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道歉方式,究竟有多傷人?父母們都該看看

2020-10-10 小當家育兒經

文/小當家育兒經

知名育兒專家蘭海曾在一檔節目中感慨地說道:「父母終其一生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但孩子卻一生都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父母的道歉方式,對孩子來說是種傷害,父母們都該看看、

近來在某論壇看到這樣一個話題「父母的道歉方式」,這個話題很熱門,很多網友都在底下紛紛留言,以下這幾條留言讓我印象深刻,大家不妨看看。

網友一:當我媽媽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情時,她並不會跟我道歉,她和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冰冷著臉叫我吃東西。是的,冰冷著臉叫我吃東西,就是她跟我道歉的方式,是不是很含蓄?這也讓我因此而產生了心結。

網友二:每次我爸對我做了錯誤的行為,當他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時,他並不會和我道歉,只會在吃飯的時候,給我夾好多菜,讓我吃多些。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只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對不起」。

網友三:小的時候,我爸媽對我做了錯誤的行為時,他們只會說:「我這樣都是為你好,這是爸媽的良苦用心。」由於我爸媽從不道歉,我也成為了一個不願意和人道歉的人,就算知道自己做錯了,也只會用行為去彌補別人。

看完以上網友們的評論,我們可以總結出父母經常會用的道歉方式,但這些道歉方式,卻不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經常用的道歉方式

1、用補償的方式道歉

在父母認為,他是孩子的長輩,就算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會開口和孩子道歉。因為他覺得一開口道歉,將會影響他的顏面,也會影響他身為長輩的威嚴。當父母對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時,他們會用補償的方式道歉,比如:給孩子做一桌子好吃的,讓孩子吃多些、給孩子買禮物等等。父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彌補孩子,減少自己內心的愧疚感。

2、掩飾自己的過錯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後,他們不但不會跟孩子道歉,還會掩飾自己的過錯。比如會對孩子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你要理解我對你的良苦用心、我是為你著想才會對你做這樣的事等等。父母這樣道歉方式毫無歉意,他會讓孩子覺得他這樣的做法是對的,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3、用含蓄的方式表達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做了不好的行為後,不但不會補償孩子,也不會掩飾自己的過錯,他們會用特別含蓄的方式來表達歉意,表達歉意的方式讓人捉摸不透。比如:在對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後,會冷冰冰地叫孩子吃飯,或者做事情等等,這樣就代表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

父母的道歉方式,究竟有多傷人?

1、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尊重

當父母對孩子做錯了事情,但父母的道歉方式,不是轉移話題,就是用行為補償,要麼就是特別委婉的道歉方式。父母的道歉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因此受損,這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讓孩子形成低自尊。

2、影響孩子的是非觀

當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做了錯誤的行為時,父母的道歉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因為父母的道歉方式,是不會正面直接地承認自己的過錯的,他們甚至還會掩飾過錯。在孩子看來,父母的行為明明是做錯了,但父母卻不承認,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這對孩子的是非觀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3、成為一個沒有擔當的人

父母的行為將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孩子,當父母對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時,父母不願意正面地承認自己的過錯,也不會進行自我反省,更不願意和孩子道歉。父母這樣的行為,是沒有擔當的行為,一個沒有擔當的父母,將會養育出一個沒有擔當的孩子。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也會和父母一樣逃避責任,用中國式道歉的方式來躲避。

做個做錯事會道歉的父母,才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1、勇敢承認自己的過錯

雖然父母要有為人父母的威嚴,但父母也不是聖人,也會有做錯的時候。很多父母對孩子做出了錯誤的行為時,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錯,甚至還會掩飾自己的過錯。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判斷錯誤,影響了孩子的是非觀。

聰明的父母,不會害怕自己做錯,也不會害怕承擔責任。他在做事情的時候,會進行自我反省,當反省自己做錯了的時候,他會勇敢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過錯。這樣的父母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是非觀。

2、接受孩子的意見

有些父母是很固執的,當他們做錯了的時候,雖然會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也會用委婉的方式補償孩子。但這種行為並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只會減輕自己的內疚感。這樣的中國式道歉,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它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父母做錯事情時,父母也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意見。不要認為孩子還這麼小,自己又是孩子的長輩,孩子沒有資格對自己提意見。只要孩子的意見合理,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意見,並且承擔自己犯錯的後果,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3、真誠和孩子道歉

很多父母在犯錯了之後,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孩子要得也不多,只要父母在做錯了之,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也會很坦然地原諒父母,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會不受到影響。

父母和孩子道歉並不是向孩子示弱,承認自己很糟糕。這是一種有擔當的行為,只要父母在犯錯了之後,勇敢承認過錯,並且勇於承擔責任,真誠地和孩子道歉,孩子也會向父母一樣,長大後成為一個做錯事情勇敢承認,敢於承擔責任,有擔當的人。

孫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犯了錯後,不願意承認錯誤,含糊地道歉。就算身為長輩,也有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做個做錯事會道歉的父母,才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相關焦點

  • 父母們,請學會向子女道歉!
    它們會發射鋒利的鐵釘、吹出強力冷氣、發出恐怖的聲音……它們將小猴們折磨得遍體鱗傷,不停慘叫著,瑟瑟發抖。可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小猴居然無論怎樣,都不肯鬆開它們邪惡的「媽媽」,反而抱得更緊了!先生認為,只是將子女帶到世上,父母就該對子女抱歉。我們的思想不能前衛如先生,但對於父母對子女造成的傷害,父母也不該抱歉麼?3.應該,但,父母往往不會!
  • 父母的道歉方式:「出來吃飯了」
    最近有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出來吃飯了」,這是大部分的父母在和孩子道歉時會用到的話,他們並不會直接說「對不起」,父母說出「出來吃飯了」這一類話時,表示父母想要和子女和解。大部分的父母無法出「對不起」,他們覺得開不了口,而且大部分的父母認為自己沒必要給孩子道歉,所以他們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歉意,就比如,剛剛提到的喊孩子吃飯或者是給孩子夾菜,找話題和孩子聊天等,這些行為的潛臺詞就是:我已經在給你臺階下了,你就應該和我和解。
  • 那些優秀的孩子,往往是這三種父母養育出來的,家長們都該看看
    一、常見的錯誤育兒理念,家長們都該看看1、孩子不打不成器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不打不成器,不罵不成才。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他們覺得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捨得打孩子。 在很多父母看來,他們永遠是對的,就算他們做錯了,他們也不會和孩子道歉。他們認為他們是孩子的長輩,有恩於孩子,在孩子面前,他們不管怎麼做都是對的,他們對孩子的付出,是需要被孩子感謝的。擁有這樣錯誤的教育理念的父母,他們一輩子都在等孩子的感謝,殊不知他們的孩子,也一直在等父母的一句「對不起」。
  • 最傷孩子的5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父母們都該看看!
    最傷孩子的5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父母們都該看看!這次國慶節,在一親戚家呆了兩天,在這兩天裡,經常聽到親戚數落孩子的聲音:「這麼大了都不聽話,你真以為我不會打你,還記得上次被關在門外面哭的樣子嗎?」「你看看哪個像你,你怎麼就不像周正浩學習,看看他有多懂事!」
  • 合格父母自檢標準,看看你有幾項符合了
    孩子最終成長的樣子和父母有莫大的關係,而怎麼樣才能算上好父母,也許沒有評判標準,但肯定也有一些共性,勤藤教育整理了這些共性,各位家長不妨看看自己有幾項是達標的吧!關於守信,父母永遠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許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真正對孩子有威信的父母肯定是言而有信的。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這讓身為父母的他們多沒面子,還說道:「球球,差不多得了啊,不就一道數學題嗎,現在都承認你的思路也正確了。」現實生活中,像球球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總是拿著父母的頭銜壓制、否定孩子。但是當父母犯了錯,卻又不向孩子承認錯誤,礙於面子又或者覺得對孩子道歉沒有意義,就簡單地含糊過去。
  • 深圳打罵父母公務員在父母面前下跪道歉
    幾天來,因為打罵父母而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廖天野敞開心扉與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一個半小時的溝通之後,他情不自禁地跪倒在父母面前,淚流滿面,「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向爸爸媽媽表達深深的歉意和深切的懺悔,希望你們原諒我。」10月24日,深圳市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公務員廖天野與父親因爭吵產生肢體衝突,導致父親身體多處受傷。此事曝光後,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關注。
  • 語言暴力之下的愛到底有多傷人?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現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自述者,要麼心懷恐懼,不知父母下一步會做出哪些瘋狂舉動;要麼畏首畏尾,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我自知我媽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她的語言習慣,無意識的時候也會把情緒帶到話語裡,一字一句都在傷人
  • 父母大概不知道自己的話有多傷人
    在大部分人的成長中,父母都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鏡,想知道父母是怎樣的人,看看孩子就知道了。如果孩子溫和有禮心地善良,那麼父母看起來再不好接觸,實際上也是好人;如果孩子自私無禮,那麼哪怕父母看起來再彬彬有禮,他們也不是表現出來的人畜無害。這句話簡直充分的表現出來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
  • 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多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
    導讀: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句話,究竟能夠有多傷人?
    有可能是在小學的時候,因為一次作業不會,老師在全班面前指責你說的某句話也有可能是一次考試沒考好,父母責備的某句話,還有可能是因為一點小矛盾,朋友的某句話,而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是不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因為他們的一句,你跳啊,有種就跳啊,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沒了。
  • 媽媽,你必須給我道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小編在驚嘆三歲兒童強烈的自尊心和原則感之餘,也不免思考「媽媽應該道歉嗎?」「媽媽該如何道歉?」。回顧整個事件,「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教導孩子愛護眼睛養成好習慣,但「媽媽」的教育方法卻一言難盡。而像「嫂子」這樣的父母廣泛地存在於我們身邊,他們是我們的父母,甚至是我們自己。記得看過一個街訪視頻,視頻中記者圍繞「父母會向你道歉嗎?」
  •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和孩子說這三句話,因為真的很傷人
    在孩子的眼裡他們大多數都是通過父母的言語表情來判定自己是對還是錯。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和孩子說這三句話,因為真的很傷人。父母多用積極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孩子會朝著積極的方向前行。如果她像眾多父母說的那樣"你這個想法太丟人,太讓我失望了「,或如果當年那一黑板擦讓她放棄了探索和追求,那我們將不會認識三毛。是誰說的撿破爛、流浪就不該、不能有夢想的呢?很多的父母會主觀地認為孩子有的時候會讓大人們感到丟人、失望。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只要對自己的選擇付得起責任,並能認真地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
  • 「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在這些衝突中,父母情緒激動下,指責、威脅甚至打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寫作業」。不過,這樣的方式往往事與願違。有些孩子感到害怕、無助,表面認了錯,但內心非常牴觸,一有機會還是恢復原樣。還有的孩子,被父母的情緒刺激後,甚至和父母爭吵,進一步激化矛盾。
  • 《狗十三》:青春期遇到會道歉的父母有多幸運,不懂的人真幸福
    那隻被父親買來求和的狗走丟了,家裡沒有一個人去找,更沒有一個人給她道歉。她沒有辦法理解大人的鐵石心腸,也無法原諒大人們高高在上,拒不道歉的態度。父母總想著怎麼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讓孩子更懂事。電影中,李玩的父親在多個場合反覆提到要李玩懂事,殊不知如果父母能學會向孩子道歉,其實更能夠達到讓孩子懂事的目的。
  • 為什麼父母等待孩子的感謝,孩子等待父母的道歉 他們都等不到?
    父母在等待孩子的感謝,孩子在等待父母的道歉,結果他們永遠都等不到彼此想要的。這是網絡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相信很多曾經的孩子看到這句很有感觸,感同身受直擊心靈,而很多父母看到這句則是一臉茫然,外加詫異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居然在等待自己道歉。
  • 父母做錯了,卻不知如何道歉?向孩子道歉的「正確」步驟
    永遠不要試圖用暴力的手段使孩子服從你,這樣你贏得了一時的勝利,卻輸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最珍貴的感情,輸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這種信任一旦失去,很難再回來。做錯事的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失去了對你的信任,你應該真誠地反省、道歉,現在開始改變,一切還來得及。
  • 大連13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父母拒不道歉被拘留,財產疑已轉移
    人們驚訝的發現,在這起案件中,殺人和被害的竟然都是兩個小孩子。如今,男孩父母至今拒絕執行法院的判決,已被拘留。受害者父母將繼續進行上訴獲得應有的道歉和賠償。13歲的大連男孩蔡某某將10歲女孩淇淇殘忍殺害後拋屍灌木叢。因蔡某某屬未成年人,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警察未予追究其刑事責任。
  • 家長做錯了事就可以不用道歉嗎?學會道歉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亞洲父母道歉指南」,相信各位都經歷過吧!那就是父母只要犯了錯,誤會了子女,通常只會走到你的房間,悶聲說一句「吃飯了」,這就是他們道歉的方式。那句所謂的「對不起,媽媽做錯了」,是永遠不會從父母的口中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