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刻板印象?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來看肯塔基大學教授這麼說

2020-08-26 愛貝睿科學早教

女兒出生之後,我也不可免俗地加入了「焦慮老母親」的大軍。有一天在網上瀏覽的時候發現了「中性育兒(gender neutral parenting)」這個詞。點開之後發現這種育兒法推崇不按照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育兒,非常戳我的點。

可能因為我還是希望女兒能獨立活出她自己,而傳統的女性刻板印象好像負面的太多了:安靜,數學不好,情緒化,柔弱,以家庭為中心……看了好幾篇博文之後覺得都是隔靴搔癢,直到找到布朗教授(Christia Spears Brown)的書——《Parenting Beyond Pink & Blue》。

《Parenting Beyond Pink & Blue:How to Raise Your Kids Free of Gender Stereotypes》

布朗教授是肯塔基大學發展心理學副教授,在過去 20 年裡一直在研究性別如何影響兒童的生活。她同時也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在育兒上,她並不贊成想要抹去性別影響的「中性育兒」,因為性別是客觀存在,且很難改變的。不管你怎麼防範,孩子們總會進入社會接受影響。

作者:Christia Spears Brown

整本書科學證據和生活案例結合,平易近人,生動有趣。(以下觀點,實驗案例,清單都整理自本書)

一、反對性別刻板印象為什麼重要

按照性別分組然後一刀切的事情,已經多到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比如女嬰的衣服用品以粉紅色為主,配圖多是花朵和軟萌的動物(小貓咪,小兔子);男嬰的衣服用品大部分都是藍色,圖案多是汽車和大型動物。

還有一些大家經常聽到的評價,例如,扭扭捏捏像個女孩子、野得像個男孩子、女孩子不擅長於數理化、女孩情緒化、男孩講義氣......

反對性別刻板印象為何是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布朗教授說

簡而言之不僅僅是性別刻板印象,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在推廣一點,除了「所有的生物最終都會死」之類的宇宙公理,簡單的從一個角度做個分類,然後宣布一類只有,另一類從不,本身就不成立——總是有反例的。

大部分人其實並不符合刻板印象中所以的描述。有天生活潑的女孩,有天生內向的男孩。強迫改造自己去迎合所謂的刻板印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在小學初中,如果因為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而遭到同學的排擠和欺負,會造成一生都難以磨滅的傷。

而且如果你的小孩不符合刻板印象,你也不希望 Ta 覺得自己很失敗。

有人會說,我家是男娃,刻板印象裡面關於男娃的都挺好的啊——擅長數理化,講義氣;愛運動;堅強不逼逼。我是不是不用那麼擔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性別刻板印象對男孩的傷害也大!

允許男孩子表達情緒圖片來源:紀錄片《無差異的性別教育的影響》

當一個男孩被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時候,他會覺得悲傷的情緒是不對的;同時「男孩子就是很調皮,比較暴力」的刻板印象讓他知道暴力發洩是被允許的;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處理悲傷的情緒了。在悲傷的時候,會用處理憤怒的方式來處理。

同時,在一個「喪偶式育兒」的社會,大家一邊責備男人們,一邊拿走小男孩手裡的娃娃,說「這是女孩子的玩具」,不給他們提供任何學習照顧他人的機會。這樣是不是也是自相矛盾呢?

再想想一個很「瘋」的女孩,喜歡玩小汽車和玩具槍,大家會說她是「假小子」,這是一種容忍的態度,但如果是一個男孩喜歡玩娃娃,喜歡做做針線,大家會說他怎麼「女裡女氣」,是一種斥責和厭惡的態度,甚至會懷疑他的性取向......

如果你家男孩正好符合刻板印象,恭喜你,他的成長道路會輕鬆很多,但是如果一個男孩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他所面對的世界是更加嚴苛的

二、刻板印象容易形成,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幼兒園的小孩,隨機按照 T 恤的顏色分成紅組和藍組。在實驗組中教師每天在日常教學中,會強調紅組和藍組,比如:「紅組的小孩今天很聽話」、「藍組的小孩請安靜」。

在對照組的老師不提分組,只用孩子們,在給予評價的時候也是針對個人。六周之後。實驗組的小孩已經形成了對於顏色分組的刻板印象,相比起實驗組,他們更多的會使用紅組的小孩兒都這樣,藍組的小孩兒不會這樣。

圖片來源:紀錄片《無差異的性別教育的影響》

僅僅六周的強化就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想像,在這樣大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對性別非常敏感——事實也是這樣,大概從幼兒園或者小學開始,女孩就只跟女孩一起玩;男孩也是跟男孩扎推兒玩。

三、為什麼孩子會快速形成刻板印象

首先這跟我們的大腦有關:

1. 我們天生愛分類:可以減少認知負荷,更快的認識這個世界

2. 我們天生喜歡臉:區分監護人和陌生人能提高存活機會

不可否認的是,性別的確是一個最直接,最明顯的將人分類的標籤。

圖片來源:紀錄片《無差異的性別教育的影響》

大家在分類的時候,會自然地:

1.誇大組間差別

2.誇大組內相似性

3.記住符合刻板印象的信息

所有人,包括大人和孩子,都傾向於記住符合自己認知的證據。回想一下小時候看星座性格描述的時候,是不是會在一堆描述中找到符合自己的那幾個(同時忽略掉其他不符合的),然後說:「哎呀這個好準呀,我就是這樣的誒!」

這還跟孩子們的學習方式有關:

大家都知道嬰幼兒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學習主要通過觀察和模仿。當然嬰兒們在觀察大人的時候,並不僅僅局限於你在完美的「育兒模式」的時候,而是「老大哥時時刻刻都看著你喲。」

當他們發現了不同的時候,會從大人的語言和行為中決定這個差異是否重要。這裡用性別頭髮長短舉個例子:孩子們總會聽到大人強調性別——「你看那個小姐姐/女孩在玩滑梯」、「你在那個小哥哥/男孩在騎自行車」、「這個小女孩好乖啊」,而不是用頭髮長短——「你看那個短頭髮小孩在看書」......

於是性別(而不是頭髮長短)才是更重要的分類。為什麼更重要呢?家長會自己總結出很多理由,有你能想到的(比如公認的刻板印象),你想不到的——美國沒有女總統是因為法律不允許(是的,這是一個 2007 年的研究中的數據,有三分之一的被訪小女學生是這麼認為的…)

即使家長能做到 100% 完美,但是孩子也是要社交的——你家裡每天洗手消毒,出門了大家都不戴口罩……不被傳染也難啊……

四、男女之間有差別嗎?

在討論這個之前,先強調兩點:

1.嬰幼兒和成人是不同的

在成人中觀察到的男女差別,不一定在嬰兒中存在。成人經歷了社會的洗禮之後已經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了——所以某火星金星的書才賣的那麼火。

2.男女無差

下面來看看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刻板印象:脾氣和情緒化、數學能力、語言能力。寫太長了估計沒人看,這裡直接列一下元分析的結論吧。(以下的結論都來自元分析)


脾氣與情緒化

刻板印象:女孩更情緒化

結論:男女在感知情緒,情緒化程度上沒差別。但是——

  • 男孩子不被鼓勵表達情緒——特別是悲傷。(「男兒有淚不輕彈」)
  • 媽媽們會花更長的時間跟女兒討論悲傷
  • 男孩子打架和暴力表現往往得到更多的容忍

於是男孩在處理情緒的時候,會比女孩,稍微更難抑制不正當行為,稍微更容易爆發。這個差別不是很大,這個差別不是很大,這個差別不是很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數學能力

刻板印象:男孩更擅長數學

結論:的確有點差別,但是,控制了刻板印象的影響因素之後,女孩比男孩的表現要好。

實驗中發現的刻板印象:

  • 平均來說,爸爸估計兒子的數學 IQ 為 110;女兒的數學 IQ 為9 8;媽媽估計兒子的數學 IQ 為 110, 女兒的數學 IQ 為 104——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是不同的。許多學校的老師也這麼認為;
  • 小學的時候,男孩對數學的自信普通高於女孩。
  • 父母跟兒子談論數字是他們跟女兒談論數字的三倍。

語言能力

刻板印象:女生語言能力更好,也更嘮叨。

結論:

  • 在語言量(說話多少)上,男女沒差別。
  • 女生稍微比男生使用更多的鼓勵肯定性語言;男生稍微更強硬,稍微更多的提出建議。
  • 女生的語言發展比男孩早一點;比同齡的男生詞彙量多一點。但是這個差異在開始上學之後就消失了。

3.男女無差但有別

  • 大腦大小。男性的大腦平均值比女性大腦平均值大。但是,這個多少跟身高體重是成比例的。而且女性大腦灰質的溝壑結果更多用來彌補尺寸上的差異。
  • 發育時間有別,女性比男性更早發育大腦更早成熟;
  • 男性和女性的下丘腦結構略有不同。下丘腦跟代謝相關,這個不同可能跟生理不同有關;
  • 對玩具有一些不同的偏好。但是總體來說,大家都更喜歡玩「男孩玩具」,比如積木,小汽車。

五、家長如何做?

布朗教授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是大原則:目的不是去掉性別標籤,而是教會小娃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當Ta們被貼標籤的時候,知道那是不對的。所以每次在聽到相關言論,看到相關現象的時候,指出來就好了。

具體操作:

1.不要只買一種顏色的衣服和玩具。女孩子可以穿藍色,綠色;男孩子可能不太好穿粉色,但是黃色還是可以的嘛。

2.減少含有性別的評價:小公主,小王子,小美女,小帥哥,等等。

3.多多跟男孩說話多跟女孩聊數字

4.買書的時候涉及廣泛的題材:給女孩也買一些汽車啊,航天,世界的玩具而不只有娃娃和小廚房;男孩子也應該有幾個毛絨玩具。

5.檢查孩子的書籍。看看小動物擬人化的時候,是不是猛獸都是「他」,軟萌的都是「她」?涉及到職業的時候,是不是男性都是醫生科學家太空人;女性更多是輔助性職業例如護士秘書;家庭場景中是不是總是媽媽在做家務爸爸在工作?有男孩女孩的時候,是不是很多女孩遇到困難哭哭哭男孩去幫她?在親子閱讀時可以指出來這個問題。或者隨機給不同的小動物賦性別。

6.如果你發現老師使用性別刻板印象,應該指出來

7.不要強化性別隔離——舉辦生日聚會的時候邀請男生也邀請女生。

8.要不耐其煩的指出每一次你刻板印象,不要假設你說過一次娃就明白了。(想一下你教 Ta 睡前刷牙用了多久,是不是每天要提醒一下)也不是很複雜,就是指出那個特徵男孩女孩都,然後舉一個反例,完了。不用反應過激。

強烈推薦大家讀原書,最後祝大家帶娃愉快。■


作者:貝貝。數據工程師,家有一娃一狗,育兒先育己。
責編:童謠 &
蒲素

相關焦點

  • 別再讓性別標籤,毀掉你的孩子
    精讀媽說:不要再讓性別標籤,成為孩子終生的枷鎖。媽媽回答,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性別刻板印象」,也就是性別偏見。幾乎所有人,對性別都有根深蒂固的先天認知,比如女人就要溫柔,女人就要賢惠...一代一代,關於女孩要做什麼,似乎從一出生起,已經命中注定。
  • 別大意!你的孩子正在經受刻板印象威脅
    每天一篇原創教育觀點每周一個原創教育視頻引導家長成為開放、理性、懂得尊重的新式家長想要證反這一觀點的女性,即使自認為心態平和,在測試時她們的身體仍然感受到了壓力反應,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從而削弱了她的數學解題能力。以女性開車為例,你可以想像或者回憶一下,當你看到一輛車技很差的車在路行駛時,如果司機是男性,你可能會覺得他是個新手,疲勞駕駛或者心不在焉等,而一旦是女性時,你可能潛意識就會出現:「怪不得,女司機」這樣的想法。
  • 當孩子被冠上「性別差異標籤」,咋自救
    對於這些情況,其實都是被刻板效應所傷害,在教育中,我們做家長的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總是以一種刻板的性別差異來對孩子進行要求引導,而一旦孩子作出與我們預期所相反的選擇,就會被我們貼上"性別差異"的標籤。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來向大家說一說,當孩子被冠上"性別差異標籤"後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以及如何進行自救。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簡單來說,性別教育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男還是女,是讓孩子悅納自己的性別,以及學會如何對待異性。而刻板印象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所持的較為固定的看法。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性別認知基本來自於父母親朋的引導以及身邊事物的影響,不同的認知過程都可能造成孩子們不同的性別差異。
  • 善用「期望效應」,拒絕刻板印象,家長別再給孩子隨意下定義
    刻板印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通過研究發現: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家長對孩子形成刻板印象的最直接表現,就是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當家長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34;;&34;;&34;。這一系列負面的標籤被貼在了孩子身上。讓孩子潛意思中被暗示:我是爸爸媽媽說的這樣嗎?當下一次同樣情況再發生,孩子依舊會選擇錯誤的做法,因為他們下意識的認為這就是我會做出的行為。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新聞報導:家長覺得孩子沒有「男子漢氣概」送其參加男子漢訓練營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海外網(侵刪)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是天然合理的嗎?如果男人和女人偏離了這種刻板印象就應當焦慮嗎?再舉個例子:性別刻板印象中一向認為女人感性,擅長藝術,但缺乏邏輯思維的能力。有人甚至認為,女人的思維沒有連續性,是"在邏輯上神志不清的"。在20世紀初的歐洲,大學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有一次,有個人在德國的一所大學的校董會上提出招收女生的建議,結果引起鬨堂大笑,所有人都覺得這太過匪夷所思了。女人?上大學?
  •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可見,男孩也並不是刻板印象的受益者!從內心摒除性別刻板印象,不給孩子貼標籤不得不說,性別刻板印象在我們腦海中的存在實在太根深蒂固了。我們必須從內心摒除這種印象,才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心應手。不要再對她說:「你是女孩,就應該漂漂亮亮的!」所有孩子都應該漂亮乾淨。不要再對他說:「男子漢要堅強,不要哭哭啼啼的!」所有孩子都有哭泣的權利。
  • 淺談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也許很多人沒有接觸過這個詞彙,但是卻有很多人這麼做了,什麼叫性別刻板印象呢?最簡單通俗的一種解釋,當你說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這種話時,就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阻礙孩子成長
    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們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若家長依舊保持固有的觀念,形成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非但不會助推孩子愉快成長,反而會形成人為障礙,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就發現,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鼓勵男孩子掩飾其柔弱的一面,卻促使其性格變得好鬥,傾向於採取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所以說,性別「刻板印象」會阻礙孩子成長。
  • 面試中如何打破HR對你的刻板印象,撕掉被貼的標籤
    已經被貼標籤了,面試或工作中怎麼破?無意識的刻板印象的形成人與人之間印象的形成是隨時隨地的,不僅僅和每個人的過往經歷相關、甚至和當時的心情都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印象是有意識的判斷,還有很多印象是無意識的形成。
  • 從育兒角度解析《冰雪奇緣2》:性別標籤,是孩子成長最大的桎梏
    種種事件下的爭論其實都是關於性別刻板印象的無硝煙戰爭,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不要再用"性別標籤"定義孩子 李宇春剛出道的時候,就因為她中性的帥氣而備受爭論,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沒有女人味。
  • 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孩子本是一張純淨的白紙,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但我們很容易因為一些約定俗成卻並不科學的論調,影響和限制孩子們的認知。比如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常見問題。但顏色問題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已經對一些孩子造成困擾,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發現自我進而實現自我的一種阻礙。在生活中,家長無意識流露出的性別刻板印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了讓孩子擺脫這種束縛,首先需要家長轉變觀念。老師也有責任來關注這種現象對孩子的影響,並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家長糾正刻板印象。
  • 「性別固有印象」坑娃不淺,這些標籤不能給娃貼,當心好心辦壞事
    家長經常對小男孩說:你是男子漢要勇敢,不能動不動就哭鼻子,記住啊!而大人們經常對女孩子說:你是女孩兒,文靜一點,別像個男孩子一樣,整天大大咧咧的。「性別固有印象」坑娃不淺,這些標籤不能給娃貼,當心好心辦壞事一、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別讓你的觀點限制了他
  •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比如一個男的,如果他數學成績差,好吃懶做,一無是處,你絕對不會聽到有人說:男生天生就不擅長數學,沒這個腦子,男生天生就不適合事業,不適合,沒這個能力。男人天生就賺不到什麼大錢,安穩一點挺好的。
  • 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破除
    【關鍵詞】中年女性 刻板印象 賢妻良母 性別歧視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在大眾傳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被貼上了不同的形象標籤刻板印象,也稱刻板形象,是指人們基於知識、觀念,按照預期的認知結構,對某類人群、某個地域或某種事物形成的固定看法,是一個源於心理學的概念。
  • 男孩愛車女孩愛娃娃,是刻板印象還是天性?實驗:猴子也這麼選
    男孩愛車女孩愛娃娃,是刻板印象還是天性很少有人思考,為什麼在沒有形成性別意識之前,孩子對玩具的指向就這麼強烈一項針對美國2-5歲學齡前兒童的研究調查了孩子們的聖誕禮物,結果顯示孩子主動要求的禮物,基本都趨向於刻板印象類別。我們都知道孩子在食物、顏色等方面有偏好選擇,實際上都會受到大人的影響,那麼他對有玩具的喜愛是否也是如此呢?
  • 李銀河:活出自己,不要讓性別刻板印象毀了你的人生
    -1-李銀河在剛剛開播的2018年《星空演講》中,就主要討論了性別刻板印象。那麼,什麼才是性別刻板印象呢?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假想特徵所抱有的信念。兩類性別中均存在這種刻板印象,而且正反面的特徵都有。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一種簡單的性別歸類,或者說貼標籤。它的規則告訴大家,男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女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如果不是你就是另類,就會受到排斥。
  • 性別角色?性別規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教育?這些都是什麼
    性別刻板印象促進性別角色和規範的發展,性別角色和規範讓性別刻板印象更深入人心。有點類似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常見性別刻板印象有:男性是太陽,陽剛,強硬,不輕易表露感情。女性是月亮,陰柔,委婉,非常情緒化。
  • 為什麼會有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她亦發表意見說:你看,沒有男人就不行,這些事情女人就做不了。我聽她這麼說,真是感覺啼笑皆非。明明只是最簡單的吸頂燈,只需要像擰瓶蓋一樣把外燈罩打開,再擰瓶蓋一樣的把燈旋進去就好。
  • 為什麼我們身邊,會有這麼多男女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她亦發表意見說:你看,沒有男人就不行,這些事情女人就做不了。我聽她這麼說,真是感覺啼笑皆非。明明只是最簡單的吸頂燈,只需要像擰瓶蓋一樣把外燈罩打開,再擰瓶蓋一樣的把燈旋進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