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2020-09-10 C計劃PlanC


原創 C計劃團隊


家庭裡,那些情緒崩潰的時刻

媽媽手指著我說:「做不完不準睡覺!」

我氣得把書扔在地上。

媽媽老那麼兇,她才不管我開心不開心。

我想對媽媽說:「希望您能友善一點。」


我偷偷玩手機。爸爸邊打我邊說:「你膽子太大了!」

我太痛了,認錯請求他別再打了。

最後被打的地方腫了好幾天。

我想對爸爸說:「雖然我確實做錯了,但處理也別這麼狠啊!」

……

這些來自孩子們「字字泣淚」的傾訴,展現了許多家庭常見的親子衝突模式。

在這些衝突中,父母情緒激動下,指責、威脅甚至打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寫作業」。

不過,這樣的方式往往事與願違。

有些孩子感到害怕、無助,表面認了錯,但內心非常牴觸,一有機會還是恢復原樣。

還有的孩子,被父母的情緒刺激後,甚至和父母爭吵,進一步激化矛盾。

各種各樣激烈的衝突損害了親子感情,還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畢竟,家是一個人最應該感到溫暖、感到被支持的地方


「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孩子們如此傷心、憤怒,身為父母的一方又是怎麼感受的?

最近網上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可以概括無數家庭的親子關係:「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

「每天早晨都痛苦無比。要不斷提醒、催促,才能讓他準時出門。」

「我為孩子的成績焦慮,每天晚上都要為寫作業鬥爭。」

……

從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你的付出已經開始,越積越多,也許永不停止。你對自己的孩子有各種期待,而 ta 身為一個獨立的人,當然不可能總是符合預期。同時,身為成年人,你還擔負著大量壓力,來自工作、社會,以及家庭其他成員。

煩惱瑣碎細密,中年生活的某個時刻,你繃不住了。和孩子的戰爭一觸即發。

去年有則令人哀傷的新聞:上海一位母親在開車時和車上的兒子發生口角,然後在盧浦大橋的車流當中突然停車。孩子衝下車跳橋身亡,母親緊跟其後,但沒能抓住孩子,只能悲痛捶地。

這種親子衝突升級導致的極端事件並不多見,但也讓不少身為父母的人都心有戚戚。


讓你和孩子都感到痛苦的日常衝突,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

你可能會覺得:都說要做好情緒管理、真正解決問題,可是真正「管理」、「解決」起來,好難。

避免這些衝突的發生,

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什麼?

和大家開啟這樣一個親子衝突的話題,是因為C計劃老師在家庭關係主題的課程中,了解到孩子們和家長們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比如開篇的傾訴,就來自於小學員們。

我們將介紹一個經典方法——「非暴力溝通」,來幫助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去維護和改善親子關係。

「非暴力溝通」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研創,他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介紹了這種溝通方式的原則和方法,以幫助人們理性、平和的溝通交流,避免爭端與衝突。

這麼厚的一本書,其實要講述的基本原則十分簡單:我們在表達時,要避免只是簡單地宣洩情緒、指責他人,需要更加誠實、坦率地表達自己

這套「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到底是什麼?原書總結為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1. 觀察

描述你看到的事實,而非去評價。尤其是如果一上來就指責對方或者宣洩情緒,那麼對方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申辯、否認乃至反擊。比如,看到孩子寫作業很慢時,可以說「我看到你一個小時才做了一道題」,而不說「你怎麼寫得這麼慢」「你怎麼這麼懶」。

2. 感受

陳述完觀察後,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是難過、委屈還是擔心等等情緒。很多時候我們不會表達、不好意思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用指責別人的方法來掩蓋自己的情緒。但是,當我們說出「你的寫作業速度讓我有點擔心」,其實遠比「我真希望沒生過你這個孩子」,更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內心

3. 需要

告訴孩子,是什麼樣的需要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情緒。孩子寫不完作業影響睡眠、容易生病?寫不完作業可能面臨來自老師的問責?在升學方面面臨壓力?坦誠地告訴孩子,你肩上的擔子

4. 請求

清楚地請求(而非命令)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讓孩子理解具體需要做的動作。比如,在30分鐘的寫作業期間不中途去玩別的東西,寫完作業可以盡情地玩。

試一試經過這四個步驟的梳理,你的親子溝通會不會順暢很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父母等待孩子的感謝,孩子等待父母的道歉 他們都等不到?
    父母在等待孩子的感謝,孩子在等待父母的道歉,結果他們永遠都等不到彼此想要的。這是網絡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相信很多曾經的孩子看到這句很有感觸,感同身受直擊心靈,而很多父母看到這句則是一臉茫然,外加詫異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居然在等待自己道歉。
  • 何炅淚灑《明偵》:別讓父母等待孩子的感恩,孩子等待父母的道歉
    這個從小活在父親期待中、渴望得到父親肯定的孩子,把父親留給自己的那份餅乾,解讀成了:「拿不到第一,爸爸傷心,不等你回來。」但在何老師的暖心解讀中,這些字其實可以排列成:「拿不到第一,爸爸不傷心,等你回來。」而當最終的謎底揭曉,那句話其實是:「拿不到第一,不傷心,爸爸等你回來。」這句話的重點,並不在爸爸,而在於沒有說出口的那個「你」。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為什麼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遇到事情只考慮自己、不感恩父母,對生養自己的家庭也毫無眷戀?這肯定和孩子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關,作為父母難辭其咎!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可是:溺愛教育、棍棒教育和包辦教育,卻反而在傷害甚至摧毀孩子。
  • 孩子應該感恩父母嗎
    父母說:「一家人有什麼好感恩的?一家人說謝謝,搞得好象很生分。」孩子說:「父母養孩子,一切不都是應該的嗎?我回到家,就是來享受的。還用得著說謝謝嗎?」最可怕的是,有一等人,天天拿著放大鏡,找所謂「原生家庭」的惡,把長輩的不好無限放大,盡力地渲染生活中的不幸。
  • 孩子懂得感恩,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對於父母,最大的回報不是來源於金錢等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在於孩子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懂感恩,家庭代代興。反之,不懂感恩的孩子將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殃及自身,禍害九族。,全靠父母塑造。」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業。如果只是一昧的溺愛,任他索求,這樣的孩子是生不出感恩之心的,只會覺得永不滿足。
  • 父母錯了也要勇敢向孩子道歉
    我們發現,大部分情況下是孩子道歉,而不是父母,因為父母覺得,我們有必要對孩子的言行負責,教導他們學會有禮貌、做錯事要道歉,但卻忽略了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通常都不知道父母有錯,也覺得父母不會那麼容易做錯事。
  • 對父母關愛冷漠回應,孩子缺乏感恩,父母也有"責任"
    在我小的時候,老師經常用&34;的故事告誡我們要心存感恩,孝順父母。雖然我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感恩的表達較為含蓄,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每天數次&34;,但也將感恩賦予在各種行動之中。家長會給孩子灌輸&34;思想,這樣會使得他們缺乏對父母的敬畏,覺得自己是父母的&34;,感恩之心自然會匱乏。
  • 父母這樣做,孩子懂感恩
    要捨得用孩子孩子不懂感恩,是因為父母做的太多,讓孩子失去了能力。前幾天被一位網友的孩子暖到了:網友的女兒才上一年級,母親生病,女兒天剛亮就起床,去廚房給媽媽做飯。過了一會兒,女兒用盤子端來熱好的饅頭和衝好的牛奶,放在床頭說:「媽,吃飯了。」媽媽剛撐著起床,孩子就端來臉盆,把牙膏也擠好。
  • 媽媽,你必須給我道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小編在驚嘆三歲兒童強烈的自尊心和原則感之餘,也不免思考「媽媽應該道歉嗎?」「媽媽該如何道歉?」。回顧整個事件,「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教導孩子愛護眼睛養成好習慣,但「媽媽」的教育方法卻一言難盡。而像「嫂子」這樣的父母廣泛地存在於我們身邊,他們是我們的父母,甚至是我們自己。記得看過一個街訪視頻,視頻中記者圍繞「父母會向你道歉嗎?」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這讓身為父母的他們多沒面子,還說道:「球球,差不多得了啊,不就一道數學題嗎,現在都承認你的思路也正確了。」現實生活中,像球球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總是拿著父母的頭銜壓制、否定孩子。但是當父母犯了錯,卻又不向孩子承認錯誤,礙於面子又或者覺得對孩子道歉沒有意義,就簡單地含糊過去。
  • 「感恩」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父母教孩子做人,先讓他知道感恩!
    感恩是人們經常說到嘴邊的一個詞語,感恩是人的原點是人生大廈的基石。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不能只是單純的說說而已,而是要讓他們真正的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感同身受才會徹底領悟感恩的含義。因此很多孩子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不懂感恩。只知索取,不懂回報,因此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是大人義不容辭的一件事情。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的心1. 在日常生活對孩子進行教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上都可以體現出感恩,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 當孩子不懂感恩時?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父母必讀
    當然,正因為父母給予的生命才能讓我們見到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當孩子不懂感恩時?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父母必讀。也許,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感恩父母?認為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我們想要來到的,但是如果你現在沒有出現在這世界上,你是不知道這世界的美好,也感受不到世間的人情冷暖。正是你跟你父母有緣分,你們才會有這種親密關係。如果,你父母只是生你下來,沒有給你無微不至的愛,你會自己長大嗎?即使是他們自己選擇了生你下來把你養大,你覺得這些苦是他們應該受的。
  • 父母做錯了,卻不知如何道歉?向孩子道歉的「正確」步驟
    永遠不要試圖用暴力的手段使孩子服從你,這樣你贏得了一時的勝利,卻輸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最珍貴的感情,輸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這種信任一旦失去,很難再回來。做錯事的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失去了對你的信任,你應該真誠地反省、道歉,現在開始改變,一切還來得及。
  • 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養出懂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修來的福
    老婆婆問:孩子你怎麼了?女孩說,婆婆我不認識你,你都能給我做煎餅吃,可我跟自己的媽媽吵架,我覺得媽媽不愛我,老婆婆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女孩好奇地問,婆婆你為什麼嘆氣? 老婆婆說:看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婆婆給你一個煎餅吃你都知道感恩,可是孩子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媽媽含辛茹苦的把你養大,從小到大給你煮過多少飯呢?你有沒有想過感恩媽媽呢!
  • 父母親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從家庭、學校到社會,處處可見。家庭是感恩教育的基地,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從小要有感恩之心呢?下面講個故事給大家聽。成語「一飯千金」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漢高祖劉邦效勞打平天下的韓信,未得志前,生活很窘迫。那時候,他常常到城下河邊釣魚,希望碰個好運氣,解決眼前的困境,但遲遲未能如願以償,韓信時常餓著肚子過日子。
  • 自己的付出孩子不會感恩,父母要堅持幾個原則,讓孩子知道感恩
    父母對孩子的愛很多都藏有「溺愛」的成分,總想要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而對自己卻感覺怎樣都無所謂。雖然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但許多孩子卻被養成了啃老族,而且絲毫不懂得感恩。,但如果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父母會很傷心。
  • 感恩節:做父母的要學會感恩孩子,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課
    他的老師跟我說過,現在的孩子,很少懂得感恩,在家是小公主、小祖宗,在學校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身邊人的幫助,社會責任感也很差。看起來,感恩教育更應該面向孩子。但我認為,孩子無條件信任父母,不管你給了他什麼,沒有給他什麼,他都會無條件地愛你。
  • 憑什麼我要向孩子道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吧,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很難真正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但是孩子還是會記掛在心裡的,TA只是在等父母的一句「對不起」罷了。2最近毛毛媽在微博上看到有博主在微博裡曬出了一張媽媽跟孩子道歉的聊天截圖,並發文稱:「有一個會和孩子道歉的父母的感受:真是太棒了!」這條微博引起眾多網友的共鳴。
  • 卑微的父母,培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這樣的父母生活中不少見,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不工作就不工作唄,我養得起。而孩子在這樣錯誤的培養下,變得逃避、懶惰、不知感恩,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02、跪著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一張照片,一位媽媽跪在人來人往的公共休息區,求兒子去上學。
  • 不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要教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人一生最應該感恩的對象莫過於對我們付出錯多的父母。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擁有感恩的心。教會孩子懂得感恩是父母的責任,以為的溺愛孩子,養成孩子只知索取,不懂回報父母富有最大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點一滴都在影響著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克隆體」。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引導孩子懂得感恩,讓孩子懂得自己得到的是別人用努力換來的,不是平白無故來的。讓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學會感恩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學會主動的尊敬他人,從教會孩子用謝謝等禮貌用語開始培養孩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