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父母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比如給孩子講寓言故事,從中汲取相應的道理。或者講孩子帶出去,從真實具體的事例中給孩子總結道理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但不得不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還是存在一些漏洞,比如說性別教育。很多父母都不重視這一點,覺得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的性別自然就有了認知,就沒有特意去對孩子進行強調。
小南今年剛上初中,然而12歲出頭的她,卻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倒不是因為她行為高調,喜歡譁眾取寵,而僅僅是因為她的打扮。
原來小南留著短短的頭髮,刻有籃球水印的衣服,乍看上去就是一個活潑的小男孩,有時候連走路姿勢和男孩也頗有幾分相似。實際上,小南卻是一個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女孩。
由於小南平時的打扮和其他女孩不一樣,所以很少有女孩和她玩。而且即使願意一塊玩耍的,話題往往也說不到一塊去。
還記得開學時同學們做自我介紹,老師讓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小南說自己喜歡玩遊戲看動漫。
老師心想,這不是一般男孩才會喜歡的嗎?後來她又說自己喜歡看鋼鐵俠,奧特曼……老師心裡更是詫異。小南還說自己夢想當個女漢子,這樣就沒人敢欺負她。
後來老師知道,小南是受了父母教育的影響,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因為小南是女孩子,所以父母就尤其重視女兒的自我保護,沒想到對女兒性別的過分強調,竟然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
針對孩子性別教育的問題,網友發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見:
@青蛙王子洲:我兒子長了一張雌雄莫辨的臉,不用特意往女孩兒上打扮,也經常被當成女孩兒。兩歲以後我就特意買那種特別明顯男孩款的衣服給他穿,頭髮剃特短。不想給孩子造成困擾。@桂花糕很好吃:我曾經看過一本書,裡面有個男人從小被自己媽媽當女孩子養,惹出好多笑話,吃了好多虧。如果不從小就弄清楚自己的性別,很可能就會和那男人一樣吃虧@風的承諾:小孩子最好還是性別觀念有個具體的認知。比方說雖然男孩子也可以玩芭比娃娃,但他玩芭比娃娃的動機的動機一定要正確。
說實在的,在我們的印象中,男孩就好像應該玩奧特曼,女孩應該玩芭比娃娃。但我覺得,他們就像是同一條河流中,兩條不同的航道,到了一定階段不一定要涇渭分明。
父母要點到為止,讓孩子對自身性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1、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是有自己的隱私的,即使是與孩子關係最親的父母,也應該重視這一點。而且把握孩子隱私的時間很重要,一般來說,等孩子到了萌生性別意識的階段,就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言傳身教,父母只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抱孩子上廁所,到了一定階段就讓孩子自己上廁所。 等孩子反問父母時,父母就順水推舟,告訴孩子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被別人看到,不僅是我們,任何人都不可以。
2、注重陪伴和溝通
孩子從萌生性別意識開始,對自身肯定是處於一個懵懂無知的階段。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能等孩子主動來詢問,而是要善於觀察孩子的變化,一旦發現了端倪,就立即對孩子進行排憂解難。
3、直接或間接的性別教育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性別教育不必遮遮掩掩,可以直接通過書本或者畫面講解,告訴孩子男女身體的不同構造,從而進行性別的區分。
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更直觀的認識,也有利於給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觀念。那麼孩子以後在與異性進行交往時,也會變得遊刃有餘。
綜上所述,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性別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父母千萬不能因為羞於啟齒,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性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