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樹洞|基於刻板印象的規劃,是對發展自由的剝奪

2020-09-14 齊魯壹點

壹粉「金剛鑽與碧璽」問: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對他們的教育,我常會有些猶疑。比如老公認為,兒子初中就應該住校鍛鍊自立能力,學校越嚴格管教越好;女兒則可以隨她的意願選擇一所氛圍寬鬆、條件舒適的學校。我卻覺得還是要看孩子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教育。

許多公眾人物表達過對女兒的偏愛,說養育男孩女孩要用不同的方式和態度,強調對女兒寵愛呵護、對兒子嚴格嚴厲以鍛鍊其堅強心志……可是,女孩子就不需要堅強嗎,長大後就不會面對社會的殘酷和現實的壓力嗎?

壹點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賽林納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壹粉「金剛鑽與碧璽」的疑問,反映了一個普遍而重要的問題:如何處理養育中的性別差異,發揮每個性別的優勢,而非形成限制。這位壹粉對女兒的關注與思考,在當下尤其有意義。有這樣的媽媽,孩子很幸運。

性別確實是人認識自我和畢生發展的基礎,幫助孩子完成性別認同,讓孩子建立內在認知與社會規範協調的性別形象,是必要的。但是,在性格、能力、學業與未來發展方面,則要盡力避免與性別相關的刻板印象的影響。

所謂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事物的概括固定的看法。「男孩堅強、女孩柔弱」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這種認知方式不但僵化死板,更忽視個體差異。基於刻板印象而進行的規劃,是對孩子發展自由性的剝奪,也是對可能性的限制,還會帶來一系列負面、消極的影響。

比如,男孩一味強調堅強、強勢、樸素,很容易陷入壓力困境,也很容易對女性或他人同理心不足,無法建立融洽的關係,喪失細膩情感與生活情趣。

而女孩,正如壹粉「金剛鑽與碧璽」所說,「女孩子就不需要堅強嗎?長大後就不會面對社會的殘酷和現實的壓力嗎?」當下的社會環境,本身就是性別傾斜的,我們必須幫助女孩獲得更豐富的能力、塑造更獨立的人格,才能應對這樣的環境。「寵愛呵護」這種說法本身就帶有物化色彩,把女性視為寵物、弱者,讓她依靠父母、愛人、他人(或許還有「運氣」)去獲得安全與幸福,這恰恰與獨立人格是相悖的。在「寵愛呵護」下長大的女孩,很容易思維客體化,也容易在職業、社交、家庭關係中受到擠壓,這就是刻板教育的惡果。

人本心理學認為,whole person(全人)是人的理想狀態,即:在性格與能力的發展中,不受性別、種族、周期限制,而具備整合性的優勢。所以,我們既要「看孩子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教育」,還要在教育中促進孩子性格、人格的發展完善。比起市面上流行的《如何養育男孩》《如何養育女孩》之類,以下幾種「關鍵意識」,可能更有助於解決性別養育中的迷思:

  1. 無條件接納——每個性別都是美好的,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父母力所能及的最大支持;
  2. 發現天賦——沒有一種天賦是專屬一個性別的,觀察、幫助孩子的天賦發展,不忽視和壓制其中任何一個部分(比如女孩喜歡編程、男孩想搞編織);
  3. 允許表達——鼓勵孩子談論自己的興趣與追求,支持主動探索,保護孩子的熱情;
  4. 平等靈活——始終站在孩子一方,為孩子創造適應發展的條件,包括與孩子一起對抗可能存在不公的外部環境。

祝每個孩子都自由成長,祝你們一家幸福。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破除
    【關鍵詞】中年女性 刻板印象 賢妻良母 性別歧視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在大眾傳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被貼上了不同的形象標籤刻板印象,也稱刻板形象,是指人們基於知識、觀念,按照預期的認知結構,對某類人群、某個地域或某種事物形成的固定看法,是一個源於心理學的概念。
  • 社會心理學——刻板印象讀後感
    這三個分別為: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刻板印象是指關於某群體或社會類別典型特徵的理解和價值觀;偏見是對某群體或群體成員的消極評價,不考慮個人差異;歧視是人們通過不允許某群體的成員獲取渴望的資源,區別對待不喜歡的群體的行為。以上這三種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
  • 新聞報導中的刻板印象研究
    摘要:刻板印象伴隨著對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價值判斷和好惡情感,阻礙人的正確認知。在新聞報導之中,媒體長期對某一群體累積報導形成的信息環境,使大眾對某一群體或者事物的認知產生影響,就會形成刻板印象。
  • 人民網受眾刻板印象及其信息交互性研究
    ——基於大學生對人民日報集團網絡平臺瀏覽情況調查》獲得一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提要:基於web2.0時代的發展,網際網路瀏覽以及交互性使用已經愈發的被人們所熟知,作為中國主流新聞門戶網站之一的人民網,其瀏覽使用情況和主流媒體的發展現狀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
  • 被刻板印象所遺忘的女獵人們
    當對這種觀點追根溯源,我們會發現,其中隱含著許多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安第斯山脈的女獵人|Matthew Verdolivo / UC Davis IET Academic Technology Services參與獵捕大型動物的墓主人 是位女性
  • 淺談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也許很多人沒有接觸過這個詞彙,但是卻有很多人這麼做了,什麼叫性別刻板印象呢?最簡單通俗的一種解釋,當你說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這種話時,就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被認為是男子力量的展現圖片來源於影片《水滸傳》02 性別刻板印象不會一成不變性別刻板印象並不是天生如此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不是我們非遵循不可的規矩,也不必一旦不符合規定就像犯了錯誤,就要焦慮,就要糾偏,就一定要重新回到刻板印象的軌道上來,就一定要按照刻板印象來塑造標準的男人和女人
  • 刻板效應:一味保持刻板印象,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3招或能改善
    這就是刻板印象對人們的觀念產生影響,刻板印象會使我們忽視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一、什麼是刻板效應?刻板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對一些人和事持有固定的看法。由於刻板印象往往不是針對於個人,而是針對於一類人,所以它存在有許多的弊端,大多數的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
  • 新深度|那些遭遇刻板印象的女性,想對我們說……
    在中學階段,劉欣並沒有考慮很多關於性別刻板印象的事。「當時覺得這些刻板印象非常自然,就像是一個公理」,到了大學,她則開始更多地、甚至是有意識地關注這方面,「我感覺我身邊很多女性自然地會關注女性話題、女權主義,像是一種默契。
  • 英文精讀|性別歧視言論:在線強化女性刻板印象
    此外,我們開發了一種情感分類器,並在回歸分析中使用該分類器比較性別歧視信息的負面影響。我們發現,信息中強化女性刻板印象的詞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推文的負面情緒。這些術語包括侮辱某人的外貌(例如「醜陋」)、智力(例如「愚蠢」)、性經驗(例如「濫交」)、心理穩定(例如「瘋狂」)和年齡(例如「老」)。強制採用審美規範的信息往往特別負面。總而言之,敵對的、性別歧視的推文本質上是戰略性的。
  • 西藏大眾傳播媒介與西藏刻板印象的研究
    這就要求西藏自治區政府要採用大眾習慣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來講述西藏故事,多反映西藏地區和大眾的話語共同點,利益交匯點,多貼近大眾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認知,同時,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不斷增強西藏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強大眾對於西藏的熱愛和嚮往。最後,在面對西藏地區如此敏感的政治環境的情況下,講好西藏故事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明確「西藏問題」的態度,為西藏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更大貢獻。
  • 面試中如何打破HR對你的刻板印象,撕掉被貼的標籤
    無意識的刻板印象的形成人與人之間印象的形成是隨時隨地的,不僅僅和每個人的過往經歷相關、甚至和當時的心情都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印象是有意識的判斷,還有很多印象是無意識的形成。有些時候我們會突然發現,作為一個面試官,會忽略掉某個新同事的致命缺點,或是之前沒有發現他身上的寶貴品質。
  • 打破刻板印象,捕捉新消費火花
    原標題:打破刻板印象,捕捉新消費火花   新消費時代,一個又一個刻板印象正在不斷被打破,並且逐漸有成為消費熱點的潛質。擴內需、促消費,不僅要在傳統領域發力,也要打破更多的刻板印象,捕捉進而滿足新需求。
  • 給別人留下刻板印象之後,怎麼被消除?
    社會學上有一個詞,叫「刻板印象」。就是我們很容易給別人貼標籤。比如說,看到黑人,我們就會想到貧民窟;看到女司機,就覺得她們開車技術差;看到00後,就想到二次元。這些都屬于于刻板印象,是社會強加給我們的符號。那麼,人為什麼會有刻板印象?怎麼才能打破刻板印象呢?今天我們用五個問答來介紹刻板印象這個概念。1. 什麼是刻板印象?
  • 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孩子本是一張純淨的白紙,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但我們很容易因為一些約定俗成卻並不科學的論調,影響和限制孩子們的認知。比如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常見問題。但顏色問題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已經對一些孩子造成困擾,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發現自我進而實現自我的一種阻礙。在生活中,家長無意識流露出的性別刻板印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了讓孩子擺脫這種束縛,首先需要家長轉變觀念。老師也有責任來關注這種現象對孩子的影響,並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家長糾正刻板印象。
  • 案例分析:怎樣避免互動設計中的「刻板印象 」
    一直在看奇葩說,聽到很多次的一個詞叫「刻板印象」。而人之所以有「刻板印象」,是因為有categorical thinking(類別型思維),它往往使我們產生對事物的固有看法和理解,是在看到某些特定人、事、物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這些就形成了「刻板印象」。
  • 霍金:「我符合殘疾天才的刻板印象!」
    但是霍金本人卻說他能被公眾廣泛認識,部分原因是,「我符合殘疾天才的刻板印象。」「我不能用假髮和墨鏡偽裝自己——輪椅使我暴露無遺。眾所周知且容易識別有其有點,也有其缺點,但優點遠遠超過缺點。人們似乎真的很高興見到我。2012年我在倫敦為帕運會開幕時,我擁有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觀眾。」什麼是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到底有多可怕?從大眾眼中的老師形象說起
    誤解來源於我們的【刻板印象】,許多人習慣將群體進行分類,然後把個體看成是典型代表。這種刻板印象就好像我們覺得——北方人都很豪爽,南方人都很細緻。年輕人都很衝動,老年人都很守舊。黑人貧窮,白人富裕,亞洲人刻苦而內向。1922年,美國著名記者李普曼拿刻板印象這個詞,來形容人們對某一個社會群體形成的過於簡單、僵化的印象。
  • 刑辯律師刻板印象破冰
    實不相瞞,雖然自己是一名法科學生,但之前對刑辯律師還是會有一些刻板印象,認為刑辯律師就是為委託人提供熱忱辯護、實現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特別是在一些兇殘的暴行被揭露後,律師的滔滔雄辯經常被世人鄙為無視被殘殺者冤魂的行為。
  • 《墨菲定律》:教你消除刻板印象,讓別人主動和你交朋友
    因此,小王先前對小劉的建議是基於「墨菲定律」中提到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種人或事物的相對固定的概括。第二個是通過第三方敘述或介紹形成的印象。它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它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例如,在同一地區從事某項職業的人將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徵,然後在刻板印象的基礎上,他們可以分析這類人的一些共同點,這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或者說刻板印象此時將加速我們對環境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