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不會道歉的中國式父母,做錯了什麼

2020-12-14 莞晴徐徐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關於父母的道歉方式:

我媽從來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候給我瘋狂夾菜,還給我說「多吃點」。爸媽不會直接向我道歉,而是採用另一種方式補償我,有時候是多給零花錢,有時候是買衣服,有時候是買好吃的。

看起來,父母和孩子之間鬧矛盾後,永遠不會有直截了當的一句「對不起」。

中國人的道歉方式很含蓄,如果父母不斷向孩子示好,基本上可以判定為,他在道歉。

這時候,如果孩子順著臺階下,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個飯,矛盾就化解了。

可是,有時候,這種掩耳盜鈴的道歉方式,並不能撫平孩子受傷的心靈。

01逃避錯誤的家長,是傷害孩子的源頭

知乎有人提問,「父母對你傷害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自己上下學,自然也就有一份家裡的鑰匙。某天表哥來家裡玩,瘋鬧過程中不知怎麼就把鑰匙裝在他兜裡帶回家了,結果那天晚上,我怎麼也找不到鑰匙,翻箱倒櫃地找了好多遍。告訴我爸後,他大發雷霆,把我罵了個狗血淋頭,講了一大堆丟了鑰匙的危害,限令我半個小時以內必須找到,不然就站到門外去。罰站是逃不過的了,只不過樓道是感應燈,過幾秒就了,烏黑黑地很可怕,只得每隔一段時間就跺腳。門裡傳來咆哮,罰站還不老實,你想幹啥。於是,我動都不敢動。到最後,還是鄰居把我送回家的。後來,表哥把鑰匙送回來,父親也沒說什麼。只是,我變得不愛說話了,回到家也總是呆在房間裡。

也許這位父親永遠也不會明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不愛跟自己分享心事,因為,他壓根不會想到,自己多年以前的一次錯誤,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而如果,他向孩子說一句對不起,事情的發展便又是一個方向了吧。

惡語傷人六月寒,當下罵出口的話猶如扎在心上的釘子,即使拔出來,也還是有痕跡,只能用愛意去填滿。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是孩子太敏感了,我辛辛苦苦供他讀書,供他吃穿,現在罵錯他一句難道還得跟他道歉不成?沒大沒小的,還給我記仇記了這麼多年,白眼狼,白養他這麼多年了。

可父母的養育之恩和錯誤本就不能功過相抵,這不是簡單的加減算法,總不能說,父母給孩子買了一雙新鞋,就可以將之前罵出口的話抹掉了吧。

而比起語言的謾罵,傷人更甚的是父母傲慢的態度,我說什麼你都得聽著,不能反駁。

02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向孩子道歉

權威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掌管一切,而是意味著父母和孩子是否有一個良好順暢的溝通機制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嗯哼在家裡客廳做遊戲,兩人玩得很是開心。

結果,霍思燕失手把玩具砸到嗯哼腿上,嗯哼當場就喊疼。

霍思燕馬上抱住嗯哼安慰他,「對不起,媽媽是不小心的」。

非常自然的道歉,想必她已經習慣了和嗯哼朋友般的相處方式,朋友之間做錯事本來就是要道歉的。

結果,嗯哼卻說不接受媽媽的道歉,因為媽媽是不需要道歉的。

我想,任何媽媽聽到兒子這麼暖心的話肯定感到特別甜蜜。

不過,霍思燕保持了理智,認真跟嗯哼說,「媽媽做錯了事,也是必須要道歉的啊!

一旁的嗯哼雖然懵懂,但也在潛移默化地受影響,他會慢慢知道,自己和父母是有平等的溝通權力,他要遵守的規則,爸媽也要遵守,沒有例外。

還有個場景我一直印象深刻,是陳小春在節目中對兒子Jasper發脾氣,原本玩耍得很開心的Jasper看到爸爸露出生氣的神情,開始瑟瑟發抖,想要儘量討好,不過,陳小春並沒有理睬他。

活動結束了,Jasper又因為走得太慢了被小春哥大罵,經典一幕來了。

Jasper拿著喇叭向爸爸大聲喊出,「Can you stop angry now?

顯然陳小春也很意外,他沒想到自己的壞情緒讓兒子如此忐忑不安,幸好兒子鼓起勇氣向他說了出來,臉色忙緩和下來,跟兒子道歉,爭取被原諒的機會,父子兩人又笑嘻嘻地一起走回家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家長也不例外,只是,當發現自己犯錯時,是否有勇氣擔當?

03遲來的道歉也是化解心結的良藥

家長向孩子道歉不丟臉,反倒是周全了兩代人的感情。

或者,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說出那句對不起,可是不管多晚,只要說出口,都是一劑良藥。

主持人董卿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謹,有高要求的人。從小,董卿就被父親要求每天擦地、洗碗,不能多照鏡子。甚至,父親還對她說,

「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上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在這種嚴格教育下,董卿倍感痛苦,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直到大一放假,一家人難得下館子吃飯,吃著吃著,董卿父親突然舉起酒杯,

「我敬你一杯吧,我跟你道個歉,我想了想,這麼多年,我對你有很多方式不對,你別往心裡去。」

之後,董卿每每聊起這件事都會淚奔,這件事已然成為她內心的軟肋,這麼多年了,終於等來了父親的一句抱歉。

毋庸置疑,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那些沐浴著父母的愛的孩子,他們的童年雖然有過不愉快,但很快就會因為父母的承擔卸下心防,他們依舊依賴父母,依舊無所顧忌地享受家庭幸福。

都說一家人是沒有隔夜仇的,吵過鬧過,但都會笑臉相對,可是,有些事,不聊不快,沒有攤開說的過往總像心裡拔不掉的刺,也許,是時候找個機會,為過去犯下的錯誤說聲對不起。

相關焦點

  • 「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不會道歉的中國式父母,做錯了什麼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關於父母的道歉方式:我媽從來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候給我瘋狂夾菜,還給我說「多吃點」。
  • 中國式父母的另類道歉:想說「對不起」不容易!
    最近在網上看到「中國式道歉」這個話題,先發幾條對話讓大家感受一下:1.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然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2.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給我瘋狂夾菜,跟我說「多吃點」。3.我老婆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說:「飯在鍋裡,我上班了。」
  • 中國式父母的道歉: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的是「對不起」
    難道一句「對不起」,真的比「我愛你」還要難說嗎?好像,的確如此。生活裡,家長常常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即便明知道傷害到了孩子,也不會去好好道歉。中國式的父母,在道歉這個方面,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還更加難說出口。
  • 中國式親子關係:比「我愛你」更難的,是說「對不起」
    道歉、爭論、否定不是負能量,不能好好道歉、無法就事論事地爭論、認為否定就是翻臉,才是負能量。弔詭的是,後者反而能藉助「正能量」的大旗,遮擋那些碰不得的傷疤,藏身「隱秘的角落」。 其實我們自己就是「中國式道歉」的受害者,如果不帶著覺察和同理心,很容易轉身就把親生的孩子再變成新一輪的受害者。
  • 父母的道歉方式:從來不會說「對不起」,但會突然表現得對你很好
    比如和朋友之間約會,如果在指定時間內遲到了,到了之後肯定會一直說「對不起」、「抱歉」之類的話,道個歉會讓朋友寬心很多。但是我很奇怪,父母有什麼道歉方式,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我父母那一輩,還是我們這一輩作了父母之後,都很少會和孩子說「對不起」。
  • 當在孩子面前做錯事,我該跟他/她道歉嗎?
    爸媽會跟孩子道歉嗎?如果你回憶一下自己的父母,吵架過後,為了緩解尷尬,父母是否也對你說過這些話:「晚上想吃什麼?」「衣服脫下來,我給你洗了。」「我去趟菜市場,你去不去?」:「吃飯式道歉」。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和孩子說「對不起」,是一件很掉面子的事情,他們覺得,自己這種「獨特」的道歉方式,已經是在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說,父母這種避重就輕的行為更像是在告訴他們:「我是你爸/媽,我都道歉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孩子看似是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實際上只是迫於父母壓力,暫時翻篇,把這件事情存放在心裡罷了。
  • 中國的老人不會說我愛你,更不會說對不起,老人做錯事該道歉嗎?
    (再翻譯:就是什麼的意思)「搞錯沒得?我道歉?」此時此刻,我對她的反應竟然有些手足無措,就像我丟了東西,她撿起來,我要求還我,她倒覺得是我要了她的東西一樣。「是啊,你打到了我兒子,你不應該道歉嗎?」我以為事件正開始,才開始談判。而她卻覺得無聊透頂,甚至自己終結了——她走了!
  • 中國父母對孩子最難說出口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對不起」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很少和孩子道過歉,就算是心中有歉意也不會說「對不起」。我印象中就沒有給孩子認真地道過歉,而我的父母也沒有過。微博上曾經有一個調查:你父母會和你道歉嗎?4萬多人參加的投票的調查,有將近三萬人表示父母從來沒有,或者偶爾才會跟他們道歉。將近75%的人,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道歉。
  • 小時候,父母錯了怎樣向你道歉?花式對我好,就是不說對不起!
    做錯了事要道歉,這是人人知道的道理,但我們的父母,往往出於面子以及樹立家長權威的考慮,即使明知道自己錯了,也很難對孩子說一句「對不起」或者「我錯了」,那麼,他們通常用什麼方式和孩子道歉呢!
  • 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父母永遠學不會道歉,是我們長大了,學會了原諒。」在很多父母眼裡,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記得小時候,過節爺爺給了我一塊錢,讓我去買蘋果吃。小店的老闆滿臉笑盈盈,給了我一個看起來很大很紅的蘋果。
  • 比起我愛你,對不起更令父母難以啟齒
    網上有過這樣的段子,你的父母是如何給你道歉的。評論五花八門,但其中一個回答位居榜首,他就是「快來吃飯」。這個回答對我們中國家庭來說一定不陌生,看到也都是會心一笑,互相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剛發生的事也就算過去了。但同時又有一個疑問,比起想盡心思的「道歉」,一句對不起卻沒有出現在回答中。
  • 《鶴唳華亭》蕭定權:我不會道歉,我也不會補償,我更不會後悔
    這就是陸文昔,她向來恩怨分明,無論是誰做錯了事就一定要受到懲罰。陸文昔篡改了蕭定權的手書,若不是失望到了極點,她豈會這樣做,回來的時候,她的眼神明顯變了,跟之前的判若兩人,不得不說李一桐的演技是真的好,奈何就是戲紅人不紅的尷尬。最痛心的事就是被自己最親近的人背叛,報復的時候,自己更痛。
  • 父母的道歉方式,究竟有多傷人?父母們都該看看
    網友一:當我媽媽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情時,她並不會跟我道歉,她和我道歉的方式就是是的,冰冷著臉叫我吃東西,就是她跟我道歉的方式,是不是很含蓄?這也讓我因此而產生了心結。,他們不但不會跟孩子道歉,還會掩飾自己的過錯。
  • 知愈心理:中國父母的道歉:這句「對不起」,真的這麼難說出口?
    曾經,有人在微博發起了一場投票,你的父母會和你道歉嗎?4.5萬人參與,但會道歉的父母卻只有五分之一,評論區更是滿滿的無奈和心酸:「我媽從不道歉,因為她知道,等我餓了的時候我就輸了。」「我爸媽覺得他們永遠都是對的。」「我媽道歉『吃嗎?』,我爸道歉『錢夠用嗎?』」「父母永遠學不會道歉,是我們長大了,學會了原諒。」
  • 憑什麼我要向孩子道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1記得有一次帶五歲的小毛寶去理髮,進門時就跟理髮師說儘量剪短些,那段時間天氣也著實很熱。小毛寶抗議說,不要剪太短。可是我並沒有理睬,還是跟理髮師說越短越好,結果就差不多理了個光頭。2最近毛毛媽在微博上看到有博主在微博裡曬出了一張媽媽跟孩子道歉的聊天截圖,並發文稱:「有一個會和孩子道歉的父母的感受:真是太棒了!」這條微博引起眾多網友的共鳴。
  • 「對不起我錯了下次不會了」是什麼歌? 對不起我錯了下次不會了...
    抖音對不起我錯了下次不會了什麼歌,相信大家也是刷到過「對不起我錯了下次不會了」這首歌,那麼這首歌到底叫什麼呢,可能還有些小夥伴不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對不起我錯了下次不會了什麼歌  這首歌是劉至佳演唱的:《渣男渣女》  渣男渣女 - 劉至佳  詞 Lyricist:劉至佳
  • 黃心穎就出軌許志安發文道歉:對不起 我做錯了
    網易娛樂4月17日報導(文/小易)   昨天TVB小花被曝「出軌」鄭秀文老公許志安,在沉默一天後,黃心穎終於在個人社交網站發文道歉,黃心穎道歉全文如下:對不起,我做錯了。是我做了非常錯誤、難以令人原諒的事,感到十分羞愧、歉疚。我在此向所有受事件影響及受到傷害的人誠心由衷道歉。犯下如此嚴重的過錯,我無法面對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去面對家人、馬明、朋友、公司、同事......不敢奢求大家的原諒,只懇求大家能給予所有受牽連的人一點空間。我認真反省自己的過失,接受懲罰承擔後果。
  • 孩子最想聽父母說的幾句話「對不起,我愛你,我相信你」你懂嗎?
    孩子渴望家長的那句「對不起」,是想得到家長的理解,讓家長知道這不是我的錯,是你誤會了我。然而,當這句「對不起」遲遲沒有到來時,孩子內心的委屈、傷痛,也正一點一點地累積著。所以當家長意識到自己誤解了孩子,應當及時真誠的道歉。道歉不僅能夠及時解除誤會,還能讓孩子覺得家長是一個勇於承擔、以身作則、知錯能改的爸爸媽媽。
  • 為什麼不能逼孩子說「對不起」?正確的道歉方式是什麼
    而道歉是禮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習慣於聽到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結束了。然而,道歉絕對不止一句話就能解決的,您的孩子應該知道這一點。認為教會孩子如何道歉很重要,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學會更多地關心別人。如果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說對不起,那就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用這句話作為逃避懲罰的藉口。
  • 經常說「對不起」的人,在想什麼?
    《流星花園》裡的道明寺經常說:「如果對不起有用的話,要警察幹什麼?」這句話其實蠻有道理的,因為它裡面潛藏了一個信息:不是只要你道歉了,一切就會變好的。一個經常說對不起的人,可能很自戀如果一個人經常要說對不起,說明他經常會做錯事情,或者至少他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因此如果一個人總是要道歉的話,可能意味著他習慣把一些事情的責任歸責到自己身上,他覺得自己是這些事件的主控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