讓孩子遇到問題就一味忍讓,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也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要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告訴孩子,哭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被認為是膽小怯懦的表現。當別人打過來時,要知道用手去擋開,或者避開,不能待在那裡讓人打。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鼓勵他自己解決,而不是家長首先衝上去「救援」。孩子每一次解決矛盾和衝突都是一次學習機會,通過解決問題才能慢慢學會正確處理和周圍小朋友的關係,人際交往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