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2020-12-22 1分鐘育兒知識

前段時間tiktok上有一位媽媽上傳了一段帶兒子去買芭比娃娃的視頻。

媽媽發現5歲的兒子總在玩姐姐的芭比玩具。但媽媽並沒有覺得奇怪,反而牽起兒子的手,帶他去百貨店買了屬於他自己的芭比娃娃——回家路上小兒子滿臉幸福,還不停地說:「謝謝麻麻!」

很多網友評論道:有這樣一位開明且溫柔的媽媽,孩子的童年一定很快樂吧!

01

在傳統印象中,男孩好像天生喜歡機械類的玩具,而娃娃是女孩的專屬玩具。若一個男孩喜歡玩娃娃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同性夥伴嘲笑 成「娘娘腔」。

而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觀念也經常充斥我們的周圍:

男孩子不塗指甲油;女孩子才穿裙子;娃娃是女孩子玩的,男孩子都玩小汽車;粉色代表女孩,藍色代表男孩。……

諸如此類,生活中關於刻板印象的種種並不少見。

然而要知道關於藍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的歷史其實並不久。

在上個世紀初,童裝都是白色的,並沒有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

到了19世紀中期,粉色、藍色和其他暖色調的童裝開始出現。在一戰前,童裝顏色才有了一點點代表性別的意義,只不過當時顏色代表的性別和現在相反。

那時人們認為粉色果敢而強烈,適合男孩;而藍色像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比較沉穩優雅,更適合女孩。

圖片來源:網絡

從某種程度上講,顏色代表性別其實都是商業營銷的結果。

02

對於男孩女孩喜歡什麼樣的玩具、穿什麼衣服、參加什麼運動、玩什麼遊戲,其實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性別差異,更多的其實是社會文化賦予和塑造的結果。

在印象中,男性天生是力量的代表,富有冒險與激進精神。

圖片來源:Pexels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甚至連各種童話故事、名著和動畫片,關於冒險類的故事主人翁基本都是男性,比如《魯賓遜漂流記》、《老人與海》、《金銀島》、《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等。

因此,在撫養男孩時,很多家長也自然而然地會教育孩子「男孩有淚不輕彈」、「別動不動就哭,一點都不像男孩」。

在教育過程中,對男孩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會採取更直接粗暴的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

被這樣教育長大的男孩,自然更內斂與不善於情感表達。這同樣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父母在孩子長大時都有「這孩子長大了什麼話都不和爸媽說了」這種感覺。

在生活中,有時候總會聽到「女孩子不可以這樣」、「男孩子才踢足球」、「一個女娃娃像男孩子一樣頑劣,像什麼樣」。

在很多方面上,對於女孩有著各種各樣更多的偏見。小到玩遊戲要玩典型如過家家、布娃娃等「女孩遊戲」;大到讀書時女孩學不好理科;就業時安穩的公務員、老師、文員等是「適合」女孩的工作。

圖片來源:Pexels

其實哪有什麼男孩應該怎樣,女孩就該什麼什麼樣,這一切不過是人的觀念在作祟。

03

現在的很多人都奉行「窮養男孩,富養女」的教育觀念。

嬤嬤並非想反駁這個觀念的好與壞,只是請爸爸媽媽們教育男孩的時候可以允許男孩表露自己的情感。

在養育女孩時,可以告訴女孩人生沒有那麼多限制,你可以擁有力量,你有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Pixabay

父母的認知決定了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突破思維的限制,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價值觀,是幫助孩子成長,更是讓孩子活出真的自我。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分享讓更多人看見哦,點擊關注可查看更多育兒文章

相關焦點

  • 「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文靜?」別讓性別「刻板印象」阻礙孩子成長
    男孩子就可以將拼搭類的樂高遊戲玩得很溜,而女孩子就玩不好嗎?男孩子就是應該具備堅強的性格,就要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嗎?一些固有的思維約束了家長們進一步行動的方向,其中,就包括這種「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的傳統觀念。
  • 男孩玩車、女孩玩娃娃是社會強加的結果?可猴子也是這麼選的
    我們不管到底男孩女孩該選什麼顏色,這種通過顏色塑造性別刻板印象的歷史並不長。義大利學者馬可·德爾·吉迪斯通過谷歌搜索美國出版的書籍電子檔,發現將顏色和性別對號入座的現象是從188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這裡有一張著名的照片,很好的驗證了以上的結論。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884年拍攝的照片裡,他留著長發穿著小裙子,看起來就像精緻的小女孩,那年他只有兩歲半。
  • 小男孩喜歡汽車,小女孩喜歡娃娃,難道男女天生不一樣?
    有研究表示,男嬰比女嬰更活躍也更急躁,但是也有研究表示,在嬰兒時期,男寶寶和女寶寶之間的差異非常小,若是蓋住生殖器部位,成人幾乎無法區分是男孩還是女孩。那麼為什麼男孩和女孩的行為差異那麼大呢?1.小男孩喜歡汽車,小女孩喜歡娃娃兒童對於玩具的偏好似乎非常明顯,比如,小男孩喜歡汽車,而小女孩則喜歡娃娃。實際上,這和兒童性別本身無關,只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的強化。孩子小時候得到的玩具,都是由大人提供的,他們無從選擇。
  • 男孩玩小車、女孩玩娃娃是社會強加的?可猴子也這麼選
    我們不管到底男孩女孩該選什麼顏色,這種通過顏色塑造性別刻板印象的歷史並不長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商家才會搞出一套規矩了,也就是男孩要穿褲子,女孩要穿裙子,而男孩女孩穿什麼顏色根本不重要,只要男女有別,父母就要多花錢買更多的衣服。
  • 男孩能不能玩洋娃娃?女孩能不能玩遙控車?請別限制孩子的選擇
    是啊,小孩子為何不能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很多玩具店鋪都會放一個隔板,一邊寫著:小哥哥玩具,另一邊寫著:小姐姐玩具。社會已將玩具給孩子分了類。其實玩具本身並沒有定義是男生玩還是女生玩,只是在社會輿論的影響下,人們的普遍認為:男生就應該喜歡變形記剛,女生就應該喜歡芭比娃娃。
  • 男孩玩小車、女孩玩娃娃是社會強加的結果?可是猴子也是這麼選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商家才會搞出一套規矩了,也就是男孩要穿褲子,女孩要穿裙子,而男孩女孩穿什麼顏色根本不重要,只要男女有別,父母就要多花錢買更多的衣服。,是商業行為主導市場的結果,孩子從小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長大之後也會帶有同樣的偏見,只要我們認為穿粉色的男孩子很娘,商人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 男孩子喜歡玩娃娃和穿花衣服,正常嗎?
    在一次看診時,一個四歲男孩的媽媽悄悄問我她兒子只喜歡玩娃娃,穿衣服也很喜歡裙子,她很擔心這孩子以後會不會是男同性戀。是有一些成人男同性戀者在小的時候就「更像女孩」,包括衣著、行為及喜好的東西等等。但反過來不見得對,也就是說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喜好些相反性別應該喜歡的東西,但不見得他們長大了就是同性戀。了解孩子的發育過程很重要。
  • 性別刻板印象?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來看肯塔基大學教授這麼說
    再想想一個很「瘋」的女孩,喜歡玩小汽車和玩具槍,大家會說她是「假小子」,這是一種容忍的態度,但如果是一個男孩喜歡玩娃娃,喜歡做做針線,大家會說他怎麼「女裡女氣」,是一種斥責和厭惡的態度,甚至會懷疑他的性取向......
  • 男孩該練拳?女孩該練舞?「性別偏見」對孩子的影響,家長要了解
    而且父母在生活中總是會去叫孩子不要去喜歡女孩子喜歡的東西,總是片面地認為女孩子的東西是男孩子不能做的,不能喜歡的認為那樣子只會顛倒孩子性別觀念。2、女孩就應該規矩父母總是認為女孩子就得嬌嬌弱弱,乖乖巧巧就應該規規矩矩做好女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落落大方規矩的女孩子。
  • 男孩子想玩芭比娃娃,你會如何反應?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Q1:男孩子應該玩什麼?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定是汽車飛機,坦克恐龍,瘋跳爬樹......Q2:如果男孩子喜歡跳皮筋、玩娃娃,你會是什麼反應?大多數家長一定會感到惶恐不安,擔心孩子性別認知有問題,於是會積極幹涉,主動阻攔孩子玩「女孩子的遊戲」,引導孩子玩「男孩子的遊戲」。國外的一位媽媽面對兒子玩娃娃,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
  • 男孩喜歡女孩玩具?有些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父母應該高興
    因為,他特別愛乾淨,愛打扮,還愛買女孩玩具。男孩喜歡女孩玩具?這不是明顯的「反性別」喜好嗎?因為,男孩喜歡汽車、飛機,女孩喜歡布娃娃和毛絨玩具,以及男孩喜歡藍色女孩喜歡粉色,這些都是我們的固定思維和想法,並不是說孩子不按照「套路」來就一定是性別認知有問題。事實上,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喜歡哪種玩具、哪個顏色,喜歡就是喜歡,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尤其是在他們形成完整的性別意識之前,都是按照個人喜歡去選玩具的,而不是按照我們大人認為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去選的。
  • 女孩喜歡玩男孩玩具?孩子反性別愛好別著急阻止,要了解這些好處
    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偏激,但是,不可否認孩子的性格、愛好多少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很可能就是受到家長們平日裡的性格、脾氣等影響。如果是家長們性格比較溫和、溫柔,特別是父親平常比較軟弱一些,家裡都是以母親主導,那麼,男孩子的性格會比較女性化一些。
  • 穿裙子的男孩和拿著刀和槍的女孩?面對孩子「反性別」的愛好
    這篇文章虎媽(文章)是原創的,版權歸我所有,歡迎轉發並與我們分享)幾天前,我去朋友家玩,她有一個四歲的女兒,這個小女孩非常活潑聰明。小女孩非常喜歡男孩,她從不玩女孩子喜歡玩的娃娃或過家家,她喜歡玩具汽車,玩具槍和其他玩具。
  • 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調皮?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很多大人對孩子的性別有誤解,認為女孩子天生就對數理化不敏感,女孩從出生就比男孩更加感性,就應該學文科;而男孩呢?男孩們的數學成績就是要比女孩好,長大了更有出息。等孩子長大一點,有些人甚至會說女孩子讀太多書沒用,以後反正也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 如何對待「反性別」喜好
    的確,在實際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反性別」喜好的孩子,也許你的身邊也有同樣不解的家長,不僅僅是女孩喜好男孩的玩具,還有些男孩偏愛女孩的洋娃娃,就連家裡都是粉色系等等。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中也提到了:性別認同障礙並不是一種精神性疾病,後期推測和大腦組成以及胚胎期激素水平有關。在美國調查中還發現:有1/3孩子對喜歡的玩具是特定偏好的,屬於先天行為;有1/2則是由後天養成的。男孩或女孩出現反性別喜好?
  •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導讀: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孩喜歡粉色就是原罪?你所謂的性別教育,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其實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曾經看上去無比可靠的"真理",在歲月的衝刷下反而變成了腐朽不堪該被捨棄的"糟粕",無論是重男輕女還是重女輕男,這都是對人權的一種褻瀆,孩子的性別是否重要?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但是如何去教育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性別,這也是當下父母們需要去學習的一門必修課。
  • 男孩買車,女孩洋娃娃,給小朋友買玩具也分性別嗎?
    作者: Brenda Todd 來源:newsweek.com    雖然玩具廠商們和廣告商們都喜歡以性別分類來促銷玩具,但男孩和女孩們是否真的會受到不同的玩具吸引呢?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它會幫助我們理解,性別是如何對個人的發展造成影響的。
  • 男孩就該造火箭,女孩就該打毛線?
    這樣的做法,恰恰會加深孩子們的「性別刻板印象」,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影響他們的未來的人格健康和職業選擇,最終還會影響到社會勞動力的構成。這樣的課程設計,不是蠢就是壞。哪怕是女性在一些刻板印象裡專屬於男性的職業領域獲得了巔峰成就,也會遭到別人的質疑。
  • 男孩練武,女孩練琴?傳統的「性別偏見」可能會扼殺天賦
    比如我們認為男孩就該練武強身健體,女孩就該練琴修身養性。其實這些都是傳統思想遺留下來的「性別偏見」。2)男孩好動,女孩好靜在媽媽們處於懷孕階段的時候,就總有人來通過胎動的強烈程度來判斷胎兒的性別。有些人總是認為胎動比較強烈的就是男孩,胎動比較平緩的就是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