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活出自己,不要讓性別刻板印象毀了你的人生

2021-01-07 談心說理

有一個小問題先考下大家,話說下班的時候,某市公安局長和市長在聊天,突然一個小孩兒滿頭大汗的跑過來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你快點回去吧。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局長和這個小孩兒是什麼關係?

答案是母子關係,奇怪的是很多人答不上來,最主要是認為,公安局局長一般是孔武有力的男人,根本沒想到是一位女性。這其實就是性別刻板印象的體現。

-1-

李銀河在剛剛開播的2018年《星空演講》中,就主要討論了性別刻板印象。那麼,什麼才是性別刻板印象呢?

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假想特徵所抱有的信念。兩類性別中均存在這種刻板印象,而且正反面的特徵都有。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一種簡單的性別歸類,或者說貼標籤。它的規則告訴大家,男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女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如果不是你就是另類,就會受到排斥。

李銀河指出,性別刻板印象至少有五種常見的表現形式,往往都是人們不經意表現出來的,甚至是發自骨子裡的偏見。

感性和理性偏見認為女性更富於感性,而男性則更加理性。一個整多愁善感的人、哭哭啼啼的男人,經常被認為是缺乏陽剛之氣。

自然和文化偏見則認為女性更加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更接近肉體,男性則更接近靈魂。

哺育性偏見則認為女性更多的應該從事養育、教育類的職業,男性則更多的從事競爭性的職業。

攻擊性偏見認為,女人更多的應該是從屬和服從的地位,因為其的攻擊性較男生差很多。所以一般來說,領導往往都是男性。

領域偏見則認為女人不應該拋頭露面,而應該更多的存在於私人領域,在這種偏見下,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帶娃成了理所應當。而全職奶爸則被認為是異類,無能甚至是吃軟飯的。

-2-

性別刻板印象其實不是天生如此的,而是被社會和文化建構的,是可以隨著時代和社會而變遷的,因此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現在所說的「娘炮」的裝扮和行為,可能在過去被視為真的漢子。比如法國國王因為個子矮發明了高跟鞋,因為常年不洗澡為了遮蓋身體的味道而發明了香水,貴族們為了顯示其騎士風度而穿上很妖嬈的絲襪和華麗的袍子。既然國王和網紅都帶頭了,下面的老百姓趨之若鶩的模仿,也不奇怪了。這種裝扮在當時都被視為一種很潮流、很男人、很貴族的表現。

放到近來說,《三國演義》裡扮演諸葛亮的唐國強,年輕的時候經常被詬病為「奶油小生」。八十年代的審美漸漸從年輕帥氣的男人形象變成了對於外表冷酷內心滄桑的高倉健大叔的崇拜。如果唐國強放到今天,也是妥妥的一枚小鮮肉。不由得讓人感慨,世道的輪迴。

所以,我們不需要一定遵循標準的男人女人的規矩,也不必因為不符合約定俗成就要內心焦慮,然後努力讓自己回到所謂「正常」軌道。

-3-

性別刻板印象的範圍極廣,對男女兩性都存在雙重的壓迫,甚至會潛移默化的毀掉一個人的一生。因為,性別刻板印象影響的都是一些重要決策。

性別刻板印象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洗腦,讓人們誤以為某種性別必須是這個樣子,如果不是這個樣子,就不算個男人,或者沒有女人味。

在家庭生活中,女人適合相夫教子,男人則在外打拼。比這狠辣還有一句話: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同時傳統也給了女人因為不能去外面打拼的一種心理代償:男人徵服世界,女人通過徵服男人去徵服世界。這話聽起來好像讓男人女人們都洋洋自得,但其實卻是充滿了惡意的最毒雞湯。它將男女的角色固化成了兩種模型,如果不符合,那你就算不上正常的男人女人。

很多女性,則是從內心接受了這種標籤,然後以為只要胸大屁股大就能嫁個好人家,然後相夫教子白頭偕老。從根本上放棄了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可以去經歷更多不一樣的人生、體驗更多的精彩生活,更可以按照本心而活。

而男人其實更慘,和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相反,男人必須功成名就。當你的人生沒有房子、車子、票子,你就被視為不成功的,而不成功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連娘們兒都不如,這樣的人,活該娶不到老婆,活該自生自滅。

性別刻板印象無處不在,使得男女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遵從內心的聲音自信的生活。這種刻板印象是對於男女兩性的壓迫,甚至算得上是人性的摧殘。所以,我們有必要擺脫刻板印象對自己內心的桎梏,讓自己活的更自由。

-4-

那麼,如何才能徹底擺脫性別刻板印象呢?

首先,是對刻板印象的自我覺察。當你覺得需要這樣做的時候,又或者覺得不能那樣做的時候,要想想是不是陷入到刻板印象的陷阱中。

刻板印象會在思維中形成很多隱形的牆,你的思考也會變成了下意識的決策,因此很多情況下,當你覺得必須這麼做或者不能這麼做的時候,往往就已經處在「男人必須要這樣,女人不能那樣」的性別偏見中。在這種偏見下,你的很多決策會被刻板印象無意中左右,甚至是直接改變你的人生。

只有在覺察了自己的思想,才能有改進的可能。覺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停的記錄、反思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是對刻板印象的認知需要分兩面看。

長期的社會和文化積澱,讓很多性別刻板印象已經變成了強大的傳統,這些傳統如果和你內心的期望沒有發生嚴重的衝突,那麼就無需改變。比如女人在家帶孩子的問題,如果你自己都覺得沒有問題,而且覺得相夫教子讓你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那麼何樂不為呢。我們的目的是遵循本心,而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同時,要堅決拒絕把男女兩性的氣質標籤化、對立化。而應該認識到,男女兩性的外在性別特徵是非自然、不穩定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不應該用一個固定的模子去塑造他人。

最後,我們需要做出改變。

改變很難,需要突破的勇氣。可能面臨巨大的壓力,更有可能一波三折,還有可能徹底失敗。不過,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認定了就大膽去做吧。不要因為你的性別原因,不要因為別人說你是男性或女性你就猶豫或者退卻,除非你內心不喜歡了,否則沒人能讓你停下!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徵,能夠坦然地做自己,讓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暢,就按照自己的本來面貌自由自在地、隨心所欲地度過一生。—李銀河

相關焦點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現在,已經出現了違反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舉個例子,紐西蘭的總理傑辛達在任期懷孕生女,而她的丈夫克拉克作為全職爸爸照顧家庭,支持她的工作,而她的丈夫也並不以自己地位比妻子弱為恥。在職場上,性別刻板印象直接表現為對女性的壓迫。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領導能力、決策能力不如男性,女性根本不適合做領導。婦聯的一個調查顯示,相當大比例的中國女性自己也都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領導,這種刻板印象已經融入了女性的血液之中,壓抑了女性的才能。大家都知道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看著還有上升的空間,可就是升不上去。
  • 大學食堂飯菜分男女,背後是性別刻板印象作怪
    他們給出的回應,不外乎節約糧食、減少浪費。但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發問:男生的飯量一定比女生大嗎?吃個飯真的有必要區分性別嗎?難道就不能有減肥的男生,或者是運動後食慾大開的女生嗎?這樣的「男生飯」「女生飯」,讓他們如何抉擇?何不設置成不同價格的大、小、中份,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呢?不難看出,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實屬不妥。
  • 淺談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也許很多人沒有接觸過這個詞彙,但是卻有很多人這麼做了,什麼叫性別刻板印象呢?最簡單通俗的一種解釋,當你說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這種話時,就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 食堂飯菜男女同價不同量,背後是性別刻板印象在作怪
    他們給出的回應不外乎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發問:男生的飯量一定比女生大嗎?吃個飯真的有必要區分性別嗎?難道就不能有減肥的男生或者是運動後食慾大開的女生嗎?這樣的「男生飯」、「女生飯」,讓他們如何抉擇?男生消耗快、吃得多,並不意味著女生就一定吃得少,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實屬不妥。
  •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比如一個男的,如果他數學成績差,好吃懶做,一無是處,你絕對不會聽到有人說:男生天生就不擅長數學,沒這個腦子,男生天生就不適合事業,不適合,沒這個能力。男人天生就賺不到什麼大錢,安穩一點挺好的。
  • 性別角色?性別規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教育?這些都是什麼
    等褒義情緒,但如果你在中東地區對別人舉大拇指,就等同於你罵那個人「滾nmd」)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指對某一個群體對固化印象,通常是帶有不好的偏見的。比如西方文化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有書呆子,數學好,不會享受生活。東方文化對白人的刻板印象有享樂主義,生活優越,不會長遠打算。
  • 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比如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常見問題。一些膽子大性格活潑的女孩會被嘲笑為「女漢子」,白淨斯文的男孩被說成是「娘娘腔」;有孩子認為《三國演義》是男孩才看的書……因為顏色問題帶來的困擾在我們帶的班上曾有孩子因為自己喜歡的顏色而感到困擾。
  • 為什麼會有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但等到彼此熟悉一點後,他再拿性別來說事,我都會不厭其煩提醒他,他才發現,原來他在那麼多方面,都習慣用男女性別來判斷問題。性別刻板印象,不僅簡單粗暴,而且往往先預設一個前提:女性在許多方面,不如男性。這是出於社會中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的維護男性優勢。
  • 性別刻板印象?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來看肯塔基大學教授這麼說
    點開之後發現這種育兒法推崇不按照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育兒,非常戳我的點。可能因為我還是希望女兒能獨立活出她自己,而傳統的女性刻板印象好像負面的太多了:安靜,數學不好,情緒化,柔弱,以家庭為中心……看了好幾篇博文之後覺得都是隔靴搔癢,直到找到布朗教授(Christia Spears Brown)的書——《Parenting Beyond Pink & Blue》。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簡單來說,性別教育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男還是女,是讓孩子悅納自己的性別,以及學會如何對待異性。而刻板印象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所持的較為固定的看法。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性別認知基本來自於父母親朋的引導以及身邊事物的影響,不同的認知過程都可能造成孩子們不同的性別差異。
  • 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生活中,如果有人告訴你的孩子「女孩子就應該會做家務」「男孩子就是不能哭」,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手撕這些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強制地要求,要求孩子應該或者不應該做什麼事情,不然就鄙視孩子,孩子遭到不理解,可能心理健康就會受影響。
  •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那些刻板印象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女孩們的判斷,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她們的能力。而且,因為男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不能哭,哭就是軟弱的,他們更容易隱藏自己的感情,更少與親人朋友交流,因此也出現更多的生理心理上的問題。可見,男孩也並不是刻板印象的受益者!
  • 傻白甜公主的套路過時了,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值得擁有
    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會限制孩子的發展方向,重視避免這些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是為了避免以後影響孩子的職業道路和生涯發展。每個人都難免會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也難免用這些觀念影響他人。這導致有些家長,在發現自己孩子的喜歡和傳統觀念不相符時,便如臨大敵。
  • 你的孩子正在經受刻板印象威脅
    從童年時期開始,男孩子就被著力培養「男子漢氣質」,他們被要求不準掉眼淚、不準斤斤計較、不準體弱多病、只準玩所謂「具備男子氣概」的玩具,例如士兵、賽車、恐龍、手槍等。一旦有男孩子對這樣的「人設」不感興趣,想涉足一些不那麼典型的男性遊戲,例如和女孩子一起玩芭比娃娃、過家家、跳皮筋等,就會受到來自外界的冷眼和阻攔。
  • 語言學例句中竟藏著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
    眼睛不要移開~一M&B(1997)的開創性工作:性別偏見浮出水面Macaulay&Brice在1997年首次對語言學文獻中例句的性別問題展開研究。從每本教科書中隨機抽取200例,標註如下信息: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所引用的男性為主角的例句比女性為主角的例句更高,兩種性別都具有很強的刻板印象。
  • 為什麼我們身邊,會有這麼多男女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因為當你用莫須有的觀點,去給其他女性沷髒水的時候,或許同樣的髒水,也已經沷到了你的身上。
  • 馬克·布拉德福德——要抽象,不要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許多人都難以避免的,許多情況下也並非出於惡意,可它會使封閉的人更封閉。我們從布拉德福德的抽象畫中看不出直白的訴求,但這位藝術家用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甚至自己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勢。
  • 英文精讀|性別歧視言論:在線強化女性刻板印象
    我們認為,對女性的網絡攻擊旨在強化傳統的女性規範和刻板印象。在一項混合方法研究中,我們發現這種類型的攻擊在推特上是普遍和廣泛的,並且其傳播範圍可能遠遠超出了最初的目標。我們在一周內找到了超過290萬條包含性別侮辱的推文(例如,「婊子」「陰戶」「蕩婦」或「妓女」)——平均每天有419000條性別歧視言論。這些推文絕大多數都是負面情緒的。
  • 在美國孩子的畫裡,科學家的性別刻板印象似乎變弱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隨著女性越來越多地在科學領域嶄露頭角,以及相關的媒介表徵提高,關於科學工作者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總體上來說弱化了。但研究中也提到,年齡大的孩子依舊傾向於將科學家與男性聯繫在一起,這或許是因為他們逐漸通過自己周圍的環境認識世界,而更少地依賴大眾媒體中對職業與性別的描畫。
  • 突破社會性別刻板印象 打造性別平等教育「中山模式」
    例如在以「男生女生齊動手,爭當爸媽好幫手」為主題的美術課上,孩子們通過分辨冷暖色調,再自己親手做圍裙,在寓教於樂教學中,學習到了家庭事務上男女平等,女生爭著說自己可以有力氣提水,男生也說自己擦桌子也很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