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擔當的孩子:學會說對不起很重要,但明白道歉的意義更重要

2020-09-05 Ben嫂BenSir本色說

大卷最近回家有點悶悶不樂,昨天睡前我和她例行聊天。

卷:「媽媽,別人說對不起,我是不是就應該說沒關係?」

我:「通常情況下是這樣,但你要看自己的感覺,是不是真的覺得沒關係了。」

卷:「有時候我還很生氣,可是老師讓我說沒關係。」

我:「哦?你願意把事情經過講給媽媽聽嗎?」

原來,最近大卷班上有個叫大米的小男生,是新轉來的同學,他總是喜歡一直黏著大卷。

小朋友也有小朋友的苦惱

大卷做作業,他趴在旁邊參與,寫錯字還不等大捲動手小男生已經幫他劃掉;體育課也要黏著,大卷滑滑梯,他要一起,大卷爬攀援架,他也要幫忙,有時候距離太近還會撞在一起。

每次大卷表示不高興了,他馬上就說對不起。

把「對不起」當成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這是更大的問題

大米不是對卷卷一個人這樣。藝術課他會拿畫筆畫別人的校服,也會在別人的作品裡添幾筆,號稱是「創意美術」;還有一次,他推開正準備排隊的女生,擠到前面,想要先得到中餐的食物…

我問大卷,「那老師怎麼說?」

大卷說:「老師說,讓大米給我們道歉。但問題是,他道歉很快,可是道完歉他不改正。老師再問他,他就說,我已經道過歉了啊。」

嗯,有一些孩子的問題是不願意道歉,而像大米這樣的呢,他明顯是已經把道歉當做了逃脫責任的藉口了。

光速認錯,打死不改。有這種問題的孩子實在讓家長和老師撓頭

如果你注意觀察身邊,會發現也有很多大人,嘴上說著對不起,行為堅決不改正。為了讓這樣的大人少一點,我們必須從孩子抓起:對不起一定沒關係嗎?

一 道歉的意義

道歉的意義是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人生守則之一就是死不道歉。他的理論和道明寺一樣:如果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什麼?

他如果認為自己做錯事,就會承擔所有後果,該負責負責,該賠償賠償,他說:

「我一輩子都是這麼幹的,賠償到位了,沒人會計較你的道歉。」

可我偏偏不吃這一套,我認為道歉是個態度問題,它不僅僅是一個舉動,它也表明了我對自己所做錯事充分的認知,以及對後果的重視。

道歉的意義何在,看似簡單卻容易被忽視

所以,道歉必須要有誠意,要讓對方感覺受到尊重,這是道歉的核心。

我們一直認為很有禮貌的做法,背後卻傳達出了錯誤的信息。當我們的孩子認為不管犯了什麼錯誤,只要說了「對不起」就應該被原諒時,道歉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久而久之,不僅他自己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還會給其他小夥伴帶來困擾。

二 如何教孩子正確認識道歉?

那些說不出口的「沒關係」

我有個很好的朋友小八,她兩年前經歷了喪子之痛。

預產期前一天,因為胎膜早破,小八被送到當地醫院。胎膜早破隱患很多,因為支持胎兒生存的羊水慢慢外流,容易受感染。

小八聽說過胎膜早破的危險,她提出過剖腹產,可是醫生卻說:「沒有指標,而且很多人都是羊水破了才到醫院的,只要小孩的耐力夠,破水也沒有關係的。」

他們就把小八當正常產婦看待,建議她多走動,只做了常規檢查,小八經歷了一天一夜的煎熬終於把孩子生下來了,可是因為羊水重度汙染,加上一天一夜的產程,小孩多個器官被嚴重感染,出生時已經奄奄一息,最後因搶救無效死亡。

有些事,一句「對不起」太微不足道

這時,主治醫生說:「對不起。」

誰能說「沒關係」?

我們從小就要告訴我們的孩子,有一些事情是永遠沒有辦法重來的。

我家狗狗被大狗咬傷,大狗主人都負責了,可是當她說「對不起」時,我還是怎麼都說不出「沒關係」。

我們也要告訴自己的孩子,過不去的事情就是可以過不去,沒辦法原諒的時候,不用違心的說「沒關係」。

亦舒說:「道歉讓人們為所欲為,以為一聲對不起可以抵消一切。」

所以,一個人犯錯就應該得到相應的懲罰,否則就是縱容他再次犯錯。

讓孩子真正理解「對不起」的份量

如果我是大米的媽媽,我會向他講明理由,讓他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和為什麼要道歉,只有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有可能真心誠意的道歉。

而對於大卷這樣不想原諒的孩子,也是完全可以的,不必道德綁架,等你內心覺得真的可以接受他的道歉,可以諒解他時,你們還是可以做朋友。

培養一個有擔當的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這樣小傢伙們就會明白,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係」。不小心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真誠的道歉大家就會原諒你,而故意犯錯再假裝道歉的小朋友,是得不到原諒的。

我欣賞敢於遵從內心,拒絕原諒的這些孩子,我也欣賞知錯能改,真心道歉的小孩。

你的孩子對待道歉的態度,可能影響以後的感情觀

有很多人在親密關係裡,也是這種隨意道歉的風格。

比如楊穎就曾經吐槽黃曉明,「我最討厭他一吵架就說:都是我的錯。問他錯在哪裡他又說不出來。」

這時黃曉明接話:「因為我沒錯。」

很多人的道歉,只是把「對不起」當成一種工具,帶有一種非常直接的目的性。

黃曉明與楊穎

你生氣了?那我說句「對不起」,你不要再生氣了;我搞砸了這件事?那我說句「對不起」,你就原諒我吧。

越是想用「對不起」三個字彌補關係,對方也只會越發生氣——因為你根本沒有任何誠意去彌補對對方的傷害,只希望用這簡單的三個字挽回一切。

成長,是一生的功課

這裡面包含的,是你對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渾然不知,也不願意把對方當成一個需要被尊重的個體,只想用最快最省事的辦法讓對方安靜下來。

這是不可以的。

我很高興,大卷才六歲零幾天,她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一個好的道歉絕非簡單的「對不起」三個字。它應該包含:明確的動機,自我反思和彌補的行動。

「對不起」是個帶有魔力的詞彙,可它並不是萬用靈丹。我們要學會說道歉,也可以學著不原諒!

我是Ben嫂,育有一女,名叫大卷,現和先生BenSir一家三口旅居清邁。大卷是「高需求寶寶」,BenSir是十年低碳飲食踐行者。我們通過飲食方式的調整改變了人生,這裡記錄了關於我們生活方式,我們的育兒理念,孩子的行為心理等方方面面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世界,也希望能給你的世界帶去點滴啟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能逼孩子說「對不起」?正確的道歉方式是什麼
    而道歉是禮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習慣於聽到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結束了。然而,道歉絕對不止一句話就能解決的,您的孩子應該知道這一點。認為教會孩子如何道歉很重要,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學會更多地關心別人。只說「對不起」並不能解決問題
  • 「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
    「噢這樣啊,那就是說壯壯並不是故意推你的,是不是?他只是想和你一起踢那隻皮球,對嗎?」媽媽聽完豆豆的描述後說。豆豆點點頭。「既然壯壯不是故意推倒你的,那麼我們原諒他,好不好?」豆豆不說話。媽媽給豆豆擦了藥,休息一會兒,豆豆就又下樓玩了,還跟壯壯說:「我原諒你了,我們還做好朋友吧。」孩子們又愉快的一起玩耍了。晚飯後,壯壯媽媽帶著壯壯上門道歉,兩個孩子一見面就手拉手玩玩具去了,就像根本沒發生過推倒事件一樣。太多的家長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選擇了奶奶的做法,找上門去大鬧一番。其實,媽媽的處理方式才是最出色的。
  • 比「我愛你」更重要的一句話,必須學著對孩子說
    更有父母看到孩子被傷害後抽泣或低落,忍不住批評孩子:「差不多行了」,對孩子造成了二次傷害。《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寫道:「優質父母知道,道歉不會削弱他們作為父母的權威,它是一種自信、正直和有擔當的表現。」
  • 你會和孩子道歉嗎?「對不起」和「我愛你」一樣重要!
    這個時代,年輕的父母們已經不吝嗇於對孩子說「我愛你!」可是,能對著孩子說一句「對不起」,還是會讓很多人感到難以接受。當父母做的不夠好,並且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時,對著孩子適時而真誠的道歉,會讓孩子真正的感受的父母的愛與在乎,可以及時釋放和疏導孩子壓抑的負面情緒。被愛撫慰過的孩子,才能擁有溫暖的力量,才有更多的勇氣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 最好的教育,是不急著讓孩子說「對不起」
    去火鍋店吃飯時,作者的菜被旁邊兩個孩子撞掉。孩子母親過來道歉,還要求孩子說對不起,作者覺得對方挺有禮貌,就沒怎麼為難。孩子母親帶著倆孩子回到了隔壁的位子上,看著一地的菜,作者問孩子要不要過來幫忙收拾時,孩子卻表示,他們已經道過歉了。
  • 培養孩子的道歉能力:別人說對不起,最好的回答不是沒關係
    她打開一袋糖果給兒子吃,旁邊有個5歲的可愛小女孩,眼巴巴看著他吃。小孩子看別人吃零食眼饞很正常,勒納博士就遞給她一些,小女孩抓過糖果吃得很開心。過了幾分鐘,勒納博士突然意識到這樣做不對,雖然小女孩媽媽並沒有阻止,可萬一孩子生病或過敏,人家不讓孩子吃糖果呢?於是她拋開尷尬跟小女孩媽媽說:「對不起,剛才沒有徵得你的同意就給你女兒吃糖果,我為考慮不周向你道歉。」
  • 認真向孩子道歉的家長,你說對不起的樣子很棒
    在教育孩子承認錯誤、講禮貌、學會負責任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做到認真向孩子道歉呢?說了「對不起」,為什麼孩子不接受?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嘛?」
  • 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為自己錯誤的行為和話語道歉,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父母永遠學不會道歉,是我們長大了,學會了原諒。」在很多父母眼裡,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記得小時候,過節爺爺給了我一塊錢,讓我去買蘋果吃。小店的老闆滿臉笑盈盈,給了我一個看起來很大很紅的蘋果。
  • 如何讓孩子學會真誠地道歉?
    趕快給我道歉!」家長氣急敗壞地衝著孩子嚷嚷,孩子眼淚巴巴地、怯生生地、含含糊糊地說出「對不起」。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在許多家庭裡都出現過?可是,作為家長,你有沒有想過,這番「狂風暴雨」是否值得?被逼著說「對不起」,孩子到底從中學到了什麼?
  • 孩子需要的道歉能力,不是他人說對不起時,娃說的「沒關係」
    或許就是別人說錯時說對不起,你就應該大度的說句沒關係;又或者大庭廣眾下的求婚,你就應該答應;也許還是在你沒有做錯時,還是要對哭的人道歉。也有很多時候,小孩子惹禍後,家長最開始判定都是自家孩子的錯。所以這樣的道歉孩子應該說嗎? 舉例二中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自己孩子總是喜歡別人的東西,看見就想要,但大多數家長都會勸說,這個不好。雖然故事中的媽媽並沒有拒絕小木給自家孩子的東西,但是她的回答也許讓很多人不舒服,但她說了一句實話,那就是你的對不起,我可以接受也有權利拒絕。
  • 學會向孩子道歉,一句「對不起」丟面子,卻贏得信任
    寶寶做錯事情需要學會道歉。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做錯事情,需要向寶寶道歉嗎?如果在以前,我想我肯定會朝著寶爸一通怒吼,「為什麼欺負孩子,為什麼踢他」,balabala,這種的情況不是一次兩次,每次都以我慢慢地哄好孩子為結局。家庭教育中,父母犯錯就不用道歉和彌補了嗎?恰恰相反,我認為,無論是誰,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道歉是基本的尊重,不分尊卑,也不分年齡。
  • 梅婷丈夫強迫3歲的女兒道歉:沒意義的「對不起」,別讓孩子說
    文|秘籍君當孩子做錯事,並且傷害到別人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說「對不起」,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讓他說「對不起」也是枉然,沒有任何意義。快快聽見後,不情不願地說了對不起......盲目讓孩子說「對不起」,毫無教育意義生活中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家長發現孩子做錯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拒絕了,家長就用「愛」作為條件,強迫孩子。
  • 梅婷丈夫強迫3歲的女兒道歉:沒意義的「對不起」,別讓孩子說
    文|秘籍君當孩子做錯事,並且傷害到別人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說「對不起」,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讓他說「對不起」也是枉然,沒有任何意義。結果,快快打人的場面被梅婷丈夫看見了,他讓快快道歉,快快認為自己沒錯,堅決拒絕。梅婷丈夫發出嚴重警告:「你這樣不善良的話,爸爸一點都不喜歡你了」。快快聽見後,不情不願地說了對不起......
  • 如果父母錯了,就向孩子好好說一句「對不起」吧
    當然,也有一些父母會說:「是爸爸/媽媽錯了,你想要點什麼嗎?」這種補償式的道歉方法也是心有內疚卻重面子父母的常用方法。比較容易讓孩子氣憤的往往是那種「雖然我不對,但我是為你好」的方式。這樣的父母往往會找一些藉口來迴避自己的錯誤,而著重強調自己的一片好心。
  • 一句「對不起」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確地道歉?
    孩子總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何引導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吸取經驗、積極改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怎麼辦?孩子屢教屢犯怎麼辦?父母如何正確地教孩子道歉,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都會要求孩子說對不起,然後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以及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對的。當孩子道歉後,也表示理解及同意父母的說理後,還有一項重要的環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孩子犯錯後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必須為這件事的後果承擔責任。
  • 教孩子說「對不起」有用嗎?怎麼讓孩子真正學習到對不起的含義?
    孩子每次犯錯,總是很快地笑嘻嘻說:「對不起」?或者是孩子每次犯錯,無論如何都不開口說:「對不起」?孩子問:媽咪,為什麼別人弄痛我了,他都不跟我說對不起呢?究竟該不該要求孩子學會說:對不起?要如何引導他們了解「對不起」三個字的真正意涵呢?
  • 例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教育程度的升高,家長們開始很少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而傾向於用「講道理」的方式處理孩子的犯錯行為。其標準的模式是: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會先要求孩子說「對不起」,然後告知孩子錯處以及原因。因而,當孩子道了歉,也表示理解及同意父母的說理時,這個管教就結束了,至於孩子是否對自己的行為後果產生正確、深刻的認知,則不得而知,更別說擔當責任和彌補過錯了。
  • 中國式父母的道歉: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的是「對不起」
    難道一句「對不起」,真的比「我愛你」還要難說嗎?好像,的確如此。生活裡,家長常常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即便明知道傷害到了孩子,也不會去好好道歉。中國式的父母,在道歉這個方面,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還更加難說出口。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和孩子一起思考過:當你讓別人傷心的時候,你應該是說一句什麼呢?在生活中孩子有時候也會犯錯,會因為某些事情打擾到或者影響到別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教會孩子學會道歉。真正的道歉不是簡單的說一句「對不起,不好意思」這麼簡單,而是要讓孩子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關於道歉這個話題,我一直想好好地跟大家聊一聊,我家兩個孩子在對道歉的認識上,最開始的時候是對「對不起」和「道歉」的困擾。
  • 「媽媽,你快說對不起!」全家被牛牛逼著道歉是什麼體驗?
    看到過一條熱評:父母一直在等孩子說「謝謝」,而孩子一直在等父母說一聲「對不起」。因為許多父母可以把情緒不客氣的向孩子傳達出來,對孩子的情緒卻毫不在意,甚至否定孩子情緒存在的合理性。道歉了就會失去權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