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傾聽美德的孩子,他的人生之路會更寬廣

2020-09-24 薔薇情話




1

閨蜜最近很苦惱,她的二寶與當初的大寶不太一樣。二寶好像特別「不聽話」。三歲的二寶活潑好動,滿屋跑,玩具到處亂扔。閨蜜耐著性子跟他說:「寶寶你怎麼又亂丟玩具啦?媽媽昨天怎麼跟你說的啊?快點,撿起來,聽見沒有?幹嘛呢?乖!」但這似乎沒有用,二寶依然如故。

其他媽媽也有這樣的苦惱。比如一件事兒說了很多遍,但是寶寶好像不過腦子。

看起來寶寶們好像故意與大人作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寶寶這些表現全因為他們不會傾聽,沒有傾聽的能力。

你讓寶寶不要亂扔玩具,可在一堆的信息當中,寶寶可能聽到的詞只是「寶寶…玩具…麻麻…快…撿…聽見…乖!」,他們只是可能只聽了一半,或者最後一句話或一個字,也可能寶寶聽到了整句話但是誤解了媽媽要表達的意思。

也許有些家長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小孩兒不都這樣嗎?長大了就好了。其實,不然。

傾聽是一種能力。它並不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自動具有。它需要培養,需要學習。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從十七八歲的高中生身上,我深深體會到「傾聽能力並不能隨著孩子長大而自動生成」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就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做老師給大家分析課前準備好的練習情況。幾個學生的材料準備得很充分,但無一例外都在一個環節上令我失望了。

他們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時,只顧低頭把自己的材料讀完。過程沒有與下面的聽眾有眼神互動,沒有表情的交流,更讓人受不了的是聲音出奇的小,仿佛只說給自己聽。

歸根結底,是他們缺乏一種能力,那就是傾聽能力。他們是高三學生了,依然還沒有這種交際能力。這說明,傾聽能力從小沒有養成,長大後也不會自然具有。

有育兒專家說,傾聽他人的心聲是孩子必須具備的美德。

我們都知道,善於與人交往的人是有著良好溝通能力的人,而良好的溝通能力源於傾聽的能力。

德國育兒專家卡爾·威特也說過,善於與人交往的人,會覺得一切都很順利,而且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把自己的潛能也施展出來。

如果自小沒有學會傾聽這個能力,不僅是不能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交際,還會引發許多惡果。

那些年那一些舊聞,相信仍有很多家長依然記憶深刻。

吉林省信息技術學院大四學生郭力維因覺得室友趙研打呼嚕影響其休息,便打下室友打呼嚕的情形並將視頻上傳到校內網上,從此,倆人便結下了「梁子」,最終郭力維說因受不了趙研的多次辱罵,自尊心受傷,便殺害了他。

這樣的校園慘案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深深惋惜之餘是否應該思考點什麼?一條年輕美好的生命就這樣沒了,就因打呼嚕,又或是一時的口角?

我們看這些同學之間都沒有什麼深仇大恨,都是些小摩擦,小誤會,最終卻能升級為殘忍的殺人案。

其實,他們的「解藥」很簡單,就是傾聽。這兩個孩子的衝突,其實是雙方都覺得沒有受到對方的尊重,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溝通,也就是他們不願意耐心傾聽對方的想法。

沒有傾聽能力,便不能及時溝通,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交際便失敗,悲劇便釀成。

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溝通」作為基礎,而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抑或是行為習慣,都源於最初的傾聽。

2

既然「傾聽」這個能力如此重要,家長們為什麼不盡心培養呢?也許這檔節目會給一個答案。

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非常火,參加這個節目的少年幾乎是歇斯底裡地控訴父母。而這些父母無一例外地,對兒女的控訴不太放心上,他們似乎聽不見孩子的心聲。

例如一個叫袁璟頤的女孩站上臺「吐槽」親媽。

說媽媽從來沒有真正看見過她。與她的日常對話永遠圍繞著「別人家的孩子」展開。

她永遠被親媽放置在天平上用學習成績、綜合能力、學年排名等等作為唯一指標被衡量比較。

考試沒考好,就被揪著落後學科不放;可自己的優點、強項卻從來被無視,沒有鼓勵和讚賞。

而臺下的親媽聽到後非常淡定,給予的回應是,不鼓勵是為了更好激勵,怕表揚會讓她輕飄飄。

女兒的每一次聲討,迎來的都是母親更強勢的回應——義正言辭列舉孩子的缺點,證明「我是非常客觀的(要反思的是你)」

很顯然,這對母女的親子關係是失敗的。她們之間沒有互動,沒有溝通。這完全歸咎於母親的不懂傾聽。


在這些親子關係中,父母既不是好的表達者,也不是好的聆聽者。他們不懂得尊重孩子,沒有真誠地傾聽孩子的聲音。

他們只是仲裁者和裁判,行使自己的武斷和控制。

原來,我們的孩子沒有傾聽這個能力是因為父母沒有傾聽的意識。

如果父母沒有傾聽孩子的意識,就無法理解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心理變化,自然就沒有辦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我們與孩子的距離便會越來越遠,甚至會造成一些無法彌補的遺憾。

近日,杭州有一個14歲的女孩因為感覺家長只愛弟弟不愛自己了,更賭氣爬到窗臺上表示要跳樓。她傷心地對父母大喊:「反正你們有弟弟了,我跳下去你們也不會傷心。」

可以肯定是女孩的父母不是不愛她,但為什麼她會感覺父母不再愛她了呢?據她的理由,一是認為自己成績不夠好,二是爸爸媽媽跟自己溝通時總是簡單粗暴,而對弟弟總是那麼耐心。


其實這女孩在跳樓前已經有種種異常表現了,但很顯然女孩的父母根本無暇傾聽孩子內心的喊。她感覺被忽視了,不再有愛了,便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如果父母有傾聽他人的意識,自然知道孩子害怕什麼,只要肯定告訴孩子「你和弟弟一樣是我們心裡最愛最重視的人」,便不會有自殺的事發生了。

父母沒有傾聽的意識,自然不會去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更不會去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3

善於傾聽是孩子應具備的美德,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傾聽他人的習慣,它將使孩子終生受益。那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

一、培養傾聽能力從父母開始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

有些父母性格很急躁,容不得孩子延遲,聽不得孩子吞吞吐吐地講話。孩子年齡小,語言表達有限,很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整而有條理地說出來。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向我們傾訴了。因此父母應耐下性子,多給孩子時間,讓孩子心情放鬆地把話說出來。

多聽聽孩子的吶喊,多反省學習,改變自己的專橫獨斷。只有誠實傾聽,孩子才能產生被看見被尊重的美好感受,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就是從父母傾聽孩子做起。因為這種能力,是無法通過言語或者有步驟的計劃來完成的,它是在雙向交流和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

二、定期舉行家庭會議

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為了培養他兒子善於與他人快樂交往的能力,他規定了家庭會議這一項目。每次的家庭會議,都允許兒子參加,也允許他發表意見。

除此外,他與妻子還定了每天與兒子互相「傾訴與傾聽」的時間。讓兒子把他每天發生的事或自己做的事都敘述一遍,他夫妻倆在認真傾聽的同時也給出一些客觀評價。

因此,他們與兒子的關係非常融洽和諧。孩子對他們非常信任,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他們與孩子的交流是無拘無束的,這得益於了卡爾營造了真心傾聽的氣氛,贏得了孩子的情感信任。

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這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孩子長期在這種被傾聽被信任被尊重的氛圍中長大,他自然就能養自信樂觀善於傾聽的美德。

三、教給孩子一些傾聽禮儀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

孩子不能認真地傾聽他人講話,往往與他不懂得如何去聽有一定的關係。這時,父母有意識地教他一些傾聽的禮儀,對他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傾聽時要神情專注。聆聽時可以自然地坐著或站著,眼睛專注看著說話的人。通過神情專注的目光給說話的人以無形的激勵。

傾聽時要有所反應。聽人說話要專心靜聽,但並不是完全被動地、靜止地聽,而是要不時地通過表情、手勢、點頭,向對方表示你在認真地傾聽。若能適時插入一兩句話,效果更好。如「你說得對」「請你繼續說下去」等。這樣便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談話很感興趣,因而會很高興地將談話繼續下去。

要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


傾聽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需要。讓孩子們學會傾聽是培養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

擁有傾聽美德的孩子,會對他自身全面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傾聽他人的能力,這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孩子最受歡迎:擁有傾聽美德的孩子,他人生路會更廣闊
    過程沒有與下面的聽眾有眼神互動,沒有表情的交流,更讓人受不了的是聲音出奇的小,仿佛只說給自己聽。歸根結底,是他們缺乏一種能力,那就是傾聽能力。他們是高三學生了,依然還沒有這種交際能力。這說明,傾聽能力從小沒有養成,長大後也不會自然具有。有育兒專家說,傾聽他人的心聲是孩子必須具備的美德。
  • 別再往孩子「美德帳戶」充值了:更自由的孩子,更自律的人生
    自控能力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寬廣,但其中有個「美德帳戶」的概念對父母育兒很有警醒作用。那大人有「美德帳戶」,會受「道德許可效應」影響,小孩子呢?當然也有,並且父母和孩子的很多互動方式其實還會給孩子的「美德帳戶」充值,讓孩子的自控變得更難。
  • 你的人生擁有哪幾種美德?
    一大堆重要的人類美德——憐憫、同情、善良、慷慨、服務、忠誠、愛國以及寬恕——這一切構成了愛的美德。華盛頓 賈維斯在他的《愛和祈禱者》一書裡這樣寫道:「愛——不希圖回報的無私的愛——是宇宙當中最強大的力量。它對於施愛者和被愛者的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愛是一種要求很高的美德。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第六種美德。如果你對人生持有消極的態度,那麼你會成為自己和別人的負擔。
  • 擁有6Q的孩子,人生會越來越開闊,父母越早培養孩子越快受益
    如果不能同時擁有上述六種品質,那麼就算這個孩子成功了,也是有重大缺陷的,幸福指數也會大打折扣。比如,最明顯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其他五商都非常優秀,唯獨沒有德商,那麼這個孩子可能會最終淪為一個犯罪分子。比如,一個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得到父母的讚美,那麼他就會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來自他人的讚美和尊重,使孩子產生愉悅感和自豪感,會讓他信心倍增。讓孩子嘗到成功者的喜悅,這就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表現的機會,當他們做得好時,多給予肯定,讓孩子在成就感中激發潛能。
  • 擁有北大教授支持,他從小保安逆襲成校長,人生贏家的進擊之路!
    擁有首屈一指教育資源的北大,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從北大畢業後的學生基本上都會成為社會各個領域的精英,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北大保安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大中的一名保安,也在這無數學子心中的天堂中,完成了人生的逆襲,走上了巔峰之路。他就是張俊成,來自山西的一個農村。因為家中貧寒,年幼的他還未完成初中學業,就輟學了。
  • 愛說話的孩子隨處可見,會傾聽的父母有幾個?好父母,都懂得傾聽
    節目中他與父母的一個互動片段告訴了我們答案:申熙雄平常也會與媽媽討論化學問題,而且在媽媽說錯以後,孩子會給媽媽解釋。在解釋的過程中,媽媽的目光始終看著申熙雄,一秒都沒有離開,就這樣申熙雄解釋了一小時,媽媽就看著聽他說了一小時。
  •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傾聽
    他對學生說:「這堂課你們不要忙著記筆記,凡是認真聽講的人,課後我都會發一份筆記。一定要認真聽講,這堂課很有價值!」  阿那克西美尼一貫主張: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傾聽。只有樂於並善於傾聽,才可能成為知識的富翁;而那些不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是在拒絕接受財富,終將淪為知識的窮人。  仔細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如何好好生活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 比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養,教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才是最大的美德
    為此,我們注重孩子的學業,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竭盡全力,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尋找各種方法和途徑去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偏失,忘記了對他們最該教育的一點:對孩子個人素質的培養。
  • 孩子懂感恩,才能擁有有血有肉的人生!
    可是,學生們上課開始分神,時不時往後看看他的母親,這讓學生們的家長意見頗大。後來,家長們意外地發現老師對母親盡孝,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了體諒與感恩。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這世上還有很多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正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的孩子喜歡在大人說話時插話。但是,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喜歡打斷別人的講話就打罵他,尤其是孩子還沒有學會在恰當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之前,父母更不能在客人面前責怪孩子。這樣做只會使客人難堪,而且會使孩子生氣,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在客人面前想要插話,父母可以讓孩子在話語停頓的時候再說,而且也要耐心聽一聽孩子的想法。
  • 踢足球的孩子眼界更寬廣
    從小踢足球長大的孩子,經歷豐富、心胸開闊、眼界寬廣。先從去各地比賽說起。我家孩子因為踢球去了很多省份、城市、小鎮等,北方、南方、東部、東南部,長江、黃河、珠江、黃浦江。如果是國際賽事,難免會遇到一些歪果仁,各種皮膚、各種語言、各種文化,都可以接觸到。
  • 家長「傾聽」也要懂技巧,用「反思式傾聽」,讓孩子和家長心更近
    孩子還是在一旁繼續問,後來感覺到媽媽有些不耐煩了,孩子就跑開了,自己到房間裡去了。 後來準備一起吃飯的時候,孩子仍然很沉默,朋友讓他多吃一點,他就簡單點了點頭,就默默吃飯了。剛剛活潑的小男孩,現在變成了安靜的小孩子。 作為旁觀者,我覺得朋友對於孩子的提問以及訴說沒有做到很好的傾聽。
  • 家長積極心學:鍛造堅毅,超越成功,堅毅美德成就非凡人生
    而有一種積極品質,卻貫穿六大美德、集合了六大美德的精華,且只要擁有這一積極品質,就必定是人生的大贏家。那麼,這一積極品質到底是什麼,又將如何擁有這一積極品質呢?思維工具是:堅毅優勢,成功人士的共同美德;行為工具是:鍛造堅毅。
  • 人生,謙虛是美德,裝糊塗也是智慧
    >其實,世間,根本就永遠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人和事物,每一個人,都有你所不知道的缺點,只是,人們展現在別人眼中的自己,都是優點的呈現,而缺點只是被深深的埋藏在心裡的,每一個人都是「魔鬼和天使的化身」,只是,我們所做的,都想把美麗光彩的一面,暴露在公眾的視野,而內心不好的一面,你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人生最忌諱的
  • 李玉剛:他擁有極寬廣的音域及極優質的嗓音條件
    支持李玉剛的網友及觀眾表示:李玉剛的表演形式獨具特色堪稱一大亮點,春晚因為李玉剛的加盟會更加異彩紛呈,而李玉剛凡事「較真兒」的勁頭,也一定會給大家帶來非同凡響的視聽享受。更何況,李玉剛的表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創新,就連家裡的老人都很「稀罕」他的表演。
  • 悼詞美德-0823
    孩子從小該學點什麼技能才能在以後競爭中脫穎而出?學區房一時半會沒有能力購置,那讀好的學校還有什麼途徑嗎?真希望她可以進個211啊,最好有機會到國外優秀大學讀個書!這些問題噼裡啪啦湧進腦海中,是這麼的理所當然。但這種理所當然真的對嗎?我不禁對自己的這種條件反射產生了質疑。質疑的原因來自過於的自動化了,好像是被設置了程序一般。
  • KKTV讓你擁有更寬廣的視野
    還有一部分人是被屏幕的設計所吸引的,它採用直下式的全面屏設計,從正面看過去就是一塊屏,屏佔比更高一點,沒有邊框所帶來的束縛感,從而擁有更寬廣的視野。為了使大家在家中能夠盡情放鬆,KKTV為大家配備了海量的影視資源,電視劇、電影、綜藝應有盡有,它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哦,緊跟時代的步伐,追劇愛好者們可以盡情享受自家愛豆的精湛演技了。
  • 推薦9本讓我們擁有更寬廣和開放心智的書單!
    書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多,教我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緒;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能夠提升女生氣質、自信的9本魔法之書~1.《你當懂得,莫失莫錯:寫給天下女人的心裡話》本書全面細緻地闡述了女性應該早點懂得的道理,是寫給天下女人的心裡話,是消除女性困惑的私家秘方,讓女性在輕鬆閱讀中逐漸認識自己,學會愛自己,可以讓她們在受傷後能不斷地自我修復和重建,並且懂得與周圍的世界和諧共處,從而獲得快樂幸福的人生。4.
  • 「分享」讓孩子擁有一顆寬廣胸懷,如何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品質?
    蕭伯納曾說:「如果你和我都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個人還是有一個蘋果,可是如果你和我各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的話,每個人所擁有的就是兩種思想。」現在有不少的孩子,自私自利的現象很嚴重,而出現這種狀況多數來源於家長的溺愛。家長對孩子溺愛是最可悲的事情,自私的孩子就是被這種愛滋養出來的。
  • 人生之路,選擇比勤奮更重要
    勤奮,確實是人的一種美德。但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先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後按照選擇的正確方向,再去努力拼搏,勤奮付出,才能事半功倍的實現自我價值。02工作階段,職業生涯設計比努力更重要等到走入社會崗位,工作幾年後,我們也會發現一個現象,曾經大學時,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甚至自己認為各方面能力都比對方好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