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

2020-12-10 百姓戲臺

奶奶把豆豆從幼兒園接回來後在樓下和小朋友玩踢皮球的遊戲,沒多大一會兒,奶奶就帶著哭哭啼啼的豆豆回來了。媽媽趕緊拉著豆豆問怎麼了,奶奶氣呼呼地說是隔壁單元壯壯推了豆豆,豆豆摔倒磕破了膝蓋。

媽媽連忙拿來棉籤和碘酒,一邊給豆豆擦一邊安撫:「磕破了一塊皮,豆豆肯定有點疼,不過幸好不太嚴重,豆豆又是個勇敢的小小男子漢,這點小傷算不了什麼,對吧?」

「嗯……」豆豆嘟嘟囔囔地回答。

這邊還沒安撫好豆豆,奶奶可不樂意了,非要去找壯壯父母理論,豆豆媽媽趕緊攔住勸說了一番。奶奶回屋後,媽媽把豆豆抱在懷裡,詳細地問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小朋友們一起踢皮球,壯壯從豆豆身後猛地跑出去踢球,把豆豆帶倒了,磕在了地上。

「噢這樣啊,那就是說壯壯並不是故意推你的,是不是?他只是想和你一起踢那隻皮球,對嗎?」媽媽聽完豆豆的描述後說。

豆豆點點頭。

「既然壯壯不是故意推倒你的,那麼我們原諒他,好不好?」

豆豆不說話。媽媽繼續說:「如果我們找到壯壯的家裡去,壯壯的爸爸媽媽肯定要罵他,壯壯會覺得很委屈,然後心裡記恨你,那以後就不會再跟你玩了。其他小朋友知道了,也會覺得你是個斤斤計較的小心眼的人,不願和你交朋友了,不願意和你玩了。但是如果我們原諒了壯壯,壯壯肯定會感激你,別的小朋友知道了也會覺得我們豆豆是個大度的人,都會樂意跟豆豆交朋友的,對不對?」

「對!那我決定原諒壯壯了。」

媽媽給豆豆擦了藥,休息一會兒,豆豆就又下樓玩了,還跟壯壯說:「我原諒你了,我們還做好朋友吧。」孩子們又愉快的一起玩耍了。晚飯後,壯壯媽媽帶著壯壯上門道歉,兩個孩子一見面就手拉手玩玩具去了,就像根本沒發生過推倒事件一樣。

太多的家長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選擇了奶奶的做法,找上門去大鬧一番。其實,媽媽的處理方式才是最出色的。我們總教育孩子打擾、冒犯到他人後要說「對不起」,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會孩子說「沒關係」更加重要。

孩子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可能會受一些小傷。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原諒他人的無心之舉,學會寬以待人,這不但能讓孩子與小朋友們和諧相處,更能幫助孩子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善良的心,這必將成為孩子長大後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堅實基礎。

當然,教育孩子說「沒關係」是希望孩子掌握「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寬容和大度,但是並非讓孩子遇到問題就一味忍讓,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也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要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告訴孩子,哭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被認為是膽小怯懦的表現。當別人打過來時,要知道用手去擋開,或者避開,不能待在那裡讓人打。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鼓勵他自己解決,而不是家長首先衝上去「救援」。孩子每一次解決矛盾和衝突都是一次學習機會,通過解決問題才能慢慢學會正確處理和周圍小朋友的關係,人際交往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相關焦點

  • 對不起 沒關係
    【對不起,沒關係】這是一個從小就被固定下來的對話格式,但我並不想跟我的孩子說。「對不起」這三個字沒毛病,做錯了就得認,問題出在「沒關係」。我想讓她知道:1.你的對不起,不一定換來沒關係。自己做錯了事情,道歉,這是必須的。但道歉只是一個開始,你還需要去安撫,甚至去補償,再甚是哪怕你補償了,別人依舊對你心有怨恨。這時候你需要接受自己犯錯帶來的後果,並引以為鑑,而不是強求別人的寬容和諒解。
  • 還在教孩子說「沒關係」?有的「對不起」,不能回答「沒關係」
    每當有人做錯事,一句悅耳的「沒關係」似乎成了人人都會脫口而出的標配,雖然「對不起」和「沒關係」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可實際生活中總有無法用「沒關係」就能輕鬆略過的事情,這時就不能回答「沒關係」,而是要考慮這句「對不起」是否能夠被輕易原諒,又或者這句「沒關係」夠不夠原諒的誠意。
  • 你說「對不起」,我不想說「沒關係」
    本文為書報文摘原創,歡迎轉載 「對不起!」 「沒關係。」 在中國人的腦海裡,這兩個詞語應該是一對兒拆不散的CP,仿佛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知道,刻在了我們的血液裡。
  • 別說對不起,我沒那麼多沒關係
    我是陳末,希望每一個失眠的夜裡,有我陪著你
  • 對不起……沒關係……
    「對不起,沒關係」,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同時這兩句話也是調解矛盾最有效的語言。
  • 「對不起」和「沒關係」 王老吉加多寶微博對戰
    「對不起,是我們出身草根,徹徹底底是民企的基因。」日前,加多寶官方微博連發四條主題為「對不起」的自嘲系列文案,並配以幼兒哭泣的圖片;而在同一天的傍晚,微博上馬上出現了王老吉版的「沒關係」文案,配以幼兒微笑的圖片,回應加多寶的「對不起」。  兩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短短數小時內,轉發量便已達到10多萬條。
  • 不是每一次的『對不起』,都能換回一句『沒關係』
    姐姐似乎也知道真的是自己不小心,很快就道歉:『對不起。』照一般正常程序,聽到姐姐道歉後,就算再不情願,妹妹也通常會回各一句:『沒關係。』,而後事件就此結束,兩個再度和樂融融玩著你追我跑的遊戲......理論上是。沒想到這次不是。
  • 對不起不止是「sorry」,沒關係也不僅是「That's all right」
    沒錯,就是「對不起」,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對不起」的英語表達。1、SorrySorry無疑是我們最常見的一個詞了,它的用法也是比較廣泛,各種場合情景下皆可使用。例句:Sorry I took so long.對不起,我用了這麼長時間。
  • 培養有擔當的孩子:學會說對不起很重要,但明白道歉的意義更重要
    卷:「媽媽,別人說對不起,我是不是就應該說沒關係?」我:「通常情況下是這樣,但你要看自己的感覺,是不是真的覺得沒關係了。」有這種問題的孩子實在讓家長和老師撓頭如果你注意觀察身邊,會發現也有很多大人,嘴上說著對不起,行為堅決不改正。為了讓這樣的大人少一點,我們必須從孩子抓起:對不起一定沒關係嗎?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的確,「沒關係」這個回答,看似就是回應「對不起」時最好的回答」,那麼故意傷害你的人,他值得你說「沒關係」嗎?如果有人這樣故意對你,緊接著又對你說了「對不起」,那你完全沒有必要去接受,因為他根本不值得你去回應「對不起」。
  • 「阜新育才尚品幼兒園 · 課程」《對不起,沒關係》
    藝術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人生啟蒙教育的重要一環。果果對不起驍驍沒關係。我急忙扶起他,說聲「對不起」。他笑著對我說,」沒關係「。
  • 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可以換來沒關係
    一場感情中,兩個人最後走不到一起的原因無非就是:對不起,我不愛你了,大概也是這個樣子,許多情侶最後都分道揚鑣,互不打擾。但是有些人從未感覺到慚愧,他們只會憑自己感覺辦事情,覺得這樣事情就可以解決了,其實不然,一句對不起是有多麼的廉價,根本不會彌補曾經付出過的真心跟一腔愛意。
  • 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換回「沒關係」
    【親子教養】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換回「沒關係」  洗完澡後到就寢前,是孩子們的電視時間。比較早洗好澡的媽媽趁機偷了個閒,坐再餐桌前翻閱最新收到準備試閱的書。  明明就只是看個電視,屁股長蟲的依比也能不安分地扭來扭去,一下跳下沙發跟著搖屁股,一下假裝害怕衝回房間拿被被;鴨鴨也不遑多讓,一下跟著電視裡的狗狗跳上跳下,一下又隨著劇情失控爆笑。
  • 孩子需要的道歉能力,不是他人說對不起時,娃說的「沒關係」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對不起」的標配回答一定是「沒關係」嗎?或許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對不起一定得到的就是沒關係。 但是對應現在的今天,對應現在的孩子,或許對不起,換來的不應該是沒關係。
  • 對不起,我跟你沒關係……
    如今,你又回來找我,我只能說:「對不起,我跟你沒關係.....」我愛了你十年,十年對一個女孩來說,那是代表著整個青春年華。我們從高中相識,你是班裡的體育委員,高高帥帥的特別陽光,喜歡打籃球,每次你打籃球的時候,我總會在看臺上花痴的看你,那個時候感覺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 不要再說對不起了,因為我們沒關係了
    文/大毛影點擊頭像關注哦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去年更寒冷了,記得我們相戀於冬季,分手也是冬季,因為和你相愛。我以為時間會將我們之間的感情衝淡,可是過去了那麼久,我依然無法忘記你,無法忘記你對我笑的樣子,無法忘記你對我溫柔的樣子,更無法忘記我對你撒嬌任性你無奈的樣子。我想忘記有關的回憶,可我發現我根本做不到,我們手牽手逛街約會,我們緊緊相擁,你幫我暖手的,也許這些美好的記憶會在我腦海中儲存一生。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如果一個人對你說了對不起,那麼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沒關係。」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就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回答。確實,這個看似最正確的回答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誤區的。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每當孩子在一起玩耍打打鬧鬧之時,難免會有磕磕碰碰,要是無意之舉,我們可能會教孩子要學會道歉,或者在別人道歉的時候要禮貌地回應:沒關係。但是,家長沒有考慮到,如果這種觀念在孩子心中深深扎了根,自然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為了配合而不得不接受道歉,只是因為別人這麼說了【對不起】,所以我就必須回【沒關係】。但大多數家長卻沒有想過,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 並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係
    不是每一次傷害都值得被原諒,也不是每一句道歉,都值得一句沒關係。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係我們這一生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被人傷害的經歷,或是陌生人,或是最親近的人。道歉是本分,原諒不是義務生活也是如此,不是每一次道歉都能得來一句對不起,你做錯了,向我道歉,那是你的本分,而要不要原諒是我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