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 教育孩子,你是軟心腸還是硬心腸?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虎爸","狼媽"式教育,這就是典型的硬心腸爸媽,主張讓孩子吃點苦以磨練意志,長大方為"人上人",出類拔萃;與之相反的是軟心腸父母,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裡,心裡多少都有點不舍。很多父母疑惑該以何種立場和心境去教育孩子呢?這裡面我們來看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之道。
孔子教導學生言行要一致,不能巧言令色,當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聽完他的教誨之後都跑來問他,先生所講的仁義之道我是否可以馬上施行時,孔子卻分別給出兩人不同的答案。緣由是子路勇武過人要中和他的暴性,而冉有為人懦弱要激勵他的勇氣。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針對不同的性格給出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育孩子也一樣,不同的孩子的性格,就連一天當中孩子的脾氣都是千變萬化,教育孩子心腸要有軟也有硬,切忌軟硬分走極端,否則會有反作用!
02 教育孩子過軟不可行
很多在教育方面過於心軟的父母都有以下通病:
1、孩子一發脾氣就靠哄
很多新手爸媽無計可施,看到孩子哭鬧發脾氣心就軟下來,不敢再上前責罵,但是這樣反而更加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也會縱容孩子依賴心理,以後遇事不順意就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受,對孩子的品格培養不利。
2、孩子吃苦疼在心裡,總是替孩子分擔
有的父母心軟是因為自己曾經的生活過的很艱苦,所以到自己的孩子不希望他再吃這樣的苦。孩子還沒有拖把高,不忍心讓孩子幹家務活,就替他包辦這些家務活,這樣心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準大學生自理生活能力差而被拒入學的新聞報導是屢見不鮮,這些報導的背後可能都有著一位"心慈手軟"的家長。更有的家長一看到小孩在外面跟別人爭吵受委屈,就看不下去要為孩子討公道,而不是教導他自己學會去處理人際關係。
3、無原則心軟最為極端
我有時會看到有的家長明明立好孩子每日需遵守的作息時間,可是卻跟孩子都沒有嚴格按照作息表進行作息,這樣的作息表就是一張廢紙,沒有原則,立下規定又不能堅定的教育孩子遵從,失去威嚴不說,這樣的孩子以後遇到難題時極大可能選擇半途而廢。
比如今天孩子放假,難得休息日,平時上學也是辛苦,就把作息時間拋之腦後,與孩子妥協,不按作息睡覺,日積月累,孩子就覺得爸爸媽媽都不堅持,自己也不必堅持,變成了沒有原則,有原則也不會執行的孩子,這樣的過軟妥協最為不可。
03 教育孩子過硬也不可行
若不能軟心腸,那麼只要狠下心腸就可以了嗎,事實卻不然!
1、 對孩子過於嚴格要求,只會損害孩子自尊心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如其他孩子,獎項成果沒有其他孩子多,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有時就是嚴厲要求,嚴是愛,松是害,長往以此秉持這樣的理論,容易損害孩子自尊心,父母過分硬心腸給孩子一個壓抑的成長空間,會造成孩子的性格在某一方面有缺陷。
2、 與孩子硬碰硬,容易引發逆反心理
有時候會遇到父母與孩子針鋒相對的現象,誰也不讓誰,孩子不會懂得如何聽進訓斥,父母也認為應該態度強硬點給他一個"下馬威",其實這樣會更加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本來想引起大人的重視,非但得不到回應,還被譴責一番,這樣他們便會不斷與你對著幹以博取你對他的關注與理解。
04 如何做到有針對性地軟硬兼施,事到功倍?
美國著名的編劇、作家巴德.舒爾伯格著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讀過,這就是教育當中需要軟硬兼施的典型例子:父親嚴厲的"糟糕透了"讓小作者懂得不能因為別人的否定而垂頭喪氣,母親的溫柔的"精彩極了"使得作者知道不能因別人的讚揚而洋洋自得。
從中父母們可以得到啟示,應如何做到軟硬兼施:
1、訓斥語氣柔和但不失原則
訓斥孩子不可動不動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這樣的教育方式過於激進,可以先詢問為何這樣做,後果是什麼樣的,性格暴躁的孩子可能心情先得到一個舒緩,他才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道出原委,看清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就得軟下心腸仔細聽他的解釋與和他講清利害關係。
但是不能讓他一直沒有吸取教訓,還繼續犯錯下去,這時候得有原則,雙方達成一致原則協定就得遵守,比如做自己錯了事就要怎樣改正,爸爸媽媽只是提醒你,還得靠你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約定好的。
2、軟心腸用在讚揚優點,硬心腸用在指正補足
拿到一項小小的成績對於孩子來說是大大的驕傲,這時候發現了閃光點就得及時挖掘出來,給孩子一個肯定。
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倒了父親的桃樹,之後卻能主動承認錯誤,這位父親就懂得了抓住孩子的發光點,再怎麼生氣還是軟下心腸來誇讚了孩子,這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一筆財富。父母不吝嗇自己的誇讚,而不是無休止地不滿足於孩子的進步,然而在該指正的時候就得指正錯誤,不能含糊。
3、 因材施教,軟硬有針對性
不同的孩子個性不同,需要父母先了解孩子的品性,父母需與孩子多加溝通,孩子內心的想法是怎樣需要先清楚。有的孩子需要下硬心腸去嚴厲對待才會激發他的上進心,但是有的孩子就是多誇獎多鼓勵會產生一種認同感和光榮感。
4、 軟硬相輔相成,不是脫離
軟心腸是讓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學會平靜心態,父母是最好的表率,父母遇到問題平心靜氣,冷靜從容,那麼孩子與人相處以後也會禮讓三分。硬心腸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在生活原則問題上,有著自己接受程度的底線,什麼樣的要求該拒絕,這樣軟硬兼施,相輔相成,孩子不但對著生硬的道理得到情緒的安撫,也能從中學到了原則的把握。
5、 軟硬兼施,驅動力十足
只聽說過硬心腸能教育出優秀孩子,因為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軟心腸也是激勵孩子走向成功一大驅動力。硬心腸的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不加以插手,讓他們獨自尋求解決方法,若是無法達到要求,將會受到負激勵,會受到批評等等。
而與負激勵相反的是正激勵,也就是我們會軟下心腸時,給予孩子獎勵,比如肯定,稱讚,物質獎勵等等。正是有正激勵和負激勵,才有了驅使孩子前進的動力,若只硬不軟,或者只軟不硬,孩子便很快喪失掉前進的驅動力。
軟硬兼施的父母懂得掌握全局,收放有度,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會往極端發展,願為人父母的你我共勉,晚安!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