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愛車女孩愛娃娃,是刻板印象還是天性?實驗:猴子也這麼選

2020-10-05 糖果媽媽

國際公認3-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不論是去看望親友家的孩子,還是給自家娃挑選玩具,家裡有男孩的,來到商場後通常都直奔小汽車,家裡有女孩的則直接置身於粉色芭比娃娃的世界。

男孩愛玩車,女孩愛玩娃娃,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家長的思維模式,而孩子的表現通常也驗證了這一定律,但是這到底是孩子的天性,還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呢?

男孩愛車女孩愛娃娃,是刻板印象還是天性?

上周休息的時候去同事家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談到孩子的話題,他還很驚訝,我怎麼知道他家的是兒子?我指了指他家一整個展櫃的小汽車模型。

朋友恍然大悟的笑了笑:「這孩子從小就喜歡車。抓周的時候,滿地的小玩意兒都不看,直接把他大哥的玩具車抓起來了,為了滿足他,我們家都快被車給淹沒了。」

接著我們就探討起來,男孩子喜歡車,到底是因為我們一直給他買車所以他才喜歡,還是因為他骨子裡就帶著這個基因呢?

男女喜歡玩具差距明顯,其實猴子也是這樣

男孩兒喜歡機械類的小車、變形金剛,女孩兒喜歡娃娃、毛絨玩具,仿佛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事實。

很少有人思考,為什麼在沒有形成性別意識之前,孩子對玩具的指向就這麼強烈?

一項針對美國2-5歲學齡前兒童的研究調查了孩子們的聖誕禮物,結果顯示孩子主動要求的禮物,基本都趨向於刻板印象類別。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食物、顏色等方面有偏好選擇,實際上都會受到大人的影響,那麼他對有玩具的喜愛是否也是如此呢?

2002年傑裡安·亞歷山大教授與其他科學家用猴子作為樣本,論證這一現象。

他們分別向44隻雄性和44隻雌性黑長尾猴提供了六樣玩具,分別是玩具警車和球,娃娃和玩具鍋,圖書和毛絨玩具狗。男性化、女性化、中性化數量相等。

結果,雄性與雌性黑長尾猴的表現與人類嬰兒相同,選擇的都是符合性別特徵的玩具,甚至沒有猴子選擇中性玩具。


為什麼在兒童群體中,會出現性別差異明顯的玩具選擇?

1. 天性使然

在原始社會中,男性通常負責狩獵,需要用到很多工具,因此他們對會活動的、冰冷的機械類玩具會表現出熱愛。在玩這類玩具時,通常會體會到自己強大的力量,從而充滿自信。

而原始社會中女性則負責看護孩子、採集果實、整理家居。

在現代社會,小朋友會將玩具娃娃視為好朋友,或者是看護的對象來給娃娃做衣服。模擬生活環境的行為恰好滿足了情感表達的需求。

2. 社會強加

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對玩具的自主選擇權,最初期的玩具都是由父母購置的。因此從小接觸哪個類型的玩具,長大後通常就會對哪類玩具比較精通。

一個小男孩抱著一個穿粉色裙子的娃娃,出現在大家面前,通常會迎來大家的恥笑,為孩子貼上「娘」「像小姑娘」的標籤,從而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即使男孩子表現出對娃娃的熱愛傾向,也會很快被扼殺。

3. 激素影響

幼兒時期,不同性別兒童體內激素水平就已經開始不一樣,通常情況下男孩體內雄激素水平較高,女孩子則相反。

雄性激素會更激發人類拼搏,創造對抗的情緒,雌激素則會使女性展現出溫柔守候平和的特質。

汽車和娃娃一個是強硬的代表,一個是甜美的象徵,很好地對應了男女不同的情感需求。

延伸閱讀: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中,家長應如何保護孩子的天性?

1. 尊重孩子的個人愛好

儘管男孩愛車女孩愛娃娃是大多數情況,但沒人規定一定要這樣,即使男孩子表示想要一個布娃娃,媽媽也可以滿足他,這只是說明他對這類玩具感興趣。

2. 不要讓大人的決定影響孩子審美

在孩子喜歡什麼玩具,喜歡什麼服飾上,媽媽可以給他一些自主權,讓孩子自己挑選,不要讓大人的決定影響孩子審美。

糖果媽媽叮囑:直接接觸孩子皮膚的用品要謹慎選擇,給孩子的玩具要從正規渠道購買。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男孩玩車、女孩玩娃娃是社會強加的結果?可猴子也是這麼選的
    我們不管到底男孩女孩該選什麼顏色,這種通過顏色塑造性別刻板印象的歷史並不長。義大利學者馬可·德爾·吉迪斯通過谷歌搜索美國出版的書籍電子檔,發現將顏色和性別對號入座的現象是從188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這裡有一張著名的照片,很好的驗證了以上的結論。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884年拍攝的照片裡,他留著長發穿著小裙子,看起來就像精緻的小女孩,那年他只有兩歲半。
  • 男孩玩小車、女孩玩娃娃是社會強加的?可猴子也這麼選
    我們不管到底男孩女孩該選什麼顏色,這種通過顏色塑造性別刻板印象的歷史並不長那這會不會也是玩具製造商為了利益而刻意塑造的刻板印象呢?  如果去問一些觀念比較開放的家長,他們多半會給出肯定的回答,認為玩具分性別也是社會和家長強加給孩子的刻板印象,甚至還會給出我女兒(兒子)也愛玩小汽車(洋娃娃)的真實案例分享,最後得出不應該約束孩子天性的結論。
  • 男孩玩小車、女孩玩娃娃是社會強加的結果?可是猴子也是這麼選的
    ,這種通過顏色塑造性別刻板印象的歷史並不長。別急,還有更絕的實驗,人類終究是社會動物,換成猴子呢?兩個針對非人靈長類的玩具偏好實驗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在猴子的世界裡不存在與玩具相關的文化和刻板印象,但它們仍然表現出強烈的性別傾向。 這是為什麼?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激素使然,確切的說是雄激素。
  • 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調皮?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美國《學習科學》雜誌上曾刊登一篇這樣的研究:通過對104名幼兒大腦活動的測量,發現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發育和在處理數學技能方面都沒有差異。那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覺得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很大?為什麼總覺得男孩的數學就是要比女孩好呢?
  • 「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文靜?」別讓性別「刻板印象」阻礙孩子成長
    洋洋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生性開朗活潑,在幼兒園裡也是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喜歡幫助老師約束不守規矩的小朋友,還被老師選為小班長,到了鄉下姥姥家,洋洋完全沒有城市女孩的矜持感,和表哥一起跑到田裡野去了,甚至還到小溪中撈蝦了,媽媽事後知道後,還有些後怕,媽媽心裡就納悶了,這孩子是繼承了誰的基因了呢?怎麼不像一個文靜的女孩子?
  • 性別刻板印象?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來看肯塔基大學教授這麼說
    布朗教授說: 簡而言之不僅僅是性別刻板印象,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在推廣一點,除了「所有的生物最終都會死」之類的宇宙公理,簡單的從一個角度做個分類,然後宣布一類只有,另一類從不,本身就不成立——總是有反例的。 大部分人其實並不符合刻板印象中所以的描述。有天生活潑的女孩,有天生內向的男孩。強迫改造自己去迎合所謂的刻板印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男孩愛玩洋娃娃怎麼辦?女孩喜歡小汽車,不會有問題吧?這幾個問題,大家腦海裡是不是有點印象?這不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疑慮嗎?簡單來說,性別教育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男還是女,是讓孩子悅納自己的性別,以及學會如何對待異性。而刻板印象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所持的較為固定的看法。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性別認知基本來自於父母親朋的引導以及身邊事物的影響,不同的認知過程都可能造成孩子們不同的性別差異。
  • 打破刻板印象,女孩也擅長理科
    不過,現在實驗哲學開始大行其道,哲學家也開始通過調查和實驗來探討道德等問題。兩個學科之間的差異也變得模糊了。哲學與心理學明明如此緊密相關,為何卻在成員構成方面相去甚遠?為了檢驗這種觀點,我們向數百名5到7歲的兒童(包括男孩和女孩)詢問了許多問題,從而判斷他們是否把「特別特別聰明」(我們把「才華」翻譯成了孩子熟悉的表達)與性別聯繫在一起。
  • 男孩女孩的差異是天性不同還是社會偏見?
    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到底是天性使然,還是源自於成長過程中社會環境造成的性別偏見呢?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幾十年。通過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我發現很多經驗豐富的教育家都認為男孩和女孩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舉止。許多人還引用了一些說明性案例,比如在一項實驗中,小女孩溫柔地玩小卡車,而小男孩會拿洋娃娃當機關槍到處掃射。
  • 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比如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常見問題。一些膽子大性格活潑的女孩會被嘲笑為「女漢子」,白淨斯文的男孩被說成是「娘娘腔」;有孩子認為《三國演義》是男孩才看的書……因為顏色問題帶來的困擾在我們帶的班上曾有孩子因為自己喜歡的顏色而感到困擾。
  • 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教育?這些都是什麼
    等褒義情緒,但如果你在中東地區對別人舉大拇指,就等同於你罵那個人「滾nmd」)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指對某一個群體對固化印象,通常是帶有不好的偏見的。比如西方文化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有書呆子,數學好,不會享受生活。東方文化對白人的刻板印象有享樂主義,生活優越,不會長遠打算。
  • 「女孩吃兩大碗飯怎麼了?」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文/秘籍君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總是天然地對男孩、女孩有固定的要求,類似男孩就應該剛強勇猛,女孩就應該溫柔體貼。所以,如果有一個孩子,表現出和他性別身份不同的特質,就容易受人調侃,甚至攻擊。,具有消極的一面小小的一個場景,我們能看到紮根於人腦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威脅 · 相關實驗
    「那些最優秀的人,一旦背負著負面的刻板印象,將會變成最容易放棄的那一些人。」1.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這段時間,不僅有前面提到的對那些男演員形象很娘的焦慮,還有很多人驚呼:中國出現了男孩危機,說年輕男孩越來越娘,缺乏男子氣概,有人把世界盃球星的陽剛之氣與中國當紅男星的陰柔之氣做對比,大聲疾呼要培養男子漢,辦很多學習班訓練營,要男孩在那裡學習怎麼才能變成男子漢。
  • 童話裡有 15 個刻板印象,捫心自問就會是大型思考人生現場
    文 | 王朝靖來源 | 好奇心研究所(QLab42)▼喜歡故事,幾乎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但過於簡化、又不斷重複那些單一化的 「美好」,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個設限的視角,成為「刻板印象」的溫床。比如童話裡的女孩總是公主、男孩總是王子,每個善良的女孩最後總會得到王子的青睞。即便女孩愛上的是個窮小子,窮小子最後也常常被發現不是流落民間的王子就是被下詛咒的王子,總之不論女主角愛上誰,最後愛上的都是王子。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很容易給孩子這樣一種印象:只要我天真善良無害保持美麗,總有一天會有一位蓋世英雄,身披金甲聖衣、騎著白色駿馬來接我。
  • 給別人留下刻板印象之後,怎麼被消除?
    社會學上有一個詞,叫「刻板印象」。就是我們很容易給別人貼標籤。比如說,看到黑人,我們就會想到貧民窟;看到女司機,就覺得她們開車技術差;看到00後,就想到二次元。這些都屬于于刻板印象,是社會強加給我們的符號。那麼,人為什麼會有刻板印象?怎麼才能打破刻板印象呢?今天我們用五個問答來介紹刻板印象這個概念。1. 什麼是刻板印象?
  • 情感樹洞|基於刻板印象的規劃,是對發展自由的剝奪
    我卻覺得還是要看孩子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教育。許多公眾人物表達過對女兒的偏愛,說養育男孩女孩要用不同的方式和態度,強調對女兒寵愛呵護、對兒子嚴格嚴厲以鍛鍊其堅強心志……可是,女孩子就不需要堅強嗎,長大後就不會面對社會的殘酷和現實的壓力嗎?
  • BBC用科學實驗證明,我們這麼給孩子買玩具竟然是錯的
    男孩需要玩男孩的玩具,女孩需要玩女孩的玩具。仔細想想,這個挑選玩具的規則並不是花花小區的老人們才有的。記得有一次去商場,一個爸爸帶著軟萌萌的小女孩在店裡挑玩具。一開始孩子想要一把劍,被爸爸組阻止了,說,女孩子玩什麼刀刀槍槍的。後來小女孩退而其次挑了一輛黑色的小車,爸爸還是不樂意,說女孩子怎麼挑個黑漆漆的,不好看。
  • 馬克·布拉德福德——要抽象,不要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許多人都難以避免的,許多情況下也並非出於惡意,可它會使封閉的人更封閉。我們從布拉德福德的抽象畫中看不出直白的訴求,但這位藝術家用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甚至自己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勢。
  • 正確看待生活中常見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我們對事物形成的比較籠統的、概括的看法,認為某一類事物應該具有某種屬性,而忽視事物的個體差異。它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存在消極的影響。那麼,生活中哪些常見的刻板印象事件?刻板印象一:生活中我們習慣給他人標籤,我們把長相可愛的小女孩稱為「小蘿莉」,貼心的男孩稱為「暖男」,成熟的男人稱作「大叔」,愛吃東西的人叫做「吃貨」。這些都是貼標籤的表現。我們甚至不願意動腦筋,直接給他人貼標籤,這樣一來幾個標籤就成就了你對他人的評價,這也是刻板印象的表現。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們喜歡討論各種類型的話題,不同的人討論的話題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