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2020-12-23 有遊有謀育兒

「媽媽,我是男孩還是女孩?」3歲的小侄女哭著問媽媽。「幼兒園老師問我是男孩女孩,我不知道!」

原來,小侄女剛上幼兒園時,老師按照男孩女孩排隊,她徘徊好久不知道該站哪排,老師就問她怎麼不站排?她說不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朋友聽到後就大笑,她覺得很委屈當時就哭了,看到媽媽後就更傷心了。

孩子為什麼分不清自己的性別?這正常麼?家長要怎麼做呢?

不同年齡段孩子對性別的認知和表現不同

孩子對性別角色的認知是隨著年齡和認知的增加而逐漸清晰和理解的。3歲無法分辨性別是正常的現象。

2歲之前的孩子都無法區分男女,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全面。這時候所有的人在孩子的世界中都是一樣的。

大部分孩子在2-3歲的時,已經能明確的表達出對性別的認知,看到大孩子,會說出哥哥,姐姐等區分性別的稱呼。他們也基本能準備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孩子無法辨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侄女就屬於這部分的小朋友。

到3-4歲的時候,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都會準確的說出自己的性別,區分男孩女孩的特點。比如可以通過服飾,外貌認出照片中的男女,還可以把「紅紅」「明明」這樣的名字分別分配給女生和男生。

4-5歲,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更加深刻,他們會知道性別不會隨著年齡變化而改變,理解在時間緯度上不能改變。但還不能完全理解性別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他們會認為,只要換衣服和髮型,就可以變成另一種性別的人。

5-6歲至以後,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是真正的理解,認識到性別不會因為時間和髮型、服飾的改變而改變。

3歲前是孩子的性別認識期,如果父母孩子無法區分性別,不要著急,隨著年齡和認知的發展,他們很快都會理解和區分的。

3-6歲是對性別認識的固定期,這個年齡段也是性別教育的關鍵期。父母在這個時期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的性別教育。

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建立正確的性別認知

中國基礎教育發展中心指出,性別教育就是指孩子在童年時,就能夠清楚認識自己正確的性別角色,讓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自然性別的個性風格。

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避免孩子對性別角色認知的扭曲,防止性格發展成過度女性化或者過度男性化。

進行性別教育,有助於讓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幫助孩子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心理諮詢的實踐中發現,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一般都跟幼兒時期的經歷有關。

避免性別角色混淆

曾有權威機構做過調查,在諸多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中,性別角色模糊排位靠前。

之前有個新聞,說的是一位媽媽帶著4歲的兒子去遊泳館,想進女更衣室,結果被管理員阿姨嚴詞拒絕。當時這位媽媽還覺得太委屈,說「他還是個孩子,懂什麼。」4歲的孩子,早應該知道男女有別了。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性別定位,不擔心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影響麼?網友紛紛表示,管理員阿姨做的對。如果媽媽能給孩子做了正確的性別教育,這種時候說不定孩子自己就會主動不要進女更衣室了。

建立性別邊界,避免遭受侵害

如果在孩子成長早期,在性別認知的固定期,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性別教育,孩子可能出現性別意識模糊,性別界限不清等問題,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會留下很大的隱患,容易遭受侵害。

之前在南京南站曝出的猥褻兒童案,就是女孩的「哥哥」在大庭廣眾之下,雙手伸進女孩胸前的衣服裡。女孩神情淡漠,並沒有反抗;而女孩的父母就在一旁,竟然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鄰居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他們家就是這樣,平時沒太注意。有時去他們家串門,小姑娘洗完澡都是光著在家裡跑的。」

因為父母缺少對孩子的性別教育,無視性別教育,讓小姑娘在遇到侵害時,不知道反抗,不懂的保護自己,成了只待宰的羔羊。

給孩子性別教育,就是給他們的人生構築第一道防線。

家長要怎樣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呢?

性別教育從小開始,儘早給孩子塑造性別觀念。

有的家長總以為孩子太小,給孩子說這些孩子會聽不懂。當孩子可以區分自己的性別,能區分男孩女孩時,家長就可以給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性別教育應該從孩子2歲的時候開始"。孩子應當較早的知道一些關於性別的知識。

不迴避,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別相關問題

孩子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對性別和男女身體的不同產生疑問時,父母要給出正面的引導,大大方方的用孩子能聽的懂話正確進行解釋。父母要平常心對待孩子對此的疑問,不要反應過激或者不要故意不告訴孩子答案,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好奇,或者覺得是可恥的事情。

前幾日,馬伊琍髮長文談孩子性教育問題,提到了女兒愛馬在7歲的時候問到相關問題。她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孩子孕育是怎麼回事。馬伊琍的態度還有方法,做法很贊。

1.「請記住,你訴說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越自然,越真誠,越不加隱瞞,孩子的好奇心越小」2.「只有在父母這裡得到滿意的無須質疑的答案後,孩子才不會背地裡尋根探底。」3.「你若是吞吞吐吐表示出半點羞恥感,孩子就會覺得這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偷偷摸摸去尋求強大的網絡。4.「從父母嘴裡得到真實答案,才是最好的教育。」

不混淆孩子的性別打扮

有的家庭喜歡女孩,就把自家的兒子打扮成女孩的樣子,或者喜歡男孩,把女兒打扮成男孩養。結果造成孩子的性別意識混亂,長大後,可能發生性身份認同困難。

父母正確引導,做好榜樣

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完全來自於父母的引導,爸爸媽媽在家中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上的適度,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的服飾要符合男女角色特性,另外即使在家裡,母親換衣服洗澡也要避開兒子,反過來父親對女兒也是一樣。孩子四五歲以後,給他們洗澡也儘量讓同性別的父母來做。

注意愛的表達方式,在孩子產生性別意識的時候,不過分親密接觸。早前李嘉欣在微博上發出一張她和和8歲兒子去野餐時的親嘴合影。很多網友認為,李嘉欣的行為很不妥當。孩子已經8歲了,怎麼還往嘴上親呢?

中國自古就有「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即便在國外,也多數是親臉頰或者額頭。

這一點張亮就做的很好。張亮曾在《新生日記》裡聊到親子關係,他說,他的女兒很黏他,只要他回家,就會擁抱他、親他。但是張亮從來不親自己女兒的嘴,只親腦門和手背。他覺得,對女孩子還是要從小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這讓孩子從小明白男性、女性是有區別的,明白對不同性別的人要區分對待,保護好自己。

愛的表達方式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高效陪伴,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句「我愛你」都可以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性別教育的同時不要忘了自我保護教育

孩子知道了男孩女孩的的區別,也要告訴孩子身體的哪些部位是不可外露,不也能讓人摸的,教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去摸,就大喊拒絕,並且要及時告訴父母。

藉助繪本書籍等讓孩子認知學習

父母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合適性教育啟蒙繪本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性別和男女差異,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問題。

相關焦點

  •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3歲的小侄女哭著問媽媽。「幼兒園老師問我是男孩女孩,我不知道!」原來,小侄女剛上幼兒園時,老師按照男孩女孩排隊,她徘徊好久不知道該站哪排,老師就問她怎麼不站排?她說不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朋友聽到後就大笑,她覺得很委屈當時就哭了,看到媽媽後就更傷心了。孩子為什麼分不清自己的性別?這正常麼?家長要怎麼做呢?
  • 《男孩女孩》第一課開講性別教育 孩子"放得開"
    東方網10月2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一堂面向29個學生的公開課,卻吸引到超過60位旁聽者……原因無它,只因這是本市首套中小學性別教育教材《男孩女孩》正式在上理工附小投入使用的第一節課。 與性相關的兒童教育課程究竟教些什麼?這是社會輿論普遍關心的話題。在昨天的公開課上發布了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分階段試行的3本試驗教材,現場教學令人耳目一新。
  • 3歲孩子的性別教育,我們要可以這樣做
    近些年來,學校裡經常會出現孩子遭受性侵的新聞,孩子的性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要如何做?如何預防這樣的事情呢?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有這種意識。知道當遇到別人對自己隱私部位的侵犯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因此,性教育刻不容緩。
  • 4歲男孩穿裙子上學,性別教育≠給性別貼「標籤」
    性別形象固化——性格篇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往往忽略了下半句:「只是未到傷心處」。父母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總會要求他們要堅強,不可以哭。那有的父母可能會問,那自己的兒子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娘啊?那我們就要了解,我們培養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時,也是在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作為完整且飽滿的個體,總是會有兩種對應的能量存在,有勇敢的一面,自然也有脆弱的一面,只是兩者能量的強弱不同。我們提倡的性別教育真正核心是什麼?
  • 15歲男孩以為自己是女孩:幫孩子性別認同你做對了嗎?
    文:vipJr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行為和語言對孩子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在性別認同這件關係孩子一生幸福的事上,父母明白什麼事必須做、什麼事絕對不能做,才能給孩子正確的幫助。近日,初三男孩小剛,心神不寧,學習成績下降,直言自己活得很「擰巴」。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小剛發現自己的困惑竟是:他覺得自己應該是女孩!
  •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別
    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嗎?要不要讓女兒嘗試著站著尿尿讓她自己發現錯誤?「我到底該怎麼辦?」 3歲的孩子性別意識處於模糊的狀態,並沒有真正地意識到異性差別。因此,他們在發現異性的身體差異之後,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男孩想做女孩,女孩想做男孩,只是好奇心在作怪。父母對這種行為並沒有必要過分焦慮,更不能輕易貼標籤,因為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心理誤區,甚至會傷到孩子的自尊。
  • 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父母必須要了解的
    今天我們主要結合具體案例講一講在性別認同的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對策。所謂性別認同,就是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以及性別所具有的含義。性別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區分男女,並把自己歸入其中一類。有心理研究表明,4個月起,嬰兒就能區分男女聲音;1歲左右,可以區分照片中的男女;3歲前後,基本都能明確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不過對於認識「性別是一種不能改變的事實」尚需時日。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10)--打破性別偏見,讓孩子做自己
    我是豆妞麻麻,家有小女一枚,關注兒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研究。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性別教育的話題。01我是誰?在3-6歲的後半段,很多孩子在性別、男孩女孩這個領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可以說,在3~6歲這幾年,無論是在操場上還是家庭玩伴之間,男孩女孩都會特別關注性別。就算很多開明、有智慧的父母試圖不著痕跡地將這種刻板的性別觀念努力降至最低,但是這種性別角色上的認同還是時常會發生。
  • 18歲「女孩」長「雞雞」沒「蛋蛋」 搞不清自己性別
    18歲「女孩」長「雞雞」沒「蛋蛋」 搞不清自己性別 原標題:18歲女孩長喉結鬍鬚
  • 「育兒」性別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尤其是女兒已經踏入青春期,開始產生性別意識的時候,過分親密的接觸就更是不妥。 為人父母,本身就應該告訴孩子:我們雖是父女,更是異性。異性之間,本就應該保持適當距離。 孩子成長過程中,這樣的性別教育必不可少。一旦缺失,影響的,可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 小小女孩非說自己是「女漢子」,網友:父母的性別教育很重要
    很多父母都不重視這一點,覺得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的性別自然就有了認知,就沒有特意去對孩子進行強調。小南今年剛上初中,然而12歲出頭的她,卻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倒不是因為她行為高調,喜歡譁眾取寵,而僅僅是因為她的打扮。
  • 育兒 | 關於孩子的性別教育
    我之前發現過一個怪象,每當我在外面遇到漂亮小寶寶時,如果拿不準寶寶的性別,我會誇「這是個女孩子吧,長真漂亮。」這時,孩子奶奶或者媽媽會高興的說,「這是個男孩呢」。原本我為搞錯孩子的性別而尷尬,但對方毫不介意,甚至於還很開心的樣子。但是,如果是兩三歲的孩子,你要是認錯了性別,別人可能就會有點不高興了。
  • 媽媽帶7歲兒子進公共浴室引爭議: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孩子都五歲了,並且是個男孩,作為母親當然得避著點,難不成洗澡還一起洗嗎?這位母親很明顯沒有對孩子進行「性別啟蒙教育」,才導致孩子沒有性別意識,認為跟媽媽一起上廁所沒有不妥之處。孩子已經五歲了,理解能力已經基本成熟,這個時候對他進行性別教育還不晚,這位媽媽真不要錯過了。
  • 孩子的「反性別」喜好,是性別認知障礙?父母可以從這三點考慮
    該網友說,自己有一個四歲的小兒子,兒子在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洋娃娃,原本他以為這只是出於孩子的好奇心,等長大一點孩子就會開始喜歡小汽車,這些比較有男子氣概的玩具。但是沒想到孩子現在都已經四歲了,還是喜歡洋娃娃。這讓他感到非常的焦慮,他害怕孩子有性別認同障礙。
  • 孩子性別倒置行為,父母態度輸在起跑線,教導性別認知從小抓起
    我們作為父母,必須正確培養孩子的三觀及性別意識,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還可以減少傷害的風險……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顯示,一歲左右的孩子對性別的意識非常的模糊,而當寶寶3到5歲時,孩子的性別意識就變得非常敏感。因此,對於孩子來說,儘早啟蒙與其認知認識水平相對應的性別意識更為有益。
  • 錯誤的性別教育最傷娃!家長快來這樣做!
    錯誤的性別教育最傷娃!家長快來這樣做!針對孩子厭學、早戀、網癮、過度玩手機、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沒有目標、對抗父母等問題……這時候家長該如何解決?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為了幫助大家科學教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北疆女聲特別邀請到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宏豔老師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
  • 乾貨|育兒知識分享——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 3歲起建立性別教育正常情況下,3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樹立男女的性別概念了,那時他就開始知道有男女之分了(此時期就可以簡單地進行性別教育),而只有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他才真正形成性別角色意識。
  • 孩子的性別教育,父母一定不能缺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無數人點讚
    孩子的性別教育,父母一定不能缺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無數人點讚!看到一位家長的提問,說:我女兒今年上二年級,但現在發現她只跟班上的男孩子玩,還宣布喜歡某男孩。這位家長很焦慮,擔心孩子小小年紀就早戀。所以家長們不必焦慮,孩子有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要做的是在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同時,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不管男孩、女孩,性別意識的培養都很重要。一般來說,孩子對性別的區分有兩個敏感期:6個月-3歲,和3歲-5歲。
  • 12歲才斷奶,15歲前一直跟媽媽一起睡覺,性別教育缺失有多可怕?
    此外,她對兒子的管教十分嚴格:18歲之前不允許孩子私自外出,不允許用手機。在這樣一種嚴格卻又溺愛的管教之下,孩子卻在美國上大學時,因為聲稱要炸了學校被警方逮捕,後來還是花了巨額資金才把孩子撈出來。02像狄鶯這種缺乏性別意識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 如何幫助四五歲孩子樹立性別意識
    孩子到了四五歲,性別教育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點。特別是現實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性的活動受到控制。比如,對男孩子來說,媽媽洗澡時他就不能進到浴室裡去了;需要擦屁股時,就要自己解決;爸爸也不能當著女孩子的面站著撒尿,洗澡時也不能讓女孩子看見……總之,要幫助孩子樹立性別意識。那該怎麼做呢?第一,要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