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通訊、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西藏,這個曾經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對普通人來說再也不是遙不可及。從最初的專業探險家,到裝備精良的戶外愛好者,從熱愛自由行的驢友,到「高端純玩」的旅遊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奔赴西藏,去探索、去發現、去感悟、去構建自己心中的西藏印象。
在這些去過西藏的人們眼中,西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一幹個讀者眼中有一幹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的西藏又是否各不相同呢?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裡,我們可以藉助最新的技術手段,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將大家心中的西藏印象加以匯聚、整理。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曾對此進行過研究調查,並得出一份西藏熱詞的研究數據,有200個詞彙,類型分有地名景點,景觀類型,形容描述,人物,行為動作,心情感受及其他共七種。
對去過西藏的人們來說,這份西藏熱詞表,可能會讓您回想起過去的經歷,不由得會心一笑; 對沒有去過西藏的人們來說,通過解讀這些熱詞,也可以初步實現對西藏形象的感知。本文僅選取部分熱詞做解讀,只是一家之言,而每個人,都可以對這些詞彙進行各自的研究挖掘,從中獲得獨屬於自己的發現和感知。
NO.1:拉薩
拉薩:只知有拉薩,不知有西藏
「拉薩」在熱詞表中排名第一,而且其出現頻次遠遠高於排在第二位的「西藏」。說「只知有拉薩,不知有西藏」可能有些誇張,但「拉薩」在旅遊者心中的熱度,明顯要比「西藏」高得多。在一些旅遊者心中,拉薩是西藏的代表,甚至幾乎可以和西藏畫等號了。拉薩不僅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還擁有著布達拉宮等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旅遊資源,而且拉薩還集中了飛機場、火車站、酒店、旅行社、租車公司……等大量的旅遊接待設施,承擔了自治區一半以上的旅遊接待量。
NO.3: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你無法忽視的建築
提起拉薩,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布達拉宮的形象,就像從一座巖石裸露的山頂上生長出來的宮殿,「之」字形的一條山路在頂部塗著紅色的白牆的維護下盤旋而上,依山而建,與整個山體渾然一體。因為布達拉宮建造在拉薩河畔的孤山——紅山上,山下是河谷平原,因此它就像橫空出世的天上宮闕,遠在十幾公裡以外,都能看見它磅礡的雄姿。在拉薩城內,不管身處何處,只要你抬頭,就能看見它。
NO.17:雪山
雪山,西藏最吸引人的景觀
到西藏即使不能走進攀登雪山,也一定要到山腳下膜拜仰望,放不辜負這西藏最令人震撼的景觀。以珠穆朗瑪峰為中心的喜馬拉雅山中段群峰,主要在定日縣境內的老定日崗嘎鎮一帶公路線上才能看到。由此往北,在聶拉木縣聶汝雄拉山口附近可近距離地觀賞到希夏邦馬等峰。日喀則往亞東途中的多慶錯一帶公路上也可以看到雪山,特別是在靠近帕裡鎮的唐拉山口上看卓木拉日峰,氣勢非凡。阿里境內有岡仁波齊峰和納木那尼峰,從聖湖瑪旁雍錯旁望去,只見兩山遙遙相對。此外,林芝以東的色季拉山口是看南迦巴瓦峰的好地方。
NO.24:高反
高反:究竟有沒有那麼恐怖
高原反應,即高原病,指未經適應訓練的人迅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由於大氣壓中氧氣壓降低,機體對低氧環境耐受性降低,難以適應而造成缺氧,由此引發一系列的高原不適應症。每個人的個體反應不一樣,建議沒去過高原的人第一次去時,最好從低海拔地區往高海波地區走,好讓身體有適應的過程。若覺得有高反,不要害怕,也千萬不要躺著,走到街上去,慢慢的走,即使頭痛難受也要堅持,走上一兩個小時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
NO.39:尼泊爾
尼泊爾: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為什麼在描述西藏的遊記中,「尼泊爾」會頻頻出現?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有相當一部分深度遊的旅客,會在去往西藏旅遊的同時也會選擇順路去尼泊爾(當年我也是從拉薩到樟木口岸去的尼泊爾)。在拉薩有尼泊爾使館,辦籤證時間只需要2-3天,所以籤證非常的方便。交通上也是得天獨厚的,拉薩有直達加德滿都的飛機,只要55分鐘;陸路有樟木、吉隆、日屋三個口岸。特別是樟木口岸,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只有120多公裡。
NO.165:甜茶
最受遊客歡迎的藏式飲品
「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獻哈達……」這首曾經傳唱全國的歌曲,把藏族最具特色的兩種日常飲品介紹給了世人。現在,走在拉薩的接頭,你會發現「XX甜茶」的招牌隨處可見。酥油茶對於很多內地過去的遊客來說,味道過於濃厚會有點難以接受,而由紅茶和奶粉熬製的甜茶(其實相當於內地的奶茶),遊客的接受度要高很多。其實酥油茶有緩解高反的作用,一般人我是不會告訴的哦。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在拉薩近郊的一座山上,半山的尼姑庵裡有著最好喝的酥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