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2020-09-03 二嫂說育兒

導讀: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從童年到成年,我們下意識地相信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但是這些差異真的是天生的嗎?
在我們的意識中,男孩喜歡藍色,機器人,格鬥遊戲,勇氣和力量。女孩子柔弱,溫順,喜歡粉紅色,喜歡玩洋娃娃。
但這確實是這樣嗎?男孩天生就有力量?女孩天生就是弱者?
最近,我在「 Game Force」中看到了這樣的實驗,但發現不是: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一個嬰兒穿著尿布在一張大桌子上爬行,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是女孩,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是男孩,研究人員秘密觀察了受試者對孩子的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成年人把孩子當作女孩對待,他們會迅速擁抱她並與她互動更多;如果成年人認為孩子是男孩,他會等待更長的時間來安慰他,但他會更加鼓勵探索和鍛鍊。
由於性別刻板印象,每個人對孩子的態度都完全不同:對女孩的愛越來越多,對男孩的勇氣和探索機會。


這一切與孩子的真實性別無關。
實際上,從實驗中可以看出男孩和女孩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由於刻板印象,我們有這種心理暗示:
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可以...因為他是男孩,所以她需要更多...
無形中要求女孩在不理會自己的力量感的同時要表現得很好並且對他人友善。至於男孩,不鼓勵她們養成親密感,但他們一再強調並灌輸了男性的競爭,勇氣,成就和強度。
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的成長就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限制,並且孩子無法充分發揮潛能,因此導致:
女孩,數學邏輯能力不強,非常虛弱,不喜歡運動,沒有意見...男孩,社交能力不強,一絲不苟,不溫暖,無法靜坐,不說話...
實際上,親密和自信的力量是每個孩子的天生權利。
孩子之間的差異並不是由於他們的性別差異,而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個體。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努力給男孩更多的照顧,給女孩更多的力量,怎麼做?
1.加入玩偶遊戲。許多女孩喜歡玩玩偶遊戲,我們可以加入其中,使玩偶更有活力,讓他們跳舞,搭配不太像淑女的衣服,甚至說一些不太像淑女的衣服。,「我是一個女孩,但我只是喜歡跑步和跳躍,所以無法阻止我。」
目的:鼓勵女孩冒險,大聲說話,堅持自己的觀點並有自己的想法。
2.加入格鬥遊戲。這是許多男孩喜歡玩的遊戲。我們可以在遊戲中引入一些逼真的感覺:「哦,好痛!」此外,我們還可以創造各種機會與孩子們保持密切聯繫:如果您被槍擊了,那麼我們可以落在他們身上,如果有敵人,我們會在他們後面加緊。
目的:找到藉口與他們保持身體接觸和情感聯繫。


3.與孩子們玩一些交流遊戲。例如,在「幸運」和「不幸」的紙牌遊戲中,一個人開始用「幸運兒」講故事,另一個人繼續以「不幸」講故事。
例如,玩「 Scribbled Line」。一個人開始畫畫,畫出不像任何東西的草線,然後要求另一個人完成它並畫些東西,然後兩個人輪流開始。
目的:使用非語言或遊戲方式與孩子交流,以幫助他們表達內心的感覺。
4.情感遊戲。例如,做一個面部表情,或從雜誌上找到一些代表性的表情,然後從這些表情表達您的感受。
讓孩子假裝自己可怕,悲傷和恐懼,然後我們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做出回應,例如令人放鬆的表情,從容的表情等等。
與孩子們玩幻想遊戲,讓我們的角色通過言語和行為表達自己的感受。不要謹慎,不要誇張。
目的:幫助孩子認識並表達情緒。
5.「指定尖叫者」遊戲。幫助那些即使受傷也要忍受的孩子。例如,孩子既受傷又受傷,但他忍受並否認了這種痛苦。我們可以玩「指定尖叫聲」遊戲來幫助他尖叫。
目的:幫助孩子釋放沮喪的情緒。
6.男孩和女孩一起玩。鼓勵男孩和女孩一起玩。這種混合性別的遊戲不僅可以為男孩提供練習的機會,還可以幫助女孩提高自信心和力量。
因為女孩不喜歡遊戲中的死亡和毀滅,而男孩不希望娃娃在遊戲中打扮。為了一起玩,他們還將學習如何更具創造力。

此外,請勿使用性別來標記您的孩子,也不要先驗地將玩具分為「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
嘗試提供儘可能多的玩具,並讓孩子決定玩什麼遊戲。
即使男孩玩洋娃娃,女孩玩汽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當男孩玩洋娃娃時,他正在經歷愛,關懷他人,學會表達情感。當女孩在玩汽車時,她也在體驗力量和控制感。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需要體驗被愛和關注的感覺,並且他們都需要我們給予勇氣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擺脫性別陳規定型觀念,幫助男孩在保持力量的同時理解交往,並幫助女孩在交往中擁有自己的力量。
我不能束縛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給他們一個更公平,更多樣化和更廣闊的未來。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抱抱」,很多父母其實在傷害男孩
    心理學家: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抱抱」,這是「性別不同」引起的>1)男孩比女孩「開竅晚」有經驗的寶媽都知道,男孩的大腦發育要比女孩晚,所以相比男孩而言,女孩會顯得更加成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會更強。而男孩卻恰恰相反,由於他們的大腦額葉發展比較晚,所以更擅長單一性和專注型的任務,因此也更需要家長的呵護。他們並不能像女孩子那樣,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玩玩具,並且兩件事情不受影響,所以「多任務」可以很好地幫他們分散注意力。
  •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抱抱?這麼做是害了孩子,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抱抱?這麼做是害了孩子,來聽聽專家怎麼說先給大家講這麼一個小故事:盆友的朋友是一位健壯英俊的男士,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看他總是一個人行動就有很多人問他:「條件這麼好為什麼身邊沒有一個美好的女生呢?」
  • 男孩不能用粉色?打破性別角色固定認知,雙性化孩子更有潛力
    所以,男性在遺傳特徵上更主動,女性更負責、協作。雄性激素可以增加攻擊行為,並抑制母性的照料行為。激素也影響著孩子的遊戲方式,男孩喜歡吵鬧、粗野的遊戲,女孩喜歡安靜、溫和的遊戲。與同伴玩耍時,男孩喜歡奔跑打鬥、爬高上低,女孩喜歡安靜、需要合作的遊戲。4歲的孩子,和同性夥伴玩的時間是和異性夥伴一起玩的時間的3倍,6歲時,則是11倍。
  •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你看看你,跑來跑去,沒個女孩的樣子。」這樣的話,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什麼是女孩該有的樣子呢?在一些人的固有觀念裡,女孩就該安安靜靜的。家長應該客觀地去看待孩子的性格特徵,而不是用性別去區別化。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教育孩子更要從孩子的個性出發。
  • 性別還需要認識?心理的性別認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拿去給小侄女看,小侄女瞥了一眼,奶聲奶氣地說:「小姨,那是小男孩玩的。」聽她這麼一說,我就來了興致:「那小女孩應該玩什麼啊?」「當然是布娃娃了!」說著,就奔向不遠處的娃娃聚集地。可能她覺得我不太懂,之後的路上就一直給我科普性別的問題。比如「我是小女孩,換衣服的時候不能讓爸爸看到」、「上廁所要去女廁,就是穿小裙子的那個」、「女孩子要穿粉色的小裙子」等等。
  • 男孩比女孩更難養?性別不是原因,有沒有難度,主要取決於怎麼養
    導讀:男孩比女孩更難養?性別不是原因,有沒有難度,主要取決於怎麼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孩比女孩更難養?性別不是原因,有沒有難度,主要取決於怎麼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然而要知道關於藍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的歷史其實並不久。在上個世紀初,童裝都是白色的,並沒有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到了19世紀中期,粉色、藍色和其他暖色調的童裝開始出現。在一戰前,童裝顏色才有了一點點代表性別的意義,只不過當時顏色代表的性別和現在相反。
  • 男孩其實更脆弱,請你好好關懷他
    幾百塊一雙買來幹啥?是要保護你的腳啊,你不怕腳受傷麼?」媽媽伸出手,忍不住去點兒子的頭。小男生頭垂得更低了,小聲咕噥著說了一句。媽媽炸毛了:「是不是我說你不聽,非要跟你爸爸告狀,他說的你才聽呀?如果一個男孩文文靜靜,不好動不調皮,你可能會更加擔憂。研究發現,男孩子的大腦成長沒有女孩子快,所以他們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學習成績或許也沒有女孩子出色,老師也更喜歡懂事,乖巧的女孩子。所以做為家長,更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懷。
  • 15歲男孩以為自己是女孩:幫孩子性別認同你做對了嗎?
    第二階段:孩子對「性別守恆」有了一定認識,知道男孩將來要長成男人,女孩將來會長成女人,但他們仍相信改變服飾、髮型等就能導致性別轉換。第三階段:孩子相信了性別的一致性,即一個人即使「穿錯了衣服」,也不會改變性別。
  • 穿裙子的男孩和拿著刀和槍的女孩?面對孩子「反性別」的愛好
    1、更尊重性別差異兒童的世界簡單而美麗,他們不會有性別偏見。有反性嗜好的男孩不會看不起女孩,喜歡汽車手槍的女孩會有更多酷而多彩的夢想。他們尊重性別差異,在他們眼中更平等。父母不能認為有「反性別」愛好的孩子有心理問題,他們只是喜歡不同的東西。
  • 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調皮?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很多大人對孩子的性別有誤解,認為女孩子天生就對數理化不敏感,女孩從出生就比男孩更加感性,就應該學文科;而男孩呢?男孩們的數學成績就是要比女孩好,長大了更有出息。等孩子長大一點,有些人甚至會說女孩子讀太多書沒用,以後反正也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 男孩還是女孩,如何判斷胎兒性別?
    在關於「造人」的若干事件中,沒有什麼比一個胎兒的性別更能激起人們的好奇心。「男孩還是女孩?」,這永遠都是人們對那些腹部頗有些規模的孕婦表達關注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B超的準確率有多高?不過出於法律與技術上的原因,B超醫生對於這類要求並不總能滿足,B超室的牆上就赫然寫著「禁止非法鑑別胎兒性別」的告示。一般說來在懷孕第18周時,如果是女孩,陰道、子宮、輸卵管都已經各就各位;如果是男孩,外生殖器也已清晰可見。那為何會不確定呢?
  • 「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文靜?」別讓性別「刻板印象」阻礙孩子成長
    而現在,已經有先驅打破了這些束縛,也給家長們提了個醒,在培養孩子個性方面,也不應該束手束腳了,那麼,為啥依舊有很多人覺得「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呢?一、很多人覺得「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的理由有哪些?
  • 女孩是小棉襖,養育女孩,不要給她太多的限制
    ,問道一個問題;如果重新選擇一次性別,你會怎麼樣選?然而,大多數的女孩選擇做男生,理由眾多,其中最多的一條就是女孩子受到的束縛太多了。然而男孩受到的限制比女孩要少很多,那麼父母需要這麼去做呢?才能培養一個肯定自己性格的女孩,有自信的女孩?
  • 男孩喜歡粉色就是原罪?你所謂的性別教育,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其實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曾經看上去無比可靠的"真理",在歲月的衝刷下反而變成了腐朽不堪該被捨棄的"糟粕",無論是重男輕女還是重女輕男,這都是對人權的一種褻瀆,孩子的性別是否重要?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但是如何去教育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性別,這也是當下父母們需要去學習的一門必修課。
  • 如果你生的是女孩,可千萬別對她做這幾件事
    其實細菌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紙巾,肉眼看著乾淨,不代表細菌不存在,尤其是擦過便便的紙巾,更要注意這一點。在為女寶寶擦拭私處時,為防止傷害到寶寶,千萬不要扒開陰唇內側擦拭。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儘量不用或少用溼巾,避免添加劑成分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
  • 男孩女孩大不同,不需要區別養育
    最近,一個朋友跟我「吐槽」:鄰居家的小女孩和自己女兒都是3歲多,朋友到鄰居家做客,小姑娘禮貌懂事,說話也很利索,特別討人喜歡。自己女兒倒好,前幾天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很喜歡客人,就在客人懷裡上躥下跳,跟養了只猴子似的。太沒教養,太野了,養個女孩子和男孩兒一樣!
  • 給男孩擁抱,給女孩力量
    「我們家這個一天到晚地上躥下跳,沒個女孩樣兒!」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似乎是有共性的:男孩應該堅強、女孩要溫婉。可在家庭教育上,這個觀點並不絕對,家長不應用「刻板」觀念束縛孩子。1.男孩血液中多巴胺含量比女孩多。男孩血液中的激素主要是睪丸素,女孩主要是雌激素與後葉催產素。因此,男孩精力更旺盛,體力更出色,同時也更衝動、更易出現冒險行為。女孩更敏感,喜歡安靜,善於進行人際溝通。2.男孩大腦中胼胝體(負責連接兩個腦半球的部分)體積比女孩小。
  • 男孩性格要強,硬碰硬不合適,晚熟的男孩更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
    對男孩女孩的養育每個家長都會區別以待,女孩需要溫柔和充滿呵護的養育,而男孩子著被要求要嚴厲教育,因為長大後男孩將面臨更多叫做責任的東西,但其實對天生感情內斂的男孩需要更多的溫柔以待。姐姐和弟弟相差2歲,8歲的姐姐被告知自己是老大,要照顧弟弟,而弟弟也被告知要保護姐姐,讓著女生。
  • 男孩練武,女孩練琴?傳統的「性別偏見」可能會扼殺天賦
    比如我們認為男孩就該練武強身健體,女孩就該練琴修身養性。其實這些都是傳統思想遺留下來的「性別偏見」。兒子吳所謂偷偷告訴自己的教練,自己非常喜歡粉紅色,並且要求教練保密,不要告訴自己的姥姥。其實家人都知道孩子喜歡粉紅色,卻都心照不宣對這件事閉口不提。沒想到孩子把這件事當做一個小秘密告訴了自己的教練,家長們這才意識到,這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