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能不能玩洋娃娃?女孩能不能玩遙控車?請別限制孩子的選擇

2020-12-19 奶球媽咪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如今家長與社會媒體的介入,導致的現狀就是:男孩子的玩具是變形金剛、遙控車;女孩子的玩具是洋娃娃、毛絨玩具。而這約定俗成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不能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愛的玩具?為何要強行將所謂適合的玩具推給孩子

玩具類型不代表孩子的性格養成,玩就該隨心所欲

「媽媽,我可以買這個獨角獸嗎?」一位6歲大的小男孩,用著期盼的目光在媽媽與「獨角獸」間徘徊。

「買什麼獨角獸,小女生才玩毛絨玩具。去,挑一個機器人。」媽媽堅定地說道。

小男孩很不情願地走到旁邊櫃檯,目光渙散的看著各類機器人,遠不如對「獨角獸」熱情。小男孩心中定然會想:為啥男孩子不能玩獨角獸

是啊,小孩子為何不能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很多玩具店鋪都會放一個隔板,一邊寫著:小哥哥玩具,另一邊寫著:小姐姐玩具。社會已將玩具給孩子分了類。

其實玩具本身並沒有定義是男生玩還是女生玩,只是在社會輿論的影響下,人們的普遍認為:男生就應該喜歡變形記剛,女生就應該喜歡芭比娃娃。而這種普遍性卻變成了理論

「刻板印象」——其實我們正在被這種模板化所侵害

刻板印象指:人們對某種事物產生的刻板印象。

如:東北人高大,南方妹子溫柔,四川人愛吃辣椒等,就是說根據社會的普遍性轉化成固態模式,大眾心裡將這普遍性轉化成公式化。

1)「刻板印象」讓男孩子倍感壓力

我們總認為:男孩子必須堅強,不能哭泣,不能示弱。所以當孩子長大後,這種理論早已深入心脾。當受挫時,明明說出來可以釋放壓力,但因為模板化,便只能憋在心間,時間長了這種壓力感倍增,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2)「刻板印象」讓女孩弱不禁風

我們總認為:女孩是柔弱的,需要被保護。當女孩子長大時,遇見事情第一反應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找人幫忙。認為自己就該是被照顧的一方,但是,面對這個社會,除了父母可以對你無限給予幫助,其他人怎可能對你一直付出呢?

這種「模板印象」成為了必須的套路,只要你是男孩,你就該這樣;只要你是女孩,你就該那麼做,從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對於孩子的喜好,家長要從小支持,決不能強行套模板

1)依據孩子的天性做出選擇

猛男也有溫柔似水的一面,淑女也有剛強果敢的一面。孩子的性別意識很淡,他們的喜歡,僅僅是一種好奇。他們也有自己的審美,有些孩子喜歡機械,有些孩子喜歡外貌,這都是正常現象,所以家長應該當支持並滿足孩子對玩具的需求。

2)「性別歧視」從小摒棄

「你是男孩就該xx,你是女孩就該xx」,面對「性別歧視」,很多人苦不堪言,既然如此,為何讓孩子從小就要體驗性別帶來的不同呢?

無論你是男孩女孩,只要你喜歡,有興趣,那就可以去嘗試。在這種觀念下成長的孩子會很正常的認為男女平等,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被灌輸性別差異的概念。

TIP:

很多人認為這樣會不會讓孩子性別意識淡薄?很多男孩子雖然玩著洋娃娃,但在洗澡時仍會說:「爸爸該帶我洗澡了。」性別意識與玩具種類並無差別,玩具僅僅是喜好,別讓這最簡單的喜好變為孩子未來成長道路的障礙。

相關焦點

  • 男孩就不能玩洋娃娃?父母要拋開「性別偏見」,才能做好性格教育
    孩子是最為天真可愛的,尤其是還處於懵懂期的孩子們,他們不懂得規則,行事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洋娃娃都是女孩子的玩具,並不適合男孩子們玩,有的小男孩還不懂事時也會喜歡漂亮的洋娃娃,但卻因此而被父母訓斥,認為那不是男孩子應該喜歡的東西。難道男孩就不能玩洋娃娃嗎?
  •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導讀: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孩就該造火箭,女孩就該打毛線?
    女兒回家之後委屈大哭:「為什么女孩就不能踢足球!」朋友給班主任打電話詢問情況,班主任連忙解釋:「女生當然可以報名啊,只是一般來說女孩對足球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就沒發給她們。」第二天,班主任馬上給孩子補發了一張報名表。
  • 女孩在幼兒園不能穿裙子?請放下偏見,家長所擔心的其實都能解決
    文:皮小濟(歡迎轉發)如果問小女孩最喜歡什麼季節,她古靈精怪的回答大概也離不開夏天吧。夏天對於女孩子來說,不僅意味著能吃上冰冰涼涼的草莓甜筒、還可以玩清清爽爽的水上樂園、過喧譁歡快的兒童節,更意味著可以穿做工精良、款式新穎的漂亮裙子。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而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觀念也經常充斥我們的周圍:男孩子不塗指甲油;女孩子才穿裙子;娃娃是女孩子玩的,男孩子都玩小汽車;粉色代表女孩,藍色代表男孩。在很多方面上,對於女孩有著各種各樣更多的偏見。小到玩遊戲要玩典型如過家家、布娃娃等「女孩遊戲」;大到讀書時女孩學不好理科;就業時安穩的公務員、老師、文員等是「適合」女孩的工作。
  • 安全教育只告訴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在敷衍
    比如:男孩和女孩的隱私部位不能讓人看,讓人摸。如果遇到壞人要勇敢說「不可以」通過我踩過許多坑的經驗,選擇繪本要選擇循序漸進的繪本,本著遵循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千萬不要盲目的嚇唬孩子,朋友給我講過一個嚇唬孩子不能隨地小便,警察會把他抓走的事情。效果倒是有,結果孩子一兩年都沒從陰影裡走出來。
  • 《威廉的洋娃娃》:別被「社會性別」裹挾,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
    傍晚下樓乘涼,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我的左邊有一幫小男孩拿著槍追逐打鬧,有一個扎著雙馬尾的可愛小女孩也在其中,她拿著一把ak,穿著三級甲跑的比男孩子還快。為什麼同樣是女孩子,一個能瘋跑,另一個就被要求"像女孩樣子"。看到這種情況,不應讓我想到了一本之前讀過的兒童畫本——《威廉的洋娃娃》關於《威廉的洋娃娃》這是一個很暖心的兒童繪本,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男孩威廉。
  • 孩子不會表達,不能融入集體,如何提升社交能力?
    男孩好動,喜歡玩汽車等活動,女孩好靜,喜歡玩洋娃娃;男孩去男廁所,女孩去女廁所,這些是社會對於男孩和女孩的一些常規認定,我們每個人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所以,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所謂: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的教育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想改正就難了,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家有男孩,請別傷害他
    導讀:家有男孩,請別傷害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男孩,請別傷害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貴的遙控車太燒錢?便宜的質量差?這款車能滿足你
    很多孩子在看到可以遙控、移動的產品時就會忍不住駐足觀望,就算是一隻可遙控的烏龜也不放過。當然,家長也喜歡給小孩買遙控玩具,而遙控車作為遙控玩具中的&34;自然必不可少。買過很多遙控車的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好的遙控車太貴太費錢,而便宜的又經不住孩子折騰。
  • 男孩不要小汽車,卻吵著要芭比娃娃?孩子反性別喜好,家長別焦慮
    最近,一戶新搬進來人家的4男孩成了媽媽群裡的討論對象:這個孩子不喜歡和同齡的男孩們一起『瘋』,總是樂於混在女孩堆裡玩洋娃娃、過家家這類遊戲。平時說話也細聲細氣,看上去很是靦腆,行為舉止甚至『嫻靜』。看到這種現象群裡有一部分人評價說:「孩子這樣去可不行,父母還是應該儘快糾正才好。」
  • 如果你生的是女孩,可千萬別對她做這幾件事
    比如,家長會對孩子做出的符合性別角色的行為——女孩玩洋娃娃、順從、感情豐富,男孩愛玩汽車、打球等,報以微笑、讚許和鼓勵。而對他們認為不符合性別的行為——女孩子追逐打鬧,男孩子哭哭啼啼等,就會加以阻攔和制止,有時甚至會表現得很強硬。
  • 男孩不能用粉色?打破性別角色固定認知,雙性化孩子更有潛力
    ,就能正確使用「男孩」、「女孩」這類詞彙,確定性別後,孩子就開始區分和男女有關的行為活動。激素也影響著孩子的遊戲方式,男孩喜歡吵鬧、粗野的遊戲,女孩喜歡安靜、溫和的遊戲。與同伴玩耍時,男孩喜歡奔跑打鬥、爬高上低,女孩喜歡安靜、需要合作的遊戲。4歲的孩子,和同性夥伴玩的時間是和異性夥伴一起玩的時間的3倍,6歲時,則是11倍。
  • 心理學家的分析:孩子的鞋為何不能超過3雙?
    選擇越多,孩子可能越不快樂在某公園裡,一個小男孩正在安靜地蕩鞦韆,這時他看見旁邊的滑梯上沒人,噠噠噠地跑過來玩滑梯,再看看對面玩蹺蹺板的小朋友走開了,小男孩趕緊又拋棄了滑梯,衝向蹺蹺板……這時另一個小女孩過來玩鞦韆了,小男孩看到後趕緊從蹺蹺板上下來,衝向鞦韆,不讓小女孩玩。
  • 女兒的玩具被男孩拿走,寶媽找對方索要,男孩媽媽說的話令人無語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容不得孩子受半點傷害和委屈,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家長們也常常會給孩子撐腰,然而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卻選擇無條件地維護,這樣的父母養育的孩子越長大後也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 大骨齡孩子能不能使用生長激素?
    【患者諮詢:】徐所長你好,孩子2004年3月2日出生,今年16歲,身高172.5體重53kg,父親身高175母親身高1621醫生想要孩子打半年打生長激素,孩子現在打效果如何,值不值得打2孩子遺傳身高是多少
  • 孩子寒假去哪玩?少兒體適能又能動又能學!
    寒假已經過去小半,不少家長不想讓孩子天天宅在家玩遊戲,但又苦於天氣、時間的限制無法帶孩子出去遊玩
  • 日本「裸體教育」受爭議,男孩女孩光著上半身上課,能好好玩耍嗎
    幼兒園是對3-6歲孩子提供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孩子上幼兒園的目的是為孩子解除家庭空間和環境的限制,對孩子進行預備教育,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不少人有疑問: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區間一般都在3-6歲,已經不是小寶寶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光著膀子,毫不避諱的在一起上課玩耍,是不是有些過於「開放」了?
  • 各位有女兒的家長,能不能分享一下該如何教育女兒,本人是母親?
    這幾點對我的育兒很有指導:女孩和男孩的大腦各有優勢,並不能簡單地說男孩比女孩聰明。智商有遺傳因素,但後天的培養很重要;女孩剛出生在空間認知上不如男孩(很多女人迷方向),但通過後天的培養,比如玩積木、多說方位詞,對女孩有幫助;權威的期待、社會的期待會影響孩子們對自己的看法。比如家長、老師覺得女孩不如男孩,女孩就會傾向於覺得自己不行。
  • 地產人能不能打架
    這誰家的孩子,打架也不管。有一句話,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的意思能不能不打架能湊齊五證?能高價銷售?那成年人的世界,遇到利益能不能分享?小女孩說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