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道歉: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的是「對不起」

2020-09-14 昭德培訓

難道一句「對不起」,真的比「我愛你」還要難說嗎?

好像,的確如此。

生活裡,家長常常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即便明知道傷害到了孩子,也不會去好好道歉。中國式的父母,在道歉這個方面,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還更加難說出口。

《狗十三》片段


1.父母為什麼不想好好道歉?


首先,要先明確,父母的道歉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含蓄式道歉,這是家庭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

看到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的媽媽從來都不會道歉,她道歉的方式就是簡單的一句「吃飯了」,還好像是給予了他多少的容忍,其實只不過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罷了。

還有位網友說,她的父親給她道歉的方式,永遠不會出現「對不起」這個字眼,甚至不會低下頭說一句「抱歉」。能給的道歉方式,僅僅就只有一句「錢夠不夠用」。這位網友想要表達的更多的大概是父親不好好道歉的苦惱。

第二種,轉折式道歉,這很難讓人接受,但很多父母固執己見。

前幾天,朋友跟我訴苦,說爸媽催著他去相親,但他並不想去。周末的時候明明可以好好休息,父母就一直在耳邊嘮嘮叨叨,說想要他早早地結婚生子。他在父母的軟硬兼施之下,無奈地說出希望父母能夠尊重自己的想法,他們這樣逼迫,他的壓力其實很大的。

但是並沒有得到一句「對不起」,他的父母也沒有覺得自己不對,只是起身說了一句:「那我現在跟你道歉,你以後就知道我是為你好的,以後你就知道我是對的。」

其次,要再明確,「我錯了,對不起」究竟意味著什麼?

第一,「我錯了,對不起」,意味著我是很糟糕的。

很大一部分家長是在「受打擊」式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父母過度的謙虛謹慎,使得他們的思想裡存在著「我做的那些事情,就等同於我本人」的這個觀念。

這在中國式的教育當中是很常見的,但新時代的年輕人並不能接受。

這種把每一件事情都帶入成自己本身的方式,使得他們「拉不下臉」來否定自己。

如果他們道歉了,那麼這句「對不起」就是承載著他們的個人否定,就意味著本身的糟糕。

第二,「我錯了,對不起」,就意味著我在示弱。

無論是我們之前分析到的含蓄式的道歉,還是轉折式的道歉,其實都是父母的倔強。他們不願意對自己的孩子示弱。

因為示弱,就是一種妥協,會帶來羞恥感,也會帶來挫敗感。

他們習慣性的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小時候的弱小無力,在如今不能再重新體會。

他們不會允許自己向孩子「示弱」,要樹立的是一個毫無破綻的完美形象。

《以家人之名》當中,凌霄幼年時一直被否定,導致後來他慢慢形成拿對和錯來感知自己的世界。後來的凌霄,遇到了新的光,好像終於看到了自己,原來錯的不是他,而是母親。

但他沒有得到好好的道歉,他曾經體會過的弱小和無助,過去的瑣碎,都還沒來得及收拾好。


2.為何父母要學會說「對不起」?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常常被人打臉,那麼,現在你再去撫摸他的臉蛋,對於他來說,其實是一種創傷。即便如此,他還是會期待有人輕輕撫摸他的臉蛋,肯定他。

同樣的,父母如果一直拒不道歉,孩子的內心會逐漸敏感起來。即便之後能隨意說出口的「對不起」,其實也沒辦法再撫平稜角。

相比「我愛你」,「對不起」才是親子關係裡更需要的。

雖然說現在推崇著「生而平等」,但現實的情況就是,沒有幾個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和自己平等的,我們的文化環境裡面,沒有這個「平等」。

我們總在等待父母的道歉,一句「對不起」,但往往都是等不到的。

最後互相看不見對方的想法,再到最後不歡而散。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其實就是一種「綁架」,誰都有犯錯的時候,父母也不可例外。其實,真正毀掉親子關係的,最後的真相是父母一直在等著孩子對他們道謝,而孩子一直在等著父母給他道歉。這是兩種矛盾且極端的態度,也是最根本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緣由。

父母以為這是對我們好和愛,但我們的感知經常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我在跟父母談我的感受,父母在跟我說「挫折教育」。

我在跟父母提我的陰影,父母告訴我說面對現實。

「我爸媽這樣的對我,等我以後有了孩子,不會這樣對待他。」這樣類似的話,我已經聽過了很多次。

作為晚輩來說,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父母固有的局限,就只能夠讓自己從容起來,去維護自己對下一代的態度。

這種思想和方式總還是要由我們來進行結束的,讓「對不起」不再難以說出口。

不論從我們的傳統觀念,還是從我們社會現狀來說,哪怕我們心心念念有一天父母會以一種方式,對我們說句「對不起」,但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是一種徒勞。

我們更需要做的,就是嘗試自己與父母的和解,嘗試著不讓自己的精神過於依賴於父母的那句「對不起」。

如果你的父母沒有給予你想要的抱歉,那麼就超越他們,在下一代身上儘量避開。

從理解這一步開始,我們就真的長大了。

正視自己的錯誤,正視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正視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句「對不起」真的就有想像中那麼重要嗎?

可能,我們需要,並不是如此這般的道歉,而是面對父母的時候敞開心扉,面對孩子的時候,能不趾高氣昂。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父母的道歉,而是父母能夠平等的接受我們的觀點,我們的態度,以及理解我們的行為。

而這句對不起,在歲月的沉澱下,我們會在父母的臉上看到的。

-END-

策劃:M T

作者:黎陽

編輯:番薯

設計:昊昊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父母對孩子最難說出口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對不起」
    我印象中就沒有給孩子認真地道過歉,而我的父母也沒有過。微博上曾經有一個調查:你父母會和你道歉嗎?4萬多人參加的投票的調查,有將近三萬人表示父母從來沒有,或者偶爾才會跟他們道歉。將近75%的人,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道歉。
  • 中國式親子關係:比「我愛你」更難的,是說「對不起」
    道歉、爭論、否定不是負能量,不能好好道歉、無法就事論事地爭論、認為否定就是翻臉,才是負能量。弔詭的是,後者反而能藉助「正能量」的大旗,遮擋那些碰不得的傷疤,藏身「隱秘的角落」。 其實我們自己就是「中國式道歉」的受害者,如果不帶著覺察和同理心,很容易轉身就把親生的孩子再變成新一輪的受害者。
  • 中國式父母的另類道歉:想說「對不起」不容易!
    最近在網上看到「中國式道歉」這個話題,先發幾條對話讓大家感受一下:1.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然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急了,起身離開,不願和我同席吃飯:「我跟你道歉,你以後就知道我是對的了。」很多時候我們都這樣來說服自己、要求孩子:「這樣是對你最好的!」「我以為你知道!!」…… 甚至就「道歉」,大多數父母即使知道自己做錯了,有時候也很難張嘴去說一句「對不起」。
  • 「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不會道歉的中國式父母,做錯了什麼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關於父母的道歉方式:我媽從來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候給我瘋狂夾菜,還給我說「多吃點」。
  • 「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不會道歉的中國式父母,做錯了什麼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關於父母的道歉方式:我媽從來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候給我瘋狂夾菜,還給我說「多吃點」。
  • 知愈心理:中國父母的道歉:這句「對不起」,真的這麼難說出口?
    曾經,有人在微博發起了一場投票,你的父母會和你道歉嗎?4.5萬人參與,但會道歉的父母卻只有五分之一,評論區更是滿滿的無奈和心酸:「我媽從不道歉,因為她知道,等我餓了的時候我就輸了。」「我爸媽覺得他們永遠都是對的。」「我媽道歉『吃嗎?』,我爸道歉『錢夠用嗎?』」「父母永遠學不會道歉,是我們長大了,學會了原諒。」
  • 中國人說句「我愛你」、「對不起」為什麼這麼難?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選自7月出版的新書《中國式的情與愛》,作者是心理學家武志紅。當我們檢視原因時,有學員說:武老師,如果表達真實情感,無論是表達什麼我都感覺到非常地羞恥。比方說「我很生你的氣」,但如果我這樣表達,我就覺得我在反對你,我在攻擊你,自己怎麼可以這樣講話呢,我就感覺到很羞恥。但是這種羞恥感比較輕,最難表達的羞恥感是:我好喜歡你,或者說「我很愛你」,或者說「非常非常感謝」。
  • 比起我愛你,對不起更令父母難以啟齒
    網上有過這樣的段子,你的父母是如何給你道歉的。評論五花八門,但其中一個回答位居榜首,他就是「快來吃飯」。這個回答對我們中國家庭來說一定不陌生,看到也都是會心一笑,互相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剛發生的事也就算過去了。但同時又有一個疑問,比起想盡心思的「道歉」,一句對不起卻沒有出現在回答中。
  • 比「我愛你」更重要的一句話,必須學著對孩子說
    最近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話題「中國式父母道歉方式」,下面這幾條讓很多人感同身受:我的爸媽如何向我道歉:過來吃飯吧;「我說不出口。」三、家長會道歉,孩子更優秀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
  • 父母的道歉方式:從來不會說「對不起」,但會突然表現得對你很好
    比如和朋友之間約會,如果在指定時間內遲到了,到了之後肯定會一直說「對不起」、「抱歉」之類的話,道個歉會讓朋友寬心很多。但是我很奇怪,父母有什麼道歉方式,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我父母那一輩,還是我們這一輩作了父母之後,都很少會和孩子說「對不起」。
  • 認真向孩子道歉的家長,你說對不起的樣子很棒
    但這一句「對不起」,很多成年人也未必能夠輕易說出口。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父母承認自己犯了錯。2、和好(Reconcile)。父母說:「我向你道歉。」
  • 那句對不起就是說不出口!要12星座男道歉到底有多難?
    「要他說句對不起真的這麼難嗎?」犯錯了願意勇敢道歉承認錯誤也是一門學問,當12星座男犯錯了要他們道歉真的有這麼難嗎?白羊男:我道歉,但不一定改過。難度指數:★★要讓白羊男道歉就要用對方法,你越是強硬他們就越不可能道歉,流個幾滴眼淚白羊男保證馬上認錯,但是他們道歉是道歉了,可是會不會改就很難說了,畢竟改過還是比道歉難多了。金牛男:我可以道歉,但我哪裡有錯?
  • 中國的老人不會說我愛你,更不會說對不起,老人做錯事該道歉嗎?
    我道歉?」此時此刻,我對她的反應竟然有些手足無措,就像我丟了東西,她撿起來,我要求還我,她倒覺得是我要了她的東西一樣。「是啊,你打到了我兒子,你不應該道歉嗎?」我以為事件正開始,才開始談判。而她卻覺得無聊透頂,甚至自己終結了——她走了!
  • 孩子最想聽父母說的幾句話「對不起,我愛你,我相信你」你懂嗎?
    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情就要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且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不起」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它承載的更多的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愛。試想一下,假如我們被別人誤會、誤解了,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委屈呢?是不是希望別人能夠認真地聽你講清楚,然後聽到一句「對不起」呢!大人都是如此,孩子又何嘗不是呢?
  • 你會和孩子道歉嗎?「對不起」和「我愛你」一樣重要!
    晚上,我工作忙到10點才上床,而女兒因為在等我還沒有睡著。她摟著我的脖子,我們甜蜜的看著彼此的眼睛,這感覺可真好。我突然覺得很抱歉,於是對女兒說:「對不起,媽媽最近太忙了,好久都沒有陪伴你了,是媽媽做的不夠好。」沒想到聽到這裡,女兒突然轉過身去,輕輕的啜泣起來,我一摸她的臉,臉頰上全是淚水。這時我才感受到女兒的委屈和壓抑,以及她對媽媽愛和陪伴的渴望。
  • 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父母永遠學不會道歉,是我們長大了,學會了原諒。」在很多父母眼裡,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記得小時候,過節爺爺給了我一塊錢,讓我去買蘋果吃。小店的老闆滿臉笑盈盈,給了我一個看起來很大很紅的蘋果。
  • 憑什麼我要向孩子道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最後沒辦法,老師反饋到我那裡,我只能又一次對小毛寶進行思想教育。這時候小毛寶崩潰了,大哭:都怪你,害我變得這麼醜,讓我被同學嘲笑。萬般無奈下,我只好道歉:對不起,媽媽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以後就聽你的啊!沒想到,小毛寶的眼淚一下子就止住了,一臉委屈地說:就是你的錯,你還一直不認。最後,她說,「原來兒子一直在等我的道歉」。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吧,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很難真正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但是孩子還是會記掛在心裡的,TA只是在等父母的一句「對不起」罷了。
  • 喜歡說「對不起」的男人,一定不是真心愛你
    其實當今社會,在感情世界裡,很多時候的「對不起」已經被男人當做以退為進的一種方式,因為女人是感性而心軟的生物,所以大多數時候,一句「對不起」就能夠讓她們繼續為愛情付出。在我看來,「對不起」其實就跟「我愛你」差不多。就像不是每一句「我愛你」都能夠表明男人的真心一樣,也並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是發自男人的真心。
  • 作為父母,你欠了孩子多少句對不起?
    微博上也有人紛紛調侃,我爸媽從來不道歉,他們只會喊我吃飯啦! 「我要是道歉了,以後孩子們會怎麼想我?」這句話是否十分熟悉,應該是很多人的真實想法。因為害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威嚴,覺得道歉是一件向對方低頭的事情。 其實,向孩子道歉,並不會讓你失去父母的威嚴。反而會贏得孩子的理解與尊重。因為父母做錯了事情後,向孩子道歉,表達的是對孩子的愛與尊重。雙方都處於一個平等的狀態下,才會有願意道歉。
  • 你說「對不起」,我不想說「沒關係」
    每一句「對不起」如果不對上「沒關係」,好像都缺少了些什麼。我們很少探究,卻已根深蒂固。 只要被道歉,就應該去原諒,這是我們從小就懂得的教育觀念。可是,越是長大越是發現,並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用「沒關係」去回答。很多時候,面對「對不起」,我們只想回復「不好意思,我不想說『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