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錯了事就可以不用道歉嗎?學會道歉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2020-10-03 艾兒寶貝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亞洲父母道歉指南」,相信各位都經歷過吧!那就是父母只要犯了錯,誤會了子女,通常只會走到你的房間,悶聲說一句「吃飯了」,這就是他們道歉的方式。那句所謂的「對不起,媽媽做錯了」,是永遠不會從父母的口中說出來的。

日常生活中,家長一直覺得孩子應該聽他們的,他們可以輕易判斷孩子是不是犯了錯,可一旦他們自己犯了錯,有的家長就不一定會主動承認了。

人無完人,是個人都會犯錯,但犯錯簡單認錯難。尤其對家長來說,讓他們低下頭來給一個小朋友道歉,很多家長都放不下架子,不願意。

縱觀一下父母們的道歉方式,終究逃不過以下幾種:

1. 以承諾代替道歉

這類家長在現實生活中很普遍,他們知道自己錯怪了孩子,內心是有歉意的,但就是拉不下臉來給孩子道歉。這類家長道歉的方式通常就是用物質來彌補孩子,給孩子買個新玩具,許諾孩子去遊樂園玩,為孩子做他喜歡吃的飯菜等等。

2. 轉移視線岔開話題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一般很快就會忘記發生過的事情,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錯怪孩子後,就會岔開話題,用別的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或者遊戲來吸引孩子,讓孩子忘記父母責怪他的事情,自己也就不用道歉了。

3. 找孩子別的錯來掩飾窘迫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錯怪孩子後,為了自己不丟臉面,心理和道德上站在制高點,就會拿出孩子以前的錯誤當藉口,維護自己的尊嚴。

家長殊不知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一次次把孩子以前的錯誤拿出來「鞭屍」,真的會磨滅掉孩子對你的信任,讓孩子不再親近你,甚至想要遠離你。

4. 認為道不道歉都無所謂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年齡小,不懂事也不記仇,所以他們發現自己錯怪了孩子時就不會當回事。他們根本不在乎孩子被誤解後的心理感受,依舊像個沒事人一樣,該吃吃,該喝喝,該命令孩子照舊命令,不把孩子的感情當回事。

上述這些做法都是一定的缺點,都是不可取的。時間一長,孩子只會從父母的態度和行為中學到懦弱和逃避責任,經過多次失望和委屈積攢後,會更加輕視父母,甚至恨父母,產生許多消極想法,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家長在犯錯了時應該怎樣向孩子道歉呢?

一、端正態度,意識到道歉的重要性

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道歉的重要性,平等對待孩子,是自己的錯誤一定要敢於承擔。不要在乎所謂的面子,挽留面子只會丟失掉孩子對你的信任,消磨孩子對你的愛。而且給孩子道歉也沒什麼,丟不了多少面子,沒有人會覺得給自己的孩子道歉很丟臉,家長突破不了的往往是自己的內心。

二、放下架子,主動向孩子道歉

家長要主動向孩子道歉,為孩子樹立一個對自己言行負責、知錯能改的好形象,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敬重。是家長自己的錯誤就要主動道歉,不要忽略這件事情,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做一個值得孩子尊敬的好家長。

三、道歉要及時,不要等積怨久了再行動

家長意識到自己錯誤後一定要及時給孩子道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拐彎抹角,讓事情發酵得更嚴重。家長向孩子表示歉意時一定要直截了當,當著孩子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孩子的原諒,這樣道歉取得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四、要清楚地向孩子表達歉意,不要含糊

家長給孩子道歉時一定要明確說出自己的錯誤,不要含含糊糊,或者選擇用禮物和承諾來彌補孩子。孩子被誤解時最需要的往往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外在這些東西,家長經常用物質來道歉,會讓孩子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五、態度中肯,真心向孩子表示歉意,不要說教

道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誠意,請求孩子的諒解。向孩子道歉時,不是說一句「對不起」就足夠了,一定要用認真的態度,向孩子描述你的錯誤,講明你犯錯的原因,請求孩子的原諒。

道歉需要就事論事,實事求是,既不要誇大自己的錯以取寵孩子,也不要縮小自己的錯以原諒自己。記住給孩子道歉時不要說教,不要老是挑孩子的毛病,只有尊重孩子,發自內心向孩子道歉,才能深刻化解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六、道歉後要給孩子留下「消化信息」的時間,不要急躁

家長給孩子道歉後不要期望孩子立刻接受自己,要給孩子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只要你真誠的表達出你的歉意,等孩子想明白了自然就會主動找你了。切不可在道歉後立刻發難,這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七、巧用小技巧,不要讓道歉僅停留在口頭上

如果口頭上的道歉沒用,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可以給孩子寫封信來表示對孩子的歉意,或者準備個禮物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他,只是有些方式不正確,但是會慢慢改正,並且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哪裡做的不對你也可以大膽指出。家長要善於表達自己,在了解孩子的同時讓孩子了解自己。

父母學會向孩子道歉有助於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解除雙方心中的不適和矛盾。孩子也能從家長的態度中學會如何承擔錯誤,雙方以誠相見,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道歉不僅不會失掉或降低家長的權威形象,相反會大大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敬重。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艾兒寶貝,和艾兒一起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吧!

相關焦點

  • 學會對孩子道歉是父母成長的必修課
    父母在發脾氣後之所以不想道歉,是因為擔心這會讓自己顯得軟弱並且喪失權威,擔心會因此增加管教的難度。其實恰恰相反,因為道歉需要力量與誠實,孩子會從內心珍視和尊重,並且孩子內心的創傷也可以及時地被修復,小孩會覺得你是真正理解她的感受,並給她道歉,這樣會讓你們的親子關係重新得到連結。
  • 當父母做錯時會和你道歉嗎?哈哈哈沒挨揍就已經幸福了
    你們的父母都是這樣的嗎?,會失面子、會失權威的擔憂是多餘的,父母學會向孩子「道歉」,對教育女孩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很多家長認為,跟孩子道歉是一件有損威嚴的事,豈不知,錯了卻不道歉,不但在你的孩子的心中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同時,孩子會更不服你。
  • 父母做錯了,卻不知如何道歉?向孩子道歉的「正確」步驟
    但是,這樣的「懂事」,也是在她漸漸長大,見到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人生經歷之後,才和父母之間達成的互相諒解。父母向孩子道歉的步驟:第1步:真誠地承認自己「錯」了道歉的第一步就是承認錯誤,對孩子承認「媽媽做錯了」。
  • 父母做錯了,應該向孩子道歉嗎?
    其實,如果家長確實做錯了,或是犯了錯誤,卻仍然將錯就錯,或是搪塞敷衍,只會使家長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家庭中,家長威信的樹立並非依賴於他們的一貫正確的做法,而是依賴於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02為什麼要給孩子道歉?家長犯了錯誤或者誤解、冤枉了孩子,在他們面前承認錯誤並道歉,實際上不僅不會有損家長的威信和尊嚴,反而通過身體力行地示範,能讓孩子學會做人的準則。
  • 父母做錯事,應該給孩子道歉嗎?看德國媽媽怎麼說
    想要讓孩子學會道歉,就要讓他知道,每個人做錯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別人道歉。而這些,則是由爸爸媽媽開始。我們總是教孩子們「知錯能改」,但如果你不能自己做到,又有什麼資格讓孩子這樣做呢?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發脾氣後會感到內疚、自責,有的人卻「拉不下面子」跟孩子道歉:「小孩子,懂什麼?」「我可是他爸爸!」
  • 學會向孩子道歉,中國式家長的必修課
    換言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更加自律、更加適應社會。父母的教育風格,會深刻影響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根據鮑姆林德模型,家庭教育的風格可以分為三種:專制型、放任型和權威型。學會溝通,學會向孩子道歉。相信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家長會覺得委屈。「我一心為了孩子,怎麼到頭來,還是我對不起TA麼?我辛辛苦苦為了誰?還不是希望將來孩子更好?」家長們用心良苦,但事實呢?教育是投入產出看得見的事情,如果最終孩子的發展狀態不理想,那是不是我們付出的方式,出了點問題?專制型和放任型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需要改進。
  • 自己做錯了,卻從不道歉,家長不肯低頭往往有著這些影響
    但在我們的傳統認知裡,父母犯了錯,傷害了孩子是不用道歉的,有的家長甚至還會把錯誤歸咎到孩子的身上。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父母的地位是遠遠高於孩子的,家長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的是一個獨裁者的角色,但實際上父母不道歉真的好嗎?
  • 成熟的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向孩子道歉了
    父母做錯事,該不該向孩子道歉?這個問題可謂是困擾了太多父母。道歉吧,放不下面子,不道歉吧,對不起孩子。後來在方圓苦口婆心的勸解下,董文潔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兒子房間,打算向孩子道歉,但是因為實在說不出口,道歉的話語就變成了責問——「知道自己錯了嗎?」 這不就是大多數家長都遇到過的情況嗎?
  • 父母錯了也要勇敢向孩子道歉
    ,而不是父母,因為父母覺得,我們有必要對孩子的言行負責,教導他們學會有禮貌、做錯事要道歉,但卻忽略了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通常都不知道父母有錯,也覺得父母不會那麼容易做錯事。父母則認為自己一般能做對,即使做錯事了也不需要道歉,他們覺得自己處在一種比較高的地位。其實,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負面形象。現代教育,最重要的改變就是要求家長將孩子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端著架子,即便做錯了,也不跟孩子道歉,事實上,很多家長認為,說一句「對不起」有礙面子還是硬撐著、扮強勢。
  • 學會向孩子道歉,一句「對不起」丟面子,卻贏得信任
    寶寶做錯事情需要學會道歉。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做錯事情,需要向寶寶道歉嗎?家庭教育中,父母犯錯就不用道歉和彌補了嗎?恰恰相反,我認為,無論是誰,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道歉是基本的尊重,不分尊卑,也不分年齡。02好的父母懂得及時糾正錯誤,勇於向寶寶道歉。
  • 你做錯了,會向孩子道歉嗎?
    你對孩子做錯了事,會向孩子道歉嗎?會不會因為礙於面子,不想在孩子面前讓自己的威嚴坍塌,硬撐著?扮強勢?我認為,必須道歉!如果只讓孩子為自己的錯事道歉,自己做錯事卻不道歉,孩子會有錯誤的認知:大人永遠不會錯,我必須聽。自己是對的,也必須委屈自己,聽從成人的。和別人產生矛盾,錯誤的肯定是我。這會造成一些孩子在外面跟人交往時,逆來順受,永遠是受氣的一方。
  • 家長做錯事情,應不應該跟孩子道歉?是否是沒有威嚴?
    前言:家長做錯了事到底應不應該跟孩子道歉呢?很多人都覺得家長是大人給孩子道歉沒有尊嚴,畢竟在家中應該以父母為天,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樣想真的對嗎?其實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家長做錯了事也要道歉。,因為孩子知道大人們都做不到的事,卻來要求小孩子做。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父母,會輸掉孩子人生
    內容只有簡單兩句話:爸媽一般都怎麼道歉?——&34;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 父母犯了錯 到底需不需要和孩子道歉嗎?
    我想在這裡做個小調查: 「如果你犯了錯,會跟孩子道歉嗎? 」我想,大部分父母會說: 「我跟他道歉,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況且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呀。」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家長其實都有這樣的想法。作為家長,我們習慣了高高在上,在我們的認知裡,應該只有我們給孩子指錯的情況,孩子是不能給我們指錯的。 一旦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我們很多人會感覺拉不下面子,覺得孩子是在挑釁我們的權威。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誰做錯了都應該道歉,這是尊重對方、有責任心的體現。 就像美國當代作家羅伯特·福爾格姆所說:「傷害了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
  • 學會跟孩子道歉的勇氣
    不能承認錯誤並不會讓自己的形象很高大,明明錯了還不承認,不僅會讓孩子感到不公平和氣憤,從心裏面就不服管,甚至會效仿父母的做法。只要家長放低姿態,認識到錯誤並真誠道歉的話,才能讓孩子心平氣和地重新審視自己的錯誤,真正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謂言傳身教就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出來。家長應該如何認錯真誠的道歉呢?
  • 《你為什麼不道歉》從第三視角解讀「父母無錯論」成因及解決方案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深入人心,人們覺得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撫養長大,就算是做錯了什麼也是情有可原的。很多父母就算自己做錯了事,也不會給孩子道歉,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普遍存在。我們在很多關係調節的節目中,看到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不好,甚至成了「仇人」,他們希望能聽到父母對自己曾經的傷害,說一句「對不起」,但很多人等了一輩子都沒有等到。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家長,會輸掉孩子人生
    內容只有簡單兩句話:爸媽一般都怎麼道歉?——&34;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 當在孩子面前做錯事,我該跟他/她道歉嗎?
    當家長做錯事情後,大部分人因為抹不開面子,都很喜歡用「吃飯式」的道歉方式,向孩子低頭。可是在孩子看來,這並不是父母在認錯,而是在給他們自己找一個臺階下。而當我問她,自己做錯事情後,是否會立刻和孩子道歉時,她卻說:「幾乎沒有,我一個成年人實在拉不下臉和孩子說對不起,這多影響我作為家長的威嚴。」可實際上,不會道歉,才會影響家長的權威和孩子的行為習慣。
  • 《解碼青春期》:父母做到5點,正確引導孩子懂得承擔責任和道歉
    作為父母,當我們的孩子遇到問題,考試考不好,和同學朋友出現矛盾,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喋喋不休地嘮叨,而是問問自己應該怎麼做。亞歷山大·蒲柏說:凡人難免犯錯,寬恕方顯神性。當孩子做錯事情,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們需要從家長這裡獲得幫助。
  • 從來不會向孩子道歉,很不機智,會向孩子道歉的家長才是聰明家長
    想著自己進步了父母一定會誇自己,但現實卻打了他的臉。朋友回家後他的父母看到了成績單,質問朋友是不是作弊了,甚至還對朋友進行了責罵。不論朋友怎麼解釋他們就是不聽,直到後面打電話給朋友的老師,這件事情才水落石出.但儘管如此,做錯事情的朋友的父母,也並沒有向朋友說聲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