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如何改觀大眾對於西藏的刻板印象
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西藏是我國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居於重要地位」,明確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論斷。同時,習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用「六個必須」全面闡釋了黨的治藏方略[6]。因此,在西藏社會的現實情況和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下,塑造好西藏形象是國家政府和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4]。
(一)作為政府
西藏自治區政府要大力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的方式,講好西藏故事,傳播好西藏聲音。首先,講好西藏故事要講好西藏的特色,西藏自治區政府應以西藏的特殊區情為基礎,在其之上講清楚西藏歷史文明發展進程,講清楚西藏富有特色的文化遺產,講清楚「老西藏精神」,加深大眾對於西藏的認識,增進大眾對於西藏的感情。其次,講好西藏故事要注重西藏對外話語體系的建設。這就要求西藏自治區政府要採用大眾習慣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來講述西藏故事,多反映西藏地區和大眾的話語共同點,利益交匯點,多貼近大眾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認知,同時,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不斷增強西藏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強大眾對於西藏的熱愛和嚮往。最後,在面對西藏地區如此敏感的政治環境的情況下,講好西藏故事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明確「西藏問題」的態度,為西藏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更大貢獻。
(二)作為媒體
在當今時代,大眾傳播媒介成為人們了解外部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徑,受眾對於事物的印象,往往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更多的是傳媒傳播出來的「媒介形象」[4]。因此,在改觀刻板印象的過程中,媒體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
1.多角度進行涉藏報導,注重民間聲音
一篇新聞可以選取不同的角度進行報導,不同角度報導的新聞事件就會引起公眾不同的反映。而長期以來,涉藏報導中大多以政治類報導為主,缺少對西藏社會文化歷史和藏族民眾日常生活的報導。導致涉藏報導給大眾留下單一呆板嚴肅的西藏形象。因此,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涉藏報導時要從多角度出發,以平民化的視角,反映西藏自治區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述西藏的故事,全面立體的反映西藏社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改觀大眾對於西藏地區的刻板印象。同時,媒體應注重在重大典型新聞事件中集中塑造好藏族民眾的正面形象,可以強有力的消減大眾對於西藏地區的刻板印象。
2.堅持新聞專業主義
新聞記者在涉藏報導中要堅持以真實為根本,真實的反映事實真相,相信受眾有獨立的理解能力和對事實對錯的判斷能力。為此,新聞記者在涉藏報導中要抱有堅持中立,不偏不倚,客觀真實的態度。在這樣的報導中,還給大眾一個真實的西藏。
3.進一步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和整合社會功能
大眾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連接政府和公眾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重大的引導輿論導向的責任。在面對西藏敏感的政治環境下,媒體的涉藏報導更要以維護國家安定團結,促進西藏社會發展為基礎,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另一方面,大眾對於西藏的了解大多是通過媒體獲得的,為此媒體還肩負著通過傳播信息來化解矛盾,消除誤會的責任,即媒介的社會整合功能,從而有效緩解西藏的刻板印象。
六、結 語
西藏地區的發展備受世界矚目,而西藏的對外傳播關係到民族和地區的形象建設,影響著中國的國家形象,西藏形象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的支撐點,因此必須要把塑造好西藏形象放在中國對外傳播體系的醒目位置[6]。但是,長期以來,大眾對於西藏存在著諸多的「集體誤讀」和「刻板印象」,給西藏形象造成了眾多的負面影響,不利於西藏地區發展和西藏對外傳播交流。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面對來自社會甚至國外對於西藏地區的「刻板印象」,我們不能逃避退縮,反而要直面困難,積極傳播來自西藏的聲音,塑造好西藏形象,因此這樣的探討是必要的也是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汪露.新聞傳播學中刻板印象研究綜述[J].雲夢學刊,2010,31(3):152-155.
[2] 徐琴媛,楊卓穎.簡論新聞報導中的媒介偏見—以西方媒體新聞報導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34(10):138-139.
[3] 周德倉.西藏新聞傳播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9.
[4] 王坎.關於西藏的五個問題 聽聽習近平怎麼說[N].人民日報,2015-9-7
[5] 劉海韻.當前紙媒中的西藏形象研究[D].南昌大學,2013.
[6] 李娜,劉小三,曾潔.新媒體環境下的西藏民間對外傳播芻議[J]. 今傳媒,2015,23(05):124-126.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