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父母要學會「軟硬兼施」

2020-09-03 DJ爸爸

前幾天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的時候,因為恰好遇到周末遊樂園的孩子們很多,走著走著,孩子就一不小心撞到了一個小孩子身上,這個小孩子因為沒有支撐就摔倒了。

我看到這一幕就連忙把那個孩子扶起來,並且對自己的孩子說讓他趕緊去跟那個小朋友道歉因為是他不小心,原本我以為孩子會痛痛快快的說一句對不起,結果沒想到孩子並不認為是他自己做錯了,孩子狡辯說自己沒有碰到他,只是碰了他一下而已,是那個小朋友自己站不穩摔倒了。

倒地的小朋友聽到我家的孩子如此的狡辯更加的委屈了,邊哭邊跟媽媽告狀說我家的孩子推倒了他。因為不想讓矛盾激發,我再一次勸了孩子讓他趕緊道歉,但是沒想到孩子的倔脾氣上來了怎麼也不肯道歉,最後沒有辦法我就發火了,讓他必須道歉,不然我就把他扔在這裡,不帶他回家了。

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之下,孩子終於道了歉。但是事後我並沒有感覺到高興,因為我認識到自己的態度實在是有問題,不僅不相信孩子,還一直逼迫孩子,儘管在那種情況下並有選擇,但是這種做法還是讓我自己對自己非常的失望。

01、為什麼很多父母都喜歡用強硬的方式對待孩子呢?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這幾乎是在每一個家長身上都存在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過高的期望,這份期望往往超過了孩子所能夠承受的範圍,很多時候期望是有正面效果的,即使期望遙不可及,也能給孩子一份激勵,但是往往這份期待到了孩子身上到了父母身上就會扭曲,父母會希望孩子一定要達到那樣高的期待,為了達到如此高的期待,父母就會用要求去逼迫孩子,帶有一種強制性這種強制性就不會那麼美好了,表現在的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待孩子比較強硬,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他們不該犯的錯誤,特別是當孩子忤逆父母的時候父母更甚,覺得如果孩子蹂躪了他們那樣高的期待就難以達到了,所以父母嚴苛的態度就不足為奇了。


2、解決問題快速


就像上面我遇到的那種情況,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之下,如果我要好好的跟孩子商量,仔細的問一問他的想法,現在了解一下他的態度,再復盤一下當時的情況,這樣溫柔的做法要花費非常長的時間,而如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強迫孩子必須要道歉,不問所以然,那麼孩子就會直接道歉,省略了中間的過程,這對於那些沒有耐心的父母,對於那些沒有時間的父母效果是特別明顯的,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只看到了表面的問題,也只解決了表面的問題,背後深層次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就會讓孩子在壓迫之下做出選擇,並不是他們內心深處真正做出改變。

02、軟硬兼施的好處有哪些?


1、讓親子關係更加的和諧


強迫的態度會打破和諧的親子關係,而軟硬兼施能夠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對父母更加的依賴,讓家庭氛圍更加的和諧,如果一味的只溫柔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原則,讓他們做什麼事情都肆無忌憚,這樣也是不好的。只有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達到軟硬兼施最好的效果,孩子就能夠知道有些底線是他們絕對不能夠碰的,只要碰了這些底線,父母就會變得非常的強硬,不好說話,但是有一些事情即便自己做錯了,父母也會跟自己好商好量的,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損害,所以孩子就會放心的願意去挑戰。這樣的情況之下,既不會讓孩子畏懼太多東西,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產生底線思維。


2、保護孩子的自尊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最容易破壞孩子自尊心的,讓孩子變得卑微弱小起來,軟硬兼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保護孩子你的自尊和隱私,即便是在公共場合孩子犯錯誤,家長們也不會輕易的強硬起來,在大眾面前卻無謂的指責孩子,而是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即可,等到後續的處理家長會在私下的時候和孩子共同去承擔,這樣既能夠讓孩子從中學到更多,也不會輕易的讓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3、能夠徹底的解決問題


上面我們提到過了強硬的態度,只是讓孩子因為害怕而服軟,這其實並不是孩子內心真實想法的表達,只是被強權壓制而已,所以他們的內心沒有得到改變,那麼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還會再犯,因為他們並沒有認識到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只有軟硬兼施的態度才能讓孩子和家長都產生足夠的耐心去全面的弄清整個問題,讓孩子們真正的從認識上開始改變。

03、父母如何做到軟硬兼施呢?


1、制定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言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這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給他們確立規矩,特別是在孩子做事情之前應當提前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們絕對不能夠觸碰的,一旦他們超越了這個規矩或者是破壞了這個規矩,就一定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只有提前給孩子打上預防針,孩子才能夠學會規制自己的行為。


2、用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都是能夠通過溝通的方式解決的,根本不需要父母發火,根本不需要孩子生氣,很多時候家庭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如此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是因為長年累月的不會溝通父母,看不懂孩子,孩子也讀不懂父母,這樣問題逐漸就會越來越嚴重。


父母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他們的內心建立世界觀,能夠從心底認識到事情的正確與否,而非在強權的壓制之下做出表面的改變,所以說父母應當學會採取軟硬兼施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採用"強硬"態度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面對忤逆的行為,父母採取"強硬"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軟硬兼施"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在解決孩子錯誤的過程中,父母的"軟硬兼施"態度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軟硬兼施"的態度既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又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軟硬兼施很重要,家長要懂得
    當孩子犯了錯之後,很多父母都是會採取一些方式讓孩子進行認錯,但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根本不想認錯,這時候很多父母都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採取強硬的措施擔心孩子承擔不了這種自尊心的打擊而發生心理問題,但是對孩子的態度過於柔軟之後,孩子又會不知悔改。
  • 教育孩子還是硬來?家長巧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洋洋爸爸也意識到原來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硬來。那麼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採用"玩硬的"態度和手段,孩子表面看似順從了,其實做不到心服口服。這種強硬態度教育下的弊端包括哪些呢?首先,家長採取強硬的態度對待孩子會逐漸偏離教育的初衷,家長更在乎孩子能順從自己,而不是問題的解決。
  • 孩子尿褲子很常見,父母要「軟硬兼施」,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但是有不少孩子在過了穿開襠褲的日子之後,依然還是會尿褲子,這可能是孩子還沒完全學會如何自主控制,因此父母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讓孩子儘快學會如何正確完成排洩。有些父母對孩子會比較寵溺,因此孩子完全不懼怕父母,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告訴孩子一定要脫掉褲子,到廁所之後才能尿尿,但是孩子就會故意在父母還沒完全脫掉孩子的褲子,就尿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要採用比較強硬的態度,比如適度的打罵,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給孩子定下嚴格的標準,讓孩子執行並養成習慣,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威嚴。
  • 父母越強勢,孩子性格越懦弱,正確的育兒方式是「軟硬兼施」
    2.加重孩子的負擔當孩子犯錯之後,他們也會感到非常沮喪。這時候相比起家長的指責,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鼓勵,幫助他們走出陰霾。因此,家長的強勢,只會加重孩子的心裡負擔,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正確的育兒觀應該是「軟硬兼施」1.無規矩不成方圓過於強勢的家長,態度要軟下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要毫無分寸地忍讓孩子,而是在一定界限之內寬容孩子。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父母,會輸掉孩子人生
    ——&34;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 孩子犯錯後,父母只會發脾氣?看看陶虹的做法,讓娃減少犯錯頻率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有時候孩子犯錯後父母勃然大怒,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不僅害怕做錯事,更加害怕父母,這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有利的。父母每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反過來想想,就算是為人父母,很多時候還是會犯錯,何況孩子呢。
  • 孩子犯錯要怎麼道歉?父母間假客氣式道歉,只會輸掉孩子的人生
    在家長看來,當別人說了對不起,自己就要說沒關係,否則會讓外人覺得沒素質的是自己,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做,不僅傷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會導致犯錯的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裡,還會讓他們誤以為原諒他們是讓著他,這樣就容易讓他們的行為變得更過分。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家長,會輸掉孩子人生
    ——&34;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怎樣對待?一、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不要一味避免讓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自己創造的,這樣的特殊性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牢記這樣的教訓和經驗。
  •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幹?多是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家長需軟硬兼施
    文/心蕊編輯/心蕊在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不可能是時時刻刻充滿平靜的,暴風雨也是時有發生。對於親子間爆發的矛盾,許多家長歸結於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幹。一個巴掌拍不響,父母必然要做好自我檢討。這非但不能夠解決矛盾,反而加深了親子間的隔閡。孩子為何總和家長對著幹?1、 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與作用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孩子逐漸形成個性鮮明的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渴望自己做出決定,獨立的解決一些事情。此刻他們就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
  • 孩子「犯錯」不承擔,父母「犯錯」不認錯,想讓孩子成才太難
    很多家長在職場生涯上面特別雷厲風行,能夠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是在面臨家中幾歲寶寶的時候,卻像是一個菜鳥小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控寶寶。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會選擇用特別簡單的粗暴模式去打罵孩子。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太過於寵愛,會袒護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去承擔責任。
  • 同一個錯誤孩子「三番五次」地犯?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接受犯錯行為是基礎為什麼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面前會表現得過分強硬?是因為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犯錯行為,進而拒絕孩子犯錯,錯誤的認為犯錯就是不合理的、不應該的、不能接受的。他的內心是這樣想的:「怎麼又犯錯了?這種錯能犯麼?你不覺得很可笑麼?」其實呢?
  • 讓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
    儘管孩子的理解沒有引申得太深入,但是相信通過一次次的體驗,孩子的解決能力會日趨成熟。那麼如何讓孩子的犯錯成為學習的機會?1、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德雷克斯說過:「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星期天,帶孩子去商場逛街,走過一個店鋪門口,看到一個兩、三歲小男孩站在門口哭的撕心裂肺。聽旁邊店員說因為小男孩硬要端水杯,結果將水全部撒在衣服上了。他的媽媽生氣的罰他站在門口。看著小男孩哭泣的小臉,我不知道他的媽媽想讓他通過這種罰站的懲罰學會什麼呢?懂得什麼呢?我想他只學會了:媽媽不讓我做的事以後都不能去做,要不然他會生氣,會懲罰我。
  • 教育孩子心腸硬和心太軟都不行,只有「軟硬兼施」,才能事半功倍
    準大學生自理生活能力差而被拒入學的新聞報導是屢見不鮮,這些報導的背後可能都有著一位"心慈手軟"的家長。更有的家長一看到小孩在外面跟別人爭吵受委屈,就看不下去要為孩子討公道,而不是教導他自己學會去處理人際關係。
  • 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犯錯是第一步,試著做一次
    &34;,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適當的犯錯必不可少,但是小編卻發現,很多孩子不敢犯錯,與其說是不願面對失敗,倒不如說是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這時候,家長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真的是正確的嗎?
  • 孩子犯錯被請家長,你會怎麼處理?三步走教育孩子最合適
    關於到底如何教育孩子,每個家長觀點都不同。別譴責媽媽,16%家長觀點相同看到一個投票,孩子犯了大錯,你會打嗎?有三個選項:不會,孩子叛逆期,溝通為主會,棍棒出孝子,不能太嬌慣看情況,原則性問題必須強硬。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最該反思的是父母
    當孩子犯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原地爆炸?言語辱罵挖苦?還是冷暴力處理?可想而知,這些處理方法都是不正確的。可恰好,這些都是父母們慣用的解決辦法。孩子們常常在犯錯後,被指責,也被懲罰,可偏偏就是沒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錯誤是解決辦法,只是讓父母發洩了自己糟糕的情緒,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孩子的問題。
  • 《學習的格局》:讓孩子學會「有效犯錯」,比不讓孩子犯錯更重要
    「有效失敗」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受益。在處理孩子的錯誤上,父母常常忽略了一點,只顧著罵,卻沒有真正的幫助過孩子面對錯誤。《學習的格局》就是一本講述關於孩子犯錯的育兒書籍,作者以小兒子為書中的案例中心人物,圍繞孩子學習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給父母提出很多關於育兒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