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第一課開講性別教育 孩子"放得開"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東方網10月2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一堂面向29個學生的公開課,卻吸引到超過60位旁聽者……原因無它,只因這是本市首套中小學性別教育教材《男孩女孩》正式在上理工附小投入使用的第一節課。

與性相關的兒童教育課程究竟教些什麼?這是社會輿論普遍關心的話題。在昨天的公開課上發布了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分階段試行的3本試驗教材,現場教學令人耳目一新。

35分鐘時間不長,形式卻多樣,有「找朋友」遊戲、有「亮紅綠燈」的小組活動、有「你會亮幾盞燈」的師生互動。上完課的學生說老師教得明白,他們清楚了解了哪些是隱私部位、怎樣來保護自己。可是,相比小朋友,大人們既希望學校都開這樣的課程,但對於能否把握好「到位而不越位,該講而不濫講,說透而不刺激」的尺度,又有著擔心,覺得還需要探討。

九成以上學生接受

在三(1)班的課堂上,侯萍老師先以「找朋友」遊戲預熱,讓孩子們對親密動作有個大概了解。緊接著,她拿出了男孩和女孩的身體輪廓圖,讓同學們6人一組,在輪廓圖上貼標籤,可以觸摸的部位貼綠的,不可以觸摸的貼紅的。

小組討論完,侯老師請他們派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貼圖作品,女孩圖的胸部、下身和眼睛分別被貼了一個紅標籤。另外一副男孩圖的紅點要多了好幾個,腦袋上、胳肢窩都被加上了「紅點點」。但凡孩子們能講出道道,侯老師都會表示肯定。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哪些行為是不可以的,她還展示了5張描寫生活場景的圖片:陌生阿姨捏一個小男孩的屁屁;老爺爺將一個小女生抱在懷裡;一位男生拿著裸照給同學們看;陌生阿姨請同學乘坐私家車;男生女生坐在一起看書,請同學對圖片上的行為亮燈。同學們看後,大部分都亮了5盞紅燈。

遊戲、圖片,這些孩子們樂於接受的形式顯然給這門課加了不少分,「簡單來說,遊泳衣遮住的地方,是人的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隨便觸碰。這樣一解釋,小朋友對隱私部位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侯萍總結道。

「老師講的,爸媽沒講過。」三(1)班王昱洋說:「這門課教我們自我保護,當別人和我接觸時,需要徵求我的意見,如果我不舒服,或是觸摸到了隱私部位,我要直接拒絕。

課後,記者隨機採訪的幾個同學都表示,「這門課我們都很願意上,很開心。」來自上理工附小的統計也顯示,90%的孩子相當接受這門課,97.8%的同學表示很喜歡。

暫不考慮全市推廣

「這節課既活潑又乾淨,實在不容易。」復旦大學性別教育專家沈奕斐教授聽完課後這樣表示道。不過,這門反饋非常不錯的課程卻沒有全市推廣的計劃。

記者了解到,早在上學期,楊浦區就有針對性地培養起了「性別教育」的任課老師。不過,開這門課採取自由報名的方式。目前,該區已有18所小學加入了「性別教育課程」的試點計劃。「成熟一個,推一個,不倉促上馬。」楊浦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解釋說。

在昨天的公開課現場,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朱蕾也特地趕去旁聽。在接受採訪時她強調,無論《男孩女孩》教材,還是性別教育課程本身都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暫不考慮在全市範圍進行推廣,「我們希望,每個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怎樣教授,不斷摸索更多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

父母希望提前知曉內容

在上理工附小的丁利民校長看來,性別教育中,最讓人感覺難以啟齒的就是性教育。其實,性教育是可以從小進行的,問題是如何切入,講點什麼。「越是吞吞吐吐,越會讓孩子對性別知識產生異樣的感覺,這個道理對老師和家長同樣適用」。

雖然親眼見證了整個上課過程也表示出「老師教的可以接受」,但大多數父母還是有些擔憂,希望學校能繼續把握好「到位而不越位,該講而不濫講,說透而不刺激」的上課尺度,一位家長代表的話更是直接:「最好學校能先讓我們知道這門課會教些什麼。」

相關焦點

  •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這時候所有的人在孩子的世界中都是一樣的。大部分孩子在2-3歲的時,已經能明確的表達出對性別的認知,看到大孩子,會說出哥哥,姐姐等區分性別的稱呼。他們也基本能準備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孩子無法辨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侄女就屬於這部分的小朋友。
  •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媽媽,我是男孩還是女孩?」3歲的小侄女哭著問媽媽。「幼兒園老師問我是男孩女孩,我不知道!」原來,小侄女剛上幼兒園時,老師按照男孩女孩排隊,她徘徊好久不知道該站哪排,老師就問她怎麼不站排?她說不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朋友聽到後就大笑,她覺得很委屈當時就哭了,看到媽媽後就更傷心了。孩子為什麼分不清自己的性別?這正常麼?家長要怎麼做呢?
  • 一對夫婦倆對外隱瞞孩子性別,除了自己,沒人知道是男孩女孩
    導讀:一對夫婦倆對外隱瞞孩子性別,除了自己,沒人知道是男孩女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對夫婦倆對外隱瞞孩子性別,除了自己,沒人知道是男孩女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孩喜歡女孩玩具?有些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父母應該高興
    文|文兒如果你家兒子,特別喜歡女孩的玩具,比如毛絨玩具、布娃娃,你會不會覺得很怪?甚至,他連喜歡的遊戲和運動,都偏女性化,你是不是更抓狂?最近,我朋友就跟我說了這件事,說她從小就很注重兒子的教育,讓兒子有禮貌、學做家務、學收拾房間,等等。
  • 15歲男孩以為自己是女孩:幫孩子性別認同你做對了嗎?
    性別認同混亂,孩子正常生活受幹擾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把兒童性別守恆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孩子對性別的認識是根據外部的、表面的特徵來判斷:比如頭髮長度、服飾等。當一個布娃娃的服飾或髮型改變後,孩子認為它的性別也改變了。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很多網友評論道:有這樣一位開明且溫柔的媽媽,孩子的童年一定很快樂吧!01在傳統印象中,男孩好像天生喜歡機械類的玩具,而娃娃是女孩的專屬玩具。若一個男孩喜歡玩娃娃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同性夥伴嘲笑 成「娘娘腔」。
  • 4歲男孩穿裙子上學,性別教育≠給性別貼「標籤」
    性別形象固化——服飾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好奇心和自我意識也在逐步壯大。當男孩提出要穿裙子去上學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孩子沒事吧?性別形象認知的固化使得我們的眼光越來越狹窄,當我們去選購嬰幼兒用品時,我們常見的顏色是藍色和粉色,這兩種顏色在潛藏著不同的性別,我們會下意識地把藍色歸為男孩用品,而粉色則是女孩用品。
  • 他從小被母親像女孩一樣打扮產生性別認同障礙 論性別教育的重要性
    他從小被母親像女孩一樣打扮產生性別認同障礙 論性別教育的重要性時間:2018-12-20 19:55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他從小被母親像女孩一樣打扮產生性別認同障礙 論性別教育的重要性 近段時間,16歲初三男孩小剛,情緒突然失落、心神不寧,學習成績下降,在媽媽陪同下走進心理諮詢室
  • 男孩喜歡粉色就是原罪?你所謂的性別教育,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憤怒的剛剛爸爸覺得這樣的兒子簡直就是個"",於是他憤然而起,準備給孩子做一場關於性別的"教育"。每當剛剛表達自己對粉色的偏愛時,剛剛爸爸就會怒不可遏地吼罵孩子,或者是打孩子,逼迫孩子對粉色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般的厭棄。他對此卻頗為得意,認為這是給兒子上了一堂正確的"性別教育"課。但是這樣的教育其實卻是徹頭徹尾的性別偏見。
  • 日本7歲男孩患上性別認同障礙 以女孩身份就學
    本報綜合報導 日本一名存在性別認同障礙的7歲小男孩以「女孩」身份入讀兵庫縣西南部一間小學,目前生活一切正常。地方學校董事會的發言人18日表示,這名男孩現年7歲,從幼兒年代起就一直認為自己是女孩。,在心理性別及生理性別上表現得不一致。
  • 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調皮?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很多大人對孩子的性別有誤解,認為女孩子天生就對數理化不敏感,女孩從出生就比男孩更加感性,就應該學文科;而男孩呢?男孩們的數學成績就是要比女孩好,長大了更有出息。等孩子長大一點,有些人甚至會說女孩子讀太多書沒用,以後反正也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 男孩女孩不只是性別不同,教育方式也大相逕庭,區別對待要早知道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生育了二胎孩子,在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家庭裡,父母不僅在生活照顧上要麻煩一些,對孩子的教育相對更加複雜。小溪發現以前教育兒子相對要簡單得多,現在的女兒似乎更不好教育,而且用以前管教兒子那一套方式來教育女兒有些行不通。事實上,男孩和女孩由於自身性別、性格和行為方式不同,相應的教育方式也大相逕庭。那麼,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育兒 | 關於孩子的性別教育
    我之前發現過一個怪象,每當我在外面遇到漂亮小寶寶時,如果拿不準寶寶的性別,我會誇「這是個女孩子吧,長真漂亮。」這時,孩子奶奶或者媽媽會高興的說,「這是個男孩呢」。原本我為搞錯孩子的性別而尷尬,但對方毫不介意,甚至於還很開心的樣子。但是,如果是兩三歲的孩子,你要是認錯了性別,別人可能就會有點不高興了。
  • 穿裙子的男孩和拿著刀和槍的女孩?面對孩子「反性別」的愛好
    1、更尊重性別差異兒童的世界簡單而美麗,他們不會有性別偏見。有反性嗜好的男孩不會看不起女孩,喜歡汽車手槍的女孩會有更多酷而多彩的夢想。他們尊重性別差異,在他們眼中更平等。父母不能認為有「反性別」愛好的孩子有心理問題,他們只是喜歡不同的東西。
  • 男孩練武,女孩練琴?傳統的「性別偏見」可能會扼殺天賦
    比如我們認為男孩就該練武強身健體,女孩就該練琴修身養性。其實這些都是傳統思想遺留下來的「性別偏見」。2)男孩好動,女孩好靜在媽媽們處於懷孕階段的時候,就總有人來通過胎動的強烈程度來判斷胎兒的性別。有些人總是認為胎動比較強烈的就是男孩,胎動比較平緩的就是女孩。
  •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導讀: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學校開專屬課,女生編織男生造火箭,網友:這才是真正的性別歧視
    之所以按照性別給孩子們開課,付錦校長表示是因為近年發現,男孩、女孩在同樣的軌道上「被塑造」,致使男生、女生存在一定的性別錯位,男生缺少足夠的空間促進其豪氣勃發,女生則缺乏寧靜溫婉的榜樣引導、依循。基於希望男生、女生能在個性鮮明的「性別」課程中對自己更加了解,並能增強自我的性別認識,在經過一系列調研及論證、討論會後,在性別教育上差異化的教學探討「男生·女生」課在上學期應運而生。在過去的一學期,該校在「男生·女生」課上推出了一系列活動課程。
  • 保護好男孩手裡的洋娃娃,拒絕「性別偏見」,才是最好的性別教育
    很多人覺得,男孩小時候就該調皮搗蛋,長大了就陽光勇敢;女孩小時候就該嬌弱可憐,長大了就溫柔賢淑。正是這些印象,導致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總是將玩具劃分地非常明確。只要是男孩子,那麼就必須對小汽車、遊戲機之類的東西感興趣。只要是女孩子,那麼就必須每天抱著毛絨玩具和芭比玩耍。
  • 性別不是男就是女?7歲孩子外表特徵均為女孩,「裡子」卻是男
    ,「內裡」卻是女孩之前有文章寫道,一個1歲的男孩,有著洋娃娃般的長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秀氣的小姑娘。不僅如此,家長發現他的下體也和其他正常孩子不一樣。意識到不正常後,家人帶他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人不敢相信。根據染色體檢查看,雖然外表是男孩的模樣,但這男孩的遺傳學性別是女孩。後來,醫生根據家人的意願,綜合考慮,讓他繼續當男孩子。由此可見,性別並不是單一划分的,實際情況很複雜。而孩子的生長發育也不能局限於身高、體重等方面,還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幼兒園裡男孩和女孩之間的性別小秘密
    因此,老師要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性別、身體構造,以及男孩和女孩之間的不同之處,同時培養其隱私意識,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01 / 一個遊戲,引出男孩與女孩的「小秘密」茜茜和軒軒剛上中班,他們是班裡最好的一對朋友。他們在一起搭積木、粘泥人、玩過家家,每次遊戲幾乎都形影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