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父母,會輸掉孩子人生

2020-08-28 吳媽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之前有一個熱搜,。內容只有簡單兩句話:

爸媽一般都怎麼道歉?

——&34;

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一、淺談&34;

中國的傳統社會遺留下許多家庭問題,比如很多家長都出於&34;,不會直接向孩子道歉,所以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道歉方式——吃飯式道歉。什麼是吃飯式道歉呢?其實很多家長並不陌生,比如:&34;&34;&34;等。很多爸爸媽媽看到這些話想必都會心一笑,因為這是大多數家長獨特的道歉黑話,也潛移默化成了許多家長的道歉指南,就像前言提到的熱搜一樣,幾乎成了挨家挨戶的通用套路。

然後,我們好像很少人會站在孩子角度看待我們的吃飯式道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道歉方式,無非就是傳統觀念影響和自身放不下身為長輩的權威,很多父母甚至說不出口一句完整的對不起,態度上的服軟就成了父母眼裡的最佳道歉方式,隨著時代發展,當代的年輕人已經更加早熟,也就意味著更加充滿自尊心和需要被尊重。家長也應該要意識到,道歉也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格局,更加是感情交流的一把利器,關鍵是看怎麼使用,用的好隔斷了兩者之間的屏障,用的不好傷害了親子間的感情。

二、正確的&34;,做一個有格局的家長

道歉的目的是什麼?絕對不是為了平撫犯錯者的內疚心理,而是為了彌補被傷害者的心理。在這裡特意整理了一份道歉指南供家長閱讀:

第一步:端正態度,意識到道歉的重要性。豆瓣上有一個&34;小組,有人做了一個&34;調查,排名前三項中有一項是認為他們總是正確的(剝奪了孩子的對抗性需求),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父母有意無意的傷害和孩子會在孩子心中烙下了永難癒合的傷,而犯錯是無法抹去的,但是補救是必須要執行的。父母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第一次做父母,要意識到如何當一個合格的父母也是一門功課,同時要意識到,當今時代與我們之前的時代已經大有不同,在物質生活比較充裕的環境下,很多孩子已經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了,也就是說,教育應該開始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也許會認為,這是在和孩子妥協嗎?或者說怎麼現在的孩子那麼矯情,然而我不以為然,這是在順應時代的腳步,孩子的健康是要由內而外的,身心同樣健康發展。

許多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童年時期收到父母的傷害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成年心理狀態,甚至因為這些有意無意的傷害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為父母不夠愛他。

第二步:傾聽孩子的情緒,確認孩子的需求。當家長犯錯的時候,很多時候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只是礙於種種原因不方便直接拉下面子解釋,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也需要被尊重,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可以在雙方冷靜下來之後,和孩子面對面交談,聽聽孩子認為自己錯的點在哪裡,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角度看待問題,所以要學著讓孩子先發聲,從而解決問題。有些時候,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是錯在不該指責孩子,但孩子可能是覺得爸爸媽媽可以指責自己,但不應該態度那麼激烈。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真正讓孩子不舒服的原因在哪裡,畢竟道歉也要對症下藥。這也是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總是說&34;的原因,從傾聽中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從&34;轉變為&34;,讓孩子足夠的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爸爸媽媽也是通情達理,關心自己的而且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聽到許多自己不曾了解的一方面。

第三步:及時給孩子的情緒做出反饋。當了解到孩子的需求時,得知孩子傷心的原因,父母要及時有效的做出反饋,放下面子與權威,孩子作為人生中最親的親人,我們要多留一份溫和給孩子,如果孩子向你提出你不對的時候,請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不要輕看他們的想法。並且道歉不可恥,可恥的是做錯了也不承認,成年人更加應該體現出擔當,在孩子的眼裡,其實會說&34;的家長,更加有擔當,也更加明事理,會更加收到孩子尊重。如果家長不會學著為自己的過錯買單,會在孩子心理留下爸爸媽媽不負責的感覺,從而不信任爸爸媽媽,面對正確的管教也不願意聽從,認真對待自己的錯誤,也是在向孩子也傳達一種道理:&34;,家長作為孩子的榜樣,也要和孩子共同成長,抱著平等的心態和孩子相處,孩子一定會豁達開朗、乖巧可愛。

第四步:巧用小技巧,道歉不僅停留在口頭。如果口頭的道歉太蒼白無力,又或者一開始還不好意思開口應該怎麼辦,其實還是有很多技巧好運用,比如認真的給孩子寫一封信,在信裡表達對孩子的歉意,告訴孩子其實爸爸媽媽很愛他,只是方式不對,但是會慢慢改正,並且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哪裡做的不對你也可以大膽指出,家長要善於表達自己,在了解孩子的同時讓孩子了解自己。或者做一個紙條箱,把彼此不滿的地方寫下來,在每天約定的時間打開箱子,互相探討不足之處。也可以利用好肢體表達自己,當家長忍不住發脾氣傷害了孩子的時候,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有時候行為的力量比語言更加重要。此外,要學會解決問題,承擔責任,引起孩子共情,主動道歉,最後要解決問題,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源。

美國教育學家斯特娜夫人曾說過:&34;其實道歉也是一門藝術,其實放下身段不代表丟了面子,反之是給孩子做了榜樣,樹立了威信,讓孩子意識到承擔錯誤的重要性,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做到完全,第一次當孩子的父母,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在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改正自己,讓孩子看到一個不斷進步的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從側面學習到責任的重要性,一個有說服力、有權威性的家長,往往懂得進退,擁有格局意識和博大胸襟,只有做好自己,才能造就優秀的孩子,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

我是吳媽育兒,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家長,會輸掉孩子人生
    &34;,不會直接向孩子道歉,所以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道歉方式——吃飯式道歉。什麼是吃飯式道歉呢?其實很多家長並不陌生,比如:&34;&34;&34;等。很多爸爸媽媽看到這些話想必都會心一笑,因為這是大多數家長獨特的道歉黑話,也潛移默化成了許多家長的道歉指南,就像前言提到的熱搜一樣,幾乎成了挨家挨戶的通用套路。
  • 孩子犯錯要怎麼道歉?父母間假客氣式道歉,只會輸掉孩子的人生
    引言在中國大部分家庭中,孩子如果被欺負了,犯錯的父母就會教孩子說句:「對不起!」。受欺負的家長肯定也就會說一句:「沒關係!」在家長看來,當別人說了對不起,自己就要說沒關係,否則會讓外人覺得沒素質的是自己,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做,不僅傷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會導致犯錯的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裡,還會讓他們誤以為原諒他們是讓著他,這樣就容易讓他們的行為變得更過分。
  • 中國式家長,你欠孩子一個道歉
    孩子的努力換不回想要的東西,又回到了以前不用功的狀態。 面子有多重要 有些家長不願意跟孩子道歉,說拉不下臉,但面子是比事實還要重要的東西嗎?顯然不是,沒有人不會犯錯,承認錯誤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你會因為犯錯要向朋友同事道歉而拉不下臉嗎?
  • 從來不會向孩子道歉,很不機智,會向孩子道歉的家長才是聰明家長
    朋友照例把自己的試卷給爸媽籤字,但是那次朋友的爸媽說了不太好聽的話,批評朋友怎麼怎麼不如隔壁家的孩子,怎麼怎麼給他們丟臉。聽到自己的父母貶低自己,朋友的心裡自然是很難受的。但這次不同的是,朋友萌生了想要努力拼一把,證明給父母自己能行的心。說幹就幹,朋友產生想法後果真努力了很久。而後面測驗的成績,就是給他的最好回報。
  • 父母的道歉方式:「出來吃飯了」
    最近有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出來吃飯了」,這是大部分的父母在和孩子道歉時會用到的話,他們並不會直接說「對不起」,父母說出「出來吃飯了」這一類話時,表示父母想要和子女和解。大部分的父母無法出「對不起」,他們覺得開不了口,而且大部分的父母認為自己沒必要給孩子道歉,所以他們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歉意,就比如,剛剛提到的喊孩子吃飯或者是給孩子夾菜,找話題和孩子聊天等,這些行為的潛臺詞就是:我已經在給你臺階下了,你就應該和我和解。
  • 中國式熊孩子:為什麼犯錯的是孩子,道歉的卻是父母,答案很扎心
    為什麼犯錯的是孩子,道歉的卻是爸爸媽媽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和開心爸爸的疑惑是一樣的,明明犯錯的是孩子,應該道歉,應該接受懲罰並且接受教育的是孩子啊,但往往站出來道歉的卻是孩子的爸爸媽媽。這是為什麼呢?,也不會讓孩子明白以後該怎麼去做,只是讓孩子本能的覺得自己做得對,以後還可以這樣去做。
  • 家長做錯了事就可以不用道歉嗎?學會道歉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亞洲父母道歉指南」,相信各位都經歷過吧!那就是父母只要犯了錯,誤會了子女,通常只會走到你的房間,悶聲說一句「吃飯了」,這就是他們道歉的方式。那句所謂的「對不起,媽媽做錯了」,是永遠不會從父母的口中說出來的。
  • 家長犯錯後,請主動給孩子道歉
    這引發了我的思考,當你無意中冒犯了孩子時,有勇氣去做那個道歉的人嗎?為什麼要說勇氣呢?因為,向孩子低頭真的是需要勇氣撕下面子。這個時候,不必要去強調誰對誰錯,尊重彼此的差異就可以了。女兒也明確表示,看電影的時候,不要打擾她,這也是她的邊界。你可以不理解,但你必須尊重。良好的關係始於尊重。主動道歉,意味著對孩子的尊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感與自愛。自尊感無疑會增強孩子的心理能量,增加孩子的內心力量感。
  • 媽媽,你必須給我道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他已經哭了一個多鐘頭了,雖然嗚咽聲越來越小,但是他還是在不斷重複:「媽媽,你必須跟我道歉……」事情起因很簡單。3歲的侄子吃飯一定要看iPad,可這天午飯他非要把iPad放到眼前才肯吃飯。一想到會養成習慣,影響視力發育,嫂子哪肯答應,堅持iPad只能放到桌上遠遠看。侄子開始爭搶,嫂子則直接動了手。這下可不得了,侄子發了狠,用手去抓他媽媽。無奈力氣太小,每每落得下風。
  • 父母做錯了,應該向孩子道歉嗎?
    然而,對於許多家長而言,向孩子道歉並非易事。有的家長礙於面子而不願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有的家長擔心道歉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有些家長即使知道自己錯了,還是硬撐著、扮強勢。殊不知這種拒絕道歉的做法,與平日裡口口聲聲教育孩子「知錯就改」的道理背道而馳,不僅未能起到以身作則的教育作用,更是損害了家長在孩子的形象。
  • 家長犯錯要不要向孩子道歉?願意說"對不起"的父母,真的很棒
    簡單的一句話卻引起無數網友的共鳴,好像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也不願對孩子說出&34;三個字。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句&34;孩子就會乖乖原諒自己?,而孩子和父母是完全不平等的關係,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深深的埋在父母以及孩子的心中。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父母要學會「軟硬兼施」
    因為不想讓矛盾激發,我再一次勸了孩子讓他趕緊道歉,但是沒想到孩子的倔脾氣上來了怎麼也不肯道歉,最後沒有辦法我就發火了,讓他必須道歉,不然我就把他扔在這裡,不帶他回家了。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這幾乎是在每一個家長身上都存在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過高的期望,這份期望往往超過了孩子所能夠承受的範圍,很多時候期望是有正面效果的,即使期望遙不可及,也能給孩子一份激勵,但是往往這份期待到了孩子身上到了父母身上就會扭曲,父母會希望孩子一定要達到那樣高的期待,為了達到如此高的期待
  • 當在孩子面前做錯事,我該跟他/她道歉嗎?
    當家長做錯事情後,大部分人因為抹不開面子,都很喜歡用「吃飯式」的道歉方式,向孩子低頭。可是在孩子看來,這並不是父母在認錯,而是在給他們自己找一個臺階下。:「吃飯式道歉」。孩子需要會道歉的父母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由此可知,家長會道歉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說:"我不——"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 認真向孩子道歉的家長,你說對不起的樣子很棒
    ——負責任的家長几乎都會這樣要求孩子。,簡單直白就好,畫蛇添足,自我辯解,只會讓人氣不打一處來。你怎麼還哭呢?」」即使我們再愛孩子,也難免會犯錯,真誠的道歉會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實際上,向孩子道歉,能鍛鍊他們面對現實的能力,形成強烈的公正感,還能向孩子表明,父母承認會犯錯,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低人一等。
  • 學會向孩子道歉,中國式家長的必修課
    學會溝通,學會向孩子道歉。相信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家長會覺得委屈。「我一心為了孩子,怎麼到頭來,還是我對不起TA麼?我辛辛苦苦為了誰?還不是希望將來孩子更好?」家長們用心良苦,但事實呢?教育是投入產出看得見的事情,如果最終孩子的發展狀態不理想,那是不是我們付出的方式,出了點問題?專制型和放任型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需要改進。
  • 父母錯了也要勇敢向孩子道歉
    家長和孩子相處,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不能擺家長架子。錯怪了孩子,就要主動道歉,而且態度要誠懇,不敷衍。有些家長認為這樣做會有失尊嚴,其實不然,孩子是明理的。父母向孩子認錯,給孩子樹立了有錯必改的榜樣,會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見識和修養,並學會勇敢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從小形成一種責任意識。同時,孩子也會更加信任父母,使一家人和睦相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家長的威信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更高了。
  • 你會跟自己的孩子道歉嗎?
    每個人都會犯錯,做父母的當然也不例外。父母做錯事後,能放下面子向自己的孩子認錯道歉,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孩子認錯道歉更是少見!原因可能有很多,最常見的主要原因是覺得大人給小孩認錯道歉太丟臉啦!會失去大人的威嚴感,而且也沒有必要,因為就算不認錯,孩子也不能把我怎麼樣了!
  • 父母的道歉方式,究竟有多傷人?父母們都該看看
    ,只會在吃飯的時候,給我夾好多菜,讓我吃多些。父母這樣的行為,是沒有擔當的行為,一個沒有擔當的父母,將會養育出一個沒有擔當的孩子。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也會和父母一樣逃避責任,用中國式道歉的方式來躲避。但這種行為並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只會減輕自己的內疚感。這樣的中國式道歉,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它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當父母做錯事情時,父母也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意見。不要認為孩子還這麼小,自己又是孩子的長輩,孩子沒有資格對自己提意見。只要孩子的意見合理,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意見,並且承擔自己犯錯的後果,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 「寶貝來吃飯吧」,中國式家長道歉「金句」,能爭得孩子原諒嗎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自己錯了,而是道歉方式就只有叫孩子來吃飯了,仿佛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很難以啟齒的,任何過失都可以用一句「我是你爸/媽」來化解。家長們總是拘泥於「我一個大人,難不成還要跟他一個小孩道歉?」的思維定式,拉不下臉來認錯。這樣下去,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