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心腸硬和心太軟都不行,只有「軟硬兼施」,才能事半功倍

2020-12-17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 教育孩子,你是軟心腸還是硬心腸?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虎爸","狼媽"式教育,這就是典型的硬心腸爸媽,主張讓孩子吃點苦以磨練意志,長大方為"人上人",出類拔萃;與之相反的是軟心腸父母,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裡,心裡多少都有點不舍。很多父母疑惑該以何種立場和心境去教育孩子呢?這裡面我們來看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之道。

孔子教導學生言行要一致,不能巧言令色,當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聽完他的教誨之後都跑來問他,先生所講的仁義之道我是否可以馬上施行時,孔子卻分別給出兩人不同的答案。緣由是子路勇武過人要中和他的暴性,而冉有為人懦弱要激勵他的勇氣。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針對不同的性格給出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育孩子也一樣,不同的孩子的性格,就連一天當中孩子的脾氣都是千變萬化,教育孩子心腸要有軟也有硬,切忌軟硬分走極端,否則會有反作用!

02 教育孩子過軟不可行

很多在教育方面過於心軟的父母都有以下通病:

1、孩子一發脾氣就靠哄

很多新手爸媽無計可施,看到孩子哭鬧發脾氣心就軟下來,不敢再上前責罵,但是這樣反而更加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也會縱容孩子依賴心理,以後遇事不順意就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受,對孩子的品格培養不利。

2、孩子吃苦疼在心裡,總是替孩子分擔

有的父母心軟是因為自己曾經的生活過的很艱苦,所以到自己的孩子不希望他再吃這樣的苦。孩子還沒有拖把高,不忍心讓孩子幹家務活,就替他包辦這些家務活,這樣心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準大學生自理生活能力差而被拒入學的新聞報導是屢見不鮮,這些報導的背後可能都有著一位"心慈手軟"的家長。更有的家長一看到小孩在外面跟別人爭吵受委屈,就看不下去要為孩子討公道,而不是教導他自己學會去處理人際關係。

3、無原則心軟最為極端

我有時會看到有的家長明明立好孩子每日需遵守的作息時間,可是卻跟孩子都沒有嚴格按照作息表進行作息,這樣的作息表就是一張廢紙,沒有原則,立下規定又不能堅定的教育孩子遵從,失去威嚴不說,這樣的孩子以後遇到難題時極大可能選擇半途而廢。

比如今天孩子放假,難得休息日,平時上學也是辛苦,就把作息時間拋之腦後,與孩子妥協,不按作息睡覺,日積月累,孩子就覺得爸爸媽媽都不堅持,自己也不必堅持,變成了沒有原則,有原則也不會執行的孩子,這樣的過軟妥協最為不可。

03 教育孩子過硬也不可行

若不能軟心腸,那麼只要狠下心腸就可以了嗎,事實卻不然!

1、 對孩子過於嚴格要求,只會損害孩子自尊心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如其他孩子,獎項成果沒有其他孩子多,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有時就是嚴厲要求,嚴是愛,松是害,長往以此秉持這樣的理論,容易損害孩子自尊心,父母過分硬心腸給孩子一個壓抑的成長空間,會造成孩子的性格在某一方面有缺陷。

2、 與孩子硬碰硬,容易引發逆反心理

有時候會遇到父母與孩子針鋒相對的現象,誰也不讓誰,孩子不會懂得如何聽進訓斥,父母也認為應該態度強硬點給他一個"下馬威",其實這樣會更加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本來想引起大人的重視,非但得不到回應,還被譴責一番,這樣他們便會不斷與你對著幹以博取你對他的關注與理解。

04 如何做到有針對性地軟硬兼施,事到功倍?

美國著名的編劇、作家巴德.舒爾伯格著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讀過,這就是教育當中需要軟硬兼施的典型例子:父親嚴厲的"糟糕透了"讓小作者懂得不能因為別人的否定而垂頭喪氣,母親的溫柔的"精彩極了"使得作者知道不能因別人的讚揚而洋洋自得。

從中父母們可以得到啟示,應如何做到軟硬兼施:

1、訓斥語氣柔和但不失原則

訓斥孩子不可動不動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這樣的教育方式過於激進,可以先詢問為何這樣做,後果是什麼樣的,性格暴躁的孩子可能心情先得到一個舒緩,他才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道出原委,看清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就得軟下心腸仔細聽他的解釋與和他講清利害關係。

但是不能讓他一直沒有吸取教訓,還繼續犯錯下去,這時候得有原則,雙方達成一致原則協定就得遵守,比如做自己錯了事就要怎樣改正,爸爸媽媽只是提醒你,還得靠你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約定好的。

2、軟心腸用在讚揚優點,硬心腸用在指正補足

拿到一項小小的成績對於孩子來說是大大的驕傲,這時候發現了閃光點就得及時挖掘出來,給孩子一個肯定。

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倒了父親的桃樹,之後卻能主動承認錯誤,這位父親就懂得了抓住孩子的發光點,再怎麼生氣還是軟下心腸來誇讚了孩子,這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一筆財富。父母不吝嗇自己的誇讚,而不是無休止地不滿足於孩子的進步,然而在該指正的時候就得指正錯誤,不能含糊。

3、 因材施教,軟硬有針對性

不同的孩子個性不同,需要父母先了解孩子的品性,父母需與孩子多加溝通,孩子內心的想法是怎樣需要先清楚。有的孩子需要下硬心腸去嚴厲對待才會激發他的上進心,但是有的孩子就是多誇獎多鼓勵會產生一種認同感和光榮感。

4、 軟硬相輔相成,不是脫離

軟心腸是讓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學會平靜心態,父母是最好的表率,父母遇到問題平心靜氣,冷靜從容,那麼孩子與人相處以後也會禮讓三分。硬心腸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在生活原則問題上,有著自己接受程度的底線,什麼樣的要求該拒絕,這樣軟硬兼施,相輔相成,孩子不但對著生硬的道理得到情緒的安撫,也能從中學到了原則的把握。

5、 軟硬兼施,驅動力十足

只聽說過硬心腸能教育出優秀孩子,因為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軟心腸也是激勵孩子走向成功一大驅動力。硬心腸的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不加以插手,讓他們獨自尋求解決方法,若是無法達到要求,將會受到負激勵,會受到批評等等。

而與負激勵相反的是正激勵,也就是我們會軟下心腸時,給予孩子獎勵,比如肯定,稱讚,物質獎勵等等。正是有正激勵和負激勵,才有了驅使孩子前進的動力,若只硬不軟,或者只軟不硬,孩子便很快喪失掉前進的驅動力。

軟硬兼施的父母懂得掌握全局,收放有度,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會往極端發展,願為人父母的你我共勉,晚安!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需要用對技巧:太軟太硬都不行,「軟硬兼施」讓孩子聽話
    在舊的教育觀念裡面,一些老一輩的家長對於孩子不聽話的情況,一般都是順手抄起一個木棒向孩子打過去,只要孩子不聽話,打就完事了,無論是之前還是現在都有許多人遵守著這種老觀念。隨著人們的教育觀念的發展,比起那些暴力式教育,許多家長更加傾向於溫和的去對待孩子或以理服人的態度去教育子女。
  • 教育孩子還是硬來?家長巧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傳統的教育方式一直奉行著嚴厲方能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強硬教育理念至今仍有部分家庭信奉。家長認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強硬的態度和方式,更具示範性,這樣的方法真的行之有效嗎?其實不然,教育孩子要採取軟硬兼施的方式,剛柔並濟。只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孩子尿褲子很常見,父母要「軟硬兼施」,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03在其他教育方面,也要做到軟硬兼施,把握好尺度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嘛過於溫柔,要嘛過於嚴厲,這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方式,因此父母要做到軟硬兼施,這才能讓教育的成效顯著甚至是翻倍。2、軟硬兼施對孩子軟硬兼施一直都是很難拿捏的,父母首先要明白軟硬兼施的必要性,然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適時的進行調整,而不是只期望著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能讓慈母多敗兒的情況出現。
  •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
    每個家庭都出現過這樣的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當然,除了寫作業,很多家長在平時也會大聲呵斥孩子,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大聲嘶吼到精疲力盡,不如試試低聲教育,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 這樣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一粒種子埋在土裡,無法在你強烈願望下立刻發芽,出土之後多少天抽葉、多少天開花、多少天結果、多少天成熟,都有他自己的時間程序。這個程序如果被人為強制改變,就會導致未來果實品質的下降。人的成長就好比那粒種子,從生根發芽到結出果實,必須經歷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任何忽略孩子身心現狀的過度超前教育,都會給孩子的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父母善用「潛臺詞」,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所以當他們發現孩子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時,便會想著去改造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改造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父母所要的效果,只有學會善用潛臺詞和暗示效應,也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父母要學會「軟硬兼施」
    1、讓親子關係更加的和諧強迫的態度會打破和諧的親子關係,而軟硬兼施能夠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對父母更加的依賴,讓家庭氛圍更加的和諧,如果一味的只溫柔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原則,讓他們做什麼事情都肆無忌憚,這樣也是不好的。
  • 把握教育孩子的分寸,軟硬兼施會更好
    閒來沒事兒的時候也會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教育到底是應該以柔克剛還是以剛勝如,這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家寶寶現在兩歲半,面臨的問題就是上幼兒園上幼兒園面臨的問題就是尿褲子的問題,其實他什麼都懂,他什麼都會做,但是他就是不做,有時候我真的想給他換一個規矩,無規不成方圓,必須告訴他上廁所之前必須把褲子脫下來,確保不會尿到褲子的前提下再開始尿尿。但是我也屢屢受挫,他經常褲子脫一半就站著尿了,或者是跑到馬桶邊兒上屎已經出來一半兒了。
  • 父母越強勢,孩子性格越懦弱,正確的育兒方式是「軟硬兼施」
    也許你的愛人和孩子本身都是正常且具有潛力的,但在你強大氣場的壓制下,他們的可伸縮空間變得很小很小。就好像一個彈簧的兩端,你強他便弱,你弱他便強。」因此,如果父母過於強勢,這其實就是在逼迫自己的孩子變得逐漸弱勢。那些虎爸虎媽們,肯定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自己明明如此強勢,可是生出來的孩子為什麼如此懦弱,有的甚至還會被別人欺負?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軟硬兼施很重要,家長要懂得
    一味的強制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他們慢慢的就會變得叛逆,甚至故意和父母作對,有些事情本身真的是為他好,孩子卻因為與父母作對,故意去做錯,這樣子反而害了孩子。如果父母能夠軟硬兼施的去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往往能成長的更快,也能夠變得更加優秀。
  • 家長的言行是改造孩子的魔法,善用"潛臺詞",教育就能事半功倍
    但改造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父母所要的效果,只有學會善用潛臺詞和暗示效應,也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幼兒園只有星期一到星期五才能去,周末想去也去不了,必須要等到周一才可以。這會激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嚮往,要孩子反而對上幼兒園更有期盼,因為父母成功的用潛臺詞給了孩子積極的暗示,他們對上幼兒園有了新的看法。
  • 再唱《心太軟》
    其實,算來這些看似的冷淡也不必刻意問為了什麼,沒有朋友的簡訊和電話也並不奇怪,這應該是最自然的情形了,大家都很忙,不是遁詞,如果不忙,有些猴急的朋友信息和電話會像你的粉絲一樣地騷擾著你的生活,畢竟歲月有限,我想你也不會願意讓自己的朋友為一件事或三兩個人花太多的時間,畢竟這樣的做法後悔的人特別多,也是遲早的事。所以做朋友,我們心裡應該清楚,有時候對於朋友,彼此無須想起,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忘記。
  • 媽媽主張溫和教育,爸爸卻堅持嚴厲教育怎麼辦?軟硬兼施更有效
    」 而樂樂爸爸也不甘示弱「慣子如殺子,好好說話孩子不聽,不來點強硬的怎麼行!」 樂樂爸媽因為教育方式的分歧大聲理論了起來,顯然彼此都不能夠說服對方。那麼當孩子不乖乖服從管教時,父母們到底應該如何把握教育的方式呢? 一、溫和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軟硬兼施"可以讓孩子弄清問題的本質,讓孩子徹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孩子會在公眾場所裡犯下錯誤,如果父母直接在公眾場所裡強行教育孩子,這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損。面對公眾的目光與父母的指責,孩子會覺得很無助和委屈,還會產生一種羞恥感。"軟硬兼施"的教育模式還講究一點"隱私感",父母表面會露出一副嚴肅認真的神請,孩子看到這幅神請,就會變得警惕、注意力集中。然後,父母在用恰當不粗暴的語言教育孩子。父母這種態度、這種手段,就不會輕易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 軟硬兼施,現在智慧課堂這麼玩!
    現場,來自全市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代表體驗了VR互動課程和意念控制無人機,了解3D創客,參觀STEM課程展示;聆聽來自晉安區各校精英骨幹教師的豐富精彩的信息化學術報告和鮮活躍動的課堂案例。教育先行,軟硬兼施近年來福州市晉安區多措並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紮實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推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同享優質教育資源
  • 家長都著急的啟蒙教育,怎麼做才能事半功倍?
    圖片來源google我當然不是要否定啟蒙教育的重要性,相反我也覺得孩子的啟蒙教育很有必要。只不過很多爸媽沒明白,啟蒙教育不一定是要上早教班,孩子在家接受啟蒙教育是最好的。在你自以為是的「聲情並茂」中,孩子已經處於「離線」狀態。更別說有些爸媽深陷996的漩渦,根本抽不出時間在家給孩子做啟蒙教育。不過我想說一句:各位爸媽,你們辛苦了,但在家啟蒙教育何必這麼累?最好的啟蒙教育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有了興趣,一切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 心太軟,是一場災難
    誠然如此,就像《陸犯焉識》裡寫的:「心太軟的人快樂是不容易的,別人傷害她或她傷害別人,都會在心裡病一場。」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工作和生活中那個心軟的人,總是處處妥協,事事退讓。殊不知,太過在乎別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會好受。
  • 心太軟的人,活得太累,你的善良要給正確的人
    於是,心太軟的你,明明全心的付出,卻從來得不到全意的對待。於是,心太軟的你,總是輕易的內疚,總是被輕易的索取,總是被最容易忽略的那一個。所以,心太軟的你,註定活的太累,註定不會輕易快樂。所以,很多時候那些餵不飽的心,都是你自己慣出來的。正如白巖松說的:「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回事,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所以,真正的善良,不是一味的退讓,而是要有底線!
  • 教育好孩子三件事,讓孩子的成長事半功倍!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父母最關心的。我們從備孕開始學習,怎麼做讓胎兒更健康,如何讓胎兒得到更好的胎教;孩子出生後,又學習嬰兒健康和早教知識;孩子快上幼兒園了,還得跟孩子一起學習簡單的知識。每個階段的父母,都在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做好以下三件事會讓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哦!
  • 一線英語教師的乾貨分享:孩子怎樣背單詞,才能事半功倍?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學習英語方面,他們有擅長的方面,也有欠缺的地方。有的孩子膽子大,聲音洪亮,喜歡朗讀和背誦課文。但是一落實在筆頭就撓頭,背單詞和做題都比較弱。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單詞和做題都不是問題,但偏偏不愛開口說英語。在英語學習方面,我認為絕大多數孩子遇到的大難題就是背單詞!而詞彙量恰恰是學好英語不可逾越的一道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