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山大學學生爆料稱,學校食堂飯菜有男女之分,同價不同量,春暉食堂東廳二樓燙菜,男生給兩個雞蛋,女生只有一個。有窗口擺放著大份菜,一看是女生用餐,工作人員會專門再打一份量小的。7日,該校總務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事已在調查核實,正在整改。(12月7日 時間視頻)
此前,網傳江蘇一高職食堂推出了「男生飯」和「女生飯」窗口。還有,天津市某飯店也推出了「男女版飯盒」。他們給出的回應不外乎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發問:男生的飯量一定比女生大嗎?吃個飯真的有必要區分性別嗎?難道就不能有減肥的男生或者是運動後食慾大開的女生嗎?這樣的「男生飯」、「女生飯」,讓他們如何抉擇?男生消耗快、吃得多,並不意味著女生就一定吃得少,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實屬不妥。
作為一名女生,筆者曾經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向食堂工作人員提出多加一些米飯的要求,而他們也很爽快地回應我「好嘞」。如果刻意去減少女生的量,那麼對於加米這樣的要求是不是也會嗤之以鼻?實際上,這除了是商家減少成本、增加收益的一種手段,也是不從學生角度來考慮的行為,更是一種隱性的性別歧視。何不設置成不同價格的大、小、中份,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呢?
當飢腸轆轆的學生看著食堂叔叔阿姨手裡的勺子,心裡想著千萬別抖,但是轉眼勺子裡的肉所剩無幾。這種場面令無數餓著肚子的學生叫苦不迭,而如今抬頭看一眼性別,成為了師傅、阿姨們手抖得厲不厲害的決定性因素。這種刻意之舉,背後卻是性別刻板印象在作怪。
性別刻板印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這可以體現在外表形象、人格特徵、角色行為、職業等多方面。在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可能已經在潛意識中劃分了男性和女性的氣質。正如設置「男生飯」和「女生飯」一樣,男人應該陽剛,而女人應該陰柔,男人應當乾重活,女人力氣小幹不了都屬於性別刻板印象。
李銀河說過:「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這種對社會人群進行極為簡單化的性別分類,讓人們覺得某種性別就是某種樣子的,而當這種印象出現偏差之時,便會受到質疑與苛責。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而自由存在的,我們不應該用一個框架把他們給束縛住。男生飯量小不應該被嘲笑為「像個女生一樣」,女生飯量大也不應該被苛責為「飯桶」。拿下束縛住我們自己的有色眼睛,尊重每一種差異才會讓世界更多元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園更應當是倡導平等、自由的先鋒,而不應該讓這種對立的觀念在細微之處影響著學生。
作者:付詩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