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優秀的習慣。」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與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
而每年高考成績出來時,學霸分享的經驗總結依然離不開習慣二字。
山東學霸孟令昊分享他的高分經驗:做事情有計劃,學習時要專注的投入。要主動思考,堅持課外閱讀。
好習慣,決定好成績,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1、早睡早起的習慣
很多孩子平時上課沒精神,打盹走神,下課後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學習狀態不好,聽課沒效率。
睡眠充足是高效學習的保證,新學期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很重要。
那麼孩子幾點睡,睡多長時間才算是高質量的睡眠呢?
我們看看下面兩張表:
從圖中可以看到,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時間最少要7-10個小時。
學齡前的兒童和青少年進入深睡眠的時間較長甚至需要一個小時,所以父母必須督促孩子早點上床睡覺。
當然,前提是按計劃早點完成家庭作業,睡覺前關掉電視和手機外音,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早睡早起身體好,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2、尊重老師的習慣
教育要成功,必先學會尊師重教。孩子心有敬畏,才不會由著性子擾亂課堂秩序,尊重老師,才會尊重課堂,尊重知識,才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
孩子尊重老師,離不開家長的正確的引導。家長平時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和價值觀引導。
孩子在學校犯錯了,要配合併支持老師教育孩子,而非不分青紅皂白就怪老師,甚至報復老師。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越支持老師,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反之,和老師作對,最終傷害的是孩子。
告訴孩子,要尊重老師,多和老師交流,師生關係融洽了,課堂效果也會更好。
3、認真聽講的習慣
認真聽課是難得的好習慣,聽好每一堂課是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的必經之路。
課上不好好聽講,下課自己琢磨即使花費再多時間也不一定能弄懂。
聽課效率高,課堂上積極跟上老師的思路,可以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通常都有認真聽課的好習慣,他們會聽課,會做筆記,長此以往,就會在班級裡脫穎而出。
新學期,告訴孩子,認真聽課比什麼都重要。
4、複習預習的習慣
首先說複習,溫故而知新,學習不複習,很容易忘記。
複習不僅是加深記憶的過程,還可以從學過的知識中獲得新的理解。
複習要掌握方法,首先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複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要能把知識點串成知識網,讓每個知識點有連結,以便加深記憶。
複習過程中,要適當做題檢驗所學的成果, 遇到問題自己先思考,然後利用所學知識點試著去解答,實在解答不了的再去詢問老師或者同學。
再說預習,預習主要是為了熟悉次日的課堂教學內容,前期預習工作準備越充足,第二天聽課效率就越高。
複習預習,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習習慣。
5、課外閱讀的習慣
美國普渡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喜歡閱讀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出更多積極、適應的行為,在學校表現更出色。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興趣並不是天生就會有,它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和不斷學習。
新學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做到下面幾件事:
01、創造閱讀條件
合理利用家裡的其他地方,比如書桌,沙發甚至洗手間的都可以放置書本或雜誌。讓閱讀無處不在,讓孩子能隨時隨地閱讀。
02、學會講故事
鼓勵孩子讀完書反過來講給大人聽,孩子講故事不僅鍛鍊了他們的思維,還是對讀書成果的一種肯定。
03、父母以身作則
減少在家裡使用手機的時間,改掉外出隨時隨地看手機的習慣,與孩子一同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好習慣決定好成績,以上幾個好習慣,一定要儘早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