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聽課的孩子學習多走彎路,3個技巧培養傾聽習慣,父母要重視

2020-11-08 涵妮媽媽育兒經

昨天跟好朋友聊天時,她說起最近孩子沫沫所在的幼兒園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好朋友看到了沫沫在幼兒園裡的表現,發現沫沫不是太會聽老師講話。

當老師講話的時候就看到沫沫自己在玩手指頭,等到老師提問她時,她茫然地瞪著大眼睛。後面有個活動是老師講故事,這個故事沫沫在家裡聽過,但是在老師講的時候沫沫不斷地去插話,老師說其他小朋友還沒有聽過故事呢,讓她陪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故事聽下來。

可是沫沫堅持沒一會又站起來插話,這就打斷了其他小朋友完整地聽故事。

而且好朋友發現,沫沫在幼兒園出現的這些問題在家裡並不明顯,到幼兒園怎麼會變得這麼明顯呢 ?

一、父母要知道孩子的聽力不等於傾聽能力

人有兩個耳朵一張嘴,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

正常的耳朵都能聽,這種天生的本領還用培養嗎?

其實不然,「聽力」不等於「傾聽」。

我們都知道「傾聽」要有正常健康的「聽力」為生理基礎,但是有了「聽力」未必善於「傾聽」,因為「傾聽」是有目的、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

傾聽既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自我意識的有效工具。因為有效地傾聽有助於從孩子的理念、思維模式和思考途徑中去探尋出適合自身的結果出來,這種境界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寫照。因此,「聽」是培養孩子智慧和理性的重要途徑。

我們都希望孩子以後學習好,但是要想學習好的關鍵是孩子學會傾聽老師講課,不會聽課的孩子在學習上就要走彎路,甚至落後。

傾聽雖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卻是成長中的大事情,養成孩子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所以,良好的傾聽習慣與能力需要父母有意的培養與訓練。

二、孩子每個年齡段傾聽的發展特點

聽力是孩子能仔細聽聲音和言語的能力。如果孩子要學習和理解口頭語言,就需要有仔細聆聽的能力。

在孩子各個年齡段傾聽的發展特點:

★1~2歲的孩子通常能夠對一個簡單明確的指示做出準確的傾聽反應,例如:「指給媽媽看,哪個是小狗?」、「奶奶在哪兒呢?」

★2~3歲的孩子能聽懂語言中的附加詞,如「大」或「小」,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把那個大的玩具熊拿過來。」

3歲的孩子基本能聽懂兩個同時出現的指示語,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拿著你的小玩具,去給爸爸看看。」這個時候孩子的專注傾聽時間大約是5分鐘左右。

★3~5歲的孩子能理解3個以上同時出現的指示語,其中包括方位詞,如上、下等。

5歲的孩子通常已經能聽懂對方語句中的連詞,如「如果……那麼……」,我們可以孩子邊唱邊說:「如果你感到高興,那就拍拍手!」

三四歲的孩子大概能傾聽10分鐘,五六歲的孩子能傾聽20分鐘。

三、培養孩子傾聽的好習慣需要這樣做

這樣的情況你是不是經常遇到:

那就是無論我們重複多少遍,孩子依舊把我們說的些話當耳旁風,完全忽視你。我們會感到精疲力盡,幾近抓狂。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呢?

1、給孩子一個安靜傾聽的環境

我們在與孩子交談時儘量把周圍噪聲降至最低,把電視、手機等音量調低或關掉。給孩子一個無幹擾的安靜傾聽環境。

同時,我們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慢一點兒,中間要稍有停頓,給孩子辨別和理解的短暫時間。

2、經常跟孩子玩「悄悄話」的遊戲

在做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們需要把聲音放得很低,挨著孩子的耳朵悄悄地說話,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來傾聽,這樣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聽力。

在女兒3歲時,這是她最喜歡的遊戲,我會在她耳朵邊說一句話悄悄話,然後娃爸在旁邊會故意的問女兒:媽媽,跟你說的什麼啊?告訴爸爸吧。」每次女兒都會把我說的話再悄悄地去告訴爸爸,這樣在玩遊戲中,我們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傾聽能力。

3、在講故事中鍛鍊傾聽能力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我女兒,她是從一歲開始就閱讀的。

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注意要咬字清晰,不能硬照搬書中文字,可以根據故事情境適當增添一些簡單的形容詞和動作,提高孩子的傾聽興趣。

同時,我在給女兒讀熟悉的繪本時,會故意讀錯其中的一句話,女兒會發現並給指正出來。

這樣的方式,都會鍛鍊到孩子的傾聽能力。

寄語: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應注重激發孩子的傾聽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孩子傾聽能力的發展,讓孩子樂於傾聽、學會傾聽。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但是,如果超過了三歲,一些不好的壞習慣就很難改掉,好習慣也不好再培養。所以家裡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狠心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將來受用無窮。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0-3歲的孩子是他們大腦發育和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
  • 語文學習就是要「走彎路」,3個必走彎路,才能幫你提高學習能力
    家長覺得自己沒少付出精力和時間,都是在幫助孩子高效學習,怎麼就一點進步都沒有呢?其實,語文學習就是要「走彎路」,多走彎路,體會到學習的規律,才能提高學習能力。害怕孩子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走彎路,其實就是家長的焦慮,擔心落後到起跑線上,擔心被淘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沒必要有這樣的擔心。3個必走彎路,我們來一起看看,是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
  • 給家長的建議:趁著假期,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這些習慣
    因為孩子早些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時,不會太擔心孩子是否可以適應,父母不會焦慮,孩子也不會有恐懼感。04 培養閱讀的習慣新課改後,語文知識更多樣化,更需要孩子發散思維去學習,所以對於父母來說在、趁著假期多讓孩子閱讀一些課外資料,可以安排一天一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題材不限。開闊孩子的視野。
  • 開學一周了,想讓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重視培養良好的習慣
    一周了,有些孩子的書,封面有些已經皺了。家長最好教孩子給書翻一翻書皮,圖省事的,乾脆買個透明的書皮包一下。對了,書皮一定要素些,不要有圖案。通過給書穿衣服,讓孩子明白要懂得愛護書本。對知識的敬畏從保護書開始。(3)耐心傾聽,細心完成。
  • 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再不重視就晚了
    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父母記住,一定要多引導,多提醒,多鼓勵,多讚美。 到跟孩子說話時的耐心、面對面地對話等細節,就能很好地培養到孩子的專注力、認真傾聽的習慣。 因此,對於孩子無數個「為什麼」,家長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導和鼓勵,少一些嘲笑,少一些不耐煩。
  • 要上小學啦!這5個方法,培養孩子終生受益的學習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這足以說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但是,進入小學以後,發現很多孩子普遍存在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課時經常走神,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自習課沉迷於空想,東翻西看,浪費時間;做作業或複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一邊聽課一邊畫畫,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做作業或考試時容易馬虎、出錯;太愛面子,不懂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不主動去向別人請教
  •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靜心的習慣。從大班開始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學會「安靜」地坐下來,可以讓他看書、畫畫等等,做這些事時要漸漸讓孩子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講話。特別是男孩子,還要注意引導他們不要時常站起來走動,以適應小學一節課40分鐘的上課時間。 2.培養認真傾聽的習慣。學會認真傾聽是孩子入學以後能不能專心聽講的重要前提,很多「學困生」很突出的表現就是沒法聽別人說話。
  • 班主任提醒:學霸的培養,離不開習慣的養成!家長要重視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是學霸,家長很是羨慕。其實,想要培養一個學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家長要知道,習慣是學霸養成的關鍵,想要孩子成為學霸,習慣的培養家長要重視,要做好!在學習上同樣如此,自律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到哪裡去。因為自律,所以主動學習,從不用父母逼迫著學習。在他們心目中,學習是正事,理應先於娛樂,一心向學,心無旁騖,全力以赴。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3個好習慣,父母一定要幫他養成
    好習慣讓孩子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壞習慣讓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教育就是培養習慣,3個好習慣,父母一定要幫他養成!
  • 致家長的一封信: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我們談心的目的,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天我想從數學學習及興趣培養等方面,與您們作一些探討,不到之處,請各位多多包涵。一年級是孩子們學業起步的階段,要想孩子愛上數學,就要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首先是家長要多鼓勵,讓孩子獲得認可感。
  •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三年級前,要培養學習好習慣
    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怎麼樣?其實好的成績來源於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小學三年級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確保孩子優異成績的基礎!所以,三年級前請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它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進入小學後的三年級前,早期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時期。
  •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那具體怎麼做呢?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就相當重要。有心理學家表明:充滿高壓和命令的氛圍並不利於大腦思考。但學習又是大腦的活動,如果大腦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學習往往會變得很被動,其創造性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稍微出點錯,有的父母就會大聲呵斥、大吼大叫。
  • 班主任提醒:學霸的培養,離不開習慣的養成!家長一定要重視
    家長要知道,習慣是學霸養成的關鍵,想要孩子成為學霸,習慣的培養家長要重視,要做好!在學習上同樣如此,自律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到那裡去。因為自律,所以主動學習,從不用父母逼迫著學習。在他們心目中,學習是正事,理應先於娛樂,一心向學,心無旁騖,全力以赴。
  • 這6個習慣,父母請一定要「逼」孩子養成!受益終生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長一定要幫助他養成這6種習慣!看看你家孩子具備了幾種?
  • 新學期,先培養習慣再抓成績!附7條讓孩子學習受益的好習慣
    開學已經進入倒計時了,你家孩子「收心」了嗎?在剛過去的假期,孩子們和處於放鬆的狀態,學習精神有所鬆懈。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先努力培養起孩子的學習習慣,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黃金期,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為後續學習生活打好基礎。新學期新氣象,督促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吧!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有這3個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
    書籍是前人的智慧結晶,讀書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見識面更能解決父母在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困惱,可以讓孩子讀書,有書的陪伴孩子才不會那麼孤單。如果你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好好教育孩子如何去讀書。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孩子可以從書中學習到為人處世、培養興趣愛好。每一個學霸都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那些不愛閱讀的孩子,已經具備「差生」的潛質,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 童憶園-這6個習慣,父母請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02參與家務勞動,培養責任感凡凡媽從小就會給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務活。媽媽對凡凡說:媽媽負責做飯,爸爸負責洗碗,凡凡負責倒垃圾。所以凡凡一直很習慣的看到垃圾桶裡垃圾多了就自己去倒。
  • 1-9年級好習慣培養指南
    快來一起學習吧!從小養成好習慣,優良素質便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下面這11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1. 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學生要學會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埋怨環境。2. 預習的習慣提前預習,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和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3.
  • 學業成功關鍵是聽課效率,掌握這7個聽課技巧,幫娃提高聽課效率
    課堂「正餐」若沒有吃好,即使在外面補習班如何去「進補」,效果通常都不會很理想。02 提高聽課效率的七個技巧1.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安靜等候上課不打無準備之仗。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能讓自己更快地進入上課狀態。
  • 孩子睡眠不好,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從這幾點做起
    前兩天小麗的爸爸生病了,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爸爸,小麗就想把他的孩子託付我照顧兩天。孩子今年已經三歲了,本來想著應該也不會出什麼大的問題,所以我就立馬答應下來了。但是,沒有想到小麗的孩子居然這麼淘氣,晚上一兩點了還不想睡覺,一晚上又要吃東西,又要喝水,把我折騰的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