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孩子本是一張純淨的白紙,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但我們很容易因為一些約定俗成卻並不科學的論調,影響和限制孩子們的認知。比如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常見問題。一些膽子大性格活潑的女孩會被嘲笑為「女漢子」,白淨斯文的男孩被說成是「娘娘腔」;有孩子認為《三國演義》是男孩才看的書……

因為顏色問題帶來的困擾

在我們帶的班上曾有孩子因為自己喜歡的顏色而感到困擾。有一次老師在分發知識競賽獎品時,一個小男生怯怯地要求老師把他的獎品由粉紅色的換成藍色的。因為爸爸告訴過他,粉紅色是女孩子才用的顏色,男孩子要用藍色的。這個男生在幼兒園的時候還曾經因為用粉紅色的杯子被同學嘲笑。

類似「男孩用藍色,女孩用粉色」這樣的規則好像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共識。無論是商業廣告還是公益宣傳,甚至教科書和科普雜誌都在用紅藍來區別不同的性別,而且這種簡單的區分變得日益複雜,漸漸衍生出了「男孩用粉色就是娘娘腔」之類的論調。

其實在大自然的筆下,粉色是豬皮膚、貓肚子和健康指甲的顏色,而藍色則是天空、大海、孔雀石的顏色,從來也沒有性別之分。但顏色問題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已經對一些孩子造成困擾,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發現自我進而實現自我的一種阻礙。

在生活中,家長無意識流露出的性別刻板印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了讓孩子擺脫這種束縛,首先需要家長轉變觀念。老師也有責任來關注這種現象對孩子的影響,並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家長糾正刻板印象。

老師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也要儘量避免使用帶有性別色彩的言詞,諸如「你一個女孩子怎麼這麼兇」「男孩子要堅強,不可以哭」之類。應該鼓勵孩子們做選擇的時候聽從內心真正的喜好,而不要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

爸爸也可以照顧孩子料理家務

性別刻板印象甚至已經影響到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許多爸爸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照顧和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情,男人不應該也做不好這麼瑣碎的事情。社會上也會有一些偏見,認為「超級奶爸」沒有男人味。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刻板印象。

有一次,我們班上一位孩子的父親向我抱怨,孩子媽媽出差了,家裡剩下他和兒子還有一個未滿月的小女兒,他無法兼顧工作與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我們意識到關於父性角色的刻板印象,會給予孩子不好的影響。於是,我們通過「親子晨會」的形式開展了一場父子性別教育專場。

我們先邀請平時不接送孩子上學的爸爸體驗一下每周一次送孩子上學,接著邀請這些爸爸和孩子一起召開了一次「好爸爸學堂」親子晨會。由於疫情的原因,家長不能進入校園,親子晨會的地點設置在校門口的小公園,大家參與探討的熱情很高。

晨會中爸爸們先交流接送孩子的感受。接著呈現問題:媽媽出差了,爸爸和小明照顧不了妹妹怎麼辦?然後讓爸爸和孩子組成親子小組,制定解決方案。有的爸爸和孩子會直接迴避問題轉移矛盾:讓媽媽不要出差了。我們追問其他親子組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一個男孩自豪地說:「在爸爸忙著做晚飯的時候,我逗妹妹玩兒,我會照顧妹妹!」還有男孩說:「我可以在學校早點兒完成作業,回家後負責餵妹妹奶粉……」孩子的回答讓爸爸們意識到,孩子一般不會帶著性別偏見去定義每個人該做的事;爸爸也可以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不是生硬地劃定和媽媽之間的任務分工。

女兒和媽媽都可以學好數學

我們可能都或多或少聽說過「男生適合學理科,女生適合學文科」「女生不如男生數學學得好」這類論調。生活中也能經常看到這種沒有必要甚至是錯誤的性別暗示。其實科學早已證明,人類大腦在各方面能力上並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分泌激素的下丘腦除外)。

有一次,班上的某個女孩數學成績突然一落千丈,問她原因,她一臉委屈地告訴我們,爸爸去另外一個城市工作了,以前都是爸爸教她數學,媽媽輔導不了她的數學。於是我們有了舉辦「親子數學班會」(母女性別教育專場)的想法。

我們先邀請班上的女生和媽媽一起來參加數學課體驗活動,然後又趁熱打鐵舉辦了以「有趣的七巧板」為主題的親子數學班會。

數學班會上,我們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顏色的七巧板進行親子拼搭活動。伴隨著輕鬆愉悅的音樂,讓媽媽和孩子一起創作一幅七巧板作品。媽媽和女兒都迫不及待上臺交流感受:「我和媽媽用七巧板創作的是蘇州園林,因為我想成為一名像貝聿銘爺爺那樣的建築師!」「我和女兒一起創作了藍天飛機圖,因為我女兒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將來去造飛機和火箭」……通過七巧板的數學拼搭遊戲,女兒和媽媽不再受性別刻板印象的約束,努力找到真實的自我。

後續活動中,我們在班級外牆上布置了一面七巧板作品牆,幫助女孩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那個因為爸爸換工作而數學成績掉隊的女孩,她的媽媽通過走進數學親子課堂和自己的再學習,也已經完全勝任對孩子的數學輔導。我們也會鼓勵這個女孩,不用依賴爸爸媽媽的幫助,自己也能把數學學好。

當孩子們心中散去性別刻板印象的「烏雲」,他們將更自由地徜徉在自己的心海,認識和找到更真實的自我。

(作者朱曄系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新城域小學教師;葛雍靜系江蘇省崑山開發區兵希小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4日第9版

作者:朱曄 葛雍靜

相關焦點

  • 淺談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也許很多人沒有接觸過這個詞彙,但是卻有很多人這麼做了,什麼叫性別刻板印象呢?最簡單通俗的一種解釋,當你說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這種話時,就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 性別角色?性別規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教育?這些都是什麼
    等褒義情緒,但如果你在中東地區對別人舉大拇指,就等同於你罵那個人「滾nmd」)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指對某一個群體對固化印象,通常是帶有不好的偏見的。比如西方文化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有書呆子,數學好,不會享受生活。東方文化對白人的刻板印象有享樂主義,生活優越,不會長遠打算。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01 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有很多表現,我只挑出其中最典型的五種來介紹一下:第一對概念是感性和理性。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生是富於感性的,男性天生是富於理性的。女人只是長大的孩子,她們一生就糾纏在感情之中,愛慕虛榮,卻沒有實在的理性或者理智。而男性則是理性的、想問題是有邏輯的。
  • 為什麼會有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但等到彼此熟悉一點後,他再拿性別來說事,我都會不厭其煩提醒他,他才發現,原來他在那麼多方面,都習慣用男女性別來判斷問題。性別刻板印象,不僅簡單粗暴,而且往往先預設一個前提:女性在許多方面,不如男性。這是出於社會中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的維護男性優勢。
  •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比如一個男的,如果他數學成績差,好吃懶做,一無是處,你絕對不會聽到有人說:男生天生就不擅長數學,沒這個腦子,男生天生就不適合事業,不適合,沒這個能力。男人天生就賺不到什麼大錢,安穩一點挺好的。
  • 天津中小學普及性別平等教育:小男子漢、小女生是刻板印象
    各試點學校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利用德育活動、素質拓展、班會課、團體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開展性別平等教育——南開區水上小學將性別平等教育進課堂工作納入全校教學工作計劃,成立由校長和書記全面負責的工作組,組建了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集體開發設計教案,構建了學生全覆蓋、課程全覆蓋、教學過程全覆蓋的工作模式。
  • 李銀河:活出自己,不要讓性別刻板印象毀了你的人生
    這其實就是性別刻板印象的體現。-1-李銀河在剛剛開播的2018年《星空演講》中,就主要討論了性別刻板印象。那麼,什麼才是性別刻板印象呢?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假想特徵所抱有的信念。兩類性別中均存在這種刻板印象,而且正反面的特徵都有。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一種簡單的性別歸類,或者說貼標籤。
  • 在美國孩子的畫裡,科學家的性別刻板印象似乎變弱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隨著女性越來越多地在科學領域嶄露頭角,以及相關的媒介表徵提高,關於科學工作者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總體上來說弱化了。但研究中也提到,年齡大的孩子依舊傾向於將科學家與男性聯繫在一起,這或許是因為他們逐漸通過自己周圍的環境認識世界,而更少地依賴大眾媒體中對職業與性別的描畫。
  • 性別刻板印象?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來看肯塔基大學教授這麼說
    點開之後發現這種育兒法推崇不按照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育兒,非常戳我的點。可能因為我還是希望女兒能獨立活出她自己,而傳統的女性刻板印象好像負面的太多了:安靜,數學不好,情緒化,柔弱,以家庭為中心……看了好幾篇博文之後覺得都是隔靴搔癢,直到找到布朗教授(Christia Spears Brown)的書——《Parenting Beyond Pink & Blue》。
  • 大學食堂飯菜分男女,背後是性別刻板印象作怪
    吃個飯真的有必要區分性別嗎?難道就不能有減肥的男生,或者是運動後食慾大開的女生嗎?這樣的「男生飯」「女生飯」,讓他們如何抉擇?何不設置成不同價格的大、小、中份,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呢?不難看出,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實屬不妥。它除了是商家減少成本、增加收益的一種手段,也是不從學生角度來考慮的行為,背後更潛藏著亟待糾正的「性別刻板印象」。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其實,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還涉及到——性別教育以及刻板印象。那麼,性別教育是什麼?簡單來說,性別教育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男還是女,是讓孩子悅納自己的性別,以及學會如何對待異性。而刻板印象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所持的較為固定的看法。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性別認知基本來自於父母親朋的引導以及身邊事物的影響,不同的認知過程都可能造成孩子們不同的性別差異。
  • 英文精讀|性別歧視言論:在線強化女性刻板印象
    我們認為,對女性的網絡攻擊旨在強化傳統的女性規範和刻板印象。在一項混合方法研究中,我們發現這種類型的攻擊在推特上是普遍和廣泛的,並且其傳播範圍可能遠遠超出了最初的目標。我們在一周內找到了超過290萬條包含性別侮辱的推文(例如,「婊子」「陰戶」「蕩婦」或「妓女」)——平均每天有419000條性別歧視言論。這些推文絕大多數都是負面情緒的。
  • 語言學例句中竟藏著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
    一些語言學家已經注意到了:語言學領域文獻所用例句裡的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在本篇推文中,wug來向大家介紹一些相關研究,看一看語言學家筆下的例句存在什麼問題,這些年來問題有沒有解決,以及如何解決。研究結果非常「有趣」!
  • 為什麼我們身邊,會有這麼多男女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 女性如果被性別刻板印象洗腦,就會按男性比女性佔優勢的思維,去考慮問題。這時,雖然她身為女性,也會對同性矮化、貶低、甚至污衊,造成傷人傷已的後果。
  • 食堂飯菜男女同價不同量,背後是性別刻板印象在作怪
    吃個飯真的有必要區分性別嗎?難道就不能有減肥的男生或者是運動後食慾大開的女生嗎?這樣的「男生飯」、「女生飯」,讓他們如何抉擇?男生消耗快、吃得多,並不意味著女生就一定吃得少,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實屬不妥。  作為一名女生,筆者曾經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向食堂工作人員提出多加一些米飯的要求,而他們也很爽快地回應我「好嘞」。如果刻意去減少女生的量,那麼對於加米這樣的要求是不是也會嗤之以鼻?
  • 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具有消極的一面小小的一個場景,我們能看到紮根於人腦中的性別「刻板印象」。雖然,性別刻板印象能讓男孩女孩變得更符合社會的期待,讓孩子走上社會更容易受到歡迎。但是,這種刻板印象,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性,不尊重孩子的各種可能性,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
  • 傻白甜公主的套路過時了,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值得擁有
    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會限制孩子的發展方向,重視避免這些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是為了避免以後影響孩子的職業道路和生涯發展。每個人都難免會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也難免用這些觀念影響他人。這導致有些家長,在發現自己孩子的喜歡和傳統觀念不相符時,便如臨大敵。
  • 英文精讀|灰姑娘情結:詞嵌入揭示了電影和書籍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據觀察,「灰姑娘情結」廣泛存在於各個時期和背景中,提醒人們性別刻板印象在我們的社會中根深蒂固。我們對圍繞女性和男性角色的詞彙的分析表明,男性的生活以冒險為導向,而女性的生活則以浪漫關係為導向。最後,我們通過表明性別刻板印象電影的投票頻率更高和評分更高,證明了社會對性別刻板印象的認可。
  •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那些刻板印象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女孩們的判斷,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她們的能力。可見,男孩也並不是刻板印象的受益者!儘管大家都想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但我們的周圍仍然充斥著各種不經意的「性別歧視」,幾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所有場合,存在於親戚朋友的聊天中、幼兒園的遊戲設施中、動畫片或繪本的各種情節中……
  • 突破社會性別刻板印象 打造性別平等教育「中山模式」
    中山實驗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沒有說教,沒有呆板的道理灌輸,孩子們在一次次的歡聲笑語中建立起了正確的性別意識。中山特色性別平等教育指導體系在全國推廣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先後於2015年、2017年在中山舉辦全國教育工作者社會性別意識培訓班、全國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進課堂交流研討會,組織全國各省市教育工作者和婦兒工委辦公室負責同志現場觀摩中山市的示範課程,將「中山模式」作為示範樣板向全國各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