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上學後集中不了注意力。其實不是孩子主觀上不想去聽,而是沒有聽的能力,也就是我上一篇文章說的大腦發展的原因,孩子大腦不能很好去加工聽覺信息。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個原因是,孩子從小說話,家長就很少去傾聽孩子,沒有給予回應;當孩子說的話不被傾聽的時候,他的這個傾聽的技能就發育不好,所以注意力也很難集中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孩子沒有處在容錯的環境中,他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犯錯就要被批評挨罵, 焦慮有壓力的孩子,是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的。
注意力雖然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但也可以後天培養:父母去傾聽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尊重兒童,尊重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父母需要從從行為和態度上踐行:
1、傾聽孩子, 認真傾聽孩子,在孩子表達不清或者很慢的時候,耐心等待,要給予回應,可以參與評論,不懂的就提出問題,眼神要和孩子平視,態度真誠。多多傾聽別人講話,大腦也會多些機會去處理信息,而且各個感官是相互配合,做到信息整合。
2、提要求(要求的前提是符合兒童最近發展區,適合孩子的要求), 方式:父母蹲下身體,與孩子眼神平視,提出要求。眼神的對視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傾聽要求。
提出要求的關鍵點:
1) 簡單明了,要具體,把要求說清楚。比如說,你帶孩子去超市玩,孩子到處亂跑,你就得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能亂跑,要緊跟著大人。
2) 也可以把指令變得有趣,用做遊戲的方式來實現。比如說,2歲多孩子在外面玩不肯回家又必須要回家了,可以玩兔子小鳥遊戲,問他是想像小兔子那樣蹦蹦跳跳,還是想媽媽抱起像鳥兒一樣飛回家。
能夠聽從父母或者老師指令是非常重要的但聽從指令不等同於無條件服從,孩子必須聽從指令。
3) 語言對提高注意力的幫助, 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自言自語的行為,皮亞傑和維果斯基對於孩子「自言自語」都有所研究,發現兒童在執行任務時候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幫助自己完成任務能促進兒童記憶力的發展。 有研究發現這種自言自語和兒童執行任務的難度有關係,孩子用這種方式來發出聲音,大聲思考,專注於一件事情。 當孩子遇到簡單任務時,自言自語很少;當執行難度特別大,這種情況也很少;只有在遇到有挑戰的問題時,使用「自言自語」就增多了。當他們使用自言自語的時候,注意力更持久,也願意嘗試花更長時間去解決一個問題,面對一個挑戰會百折不撓。 隨著孩子年能增長,能力增強,這種自言自語就會轉換成內部語言,可以在大腦內部思考,這時候他對注意力額控制也越來越好。家長看到孩子在自言自語時不需要幹擾,比如說我經常看到孩子在一個人看繪本時候就會自言自語,那我就知道是年齡還小的她不識字但是在看著圖片專注地複述我曾給她講過的繪本內容。
傾聽的過程就是鍛鍊注意力的過程。只有我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慢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如果孩子和我們說話,我們忽視他們,在我們對他們說話時,他們也會對我們不理不睬。
正面管教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或是自己犯錯時,不要緊著去指責批評,而是反過來覺得這是孩子和自己遇到了學習的好機會,帶著這種心態,給予孩子安全可以容錯的環境,孩子會給予你更多超乎想像的反饋。
對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歡迎留言分享