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之前有一個熱搜,。內容只有簡單兩句話:
爸媽一般都怎麼道歉?
——&34;
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中國的傳統社會遺留下許多家庭問題,比如很多家長都出於&34;,不會直接向孩子道歉,所以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道歉方式——吃飯式道歉。什麼是吃飯式道歉呢?其實很多家長並不陌生,比如:&34;&34;&34;等。很多爸爸媽媽看到這些話想必都會心一笑,因為這是大多數家長獨特的道歉黑話,也潛移默化成了許多家長的道歉指南,就像前言提到的熱搜一樣,幾乎成了挨家挨戶的通用套路。
然後,我們好像很少人會站在孩子角度看待我們的吃飯式道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道歉方式,無非就是傳統觀念影響和自身放不下身為長輩的權威,很多父母甚至說不出口一句完整的對不起,態度上的服軟就成了父母眼裡的最佳道歉方式,隨著時代發展,當代的年輕人已經更加早熟,也就意味著更加充滿自尊心和需要被尊重。家長也應該要意識到,道歉也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格局,更加是感情交流的一把利器,關鍵是看怎麼使用,用的好隔斷了兩者之間的屏障,用的不好傷害了親子間的感情。
道歉的目的是什麼?絕對不是為了平撫犯錯者的內疚心理,而是為了彌補被傷害者的心理。在這裡特意整理了一份道歉指南供家長閱讀:
第一步:端正態度,意識到道歉的重要性。豆瓣上有一個&34;小組,有人做了一個&34;調查,排名前三項中有一項是認為他們總是正確的(剝奪了孩子的對抗性需求),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父母有意無意的傷害和孩子會在孩子心中烙下了永難癒合的傷,而犯錯是無法抹去的,但是補救是必須要執行的。父母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第一次做父母,要意識到如何當一個合格的父母也是一門功課,同時要意識到,當今時代與我們之前的時代已經大有不同,在物質生活比較充裕的環境下,很多孩子已經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了,也就是說,教育應該開始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也許會認為,這是在和孩子妥協嗎?或者說怎麼現在的孩子那麼矯情,然而我不以為然,這是在順應時代的腳步,孩子的健康是要由內而外的,身心同樣健康發展。
許多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童年時期收到父母的傷害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成年心理狀態,甚至因為這些有意無意的傷害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為父母不夠愛他。
第二步:傾聽孩子的情緒,確認孩子的需求。當家長犯錯的時候,很多時候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只是礙於種種原因不方便直接拉下面子解釋,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也需要被尊重,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可以在雙方冷靜下來之後,和孩子面對面交談,聽聽孩子認為自己錯的點在哪裡,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角度看待問題,所以要學著讓孩子先發聲,從而解決問題。有些時候,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是錯在不該指責孩子,但孩子可能是覺得爸爸媽媽可以指責自己,但不應該態度那麼激烈。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真正讓孩子不舒服的原因在哪裡,畢竟道歉也要對症下藥。這也是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總是說&34;的原因,從傾聽中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從&34;轉變為&34;,讓孩子足夠的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爸爸媽媽也是通情達理,關心自己的而且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聽到許多自己不曾了解的一方面。
第三步:及時給孩子的情緒做出反饋。當了解到孩子的需求時,得知孩子傷心的原因,父母要及時有效的做出反饋,放下面子與權威,孩子作為人生中最親的親人,我們要多留一份溫和給孩子,如果孩子向你提出你不對的時候,請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不要輕看他們的想法。並且道歉不可恥,可恥的是做錯了也不承認,成年人更加應該體現出擔當,在孩子的眼裡,其實會說&34;的家長,更加有擔當,也更加明事理,會更加收到孩子尊重。如果家長不會學著為自己的過錯買單,會在孩子心理留下爸爸媽媽不負責的感覺,從而不信任爸爸媽媽,面對正確的管教也不願意聽從,認真對待自己的錯誤,也是在向孩子也傳達一種道理:&34;,家長作為孩子的榜樣,也要和孩子共同成長,抱著平等的心態和孩子相處,孩子一定會豁達開朗、乖巧可愛。
第四步:巧用小技巧,道歉不僅停留在口頭。如果口頭的道歉太蒼白無力,又或者一開始還不好意思開口應該怎麼辦,其實還是有很多技巧好運用,比如認真的給孩子寫一封信,在信裡表達對孩子的歉意,告訴孩子其實爸爸媽媽很愛他,只是方式不對,但是會慢慢改正,並且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哪裡做的不對你也可以大膽指出,家長要善於表達自己,在了解孩子的同時讓孩子了解自己。或者做一個紙條箱,把彼此不滿的地方寫下來,在每天約定的時間打開箱子,互相探討不足之處。也可以利用好肢體表達自己,當家長忍不住發脾氣傷害了孩子的時候,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有時候行為的力量比語言更加重要。此外,要學會解決問題,承擔責任,引起孩子共情,主動道歉,最後要解決問題,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源。
美國教育學家斯特娜夫人曾說過:&34;其實道歉也是一門藝術,其實放下身段不代表丟了面子,反之是給孩子做了榜樣,樹立了威信,讓孩子意識到承擔錯誤的重要性,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做到完全,第一次當孩子的父母,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在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改正自己,讓孩子看到一個不斷進步的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從側面學習到責任的重要性,一個有說服力、有權威性的家長,往往懂得進退,擁有格局意識和博大胸襟,只有做好自己,才能造就優秀的孩子,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
我是吳媽育兒,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