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軟硬兼施很重要,家長要懂得

2020-09-09 JD媽媽

當孩子犯了錯之後,很多父母都是會採取一些方式讓孩子進行認錯,但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根本不想認錯,這時候很多父母都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採取強硬的措施擔心孩子承擔不了這種自尊心的打擊而發生心理問題,但是對孩子的態度過於柔軟之後,孩子又會不知悔改。

前兩天大寶在超市裡碰見了他的小夥伴苗苗,兩個人玩耍的非常開心,但一不小心大寶就把苗苗推在地下,當時也是碰的比較疼,苗苗瞬間就大哭起來,這時候我就讓大寶對苗苗進行道歉,沒有想到大寶卻說是他自己摔倒的。

本來雙方的父母已經看到了,明明是大寶哦行為不當才導致苗苗摔倒的,但大寶卻死不承認,最終在我的逼迫之下,大寶終於向苗苗認錯了。

01、為什麼很多的父母會採取強硬的措施讓孩子認錯?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採取一些比較強硬的方式讓孩子道歉或者是認錯,這個方法讓很多人都不贊同,孩子再小他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做對孩子是非常不好的。但是採取強硬的措施,也是解決方式比較快速的一種方法,它還是有它的一些獨到之處的。

1、在耐心消失之前把問題解決掉

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極其沒有耐心的,他們往往很難去專注一件事情,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需要用一大堆的理由來要求孩子道歉,可能孩子還沒有聽完父母的全部話語,孩子已經變得非常不耐煩了。

所以,父母最好是在孩子內心還沒有消散之前,就把這件事情解決掉,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稍微用一些強硬的態度,讓孩子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錯誤,那麼對孩子來講也是非常有利的。

2、讓孩子對於此事變得更加上心

有壓力才能夠有動力,蒙臺梭利曾經講過,想讓孩子對一件事更加上心,那麼外界所來的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對於一件事情採取強硬措施讓孩子不得不做,孩子由於抵抗不過父母,也就會乖乖的去做,所以他們往往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做的比較好,也會做得比較認真,比如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比較高,經常強制孩子去寫作業,那麼孩子的作業往往是又快又好,他的學習成績自然差不到哪裡去。

02、軟硬兼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你還真的知道嗎?

一味的強制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他們慢慢的就會變得叛逆,甚至故意和父母作對,有些事情本身真的是為他好,孩子卻因為與父母作對,故意去做錯,這樣子反而害了孩子。如果父母能夠軟硬兼施的去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往往能成長的更快,也能夠變得更加優秀。

1、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無論是誰都是有自尊心的,一味的在別人面前辱罵孩子,孩子自然而然會變的,非常的懦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所以在別人面前教育孩子時父母要用軟的一面,不能夠強制性的去要求孩子道歉或者是怎麼樣,如果父母能夠通過溫柔的語氣就讓孩子乖乖道歉,讓孩子乖乖的去聽從父母的話,那麼這個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儘量給孩子留足顏面。

2、讓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如果長時間父母的權威都是高高在上,孩子的地位比較低下,這樣一個不平等的關係對孩子來講,是非常不利於成長的,他們會覺得在這個家裡可能沒有人理解他,所以他們也就會慢慢的去封閉自己,甚至會把一些秘密講給別人聽,也不會告訴自己的父母,所以這樣的父母是非常失敗的。

反之,如果父母和孩子在教育問題上能夠採取軟一點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和藹可親的,什麼事情都是有商量餘地的,這樣子他們會更喜歡與父母相處,兩者之間的關係會更好。

03、想要做好軟硬皆施,這幾方面必須要做到

當父母能夠做到軟硬兼施,那麼孩子自身必然是非常幸福的,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會非常好,可是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去軟硬兼施的教育孩子,有張有弛的教育方式究竟怎麼樣去做才能夠達到它最好的效果呢?

1、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矩

在孩子沒有做一件事情前時,就應該告訴他這件事情能不能做,讓他們從小就樹立一些規矩,孩子在這個規矩之內做任何事情都是允許的,但超出這個規矩之外,那麼就是觸及了底線,父母就需要用一些強制的措施去面對了。

由於之前已經和孩子商量好了這些規矩,所以當他犯錯之後,便可以按之前所規定的來進行懲罰,如果之前就沒有和孩子規定好,只是事情突發之後才和孩子說出要進行懲罰,那麼孩子肯定是非常不樂意的。

2、用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溝通解決問題

許多父母總是忙於自己的工作,即使有一些時間也是用來睡覺休息了,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真的太少了,但是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可以用溝通來解決的,無論是家人之間的問題,還是父母孩子之間的問題,只要勤溝通用愛去感化,他們都是非常容易去解決的。

3、在不同的場合要運用不同的態度

在一些公共場合,父母要儘量不發脾氣,給孩子保留自尊,在家裡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採取一些比較強硬的措施,如果父母發現孩子非常不聽話,那麼,即使是在公眾場合也應該讓你採取一些比較強制的措施,讓孩子乖乖就擒。

有的孩子吃硬不吃軟,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這都是由於他們性格與家庭教育兩者聯繫起來的而導致的結果,如果父母在平時的教育方式中能夠做到軟硬兼施,那麼孩子在發現父母情緒不對時就會立即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對孩子來講也是一個及時止損的好方法,希望父母能夠運用更多好的教育來幫助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說:"我不——"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父母要學會「軟硬兼施」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這幾乎是在每一個家長身上都存在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過高的期望,這份期望往往超過了孩子所能夠承受的範圍,很多時候期望是有正面效果的,即使期望遙不可及,也能給孩子一份激勵,但是往往這份期待到了孩子身上到了父母身上就會扭曲,父母會希望孩子一定要達到那樣高的期待,為了達到如此高的期待
  • 教育孩子還是硬來?家長巧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傳統的教育方式一直奉行著嚴厲方能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強硬教育理念至今仍有部分家庭信奉。家長認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強硬的態度和方式,更具示範性,這樣的方法真的行之有效嗎?其實不然,教育孩子要採取軟硬兼施的方式,剛柔並濟。只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幹?多是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家長需軟硬兼施
    這非但不能夠解決矛盾,反而加深了親子間的隔閡。孩子為何總和家長對著幹?1、 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與作用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孩子逐漸形成個性鮮明的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渴望自己做出決定,獨立的解決一些事情。此刻他們就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家長,會輸掉孩子人生
    ——&34;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 跟孩子鬥智鬥勇,懂得軟硬兼施非常重要!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所賜予給我們的天使。我們作為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的確是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前的生活當中,或許我們會覺得,如果說孩子不聽話,我們巴掌伺候就可以了!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巴掌下面就真的能夠讓他們聽話。巴掌下面的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好的方式嗎??
  •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那是家長沒掌握方法,正確的懲罰很重要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家長要提前給孩子立好規矩,讓他們什麼事情是正確的,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果孩子已經懂得道理了也不晚,家長正好可以趁著立規矩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判斷事情的對錯,這樣還可以更好的加深記憶。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父母,會輸掉孩子人生
    ——&34;犯錯是每個人都難免的,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觸及傷害到他人,但是換一種說法,也是每個人沉澱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彌補和承擔後果。今天我們來談談家庭裡家長犯錯後傷害到孩子應該如何補救。
  • 孩子犯錯不是壞事,正確對待孩子犯錯,家長們找對方法很重要
    可成長過程中他們難免會犯錯,而父母的一句責備很有可能成為壓彎幼兒心中的那一根"稻草"。現在,許多學齡前兒童存在諸如自卑等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甚至會引發學習成績下降等一系列的附加問題。因此孩子在犯錯時,每位爸媽都不應被感性衝昏了頭腦,而要冷靜找出孩子的錯誤,並且對症下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孩子犯錯家長怎麼做?鍾南山的父親每次只說一句話,難怪孩子優秀
    當孩子做錯一些讓家長特別生氣的事情時,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儘快讓自己的情緒恢復下來,可以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行為方面,先離開現場深呼吸和自我暗示都無法讓自己的怒氣值降低,那麼就先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各自冷靜思考一下,等心情稍適,再和孩子進行溝通。要注意的是,要採取溫和冷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比較好。
  •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的「糾正」更重要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是因為孩子害怕被懲罰,而對於我們的家長來說,孩子犯錯不敢告訴我們,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糾正孩子更重要。曾在書中看到過一位心理學家推薦"孩子犯錯,不應該懲罰,而應該糾正,心理學上稱之為糾正型結果"那麼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又應該如何做呢?
  • 父母越強勢,孩子性格越懦弱,正確的育兒方式是「軟硬兼施」
    2.加重孩子的負擔當孩子犯錯之後,他們也會感到非常沮喪。這時候相比起家長的指責,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鼓勵,幫助他們走出陰霾。因此,家長的強勢,只會加重孩子的心裡負擔,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正確的育兒觀應該是「軟硬兼施」1.無規矩不成方圓過於強勢的家長,態度要軟下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要毫無分寸地忍讓孩子,而是在一定界限之內寬容孩子。
  • 同一個錯誤孩子「三番五次」地犯?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文丨福林媽咪現實生活中,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問題,已經成為困擾許多家長的問題之一。我們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過改正錯誤,建立是非觀念提升辨別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內容。接受犯錯行為是基礎為什麼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面前會表現得過分強硬?是因為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犯錯行為,進而拒絕孩子犯錯,錯誤的認為犯錯就是不合理的、不應該的、不能接受的。他的內心是這樣想的:「怎麼又犯錯了?這種錯能犯麼?你不覺得很可笑麼?」其實呢?
  • 孩子犯錯了,家長該怎麼做?
    「那我們要怎麼解決呢?」「把它扶起來」小女孩說。「然後把掉到地上的東西撿起來。」小男孩也說了。「那我們一起解決吧!」「好!」媽媽帶著孩子把弄亂的地方收拾好,孩子又開心的去玩耍了,好像之前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仍然那麼快樂。
  • 教育孩子需要用對技巧:太軟太硬都不行,「軟硬兼施」讓孩子聽話
    新新時代的父母,對於教育子女的態度都倡導科學育兒的方法,如果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正直而健康的人,那麼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軟也要有硬,不要走極端,否則會起反作用。教育孩子需要用對技巧:太軟太硬都不行,"軟硬兼施"讓孩子聽話。
  • 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犯錯是第一步,試著做一次
    &34;,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適當的犯錯必不可少,但是小編卻發現,很多孩子不敢犯錯,與其說是不願面對失敗,倒不如說是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這時候,家長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真的是正確的嗎?
  • 怎樣控制孩子窩裡橫?家長溺愛的教育,會毀掉一個孩子
    ,閨蜜的幾番教育之下並沒有改正,反而讓孩子暴躁的本性越來越嚴重,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現象,主要是因為家長的溺愛,而孩子的性格養成,在孩子的五六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形成了,所以孩子這個階段的性格養成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能溺愛他一定不能覺得孩子還小,說什麼都要依著他日後再改正,因為如果你日後再改正的話,就已經為時已晚了。
  • 孩子犯錯被請家長,你會怎麼處理?三步走教育孩子最合適
    關於到底如何教育孩子,每個家長觀點都不同。別譴責媽媽,16%家長觀點相同看到一個投票,孩子犯了大錯,你會打嗎?有三個選項:不會,孩子叛逆期,溝通為主會,棍棒出孝子,不能太嬌慣看情況,原則性問題必須強硬。
  • 孩子尿褲子很常見,父母要「軟硬兼施」,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02不能不管,也不能管的太過孩子尿褲子這件事情會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得到一定的改善,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尿褲子這件事情上,既要有強硬的態度,有些父母對孩子會比較寵溺,因此孩子完全不懼怕父母,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告訴孩子一定要脫掉褲子,到廁所之後才能尿尿,但是孩子就會故意在父母還沒完全脫掉孩子的褲子,就尿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要採用比較強硬的態度,比如適度的打罵,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給孩子定下嚴格的標準,讓孩子執行並養成習慣,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威嚴。
  • 你的話被孩子當成"耳邊風"?是"家長邏輯"造成,要懂得轉變
    家長這樣&34;和&34;的溝通模式,只會逐漸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產生隔閡,家長的話所起到的效果也慢慢減弱,孩子變得無動於衷,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三:家長要懂得轉變我們做家長的在生活經驗方面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了引導作用,而要注意點到為止,是要做一個指路人,而不是支配者,不要總是對孩子的選擇指手畫腳,同樣的,也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