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孩子努力想向父母傾訴他的喜怒哀樂與對世界的新奇時,父母如果不能聽、不會聽、甚至不願聽,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我們在努力學習各種五花八門的育兒技能時,卻常常遺忘了如何好好地傾聽孩子的聲音。
(一)接受「話嘮」的孩子
平常孩子給我們分享他們見過的新奇事物的時候,往往會比較熱情,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聽,甚至於打斷他們傾訴的行為,實際上已經傷害了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因為看到了新奇的,美好的東西,想要說給爸爸媽媽聽,而我們卻因為疏忽與不耐煩而傷了孩子的心,還可能錯誤地讓她誤解,認為我們不願意再傾聽她的心聲,分享她的快樂與悲傷。
孩子在童年時期最信任、最依賴的對象就是父母,因此他們無論是看到喜歡的事物,還是遇到害怕的事物,都希望能讓父母了解。孩子渴望通過被傾聽這一行為找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希望自己的感知與情緒能被父母安撫、理解。
成年人會從被他人認真傾聽的行為中獲得尊重感,而孩子會從被父母認真傾聽的行為中獲得安全感和愛。
(二)好的傾聽可以教會孩子好好說話
父母通過傾聽孩子的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可以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如何「好好說話」,當孩子很有條理、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家長通過鼓勵的回應方式,可以讓孩子明白這樣說話能得到更正面的回應;而當孩子用語無倫次或是哭鬧的方式表達想法時,家長給予耐心的勸解,則更能讓孩子了解到這樣的說話方式是「無用的」,需要杜絕。「好好說話」不僅能讓親子關係更加健康親密,更是孩子在日常社交中的必備技能。
(三)切記:不要給孩子製造心理壓力
每個人都會遇上不順心的時候,會傷心憤怒,需要與親近信任的人傾訴宣洩;而當人遇上開心驕傲的事時,也需要有人能夠分享快樂喜悅。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通過傾訴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而父母作為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養育者,也是孩子首選的傾訴對象。當父母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的情緒能成呈正向的發展,也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學會正確地傾聽孩子的聲音
當父母意識到傾聽孩子心聲的重要性時,卻又往往面臨著一個難題:不知道怎樣「聽」才是正確的。在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傾聽,因為在有外人的公共場所中進行交談容易讓孩子和家長都感覺到拘謹和個人隱私的丟失感,因此傾聽孩子的最佳場所應當是你和孩子獨處時的所在,這樣在傾訴過程中孩子也更容易放開心懷。用適當的傾聽姿態面對孩子,不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來對待孩子,這樣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的交流方式只會讓隔閡愈來愈大,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學會以「好朋友」的方式來傾聽孩子,不打斷、不惡語,充分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從而讓孩子能夠信任父母。當孩子能提出有道理的想法,父母應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
(五)結語
孩子從父母認真的傾聽中會獲得愛與安全感,懂得好好說話的重要性,而父母也會從傾聽孩子的聲音中得到孩子天然無條件的依賴,與孩子共同成長。只有讓傾聽和傾訴成為良性的循環,親子關係才能更加親密與健康。
文中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END·
點讚和轉發是一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