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書報文摘原創,歡迎轉載
「對不起!」
「沒關係。」
在中國人的腦海裡,這兩個詞語應該是一對兒拆不散的CP,仿佛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知道,刻在了我們的血液裡。每一句「對不起」如果不對上「沒關係」,好像都缺少了些什麼。我們很少探究,卻已根深蒂固。
只要被道歉,就應該去原諒,這是我們從小就懂得的教育觀念。可是,越是長大越是發現,並不是每句「對不起」,都能用「沒關係」去回答。很多時候,面對「對不起」,我們只想回復「不好意思,我不想說『沒關係』」。
涉及原則的「對不起」,說「沒關係」太兒戲
原則,是我們生活的底線,如果事情超過了這個底線,我們一定要表明立場,分毫不讓。
最近幾天微博熱搜充斥著各種聲明,讓吃瓜群眾眼花繚亂。一個個大家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名字對應著出現:#楊冪終止與範思哲合作#、#易烊千璽與紀梵希解約#、#劉雯終止與蔻馳合作#……這種各路明星和時尚大牌同時出現的場景上一次還是在某個大型時裝周開幕時,而這次卻顯得不那麼喜慶了。
解約、終止合作……這種單方面的聲明直白地表明了明星們的強硬態度,更激起了大眾的好奇眼光,越是深究越是想要為各位明星的表現起立鼓掌。
面對中國明星大規模的抗議行為,各路國際大牌紛紛表明態度,一則又一則帶有歉意的嚴正聲明佔領了網際網路頭條。
然而看到這些,不只中國明星,中國民眾的表現也十分冷靜。「對不起」我們收到了,但是,「沒關係」我們真的說不出口。
生活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問題,小問題中的錯誤我們可以去原諒、去包容,但是如果涉及底線,我們的態度一定要明確,立場一定要堅定。
「對不起」是你的歉意,不說「沒關係」是我的態度,原則之所以是原則,就因為它需要人們去堅持,去遵守。不是我們小題大做,而是涉及原則,不容侵犯。
有預謀的「對不起」,說「沒關係」太可笑
很多事情我們在做之前就可以預判出結果,如果明明知道事情的結果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仍然選擇去做,那麼這種明知故犯的愧疚,我們真的沒必要原諒。
凡凡是一家公司的項目助理,工作了三年,自認為工作努力奮進,多次向領導提出加薪申請,但領導卻一直沒有採納。凡凡覺得是自己的項目經理欣欣有意為難,所以心懷怨念。在一次項目招標中,凡凡故意弄錯欣欣的項目書,導致招標失敗。事後公司問責,查出了凡凡的問題,凡凡才知道事情嚴重,跑到欣欣面前認錯。面對涕淚縱橫的凡凡,聽他解釋自己的初衷,欣欣只覺得這份道歉實在廉價,那句「沒關係」如鯁在喉,怎麼也說不出口。
有人說,既然說出了「對不起」,就是有了悔改的心,應該給個機會,讓人痛改前非,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然而,我卻想說,事前已經料想到了結果,仍一意孤行,就是明知故犯,那麼,就應該去承受自己釀下的苦果。畢竟,面對有預謀的「對不起」,我們真的配合不出那句「沒關係」。
沒歉意的「對不起」,說「沒關係」太多餘
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群人,明明做錯了事情卻絲毫沒有悔意,有時迫於外界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做出懺悔的樣子,可是一旦外界壓力解除,又會故態復萌。所以,這種沒有愧意的道歉,接受了等於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
清清是個從小生活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人,父親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對於清清這個女兒非常不滿,只要一不順心就對她們母女惡語相向。剛開始只是小打小鬧,鄰裡一來勸架,父親就好像幡然悔悟,又是懺悔又是發誓,母親性子軟糯輕易就原諒了,以為只是偶爾,慢慢就好了。
然而,隨著日子的流逝,父親非但沒有變好,反而變本加厲了起來,從汙言穢語升級到了拳打腳踢;從剛開始的鄰裡拉仗,到後來的警察登門。父親一次次的道歉,母親一次次原諒,周而復始。最終,母親不堪重負,一紙訴狀將父親告上了法庭。
法庭之上父親如洩了氣的皮球,一遍遍地說著「對不起」,然而已經身心俱疲的母女倆實在說不出原諒的話語。
一個人的態度不僅表現了TA對過去發生事情的看法,也預示著TA之後的行為走向。沒有愧意的「對不起」說再多遍也不過是隱去了後半句的「下次還這樣。」認真翻譯過來就是一句義正言辭的「我沒錯」。如果明白了這些,還能說出口「沒關係」,那可能真的是聖人了。
時代的飛速發展不僅標誌著社會的進步,也預示著我們應該更辯證的看待事物。9102年,早就不興道德綁架那一套了,所以,面對「對不起」,如果那句「沒關係」講起來略顯困難,那麼,就請你大聲地回答「不好意思,我不想說『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