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該練拳?女孩該練舞?「性別偏見」對孩子的影響,家長要了解

2020-12-23 王孝文文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是新型社會,社會的思想正在發生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也正在被人們新思想所取代,人們以往傳統的觀念也正在慢慢地改變。相信大家都知道,傳統觀念中男女不平等這種觀念是很早就會存在的,即使是現在的新時代新社會,這種觀念依然是存在於人心當中,在生活中依然是處處顯示著男女不平等的觀念。雖然說現在沒有像以前古代時候或者封建社會時候,那時候那樣子有著濃厚的重男輕女現象以及觀念,但是在現在的社會當中,一就是存在著對女性的不平等。

現在社會依舊是存在著性別偏見的父母,在生活教育上也是為對一些孩子進行有著不一樣的對待。父母在教育男孩子和女孩子上面也是有著不同的態度和方式的,因為父母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樣的,對他們的期待也是不一樣的。雖然父母現在沒有一些重男輕女的觀念,但是在生活是有著體現著性別偏見的。就比如父母認為作為男孩子就應該練練拳,而作為女孩子就應該偏淑女方面去培養,要讓孩子去練舞之類的,學習一些女孩子的東西。

一:性別偏見的表現

1、不允許男孩子做一些女孩子的事情

父母對於孩子性別偏見的行為是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體現的,就比如一旦自己家中的男孩子喜歡一些女孩子的東西,比如喜歡打扮一及跳舞之類的,父母已看到孩子這種行為就會去責備孩子,不允許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父母認為孩子喜歡女孩子喜歡的東西是沒有男子氣概的,是會娘娘腔的,而且這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這種情況是不好的。所以父母一旦看到男孩子著女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就會據此被批評,以及禁止孩子再次做這樣子的事情,父母認為男孩子就應該做男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不能去做女孩子做的事情。而且父母在生活中總是會去叫孩子不要去喜歡女孩子喜歡的東西,總是片面地認為女孩子的東西是男孩子不能做的,不能喜歡的認為那樣子只會顛倒孩子性別觀念。

2、女孩就應該規矩

父母總是認為女孩子就得嬌嬌弱弱,乖乖巧巧就應該規規矩矩做好女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落落大方規矩的女孩子。父母總是認為女孩子就給教養,女孩子比較嬌貴比較柔弱,就應該讓孩子像公主一樣生活,總是會給孩子買一些粉粉嫩嫩的東西,總是會讓孩子穿公主裙之類的。父母總是會過分去限制女孩子的行為,讓女孩子不像男孩子那麼淘氣,那麼自由,父母總是以女孩子身份去限制孩子的行為,總是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做女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要有女孩子的樣子。

所以有的父母就會在生活中去限制自己孩子的行為,不讓孩子去喜歡自己做的事情。一旦女孩子喜歡上男孩子的工作或者夢想,父母就會去阻止女孩子聚會過分的安排自己女兒的生活以及人生,讓自己的女兒過自己所期待的那樣子。父母總是會過分地去要求女兒要規矩,過分保護女兒,讓女兒不辛苦,過著平穩的生活。

成都一所小學給二年級學生開設了男女專屬課:女生織毛衣,男生坐飛機、造火箭、裝汽車。

父母總是會在生活中無意識對孩子的性別進行偏見,總是會對孩子進行性別偏見,會去限制孩子的行為意義及阻止孩子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事情。父母在生活中總是會去過分地強調男孩子應該做什麼事情,女孩子又應該做什麼事情,父母總是用條條框框去限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總是用性別這個標準去對待孩子,使得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對孩子進行性別偏見是會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對孩子造成一些消極方面的影響。

二:性別偏見對孩子的影響

1、限制孩子的發展

父母總是會對孩子進行性別偏見,會有與性別偏見,對自己的孩子有過分的限制,只是會去限制孩子的行為,限制孩子喜歡的事情,從而會去限制孩子對於自身能力的發展。孩子成長不是受限於性別的婦女,不能用性別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能力,來判斷一個孩子的未來,已經成長,孩子未能成長是要看孩子自身的能力以及所喜歡的事情。要是父母對於孩子進行性別偏見,就會去過分參與孩子的人生安排,孩子的人生會限制孩子的成長以及發展,會阻礙到孩子的個性發展,從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空間,使得孩子的成長受到阻礙。

2、讓孩子對於性別有錯誤的態度。

父母若是在生活中表現出性別偏見,或者對孩子進行了性別方面的限制,會因為性別而去限制孩子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對於性別產生錯誤的認識以及觀念。這就會導致孩子在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中,會對性別有著錯誤的認識以及態度,會因為性別而對其他人做出錯誤的行為,會用這種偏見的性別態度去對待其他人,從而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孩子對於性別有的錯誤的認識以及態度,會讓孩子產生一些錯誤的心理影響。

3、扼殺孩子的天賦

性別偏見會讓孩子的天賦得到扼殺,因為孩子的天賦是不會因為性別而出現的,不會受到性別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天賦,父母看到這種天賦是不符合孩子的性別,就會去阻止孩子的發展 對孩子的天賦進行扼殺。父母會因為性別方面的偏見使得孩子的天賦扼殺。

父母要認識到性別偏見會對孩子產生自己的影響,要知道這種性別偏見只為導致孩子成長受到阻礙,還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障礙或者出現錯誤的觀念。父母想要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應該要改變自己這種性別偏見,不要再讓這種心理平靜傷害到孩子,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成長。父母要改變這種偏見,要用正確的態度以及觀念去對待孩子,去培養孩子,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培養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孩子。

三: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性別

1、不要用性別限制孩子成長

父母在生活中不要用性別去限制孩子的成長,而是要讓孩子自由去成長,自由去發展,不要被困在性別的條條框框當中,不要用孩子的性別去限制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行為,而是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父母不要再用性別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去發展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支持孩子的行為。

陳冠希曾經講過一件事。他的女兒Alaia出生之後,妻子表示想讓女兒以後學習芭蕾。但他說,Alaia不一定要學芭蕾,她也可以當個發明家,也可以領導世界變得更好。

2、父母正確看待性別

父母要正確地看待性別,要正確地去對待性格之間的差別以及差異,父母對於性別要有正確的態度以及心態,不要對其性別產生偏見。男女都是平等的,能力之間並沒有性別之分,只有強與弱的分別,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去單方面的規劃能力,將能力以及行為規成男女兩,怕認為哪些行為哪些能力是男孩應該做的,而哪些能力和行為應該是女孩子做的。父母要知道能力是一個人特有的,而不是一個性別特有的能力,是不分性別的,父母要正確地看待性別,不要總是去片面地對待性別。

現在社會上依然是存在著性別偏見,社會上似乎對於女性是比較不平等的,總是認為領導地位應該是由男性來的,男性的能力要大於女性,其實這種性格偏見是不可取的。能力是沒有性別之分,只有強弱之分,女性也是能夠擁有,像男性一樣的能力以及魄力,不單單只有男性才有的。

父母要知道性別偏見對孩子有著消極影響,父母在生活中不能夠對孩子有性別上的偏見,不能夠總是去限制孩子的行為以及能力,總是去要求孩子要做性別應該做的事情。父母要知道兩種性別都是相等的,都是平等的,不要過分地去看低或者更高另一方。父母要去平等地看待性別,要讓孩子自己去發展,不要總是限制孩子的發展空間。

我是王孝文文,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男孩練武,女孩練琴?傳統的「性別偏見」可能會扼殺天賦
    比如我們認為男孩就該練武強身健體,女孩就該練琴修身養性。其實這些都是傳統思想遺留下來的「性別偏見」。3)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溫柔在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第一次把孩子帶到遊樂園的時候,如果男孩子對一些有挑戰性的項目表現出畏懼的時候,家長通常都會告訴孩子,你是男孩子,你要勇敢不可以害怕。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然而要知道關於藍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的歷史其實並不久。在上個世紀初,童裝都是白色的,並沒有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到了19世紀中期,粉色、藍色和其他暖色調的童裝開始出現。在一戰前,童裝顏色才有了一點點代表性別的意義,只不過當時顏色代表的性別和現在相反。
  • 男孩就不能玩洋娃娃?父母要拋開「性別偏見」,才能做好性格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性別偏見",有些父母也存在這種思想,因此才對男孩和女孩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和態度,認為女孩子就該玩洋娃娃,而男孩子卻不能玩,給孩子的身上加上了許多枷鎖,這對孩子來說影響非常大。那麼,父母存在"性別偏見"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呢?
  • 男孩喜歡粉色就是原罪?你所謂的性別教育,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2、懂得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異性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拿捏分寸感,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點。例如當孩子超過3歲以後,就不應該和孩子嘴對嘴親吻,或者是異性父母帶孩子洗澡等等。這有利於孩子的隱私意識培養,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知道性別存在差異,建立一個性別意識,在異性面前保護自己。
  • 「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文靜?」別讓性別「刻板印象」阻礙孩子成長
    一些固有的思維約束了家長們進一步行動的方向,其中,就包括這種「男孩要堅強、女孩要溫柔」的傳統觀念。中國僅有的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分別是獲得文學獎的莫言和獲得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屠呦呦,這個現實似乎不符合傳統的認識,男生不應該更加擅長於數理化嗎?女生不應該是文藝小青年嗎?
  • 想要打破「性別偏見」,培養好性格?從保護男孩手中的洋娃娃做起
    不可否認,大部分男孩和女孩喜歡的事物可能與大眾的想法一致,但現實終究不是千篇一律的,凡事皆會有例外。並且如果硬性規定某些事情只能由男孩做或者女孩做,那麼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賦可能會被扼殺。實際上,如果沒有他五歲那年家長對於他興趣的發掘和支持,那麼在他11歲那年的一切都不可能會發生。與此同時這個男孩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性別偏見而扼殺了孩子獨有的天賦。那為了避免家長因為性別偏見而扼殺了孩子天賦的情況發生,我們首先來深入了解一下性別偏見究竟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 保護好男孩手裡的洋娃娃,拒絕「性別偏見」,才是最好的性別教育
    很多人覺得,男孩小時候就該調皮搗蛋,長大了就陽光勇敢;女孩小時候就該嬌弱可憐,長大了就溫柔賢淑。正是這些印象,導致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總是將玩具劃分地非常明確。只要是男孩子,那麼就必須對小汽車、遊戲機之類的東西感興趣。只要是女孩子,那麼就必須每天抱著毛絨玩具和芭比玩耍。
  • 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調皮?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很多大人對孩子的性別有誤解,認為女孩子天生就對數理化不敏感,女孩從出生就比男孩更加感性,就應該學文科;而男孩呢?男孩們的數學成績就是要比女孩好,長大了更有出息。等孩子長大一點,有些人甚至會說女孩子讀太多書沒用,以後反正也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 男孩不要小汽車,卻吵著要芭比娃娃?孩子反性別喜好,家長別焦慮
    2、 接受自身性別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接受模糊,甚至錯置的性別教育,就會不利於孩子發展自我保護,甚至會影響他對自身性別的偏見。正確的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現實存在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讓他接受自身性別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自我接納。
  • 穿裙子的男孩和拿著刀和槍的女孩?面對孩子「反性別」的愛好
    喜歡汽車和體育運動的女孩比其他女孩思想更開放,她們往往更勇敢。因為他們同時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心理,所以他們的大腦更加細膩,更善於照顧周圍的人。02家長應觀察孩子是否有正確的性別認知,並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當孩子們很小的時候,他們常常不能區分男人和女人。
  • 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家長要細心留意
    閨蜜其實對於孩子這一種反性別的表現也很擔憂,因為她害怕孩子在認知上存在著什麼問題,在長大之後會對孩子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其實家長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觀察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家長們也應該仔細的觀察留意。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所以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類似下面這樣的言論。在教育男孩時說到:男孩調皮一些沒什麼,不就是把東西弄壞了嘛?男孩都愛搞破壞! 男孩子不能哭!男子漢,要扛得住壓力,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咽。而教育女孩時則會說到:女孩子不能這麼上躥下跳的,應該安靜溫柔。
  • 家中有女孩的要注意:這些話千萬不能對孩子說,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家中有女孩的要注意:這些話千萬不能對孩子說,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爸爸的小情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夠這樣認為。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裡,男孩比女孩重要,比女孩有出息,「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腦中幾千年。
  • 男孩跆拳道、女孩舞蹈班?給孩子報興趣班時擦亮眼,報錯影響發育
    聽我一個會正骨的中醫朋友說,她接診了不少八九歲的小女孩,都是練舞練出了高低肩,要麼就是各種筋膜炎。我這才知道,給孩子報舞蹈班、跆拳道,也並是不是看看離家遠近、收費高低就行了。裡面還是有門道的。男孩跆拳道、女孩舞蹈班?給孩子報興趣班時擦亮眼,報錯當心影響發育。
  • 男孩就該造火箭,女孩就該打毛線?
    這樣的做法,恰恰會加深孩子們的「性別刻板印象」,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影響他們的未來的人格健康和職業選擇,最終還會影響到社會勞動力的構成。這樣的課程設計,不是蠢就是壞。哪怕是女性在一些刻板印象裡專屬於男性的職業領域獲得了巔峰成就,也會遭到別人的質疑。
  • 一對夫婦倆對外隱瞞孩子性別,除了自己,沒人知道是男孩女孩
    導讀:一對夫婦倆對外隱瞞孩子性別,除了自己,沒人知道是男孩女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對夫婦倆對外隱瞞孩子性別,除了自己,沒人知道是男孩女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反性別」喜好,家長該如何看待?
    文|羊駝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的性別意識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孩子逐漸能夠區分開男孩和女孩生理上的不同,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以及「男孩要玩玩具車,女孩喜歡玩具娃娃」的性別喜好。但是在此期間,孩子的性別愛好是逐漸顯現出來的,其中還有一些「反性別」喜好的出現。
  • 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父母必須要了解的
    人的性別認同是通過對自我性別體象的理解,對神經內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動機制的初步明確,以及通過父母的示範作用、社會的強化作用和語言的影響等得以發展的。很多父母認為,性別認知是件自然不過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順理成章地完成性別認同,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其實,除了先天原因的影響,一個孩子最終確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環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滲透下緩慢進行的。
  • 兒子學芭蕾三年,怕被嘲笑不敢說,別讓「性別偏見」毀掉孩子
    聊天過程中我了解到,現在放眼全國、乃至全世界芭蕾舞團都缺男舞者,因為學芭蕾舞的男孩太少了。此時我想到的是,學芭蕾的男孩就業應該不成問題。全國芭蕾專業院校不多,競爭那是相當激烈。就拿北舞附中舉例,每年芭蕾舞專業招生男女各招15人。
  • 如果孩子對性別產生了混淆,「易性癖」的潛在,家長該怎麼辦?
    ◆三分之二的性別認同障礙男孩長大後是同性戀,這不應被視為精神問題外國專家◆父母對孩子易裝打扮容易導致性別認同障礙,少數人留下心理陰影,將來不想結婚如果你兒子說他想成為變性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我相信很多家長不能接受。他們不是瘋了就是想「打斷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