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被侵害3年之久!不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會坑了孩子

2020-10-10 育兒評估說

導讀:9歲女孩被侵害3年之久!不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會坑了孩子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9歲女孩被侵害3年之久!不會「傾聽孩子」的父母,會坑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前天,我帶孩子去做手工藝品。我看到旁邊有一對母女。那個女孩在玩手工藝品時做了一條項鍊。她對媽媽說:「媽媽,你覺得我做的項鍊看起來不錯嗎?」
她的母親沒有抬起頭,繼續刮擦手機屏幕,好像她沒有聽見她一樣。
這個女孩不再說話,繼續玩她的手工藝品。過了一會兒,她跑過去,問媽媽看她做的項鍊。
母親不耐煩地說:「你一個人玩,母親很忙!」這個小女孩失望的表情可憐,但她的母親根本沒有注意到。
當小女孩第三次來到母親身邊時,母親生氣地說:「如果你不玩,我們會離開的。」她急忙把小女孩拖出車間。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存在性焦慮」,這意味著當孩子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漠不關心時,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生存感,也沒有被愛。
不用說,這一天小女孩不會感到高興和滿足。在嘗試與母親溝通之後,她沒有得到父母的適當答覆。她渴望被愛為奢侈品。
父母知道對孩子造成多少傷害嗎?
1.不聽可以使孩子感到被排斥
2014年9月3日,央視報導了一條消息:一個9歲女孩遭受性侵犯三年後,她的父母一無所知!
人們沒想到的是,暴力的「惡魔」實際上是一個熟悉的鄰居,離家只有一步之遙。
據報導,由於女兒的內衣上反覆出現汙漬,劉女士在醫院檢查後發現女兒受到了性侵犯。
使劉女士感到遺憾的是,由於女兒年紀輕輕,在過去三年中每個周末都被迫「乖乖地」來到她家。她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和身體創傷。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會發現這令人難以置信,為什麼孩子在受傷時不告訴父母,而父母這麼長時間一直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變化!
孩子不與父母溝通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傾聽和回應,他們不理解,或者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責備和批評。


這導致兒童害怕與父母交談並且害怕知道他們的秘密。
對於親子溝通,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反思嗎?
在生活中,為了樹立榜樣,有些父母會在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時下意識地責怪他們的孩子無知,而不是聽真理。
即使不是他自己的孩子有過錯,他也會一味地責怪他,以表明他受過良好的教育。
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孩子感到委屈並且不敢說出來,因此他只能自己承擔。
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父母溝通的不願越來越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鴻溝將形成,導致孩子越來越孤立和被排斥在外。
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父母溝通的不願越來越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鴻溝將形成,導致孩子越來越孤立和被排斥在外。
2.學習傾聽是對孩子的最大尊重
聆聽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刻意去做。
在某些情況下,靜默聆聽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身份認同感,並使孩子感到尊重和肯定。
有一個故事:母親的喉嚨有問題,她接受了小手術。醫生要求她至少十天不能說話。
放學回家後,我兒子在門口大喊:我非常討厭老師,我不想再上學了!
如果情況正常,並且聽到兒子這樣說,母親通常會嚴厲地責罵他,但考慮到醫生的建議,母親不得不保持沉默。
生氣的兒子告訴母親關於他的不滿:「媽媽,今天老師說我的作業被複製在同一張桌子上,但確實沒有發生。為什麼老師看不到我的辛苦和進步。..」

兒子看到母親不說話,繼續說出自己的不滿,然後如他所說,哭了。
母親仍然不說話,但抱著她悲傷的兒子。
兒子很快平靜下來,對母親說:「謝謝母親,謝謝您的聽我講話,感謝您對我的理解,將來我會努力讓老師看到我的成績。」
演講後,我開心地去做作業。
耐心地聽孩子講完話,讓孩子經歷一種尊重和理解,孩子在講完話的那一刻就已經得到了營養和治癒。
《很少有人走的路》說:「聽是要專注於另一個人。這是愛的具體體現。」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好的安慰方法是先聽他說完話。這是對孩子的最大尊重。
所有的教育都來自傾聽。當您學會傾聽時,您還將學會理解您的孩子。與您孩子的關係會越來越好,您的孩子會談論所有事情。
所有的教育都來自傾聽。當您學會傾聽時,您還將學會理解您的孩子。與您孩子的關係會越來越好,您的孩子會談論所有事情。
3.複述聽力是最好的聽力方法
在美國南部的一個農村院子裡,有一個男孩高興地跳上月球。
看到這一幕的母親好奇地問:「你在做什麼?」
男孩指著月亮,興奮地說:「我要去月球了!」
母親對兒子的想法感到吃驚,但她仍然聽著孩子的瘋狂想像。
孩子說完話後,他的母親笑著說:「登月很高興,但是您要記得回家吃晚飯!」
許多年後,電視上放映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人,這個人是當年的小男孩,他是阿姆斯特朗。
想像一下,如果母親沒有很好地聽男孩的夢,但是在男孩說完話之前殺死了男孩的異想天開,那麼她可能沒有取得後來的成就。
講述和傾聽會使孩子感到被接受和理解,並將加強孩子的一些想法。
因此,當一個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意願時,作為父母,他只需要聽和說出來即可。這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複述可以使孩子感到被理解,認可和肯定,並陪伴他們沉浸在時事和情感中。
使用我們的複述幫助他人更好地重現事件,體驗感覺並展示宏偉計劃,這對孩子的生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說他兒子和祖母一起玩耍時,我去洗了臉。他很高興突然跑過去說:「媽媽,媽媽。」我對她說:「好,媽媽正在洗臉。」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他想告訴我他很高興。我問:「你開心嗎?」他自己逃跑了。
從心理學上說,積極傾聽可以為解決兒童釋放情緒和定義問題的方法打開第一步。
通常,孩子們會自己接管問題,並最終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
在接管和解決問題的不斷訓練中,孩子的獨立能力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成長是孩子慢慢變化的方式。
一個關心和傾聽的孩子可能「成為一個越來越獨立和自我完善的人,他勇於探索世界,善於與他人合作,即使他遇到挫折,他仍然可以給予他人同情和幫幫我。」
做父母的最大智慧是多聽孩子的內心聲音。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防範孩子被侵害,父母能做什麼?了解3類侵害把握性教育2個關鍵期
    猥褻性侵不單單只發生在女孩身上,男孩也難以避免啊。近年來,全國性侵害兒童的案例時有發生,性侵害兒童案件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痛點。這些案例中不乏企業老闆、大學教授、德高望重的長輩等,侵害事件像一枚毒針,扎痛了很多家長的心。 常見的侵犯類型。臨時起意的猥褻。
  • 什麼樣的孩子最受歡迎:擁有傾聽美德的孩子,他人生路會更廣闊
    他們不懂得尊重孩子,沒有真誠地傾聽孩子的聲音。他們只是仲裁者和裁判,行使自己的武斷和控制。原來,我們的孩子沒有傾聽這個能力是因為父母沒有傾聽的意識。如果父母沒有傾聽孩子的意識,就無法理解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心理變化,自然就沒有辦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我們與孩子的距離便會越來越遠,甚至會造成一些無法彌補的遺憾。
  • 不會聽課的孩子學習多走彎路,3個技巧培養傾聽習慣,父母要重視
    因此,「聽」是培養孩子智慧和理性的重要途徑。我們都希望孩子以後學習好,但是要想學習好的關鍵是孩子學會傾聽老師講課,不會聽課的孩子在學習上就要走彎路,甚至落後。傾聽雖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卻是成長中的大事情,養成孩子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所以,良好的傾聽習慣與能力需要父母有意的培養與訓練。
  • "霍桑效應":有一個會傾聽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長幼有序,這也使得很多古板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只知道擺家長的權威,強行幹涉孩子的生活和興趣愛好。不知道各位家長平時會不會看《少年說》,它是一檔很有意義的青少年心理釋放表述節目。其中有一期上臺吐槽的小女孩叫做周孟琳,她和母親的一番對話,值得深思。
  • 擁有傾聽美德的孩子,他的人生之路會更寬廣
    他們不懂得尊重孩子,沒有真誠地傾聽孩子的聲音。他們只是仲裁者和裁判,行使自己的武斷和控制。原來,我們的孩子沒有傾聽這個能力是因為父母沒有傾聽的意識。如果父母沒有傾聽孩子的意識,就無法理解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心理變化,自然就沒有辦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我們與孩子的距離便會越來越遠,甚至會造成一些無法彌補的遺憾。
  • 愛說話的孩子隨處可見,會傾聽的父母有幾個?好父母,都懂得傾聽
    其實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溝通;而許多父母常常忽視了這一點,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卻不懂得要多多傾聽孩子。「不會聽」的問題其實比較多見,許多父母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孩子一通責罵,絲毫不聽孩子解釋原因;還有的父母看到別的孩子的長處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根本不聽孩子訴說為難之處;更有父母在孩子選專業時替孩子選擇一個自認為有前途的專業,毫不在意孩子的興趣所在。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孩子需要父母傾聽他們的想法,3個要點讓孩子願意溝通
    孩子沒有體會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在委屈和憤怒中,她也無法以平和的心態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是以一種批判嘲諷的方式去回擊媽媽。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這麼回應孩子:1、給建議——你再找找看,鑰匙會不會是你忘記放哪裡了?包裡有沒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迫不及待地給建議。
  • 為什麼父母越懂傾聽,孩子越會自主閱讀?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口頭表達總是邏輯不清,問該怎麼辦,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老是說個不停,讓大人有點煩,有的父母覺得孩子的觀點總是很幼稚,問我有什麼辦法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這些都是父母單方面的看法,換到孩子的角度來看呢,你會發現,這些孩子其實都很難從父母那兒得到足夠的傾聽。但父母傾聽孩子,真的特別重要,比孩子怎麼說重要得多。
  • 不懂傾聽,無法談愛:用心傾聽的父母,竟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
    在大部分的傾聽中,我們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接受者,而是給予者,尤其是父母在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個5歲的孩子,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對於這種情形,作為父母的人或者如果你是父母,該如何處理呢?或者說,以下常見的5種傾聽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
  • 學會傾聽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為孩子最信任的存在 我們人最喜歡和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新奇的發現,和悲傷的心情。孩子更是這樣,孩子的關係很簡單,就是家人和朋友,老師。作為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家人,我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心聲。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和爸爸媽媽無話不說。父母是他們最信任的夥伴。如果我們像故事中的媽媽那樣不信任孩子,沒有認真聽孩子說,那一場悲劇將無可避免。
  • 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有的孩子三歲了是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但是有的孩子到三歲了還不會說話,一段時間會喊爸爸媽媽,一段時間又不喊了,不會主動去叫人,也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讓家長很是著急。那麼,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 女孩25樓跳下,無數父母刺痛:「為什麼孩子什麼都不和我說?」
    8月22日,四川一個年僅15歲的女孩從25樓不幸身亡,而更讓人悲痛的是,在樓下試圖接住女兒的爸爸,被墜樓的女兒砸傷,經搶救無效也不幸離去。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嗯哼被問到:「你做什麼事情媽媽會生氣?」嗯哼回答到:「媽媽從來都沒有跟我發過脾氣!」懂得好好說話的父母,不會隨意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 檢察長告誡父母,惡魔不會在意孩子太小,更不會在意性別
    檢察院檢察長與法學教授聯合編著,用法律條款配合真實案例解讀,教你如何防範與應對侵害。前幾日,一位9歲女孩的家長因為老師教授性別與懷孕的知識發怒了,理由是孩子還太小。結果,被眾多網友狂打臉。雖然覺得那位家長如此遭遇臉太疼,可想到同情她可能導致的深遠影響與不良後果,筆者還是堅決站到了打臉隊伍中。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怎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回答?不要再煩了!閉嘴!你沒有說話的權利!…"這樣的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有沒有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聽孩子說話,不給孩子發言權。尤其是當父母覺得孩子犯錯的時候,更是不允許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解釋就是頂嘴和狡辯。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聽話,卻很難做到傾聽孩子的心聲。
  •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這時候所有的人在孩子的世界中都是一樣的。大部分孩子在2-3歲的時,已經能明確的表達出對性別的認知,看到大孩子,會說出哥哥,姐姐等區分性別的稱呼。他們也基本能準備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孩子無法辨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侄女就屬於這部分的小朋友。
  • 3歲女孩為媽媽準備懲罰戒尺:父母的「看不見」正在毀滅孩子未來
    但其實,當孩子萌生這樣「幼稚」的想法時,如果媽媽們不急於否定和打擊,肯細細品查後就會發現,你會了解到一個全新的幼兒世界,了解到幼兒行為背後真正的需求!一、「幼稚」行為背後,這些才是孩子的真正需求!其實在生活中,幼兒「反抗」父母教育,和那個自己制定規則的3歲小女孩一樣的場景有很多!
  •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3歲無法分辨性別是正常的現象。2歲之前的孩子都無法區分男女,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全面。這時候所有的人在孩子的世界中都是一樣的。大部分孩子在2-3歲的時,已經能明確的表達出對性別的認知,看到大孩子,會說出哥哥,姐姐等區分性別的稱呼。他們也基本能準備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孩子無法辨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侄女就屬於這部分的小朋友。
  • 傾聽孩子有多重要?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聽話,但父母經常聽不到孩子的話;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時常不懂孩子的心。,殊不知早已誤解了孩子的想法, 請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都無時無刻不渴望著被父母傾聽。當被父母傾聽的時,孩子會感覺到被尊重、被接納,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安全感。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我家孩子才9歲!網友聽完炸鍋了
    直接甩出一句: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事的年紀嗎?02認為/性/侵害離自己的孩子很遠,這是種錯覺很多父母認為/性/侵案件雖然頻頻被曝光,但存在著一種僥倖心理,認為自己家的孩子不會那麼倒黴的。這裡需要提醒家長,這種僥倖心理真的不能有,9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真的是觸目驚心:根據監察機關統計,2017年到2019年三年中/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超過了4萬人,佔侵害未成年人總數的的1/3。根據監察機關統計,2017年到2019年三年中/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超過了4萬人,佔侵害未成年人總數的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