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學霸的培養,離不開習慣的養成!家長要重視

2020-09-10 名校家長


文:逗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是學霸,家長很是羨慕。

其實,想要培養一個學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家長要知道,習慣是學霸養成的關鍵,想要孩子成為學霸,習慣的培養家長要重視,要做好!

1、主動學習,自律性強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

說到底,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唯有自律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上同樣如此,自律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到哪裡去。

因為自律,所以主動學習,從不用父母逼迫著學習。

在他們心目中,學習是正事,理應先於娛樂,一心向學,心無旁騖,全力以赴。

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這種習慣的養成。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有效地利用時間。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養成孩子自覺學習做事的習慣。


2、堅持預習,善於思考

不少人對預習並不是那麼重視,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老師講就可以了。

殊不知,若不提前預習的話,就不能知道自己的學習難點在哪裡,聽課就沒有重點,盲目接受學習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而學霸們都堅持閱讀,利用預習來提高自己的成績。

在他們眼中,預習一般要達到以下這幾個目的:

對於下一課所學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理解新知識,能夠把新舊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有機聯繫;

找出課文中的重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著重做好筆記;

了解課後的習題,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做個記號,等老師授課的時候注意聽講或是主動向老師提問。

預習是做好聽課的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知識上的三重準備。

在預習過程中善於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成績將會很大的提高。


3、及時複習,查漏補缺

知識點是相互關聯的,在學習新知識必定會涉及到舊知識點。

如果沒有掌握舊知識點,必定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會感到困難。

因此,必須對舊知識進行及時複習、查漏補缺,才可以做到溫故而知新。

複習不僅僅是在考試前複習,我們要按照一定的規律,根據相應的時間線進行複習。

每天複習,當天學的東西當天就進行複習。

每周每月複習,對講過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和總結歸納。

具體的複習方法可這樣,課後不急於做作業,先把課堂知識像「過電影」一樣複習一遍。

及時複習學過的知識點,鞏固所學的知識。

還可以找相關的練習題做做,通過認真做題,仔細分析,整理總結來達到鞏固這些舊知識點的目的。

做好良好複習,能夠輕鬆學習,多學習充滿信心。


4、善做筆記,高效記錄

記筆記,是當學霸必須要有的習慣。

課堂45分鐘,老師講的東西非常多,而且有些老師講的挺快的,如果不做筆記,就根本不能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

即使孩子再聰明,他的記憶力也是有限的,再加上時間一長,必然會對一些知識有所遺忘。

知識遺忘了,成績自然不理想。

而學霸都知道做筆記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課堂記筆記,課後學習也善於做筆記。

他們的筆記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條理清晰。

除此之外,還經常翻開筆記本,利用周末時間進行整理,整理的同時也是一次鞏固學習的過程。

總之,家長要教會孩子做筆記,這樣孩子會終身受益。

5、重視閱讀,培養興趣

全國小初「部編本」語文教材的主編溫儒敏曾坦言:

「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語文,越來越成為拉分科目,再不重視閱讀,孩子將無緣上大學。

朱永新先生曾說過:「沒有閱讀,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早早的餓死了。

真正的學霸,不會只顧著刷題,而是懂得閱讀的重要性,平時堅持進行閱讀。

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

在閱讀過程中,勤於朗讀、背誦,勤於做讀書筆記。

從小學階段就應該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將受益終身。



6、參與家務,鍛鍊能力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朱棣文一家被稱為「美國史上最牛華人家族」,兄弟三人都是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

很多人都好奇,他們家到底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朱媽媽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從小學習下廚、做家務。

從小就會烹飪的朱棣文,在中小學就經常帶著自己做的飯上學,與同學們分享。

朱棣文說:做實驗就像做飯一樣,用冰箱中有限的食物,做出無限的美食,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很重要,但首先應該讓孩子在家庭中承擔責任。

孩子能通過做家務獲得自信,這種自信也可以轉移到他學習的自信上去。

家務培養的是人的生存能力,會做家務的孩子,將得以巨大的成長,從而去取得更好的成就。

學霸大多具備這些習慣,培養孩子好習慣還不晚!

各位家長們,請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積極的引導。

相關焦點

  • 班主任提醒:學霸的培養,離不開習慣的養成!家長一定要重視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是學霸,家長很是羨慕。其實,想要培養一個學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家長要知道,習慣是學霸養成的關鍵,想要孩子成為學霸,習慣的培養家長要重視,要做好!
  • 一生E本分享:學霸的培養,離不開習慣的養成!家長一定要重視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是學霸,家長很是羨慕。其實,想要培養一個學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家長要知道,習慣是學霸養成的關鍵,想要孩子成為學霸,習慣的培養家長要重視,要做好!
  • 葉聖陶: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為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家長會更省心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雖然「唯成績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摒棄,但孩子能有好的成績、考入好的學校卻還是每個家長的願望。但是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在學習上可以少費心呢?我們來看看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是怎麼說的吧!
  • 班主任公認的學霸,大多從小就有這4個特點,家長要好好培養
    ,有次,班主任跟我說我兒子是有做「學霸」的潛質的,她總結過很多學霸的4個特點中,兒子佔了3個,讓我一定要多關注稍弱的部分,爭取教出一個小學霸!班主任說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有主動學習的動力,不是被家長或者老師要求學或逼著學,而是要有「我要學」的勁頭。
  • 30年教齡的小學老師提醒:小學前三年養成以下習慣,以後妥妥學霸
    一直在小學深耕30年的特級教師姑姑,知道我的情況後,就和我談了很多關於孩子上小學後學習方面的事情,姑姑強調的一點,好習慣比分數重要,那些成績穩定提升,能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學生,一定是先前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基礎。孩子一到三年級,家長多費些心,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孩子學習輕鬆,成績差不到哪裡去,家長輔導省心。
  • 班主任坦言:7歲之前,「逼」孩子養成以下習慣,上小學會很省心
    一位從教10餘年的班主任朋友曾坦言:「父母再愛孩子,7歲前也要狠心逼娃一把!」之所以要逼孩子,這位班主任給我舉了個例子讓我心服口服。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習打下基礎 專注力是提升學習效率的基礎,僅僅是專注還是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成為學霸。
  • 有學霸潛質的孩子,身上會有這3種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所以,這麼多年一直陪孩子學習,默默期待孩子能逆襲成學霸。後來和一位資深的老班主任溝通過,她跟我說:「孩子能不能成學霸,是能看出來的,有學霸潛質的孩子,身上會有3種特徵,要是沒有,家長就要往這方面培養!」
  • 有學霸潛質的孩子,身上會有這3種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所以,這麼多年一直陪孩子學習,默默期待孩子能逆襲成學霸。 後來和一位資深的老班主任溝通過,她跟我說: 「孩子能不能成學霸,是能看出來的,有學霸潛質的孩子,身上會有3種特徵,要是沒有,家長就要往這方面培養!」
  • 學霸的養成,家長的堅持!
    從一年級開始,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養成完成作業的習慣。如果一到三年級,每天都可以保持這樣,接下去的學習,家長可以變得輕鬆多了,無需督促,孩子自己就會很自覺的做好這一點。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讓孩子擁有強大的理解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等等,閱讀的好處太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可以慢慢開始對孩子閱讀的培養了
  • 小時候有4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潛在的學霸,家長們要引起重視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以下4個特徵,千萬要引起重視,好好培養,別辜負了孩子的天賦。因此,家長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想辦法給孩子報補習班,而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老先生一句話,就點出了學習的本質和教育的重要性。縱觀各大高考學霸,哪位狀元沒有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呢?湖北省高考狀元唐楚玥,她的父親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注意習慣的培養了,特別是閱讀和學習的興趣,一定要儘早培養。」
  • 班主任提醒:開學第一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家長必讀)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與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每年高考成績出來時,學霸分享的經驗總結依然離不開習慣二字。山東學霸孟令昊分享他的高分經驗:做事情有計劃,學習時要專注的投入。要主動思考,堅持課外閱讀。好習慣,決定好成績,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 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從一二年級就開始了,父母要重視
    一二年級的孩子在自控能力與意志力上不是很堅定,所以需要父母督促孩子,去養成一個好學習的習慣。家長可以自查,孩子是否在二年級之前養成了以下學習習慣:① 制定完整的學習計劃,有明確的目標;② 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好預習和複習;③ 集中精力學習,不需要家長督促;④ 每次聽課、讀書都做好筆記,抓準重點;
  • 開學一周了,想讓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重視培養良好的習慣
    好多家長陪娃也陪出一些經驗。多年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新生入學後,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今天,與家長們聊天時,好多人都告訴我:一年級的內容好簡單,幾乎都是學前班學過的。現在一年級堅持「零起點」。老師依據教材的內容從頭開始教起。剛開始,內容是較簡單。但是,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一年級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嚴格很多。雖然很多內容學前學過的,但家長關注的點不要只放在知識內容,更要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
  • 葉聖陶:沒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想要成為學霸的路是遙遠的
    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他還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提醒家長、老師和孩子習慣的重要性!在葉聖陶先生看來,想讓孩子成為學霸,要幫助他們養成三個好習慣,特別是第二個。身邊一位學霸媽媽是這樣談論她的育兒觀念地:"對孩子的培養上,我選擇從小就給他們養成相應的行為習慣,當他們有了這樣的習慣以後,我就不用過多的去擔心他們的學習了。"
  • 班主任提醒:小學一、二年級不重視3件事,三年級會被拉開差距
    自打進入小學那天起,對於分數的執著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沒停止過。尤其家長更喜歡拿孩子試卷的分數說事兒!若是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試卷常考滿分,其他家長大多會投去羨慕的眼神,並來一句:「將來這孩子一定是學霸的料」!
  • 補課不如補習慣!班主任:小學階段,請逼孩子養成這3大好習慣
    補課不如補習慣!班主任:小學階段,請逼孩子養成這4大好習慣很慶幸,孩子遇到了一位特別負責任的班主任,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補課不如補習慣!我女兒已經上大學了,所以我有大把的時間監督輔導孩子的作業,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遠比成績重要,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以後不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會輕鬆很多,也希望家長們積極的配合。」
  • 班主任提醒:開學第一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優秀的習慣。」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與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每年高考成績出來時,學霸分享的經驗總結依然離不開習慣二字。山東學霸孟令昊分享他的高分經驗:做事情有計劃,學習時要專注的投入。要主動思考,堅持課外閱讀。好習慣,決定好成績,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培根曾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培根曾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孩子上幼兒園後有這三個表現,將來多半是學霸,家長要好好培養
    父母都想自己家孩子能成為學霸,因此極為重視孩子幼兒園的教育,因為幼兒園是孩子學習的起步,根據大數據調查,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幼兒園時學習方面的花費,佔整所有生活消費的20%!關於這個問題,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也曾在一次講座中提到過: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若孩子上幼兒園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他是學習的料,家長要好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